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展开2022-2023学年江西省宜丰中学高三年级开学考地理试卷
一、 单选题(30×2=60分)
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下图为我国某风景区山腰与山麓各月平均雾日比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该山地山麓地带雾日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夏季空气中水汽含量高,雾日较冬季多 B.受冬季多对流层逆温现象的影响,冬季雾日较多
C.植被状况的差异导致了冬夏季雾日天数的不同
D.山麓地带集中大量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导致雾日较山地其他地区多
2.山腰各月平均雾日多于山麓的原因是( )
A.风力微弱 B.降水充沛 C.大气稳定 D.植被茂盛
3.该山最可能位于我国( )
A.辽宁省 B.陕西省 C.云南省 D.安徽省
鲅鱼主要栖息于浅海大陆架区,在我国渤海、黄海、东海等海域有分布。鲅鱼夏季一般栖息于近海的中上层,冬季则栖息在中下层,每年4~5月和9~10月都是其季节性洄游高峰期。下图是2013年我国四大海区海洋表层月均水温的变化趋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1月份我国四大海区水温差别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海区面积 B.离陆远近
B. C.太阳辐射 D.封闭程度
5.每年4~5月,鲅鱼的洄游路线是( )
A.南海到东海 B.东海到黄海 C.渤海到东海 D.黄海到东海
2022年10月3日,我国南方地区某校高一地理小组利用国庆假期,到郊区开展了一次土壤野外考察,采集土壤标本,回校后完成土壤组成及酸碱性测定实验。该地理小组通过实验发现,土壤标本呈土红色,腐殖质较少,质地黏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该地土壤腐殖质较少,主要是因为( )
①气温高,微生物活动旺盛②植被差,枯枝落叶少③降水丰富,淋溶作用较强④风力小,风化作用弱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地理小组的同学带回少量土壤用于阳台种植花草,对其做法的目的阐述合理的是( )
A.浇纯净水——补充土壤矿物质 B.加入果皮——增加土壤透水性
C.倒入茶叶渣——改变成土母质 D.拌入河沙——增加土壤透气性
抛物线状沙丘是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堆积地貌,主要是由移动沙丘或沙垄受不连续的植物灌丛阻挡而形成。它的两个翼角(丘臂)指向上风向,迎风坡凹进,背风坡呈弧形凸出,轮廓呈抛物线状。下图为某抛物线形沙丘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是( )
A.西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9.关于该抛物线沙丘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流动沙丘 B.两翼地区植被较多
C.凹凸坡迎背风状况与新月形沙丘一致 D.乙和丙以侵蚀作用为主
2022年,重庆古生物学家在重庆秀山川河盖地区发现距今约4.36亿年前的早古生代志留纪鱼化石群,并命名该地为“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该化石库古鱼化石数量多、种类全,保存完整,其中“奇迹秀山鱼”被称为“地球上出现的第一张脸”。这是我国继云南澄江生物群(早寒武纪化石),辽西热河生物群(侏罗纪化石)之后发现的又一个特异埋藏化石库。下图为“奇迹秀山鱼”的复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生物中,出现时代与“奇迹秀山鱼”生活时代相隔最近的是( )
A.蓝藻 B.三叶虫 C.恐龙 D.东北虎
11.我国三个特异埋藏化石库的化石都分布于( )
A.大气圈 B.水圈 C.生物圈 D.岩石圈
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与气候、植被、人类活动等因子密切相关。贵州省安顺市花江大峡谷是我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土壤中有机碳含量低于全国平均值,下图示意当地不同海拔和不同土层深度有机碳含量。据此回答问题。
12.花江大峡谷土壤有机碳含量表聚现象明显,是因土壤表层( )
A.淋溶作用较弱 B.孔隙小下渗慢
C.植被凋落物多 D.人类活动频繁
13.花江大峡谷1100米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达最大值的原因是( )
A.土壤透气性好 B.有机质分解慢 C.高山草甸广布 D.季节性冻土多
14.调查发现,重披绿装后的大峡谷土壤有机碳含量呈减少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增多,水土流失严重 B.温差减小,风化作用减弱
C.降水增多,淋溶作用增强 D.植物生长,消耗有机碳多
