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课后练习题
展开课后分层检测案19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合格考全员做 |
1.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
A.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草
B.一块棉田里的全部蚜虫
C.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D.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2.种群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突变 B.基因重组
C.自然选择 D.自由交配
3.下列关于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C.环境条件稳定基因频率不变
D.生物性状的改变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4.18世纪初,一位生物学家在某山谷里发现老鼠种群中有少量的个体有轻微的趾蹼(绝大多数个体无趾蹼)。1900年,由于修筑一条水坝,使老鼠的栖息地成了沼泽。若干年后调查发现,这个山谷的老鼠绝大部分有趾蹼,偶尔才能找到少数无趾蹼的老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有趾蹼的老鼠是适应沼泽环境的类型
B.若谷中老鼠过度繁殖,将导致生存斗争加剧
C.为了适应沼泽环境,没有趾蹼的老鼠长出了趾蹼
D.老鼠性状比例变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5.某植物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图甲所示,种群中每种基因型的繁殖成功率如图乙所示。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最可能是( )
A.升高、降低 B.降低、降低
C.降低、升高 D.升高、升高
6.镰状细胞贫血由基因突变引起,其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用a表示),只有隐性纯合子才会发病,携带者不发病且对疟疾的抵抗力高于正常人。在非洲某些疟疾流行的地区,携带者比例在20%左右;现在美洲黑人中携带者的比例已降到了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非洲疟疾流行地区a基因的频率大约为30%
B.美洲黑人中a基因频率的下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镰状细胞贫血患者死亡会导致该种群基因库发生变化
D.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有害的突变基因可转变为有利的基因
7.调查某校学生中某种性状的各种基因型及比例如表所示,则该校学生中XB和Xb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基因型 | XBXB | XBXb | XbXb | XBY | XbY |
比例(%) | 41 | 20 | 1 | 36 | 2 |
A. 88%、12% B.76%、24%
C.85.2%、14.8% D.12%、88%
8.在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蛾几乎都是浅色型(s)的,随着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逐渐将树皮熏成黑褐色,到了20世纪中叶,黑色型(S)的桦尺蛾成了常见类型。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的方向发生了改变,所以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
B.桦尺蛾种群进化过程中接受选择的是各种表型的个体
C.该地区桦尺蛾种群进化过程中Ss的基因型频率不会改变
D.长时间的环境污染导致s基因突变成S基因的频率增加
9.下列对细菌耐药性产生机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耐药性增强是抗生素对细菌的变异定向选择的结果
B.耐药性增强的过程中细菌耐药性基因频率增大
C.抗生素的使用诱发了细菌耐药性基因的产生,使细菌的耐药性增强
D.细菌耐药性的获得是由于基因突变等方式获得耐药性基因并表达的结果
10.某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
(1)植物种群中的A、a基因频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__________、__________。这时,A、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种植物在两年中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此可知,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进化的原材料是由________________提供的,是否发生进化取决于________,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级考选学做 |
11.据研究,抗青霉素葡萄球菌是—种突变型。将未接触过青霉素的野生型葡萄球菌接种到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结果有极少数存活下来。存活下来的葡萄球菌往相同培养基中经多代培养后,对青霉素的抗性明显增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球菌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B.青霉素的选择作用提高了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
C.葡萄球菌的定向突变提高了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
D.葡萄球菌的抗青霉素基因是在接触青霉素后产生的
12.研究小组对某公园的金鱼草种群进行调查及基因鉴定,得知红花(CC)金鱼草 35 株、粉红花(Cc) 40 株、白花(cc) 25 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金鱼草种群中全部C和c的总和构成其基因库
B.不同花色数量的差异是由适应环境的变异造成的
C.基因重组产生的粉红花为自然选择提供选择材料
D.种群中C的基因频率为55%,Cc的基因型频率为40%
13.某地草地贪夜蛾(二倍体)幼虫大量啃食植物的茎和叶,严重危害农作物。使用有机磷杀虫剂对其防治一段时间后,其抗药性快速增强。研究发现其常染色体上抗性相关基因a可突变为a1、a2。对该地草地贪夜蛾的基因型及比例进行调查,结果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a1、a2的区别在于碱基对的数目、排列顺序不同
B.a1、a2的产生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C.该种群中a1、a2基因频率分别为21.9%和51.9%
