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作业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作业含答案第1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作业含答案第2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作业含答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综合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综合训练题,共8页。
    课时跟踪检测(十九)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理解·巩固·落实]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2)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来源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3)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型。()(4)两个鱼塘中的鲫鱼属于同一物种,也是一个种群。(×)(5)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2.由欧洲传入北美的耧斗菜已进化出数十个物种。分布于低海拔潮湿地区的甲物种和高海拔干燥地区的乙物种的花结构和开花期均有显著差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两种耧斗菜的全部基因构成了一个基因库B.生长环境的不同有利于耧斗菜进化出不同的物种C.甲、乙两种耧斗菜花结构的显著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若将甲、乙两种耧斗菜种植在一起,也不易发生基因交流解析:A 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甲、乙两种耧斗菜是两个物种,A错误;不同生长环境有利于进行不同的自然选择,从而进化出不同的物种,B正确;自然选择导致物种朝不同的方向进化,甲、乙两种耧斗菜花结构的显著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发生基因交流,D正确。3.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一物种的个体可以组成一个或多个种群B.新物种形成意味着生物能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C.突变、基因重组和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D.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解析:C 同一物种的个体由于地理隔离可以组成一个或多个种群,A正确;形成新物种表示生物的性状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有所改变,即会以新的方式来利用环境条件,B正确;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生殖隔离,C错误;多数物种的形成需要经过地理隔离,但少数物种,如多倍体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D正确。4.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对象是个体的表型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个体是繁殖的基本单位C.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生物的变异不利于生物的进化解析:A 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对象是个体的表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的基本单位,B错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错误;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错误。5.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说明有生殖隔离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 形成新物种的过程中,基因频率不一定发生变化 环境能使生物发生进化,而生物不会使环境发生进化 三倍体西瓜是一个新物种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解析:C 地理隔离也会使两个种群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不合理;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合理;新物种形成,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基因频率一定发生改变,不合理;光合生物的出现使环境中增加了氧气,环境也发生了进化,不合理;三倍体西瓜由于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所以不能产生后代,不是一个新物种,不合理。6.蜗牛的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1,则A基因的频率和F1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  )A30%,21%  B30%,42%C70%,21%  D70%,42%解析:D 基因型为AA的有条纹个体占55%,无条纹(aa)个体占15%,则基因型为Aa的有条纹个体占30%,并且在自由交配的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不变,因此A基因的频率=55%1/2×30%70%a基因的频率=170%30%F1Aa基因型的频率=2×70%×30%42%7.如图表示某种小鼠的进化过程,XYZ表示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鼠性状的改变,一定会引起该种群的进化BX表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Y使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Z表示生殖隔离,但新物种的形成可以不通过Z环节解析:C 小鼠性状的改变不一定导致基因频率的变化,故不一定会引起该种群的进化,A错误;X表示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除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外,还有基因重组,B错误;Y表示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Z表示生殖隔离,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D错误。8.桦尺蛾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黑色(S)对浅色(s)为显性。将某桦尺蛾种群分成两组,分别迁移到甲、乙两个区域,甲地是煤炭工业重镇,乙地是闭塞的山区,数年后抽样调查,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区域SS/%Ss/%ss/%801822890 A.甲地S基因的频率为89%,乙地S基因的频率为6%B.甲地的大部分s基因突变为S基因,故S基因的频率升高C.从上述材料得知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D.据生物进化理论可知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解析:B 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甲地的桦尺蛾种群内S基因的频率=80%1/2×18%89%s基因的频率=189%11%;而乙地的桦尺蛾种群内S基因的频率=(2×28)/(100×2)×100%6%s基因的频率=16%94%。可见甲地控制黑色的S基因的频率较高,而乙地控制浅色的s基因的频率较高,这与两地的生活环境有关。生物进化的实质是自然选择使生物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故选B9.棘鱼起源于海洋,自末次冰期以来逐渐移居淡水湖和溪流,淡水中因缺乏某些离子使得棘鱼难以发育其多骨侧板(盔甲)。通过长时间的演化,棘鱼盔甲逐渐消失,同时个体尺寸也变得更大。科学家研究发现,棘鱼盔甲消失的原因之一是棘鱼体内抑制其外壳盔甲生长的基因表达增强。根据上述资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淡水环境使得棘鱼产生抑制其外壳盔甲生长的基因B.淡水环境决定了棘鱼的进化方向C.