SWAT模型是由美国农业部的农业研究中心开发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它可以结合流域内的多种地理空间信息对流域水循环进行模拟,分析并预测如水量、水质、泥沙与杀虫剂的输移等多种水文物理化学过程。绿水流为实际蒸散发量、蓝水流为地表径流、壤中流以及地下径流之和,绿水储量为土壤含水量。图示意SWAT模型中的水文循环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若流域内的降水不变,而蓝水流与绿水流显著减少时,流域内( )
A.土壤含水量增多 B.地表径流量增多
C.地下径流量增多 D.水资源总量增多
16.导致流域内蓝水流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A.气候变化导致降水增多 B.农业生产推广滴灌技术
C.河流变长导致流域变大 D.城市路面采用透水材料
17.为保障流域内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改良流域土壤结构 B.减少流域绿地面积
C.加强流域水源管理 D.减少上游地区用水
某河从县城蜿蜒而过,为减少过境洪水对县城的影响,当地政府对通过县城的弯曲河段进行了裁弯取直整治,使该河段长度缩短为原来的1/3。下图为该河段出口断面裁弯前后两次相同流量的洪水过境时洪峰时间及流量变化曲线。
18.裁弯前后对比,该河段出口断面过境洪水( )
A.裁弯前,洪峰到达时间早,流量少
B.裁弯后,流量涨落幅度小,退水慢
C.裁弯前,流量涨落幅度大,退水快
D.裁弯后,洪峰到达时间早,流量多
19.裁弯取直对该河流的影响有( )
①该河段流速增大②该河段流量增大③下游河段防洪压力增大④下游河段含沙量减少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台风移动路径起到重要的制约作用,通常情况下,经过我国南海的台风自东向西移动。2021年为典型的拉尼娜年份,赤道附近西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高,东亚夏季风较强。8月初,副热带高压短暂衰退,南海生成台风“卢碧”,该台风“逆行”向东移动。下图示意台风“卢碧”的局部移动路径。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20.台风“卢碧”在甲地时,深圳的风向为( )
A.偏东风 B.偏西风 C.偏南风 D.偏北风
21.台风“卢碧”逆行的主要动力是( )
A.地转偏向力引导 B.副热带高压引导 C.信风的引导 D.西南季风引导
22.2021年为典型的拉尼娜年份,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太平洋地区大气环流的是( )
A. B. C. D.
据法国新闻媒体报道,从2022年7月份以来,法国东南部的海表温度创下历史纪录,科西嘉岛东部海岸附近的海表温度达30.7℃,法国东南部阿尔卑斯省滨海自由城海岸的海表温度也达29.2℃,表层海水温度上升给海洋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研究指出,自工业时代以来积累的热量已有90%被海洋吸收,从而导致海水升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推测导致地中海表层水温上升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
A.海水吸收的大气释放热量增多 B.海水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增多
C.陆地吸收的大气辐射能量减少 D.海洋和陆地间热量交换减少
24.地中海表层水温上升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海平面上升 B.淹没沿海耕地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海水盐度升高
稀树草原,就是点缀着稀疏树木的草原,这种景色在非洲最为常见。中国海南岛西部也有类似的热带稀树草原景观。据学者研究,海南岛的热带稀树草原受热带季风气候控制,雨季和旱季明显,旱季尤为干旱。调查发现海南岛西部的第四纪沉积层易渗透,地表储水力极差,也是其形成原因之一。下图为海南岛稀树草原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25.海南岛稀树草原的分布反映了(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26.海南岛西部的热带稀树草原景观成因包括( )
①雨影效应②狭管效应③焚风效应④“喀斯特”效应⑤雨岛效应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①③⑤
27.海南岛西部热带稀树草原景观的形成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 )
A.差异性 B.整体性 C.层次性 D.过渡性
伊塞克湖分布在天山山脉北麓,是世界上最深的高山湖泊,湖面海拔1608m,平均水深278m,面积约6236km2。伊塞克湖是高山不冻湖,湖水清澈澄碧,素有“上帝遗落的明珠”之称。下图为伊塞克湖天山北坡垂直自然带谱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甲自然带可能为( )