D.a、a1、a2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14.若某种群中原本只存在基因型为Aa的个体,由于外界因素的改变,该种群被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如图表示分割后的两个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时刻甲、乙种群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相同
B.T时刻将甲、乙种群混合后,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0.5
C.甲、乙种群均未发生进化
D.环境通过对基因型的选择影响基因频率
15.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则X、Y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______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___。
(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_______。
(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如图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
①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_______________加剧。
②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数量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2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蜥蜴群体内的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素养达成练 |
16.某科研团队研究发现,寄生在某种鸟的羽毛中的羽虱大量繁殖,会造成鸟的羽毛失去光泽和尾羽残缺不全,影响雄鸟的求偶繁殖。
(1)若该鸟种群中,对羽虱具有抵抗力的个体AA和Aa分别占50%和20%,则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
(2)此种鸟类的灰羽和白羽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研究人员将多只灰色雄
鸟和白色雌鸟杂交,子代均为灰羽,则推测____________为显性性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上述实验的亲子代个体进行一次杂交实验,探究这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观察子代表型并统计比例。实验结果及结论:若____________,说明这对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4)有人认为雄鸟能否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与雄鸟尾羽长短有关,验证实验是:
将若干尾羽长度相似且生长状况一致的雄鸟均分成A、B、C三组,将A组雄鸟的尾羽剪短,并将其用黏合剂黏在C组雄鸟的尾羽上。B组雄鸟不做任何处理。给三组雄鸟带上标记后放归野外进行观察,记录筑巢数如图。则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分层检测案19
1.解析: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草不是同一个物种,不属于一个种群,A错误;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包括许多菌种,不属于种群,C错误;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不是同一个物种,不属于种群,D错误。
答案:B
2.解析: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基因,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染色体变异会引起基因数目的变化从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有性生殖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从而产生基因型不同的个体,在一定条件下不同基因型控制的表型对个体的生存和生殖有着不同的影响和作用,从而使基因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发生变化,B正确;自然选择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正确;自由交配不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错误。
答案:D
3.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只要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就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环境条件保持稳定,说明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影响,但是可能存在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可能发生改变;生物的性状受基因和外界环境的共同作用,性状变化,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生物也不一定进化。
答案:A
4.解析:沼泽地中绝大部分老鼠有趾蹼,少数无趾蹼,说明有趾蹼的老鼠是适应沼泽环境的类型;有趾蹼的性状在环境变化前就已经突变形成,而不是没有趾蹼的老鼠为了适应环境而长出了趾蹼。
答案:C
5.解析:由题图可知,基因型为AA的个体繁殖成功率最高,基因型为aa的个体繁殖成功率最低,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升高,aa的基因型频率降低,因此A的基因频率升高,a的基因频率降低。
答案:C
6.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无法计算出非洲疟疾流行地区a基因的频率;基因突变能够改变基因频率,而基因频率的改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人群中镰状细胞贫血患者死亡会导致该种群的基因库发生变化;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有害的突变基因可转变为有利的基因。
答案:A
7.解析:假定调查人数是100人,则女生XBXB有41人,XBXb有20人,XbXb有1人,男生中XBY有36人,XbY有2人,则XB的基因频率是[(41×2+20+36)÷(62×2+38)]×100%≈85.2%,Xb的基因频率是1-85.2%=14.8%。
答案:C
8.解析: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表型,选择的是各种表型的个体;Ss个体对应的表型为黑色,适应环境,通过选择,其基因型频率先增加;通过自然选择,S基因频率增加。
