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展开选必一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
1.在中国古代,货币的流通量能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十六国和北魏前期,史书多记载“遂不用钱”“钱不同钱”“钱终不行”“钱货无所周流”等。但北魏太和以后不到百年时间,北朝官方铸币共9次,与同时期南朝差不多。这一变化反映了( )
A.货币促进经济重心南移 B.中国实现了大一统局面
C.市场管理逐步的规范化 D.北方商品经济恢复发展
2.1932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发行“苏区货币”,其中五分钱纸币上面的图案中有“梭镖”“镰刀”“锤子”“红旗”等物。这一图案的设计理念体现了( )
A.新型民主制度的特色 B.民族团结繁荣的原则
C.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 D.民主革命任务的变化
3.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宣布废止五铢钱,改行“开元通宝”钱,这种钱制不仅成为有唐一代的定制,而且持续流行,被作为后世“钱制”的楷模。通宝钱制流行反映出( )
A.中国古代货币开始走向规范化 B.货币的经济功能得到强化
C.货币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增强 D.我国金属铸币制度的成熟
4.明清时期,国家只有“钱法”、“钞法”而无“银法”,白银的熔铸、发行及管理权利多属民间势力,政府对于白银的开采也是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
A.政府货币主导权逐渐下移 B.政府放弃了抑商政策
C.地方割据势力的极度膨胀 D.封建统治已走向衰落
5.观察下图,20世纪70年代汇率变化反映了( )
A.以英镑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建立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C.欧盟的成员国追求经济一体化 D.区域经济集团竞争激烈
6.古代社会,没有货币人们也能够相处,物物交换是重要的形式。古埃及作为一个中央集权控制的经济体,拥有大量财富,但货币出现200年以后,古埃及才随着商品量增加,正式使用货币进行大量交易。这说明
A.统治者不支持货币使用 B.当时货币铸造技术落后
C.贸易规模制约货币使用 D.物物交换的形式更便利
7.1943年9月至11月,英美两国代表在华盛顿就战后货币体系问题进行会谈,双方会谈的结果是采用美方提出的“怀特计划”,而不是英方提出的“凯恩斯计划”。据此可以判断
A.世界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 B.美国经济实力比英国更有优势
C.英美两国结成了战时联盟 D.美元代替英镑成为了国际货币
8.为了防止黄金储备外流,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宣布其“新经济政策”时,停止美元对外兑换黄金,美元实际上与黄金完全脱开挂钩联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崩溃。这种现象
A.导致美元丧失了储备货币功能 B.是国际经济格局变动的结果
C.符合汇率由浮动到固定的趋势 D.推动世界贸易规模日益萎缩
9.安史之乱后,“太仓空虚,雀鼠犹饿”,宰相刘晏改革盐政,政府只掌握采购和批发两个环节,又整理税务,如旧例须加二等征收户税的“邸店行铺及炉冶”等,一律按原本户等纳税,分夏秋两季纳税等。后来部分措施被宰相杨炎废除。据此可知,刘晏改革( )
A.强化国家经济管控 B.基本消除财政困难
C.为两税法提供条件 D.贯彻了抑商的理念
10.清朝的“摊丁入亩”制度,标志着人头税的废除,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次重大改革。雍正时期摊丁入亩办法推广全国,把康熙皇帝五十六年固定下来的丁银额共计335余万两,全部摊丁入亩,与田赋一起征收。这一规定( )
A.增加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B.确立土地多寡为收税标准
C.改变了白银原有货币属性 D.加剧了人口与土地的矛盾
11.明代北京宛平知县沈榜所著的《宛署杂记》记载,沈榜刚上任的时候,宛平县财政只有50余两存银,而年财政支出却需要6 000多两。“经费”下的“子项目”有:“坛祭、宗庙、陵园、行幸、宫禁、内府、各衙门、乡试、会试、殿试、乡会试武举……”这一现象反映出明代( )
A.积贫积弱问题严重 B.封建经济发展停滞
C.地方财政压力巨大 D.社会矛盾极其尖锐
12.汉文帝时,算赋由每人每年120钱减至每人每年40钱,徭役则减至每三年服役一次。汉景帝时,把秦时17岁服徭役的制度改为20岁始服。上述措施( )
A.抑制了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B.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C.有利于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推动了征税标准的重大变革
13.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实行累进税率,纳税人收入越多,税率也就越高。“多收入多纳税,少收入少纳税”是个人所得税的显著特点。这说明( )
A.个人所得税就是国家对居民个人征收的税
B.我国居民的个人收入差距正在逐渐扩大
C.国家对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进行适当调整
D.防止出现过高的个人收入是我国一项重要任务
14.新中国成立后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先后历经5次调整。1980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每月800元,此后分别调至每月1600元、2000元、3500元,至2018年调至每月5000元,并进行包括子女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赡养老人等在内的专项附加扣除。这些变化表明
A.个税征收呈下降的趋势 B.个税征收制度更加完善
C.国民生产总值极大增长 D.居民贫富差距基本消除
15.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此后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关税自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1928年,国民政府掀起“改订新约”运动,与美国、英国、法国等国缔结了新的关税条约。中国维护关税自主权的斗争取得了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才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北京条约》签订标志着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B.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是“改订新约”运动的内容
C.国民政府通过“改订新约”运动实现贸易平等化
D.实现民族独立是维护国家关税自主权的前提保障
二、材料分析题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00年到1800年间……中国不仅是亚洲纳贡贸易体系的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据支配地位……它吸引和吞噬了大约世界生产的白银货币的一半。——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
材料二:在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而印度等国的中央银行则直接持有英镑而不是黄金,“英镑等同于黄金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材料三:1944年夏,美英苏中等44国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会议最终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把美元与黄金挂钩,规定35美元等于一盎司黄金,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使美元享有高于其他货币的特殊地位。
——《当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5~18世纪世界白银的流向及其原因。(8)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19世纪英镑国际地位确立的历史条件。(6)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多个角度谈谈你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看法。(4)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中叶开始,(租庸调制)自然崩坏,改为两税制,人民从束缚在土地上的制度中得到自由解放,他们可以用钱代实物去纳地租,不再受到土地束缚,从而开始摆脱奴隶佃农地位。到了宋代,经过王安石的新法,人民拥有土地所有权的意义更加确实。
——摘编自[日]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材料二 唐宋变革是中国传统社会历史上的重要变革,实现了春秋战国以后的又一次社会转型,使中国传统社会进入齐民社会阶段。较之此前的汉唐世族地主社会,齐民社会具有社会等齐性、契约普遍性和社会流动性三个方面的进步特征:社会等齐性意味着社会特权阶级大大缩小了,社会身份趋于等齐,社会等齐性为社会“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创造了前提条件,导致契约的普遍化,并使人们摆脱了身份的束缚,可以自由迁徙并从事各种不同的职业,这些大大提高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摘编自高德步《唐宋变革齐民地主经济与齐民社会的兴起》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唐代赋税制度变革的原因和意义。(12)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宋变革的具体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导致该表现的原因。(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