棘鱼盔甲的相关基因频率在长时间的演化过程中发生定向改变D.棘鱼放弃生长盔甲,不影响其在淡水中生存解析:A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淡水环境淘汰了具有外壳盔甲的个体,没有抑制棘鱼产生外壳盔甲生长的基因,A错误;环境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所以淡水环境决定了棘鱼的进化方向,B正确;由于环境的选择作用,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的改变,C正确;根据题干中淡水中因缺乏某些离子使得棘鱼难以发育其多骨侧板(盔甲)通过长时间的演化,棘鱼盔甲逐渐消失,可以推测棘鱼放弃生长盔甲,不影响其在淡水中生存,D正确。10.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灭鼠灵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生素K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的表型如表。若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则褐鼠种群(  )基因型rrRrRR对灭鼠灵的抗性敏感抗性抗性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中度高度 A.基因r的频率最终下降至0B.抗性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RRRr11CRR基因型个体数量增加,rr基因型个体数量减少D.绝大多数抗性个体的基因型为Rr解析:D 由于环境中维生素K含量不足,所以对维生素K依赖度较高的RR基因型个体数量减少,长期使用灭鼠灵导致rr基因型个体数量大量减少,所以Rr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最多,RRrr两种基因型频率都不为0。故选D11.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1)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_______(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___________加剧。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数量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蜥蜴群体内的________发生了改变。解析:(1)由图1可知,X表示突变(变异)Y表示自然选择。(2)小岛上蜥蜴原种个体的总和构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3)小岛上生存的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4)蜥蜴过度繁殖导致生存斗争(种内斗争)加剧,使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趾间有蹼,适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数量比例逐渐增加。2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答案:(1)突变(变异) 自然选择 (2)种群 基本单位 (3)基因库 (4)生存斗争(种内斗争) 联趾个体趾间有蹼,适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合理即可) 基因频率[迁移·应用·发展]12.某杂志载文:科研人员从一种溶杆菌属的细菌中提取一种新型抗生素(Ljrsocin E),它能对抗常见抗生素无法对付的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药性变异来源于突变或基因重组B.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超级细菌形成的实质是自然选择使耐药性变异定向积累的结果C.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一超级细菌的形成意味着该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D.施用新型抗生素(Ljrsocin E)会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灭绝解析:C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原核生物,不进行减数分裂,其可遗传变异不会来自基因重组,A错误;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超级细菌形成的实质是自然选择使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变化,B错误;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一超级细菌的形成伴随着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意味着该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C正确;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中存在着抗新型抗生素的个体差异,施用新型抗生素(Ljrsocin E)不会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灭绝,D错误。13.自然选择有3种类型:稳定选择,把种群中极端变异个体淘汰,保留中间类型;分裂选择,把种群中极端变异个体按照不同方向保留,淘汰中间个体;单向选择,在群体中保存趋于某一极端变异个体,淘汰另一极端变异个体。3种自然选择类型建模如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进化过程中生存环境最稳定的可能是B中的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可能形成两个物种C.三种自然选择类型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非洲镰状细胞贫血杂合个体对疟疾的感染率比正常人低属于单向选择解析:B 属于稳定选择,因此进化过程中生存环境最稳定的可能是A正确;根据图可知:自然选择是定向的,B错误;自然选择可以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因此三种自然选择类型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正确;根据题干单向选择,在群体中保存趋于某一极端变异个体,淘汰另一极端变异个体可知:非洲镰状细胞贫血杂合个体对疟疾的感染率比正常人低属于单向选择,D正确。14.寄生在某种鸟的羽毛中的羽虱大量繁殖会造成羽毛失去光泽和尾羽残缺不全,影响雄鸟的求偶繁殖。回答下列问题:(1)若某种群中对羽虱具有抵抗力的个体AAAa分别占20%40%,则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2)请预测以后基因频率的变化规律,将该变化在右面的坐标图中以曲线的形式表示出来(标明基因,绘出大致趋势) (3)研究者认为雄鸟能否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与雄鸟尾羽长短有关,为了验证这个观点,选取若干只尾羽长度相似且生长状况一致的雄鸟均分成ABC三组,做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本实验应如何操作以实现对自变量的控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该种群中AAAa基因型的个体分别占20%40%,则aa的基因型频率为120%40%40%a的基因频率为40%1/2×40%60%(2)由于aa基因型的个体对羽虱没有抵抗力,故aa基因型个体将减少,a的基因频率将降低。绘图时应注意起点和趋势。(3)由图可知,雄鸟A的尾羽最短,雄鸟C的尾羽最长,雄鸟B的尾羽长度在AC之间,所以是将A组鸟的尾羽剪下粘在C组鸟的尾羽上,B组鸟作为对照。实验结果是雌鸟筑巢数CBA,由此得出雄鸟的尾羽越长越易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答案:(1)60%(2)如图:(3)雄鸟尾羽的长度 将A组雄鸟的尾羽剪短,把剪下来的尾羽粘在C组雄鸟的尾羽上,B组雄鸟的尾羽不任何处理 尾羽长的雄鸟更能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

    相关试卷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课后复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2,V的基因频率为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习题,共6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课后练习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