A.常绿阔叶林带 B.常绿硬叶林带
C.山地草原带 D.高山灌丛带
29.伊塞克湖为不冻湖的原因是( )
A.湖泊纬度低 B.湖泊海拔高
C.湖泊地热丰富 D.湖泊面积和深度大
30.随着气候变暖,在短时期内伊塞克湖( )
A.流域面积扩大 B.湖泊面积增大 C.湖水盐度增大 D.水温显著上升
二、综合题(共40分)
31.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9分)
巴音河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发源于祁连山脉野牛脊山南麓,经几番潜流和溢出后,最终汇入可鲁克湖。近年来,位于巴音河流域的德令哈地区因地下水上升致灾,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经研究发现,德令哈地区地下水上升与气象、水文、地形地貌等因素相关。图为巴音河流域示意图。
(1) 推测德令哈地区地下水位最高的季节并说明理由。(3分)
(2) 研究发现德令哈地区地下水上升与地下含水层颗粒物大小的空间变化有关,请为此结论提供依据。(3分)
(3) 分析德令哈地区地下水上升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3分)
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今年我国南方地区遭遇极端高温天气。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南方多地出现严重的干旱天气,长江流域遭遇60年来最严重干旱,河流断流,湖泊干涸枯竭,农作物无水灌溉,直接威胁着粮食产量。同时,山林大火频发,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救灾困难,损失巨大。
(1) 从纬度位置、大气环流、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今年南方地区极端高温天气的成因。(3分)
(2) 从供需角度简述今年南方地区遭遇60年来最严重旱灾的原因。(4分)
(3)简析造成山火频发的原因。(4分)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哥伦比亚地处南美洲,生物多样性丰富,人口集中分布在高原山地上,部分地区的人口和生物多样性存在显著冲突。甲河是哥伦比亚的第一长河,入海口东侧的哥伦布峰海拔5800米,坡度北缓南陡,山顶终年被积雪覆盖。下图为哥伦比亚等高线示意图。
(1) 简析哥伦比亚境内生物多样性丰富的自然原因。(2分)
(2) 指出哥伦比亚人口和生物多样性存在显著冲突的地区并分析原因。(4分)
(3) 推测甲河入海口东侧的哥伦布峰雪线南北坡的高度差异并分析其成因。(4分)
3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土壤有机质中的碳元素含量即为土壤有机碳,是土壤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植被是土壤有机碳的主要来源,有机质的分解和淋溶会导致土壤有机碳流失。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子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武夷山主峰黄岗山植被垂直带谱明显,影响着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垂直变化。下图示意武夷山主峰黄岗山海拔800~1700m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分布。
(1) 说出植被与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的关系。(3分)
(2) 描述武夷山主峰黄岗山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海拔的分布规律。(3分)
(3)与常绿阔叶林带相比,分析武夷山针阔混交林带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多的原因。(4分)
2022-2023学年江西省宜丰中学高三年级开学考地理试卷
答案
1.B 2.B 3.D
1.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山麓地区雾日冬季较夏季更多,A错;冬季晴天多,山麓地区夜间近地面降温较高空更快,易形成辐射逆温,大气更稳定,雾日较多,B正确。即便考虑当地山麓植被存在落叶导致空气水汽差异,但冬季落叶应更多,空气水汽含量更少,雾日更少,与题干信息矛盾,C错。结合图示信息,山麓地区的雾日较山腰更少,D错。故选B。
2.一般情况下,在山区,受地形抬升易形成地形雨,山腰地带降水比山麓地区多,故山腰地带空气中水汽较多,相对湿度更大,易形成雾,B正确。风力、大气稳定度以及植被等均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故选B。
3.从题干图中可知,7月山腰和山麓雾日都很少,说明7月份水汽少,可知此月份该地应该较为干旱,选项中只有安徽省在7月份可能出现伏旱天气,符合条件,D正确,排除ABC。故选D。
4.C 5.B