答案:B
9.解析: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与抗生素的使用无关,A正确;耐药性增强的过程中细菌耐药性基因频率增大,不耐药性基因频率降低,B正确;由于抗生素对细菌的变异定向选择使耐药性增强,C错误;由于基因突变等方式获得耐药性基因并表达使细菌获得耐药性,D正确。
答案:C
10.解析:(1)由题意可知,Aa基因型个体占50%,则A的基因频率=30%+50%×(1/2)=55%,a的基因频率=1-55%=45%。(2)(3)若该植物自交,自交后代产生的基因型比例为:AA=30%+(1/4)×50%=42.5%;aa=20%+(1/4)×50%=32.5%;Aa=(1/2)×50%=25%。同法可求出:A、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A=42.5%+25%×(1/2)=55%,a=45%。通过计算可以发现前后代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说明生物没有发生进化。(4)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答案:(1)55% 45% (2)42.5% 32.5% 55% 45% (3)没有发生进化 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 (4)种群 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11.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葡萄球菌的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青霉素对葡萄球菌的不定向的变异起了选择作用,具有抗青霉素基因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生存并繁殖后代,不具有抗青霉素基因的个体逐渐被淘汰,因此青霉素使葡萄球菌的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逐渐升高,B正确;葡萄球菌的变异是不定向的,C错误;葡萄球菌的抗青霉素基因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在使用青霉素之前已经产生,D错误。
答案:B
12.解析:金鱼草种群中全部基因的总和构成其基因库,A错误;不同花色数量的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粉红花的产生并非由于基因重组,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才会发生自由组合,C错误;种群中C的基因频率=CC+1/2Cc,故C的基因频率为55%;Cc的基因型频率=Cc/(CC+Cc+cc),故Cc的基因型频率为40%,D正确。
答案:D
13.解析:a、a1、a2属于复等位基因,区别在于碱基对的数目、排列顺序不同,A正确;a基因突变产生a1、a2,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B正确;a1基因频率=(18+1×2+15)÷(100×2)×100%=17.5%,a2基因频率=(24+15+22×2)÷(100×2)×100%=41.5%,C错误;a、a1、a2属于复等位基因,遗传遵循分离定律,D正确。
答案:C
14.解析: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2×A基因的频率×a基因的频率,所以T时刻甲、乙种群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相同,A正确;由于甲、乙两个种群不一定一样大,所以不能判断混合后的种群基因频率,B错误;两个种群基因频率均有改变,故均发生了进化,C错误;环境通过对表型的选择影响基因频率,D错误。
答案:A
15.解析:(1)由图可知,X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Y表示自然选择。(2)小岛上蜥蜴原种的全部个体构成种群,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3)小岛上生存的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4)蜥蜴过度繁殖导致生存斗争加剧,使小岛上食物短缺,而联趾蜥蜴能游泳,可以获取更多食物,适应环境,数量比例逐渐增加,这种变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答案:(1)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2)种群 基本单位 (3)基因库 (4)①生存斗争 ②联趾个体趾间有蹼,适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合理即可) ③基因频率
16.解析:(1)AA和Aa分别占50%和20%,aa占30%,因此a的基因频率=30%+1/2×20%=40%,A的基因频率=1-40%=60%。(2)多只灰色雄鸟和白色雌鸟杂交,子代均为灰羽,则灰羽为显性性状,理由是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作显性性状。(3)要探究这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可用上述实验的子代个体间杂交,观察子代表型并统计比例。若子代雌鸟中灰羽∶白羽=1∶1,雄鸟均为灰羽,说明这对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若子代雌鸟和雄鸟中都有灰羽和白羽,且灰羽∶白羽=3∶1,说明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4)根据题干的信息研究者认为“雄鸟能否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与雄鸟尾羽长短有关”,为了验证这个观点,做了如下实验,将若干尾羽长度相似且生长状况一致的雄鸟均分成A、B、C三组,将A组雄鸟的尾羽剪短,并将其用黏合剂黏在C组雄鸟的尾羽上。B组雄鸟不做任何处理。A组尾羽最短,C组尾羽最长,B组尾羽介于A、C两组之间,从图中分析可知,C组的雄鸟筑巢数最多,A组的雄鸟筑巢数最少,B组的雄鸟筑巢数介于A、C两组之间,说明尾羽毛越长,筑巢数目越多。因此由实验可得出,雄鸟的尾羽长,能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
答案:(1)40% (2)灰羽 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作显性性状 (3)子代个体间杂交 子代雌鸟中灰羽∶白羽=1∶1,雄鸟均为灰羽 (4)雄鸟的尾羽长,能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课时作业,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课后作业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测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果树育苗时,将李树的枝条,下列有关“隔离”的叙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