4.结合图片可知,1月份南海水温最高,其次是东海,黄海和渤海;结合所学可知,四大海区纬度由低到高应为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温度越高,C正确;1月份我国四大海区水温差别与海区面积,离陆远近和封闭程度无关,ABD错误。故选C。
5.结合所学可知,每年4~5月,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因此纬度较低的海域气温较高,鲅鱼为了获取适宜的水温,因此应向高纬移动;结合材料可知,鲅鱼并没有分布在南海,A错误;东海向黄海洄游符合从低纬流向高纬,B正确;渤海到黄海,黄海到东海都是高纬到低纬,不符合洄游规律,CD错误。故选B。
6.A 7.D
6.我国南方地区气温高,微生物活动旺盛,腐殖质分解快;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淋溶作用较强,腐殖质较;①③正确。A正确。我国南方地区植被茂密,枯枝落叶多;南方地区降水丰富,风力小,但其他形式风化作用强。②④错误。BCD错误。故选A。
7.我国南方地区质地黏重,土壤透气性差,可以拌入河沙,增加土壤透气性,D正确。浇纯净水无法补充土壤矿物质;加入果皮增加土壤透水性的效果差;倒入茶叶渣不能改变成土母质,ABC错误。故选D。
8.C 9.B
8.抛物线状沙丘的两个翼角(丘臂)指向上风向,迎风坡凹进,背风坡呈弧形凸出,结合图中指向标判断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为西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根据图例信息沙丘外缘边界,抛物线状沙丘的两个翼角(丘臂)指向上风向,说明两翼地区植被较多,B正确;两翼地区植被较多,对沙丘具有固定作用,不属于流动沙丘,A错误;乙和丙为背风坡,以堆积作用为主,D错误;新月形沙丘迎风坡地形微凸而平缓,背风坡地形下凹,坡度较陡,与抛物线状沙丘凹凸坡迎背风状况不一致,C错误。故选B。
10.B 11.D
10.由材料可知,在重庆秀山川河盖地区发现距今约4.36亿年前的早古生代志留纪鱼化石群,其中包括“奇迹秀山鱼”,说明该生物大体生活在约4.36亿年前的早古生代志留纪35亿年前。蓝藻出现在35亿的前寒武纪;三叶虫是距今5.6亿年前的寒武纪就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远古动物;恐龙最早出现在约2亿3500万年的三叠纪晚期;东北虎是哺乳动物,出现在第四纪之后。综上可知,与“奇迹秀山鱼”生活时代相隔最近的应是三叶虫出现的时代,B对,ACD错。故选B。
11.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一般出现在沉积岩中,故其分布在岩石圈。ABC错,D对。故选D。
12.C 13.B 14.D
12.据图文材料可知,贵州省安顺市花江大峡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强,A错;一般土壤表层疏松、孔隙较大,有利于下渗,底层紧实、孔隙较小,不利于下渗,B错;植被凋落物主要集中在表层,且表层土壤温度、湿度、土壤质地有利于凋落物腐殖质积累,C对;人类活动频繁程度存在差异性,会导致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增多或减少,D错。故选C。
13.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壤透气性好,微生物分解有机质较快,易被植物体吸收固定或淋溶流失,使得土壤表层中有机碳减少,A错;温度越低,土壤水分蒸发越慢,湿度越大,有机质分解越慢,大量植被凋落物腐殖质积累,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越大,所以花江大峡谷1100米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达最大值的原因是:与其他海拔高度比,温度较低,有机质分解慢,B对;花江大峡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拔1100米不会出现高山草甸广布和季节性冻土,CD错。故选B。
14.据题干“重披绿装”可知,花江大峡谷石漠化得到有效治理,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固定大量有机碳,使得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减少,D对;植被恢复后,水土流失情况得到缓解,A错;风化作用强弱与有机碳含量大小无关,B错;植被恢复,可能使降水量略有增加,淋溶作用略增强,但不是土壤有机碳含量呈减少趋势的主要原因,C错。故选D。
15.A 16.D 17.C
15.根据SWAT模型可知,流域内水的主要来源为降水,当降水不变时,流域内水资源总量不变,故D选项错;材料中说明“绿水流为实际蒸散发量,蓝水流为地表径流、壤中流以及地下径流之和”,因此当蓝水流与绿水流都显著下降时,说明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减少,B,C选项错;而降水不变,蓝水流与绿水流都显著下降,说明绿水储量会增多,即土壤含水量增多,A正确。故选A。
16.流域内蓝水流下降,说明地表径流、壤中流以及地下径流之和减少。因此,本题实际考查的是导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减少的原因。如气候变化引起降水减少,可能导致径流量减少,但降水增多,可能导致径流量增加,蓝水流增加,故A选项错误;农业生产推广滴灌技术,可以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可能导致径流量增加,蓝水流增加,故B错误;流域面积变大,河流集水面积增大,可能导致流域内水量增加,蓝水流增加,故C选项错误;如果将城市硬化路面改为透水性好的材料,可以增加下渗,土壤含水量增加,绿水流储量增加,地表径流减少,蓝水流减少,故D选项正确。故选D。
17.改良流域土壤结构,会使流域内土壤水含量增加,蓝水流可能减少,A项错误;减少流域绿地面积可能减少下渗,增加地表径流,会加剧水土流失,可能引发环境问题,B项错误;上下游的用水应根据实际情况统筹管理,而不是简单地减少上游地区用水,D项错误;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可以保障流域内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C选项正确。故选C。
18.D 19.C
18.读图可知,裁弯前洪水过境时洪峰时间为19~28min之间,洪峰流量为5010~5020(m3•s-1)之间,裁弯后,洪峰到达时间为10min之前,洪峰流量为5020~5030(m3•s-1),由此可见,裁弯后,洪峰到达时间早,流量大,D正确,A错误。裁弯前曲线比裁弯后曲线变化和缓,因此裁弯后,流量涨落幅度大,退水快,BC错误。故选D。
19.由上题分析可知,裁弯取直对该河流的影响有裁弯取直后该河段流速增大,洪峰到达时间早,洪峰流量高,下游河段防洪压力增大,①③正确;裁弯取直后该河段流量涨落幅度大,但流量没有增大,②错误;裁弯取直后洪峰流量大,河流流速增大,河水侵蚀搬运能力增强,下游河段含沙量增大,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A 21.D 22.A
20.台风“卢碧”在甲地时,深圳位于台风中心的东北的位置,结合低压气旋水平方向的风向进行判断,此时台湾吹偏东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1.通常情况下,经过我国南海的台风自东向西移动。2021年为典型的拉尼娜年份,赤道附近西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高,东亚夏季风较强。8月初,副热带高压短暂衰退,西南季风可以向东运动,南海生成台风“卢碧”,在西南季风影响下台风“逆行”向东移动。D正确。地转偏向力引导、副热带高压引导、信风的引导均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BC错误。故选D。
22.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海水温度异常降低,成为高压中心,垂直方向盛行下沉气流,水平方向的大气由太平洋东岸吹向西岸。而太平洋西岸地区温度较高,形成低压中心,垂直方向盛行上升气流,水平方向的大气由东向西运动,故A正确,BCD错误,选择A项。
23.A 24.C
23.由“自工业时代以来积累的热量已有90%被海洋吸收,从而导致海水升温”可知,工业发展排放了大量的烟雾和温室气体,使大气吸收了大量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增强,海水吸收了大量大气释放的热量,从而升温,A正确;海水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较高,结合材料,地中海表层水温上升并非由于对太阳辐射的吸收量增多,B错误;陆地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海水增温无关,C错误;海洋和陆地间热量交换对海水水温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A。
24.地中海表层水温上升,会导致海洋生物无法适应较高水温的海洋环境,从而死亡,导致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C正确;海平面上升主要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注入海洋的水量增多,A错误;淹没沿海耕地的原因是海平面上升,B错误;海水盐度因海域所处纬度位置不同而有差异,主要受纬度、河流、海域轮廓、洋流等的影响,地中海表层水温上升不一定会使得海水盐度升高,D错误。故选C。
25.D 26.C 27.B
25.根据所学可知海南岛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为热带季雨林;该地的热带稀树草原景观受旱季影响,因此为地方性分异规律,D正确;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热量,一般出现自然带南北变化,A错误;海南四周临海,无明显的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错误;山地垂直分异规律其基带也应为热带季雨林带故不符合题意,C错误。故选D。
26.结合上题分析,偏东风受中部山地阻挡,在稀树草原分布带形成下沉气流,形成焚风效应,稀树草原分布带处于雨影区,具有雨影效应。结合材料“调查发现海南岛西部的第四纪沉积层易渗透,地表储水力极差,也是其形成原因之一”可知,地层易渗水,形成“喀斯特”效应,均促使了热带稀树草原景观的形成,①③④正确。热带稀树草原分布区并未处于地形的挟持下,狭管效应不明显;雨岛效应主要是在城市当中,生产生活排出多余的热量,城市上空形成热气流,热气流越积越厚,最终导致降水形成,此处范围较大,与雨岛效应无关,②⑤错。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7.结合上题分析,该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的形成受气候、地形、岩层等多个因素的共同影响,表明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B正确。与差异性、层次性、 过渡性等无关,ACD错误。故选B。
28.C 29.D 30.B
28.伊塞克湖是世界上最深的高山湖泊,湖面海拔1608m,天山北坡是西风迎风坡,降水较多,临近湖泊的甲地位于针叶林之下,是山地草原带,C正确。常绿阔叶林带、常绿硬叶林带是亚热带植被,AB错误。高山灌丛带一般位于高海拔地区,D错误。故选C。
29.伊塞克湖平均水深278m,面积约6236km2,湖面大、湖水深,热容量大,不易结冰,D正确。伊塞克湖分布在天山山脉北麓,纬度较高,A错误。湖面海拔1608m,湖泊海拔高,气温低,本应容易结冰,B错误。位于板块内部,地热资源不丰富,C错误。故选D。
30.流域面积受地形影响,不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A错误。随着气候变暖,在短时期内,冰川融水增加,湖泊面积增大,B正确。在短时期内,冰川融水增加,湖水盐度变小,C错误。在短时期内,冰川融水增加,冰川融水水温较低,因此水温不会显著上升,D错误。故选B。
31【答案】(1)夏季该地地下水主要受山地降水和河流补给。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大,且冰雪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丰富,大量补给地下水。
(2)德令哈地区位于巴音河冲积平原(扇),地势自北向南倾斜,地下径流自北向南流动。因地下含水层颗粒自北向南变小,地下径流流动受阻,导致地下水上升。
(3)地下水上升甚至溢出地表,导致农田积水被淹,农作物受涝减产;该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地下水上升导致土壤盐碱化,农作物生长不良及农业减产。
32【答案】(1)①纬度低,太阳辐射强;②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天气晴朗,日照时间长;③全球变暖。
(2)①受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异常偏少,水资源总量(河湖径流总量)不足;②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出现极端高温天气,蒸发旺盛。③(生产用水)水稻等农作物生长期,农业需水量大;④(生活用水)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
(3)极端高温和干旱天气,大量植被干枯,易着火;植被茂密,人类干扰少,枯枝落叶多,为森林火灾提供了充足的物源;极端高温和干热天气,着火点低。森林防火意识差,随意的野外用火,林区乱扔烟头等,提供了火源,导致森林火灾。
33【答案】(1)地处低纬度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境内多山,地形复杂多样且山体海拔高,相对高度大等。
(2)中部的高原、高山地区。(答出高原高山地区即可)原因:哥伦比亚为热带国家,中部的高原、高山地区是气候宜居区,人口密度大;同时这些地区的垂直分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所以人口和生物多样性的冲突较显著。
(3)雪线北坡低于南坡。原因:哥伦布峰位于热带地区,南北坡热量差异不显著,北坡是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更丰富;北坡坡度较缓,积雪容易留存,所以雪线低。
34【答案】(1)植被是土壤有机碳的主要来源(利于有机碳在土壤表层的积累);植被覆盖率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成正相关;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不同等。
(2)土壤有机碳随海拔升高总体呈波状上升(双峰型);针阔混交林带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常绿阔叶林带;海拔1500米处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等。
(3)相较于常绿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地区的气温和土温相对较低;土壤动物和微生物活性较弱,有机质分解较慢;海拔较高,降水较少,土壤淋溶作用较弱等。
2023-202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