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6.2 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同步练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97416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6.2 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同步练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97416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6.2 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同步练习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97416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题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一、透镜课后作业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一、透镜课后作业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康熙几暇格物编》中记载,我们生活中常常都提到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6.2 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同步练习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分)1.(3分)下列光现象的成因与日食形成的原因相同的是A. 水面“折”枝
B. 露珠下叶脉看起来变粗
C. 手影
D. 拱桥倒影2.(3分)《康熙几暇格物编》中记载:“置钱碗底,远视若无,及盛满水时,则钱随水光而显见矣”,其中“钱随水光而显见”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是A. 光的直线传播 B. 光的反射 C. 平面镜成像 D. 光的折射3.(3分)如图所示,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学校在用“红外线测温仪”检测体温。下列与红外线测温仪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红外线能通过肉眼直接观察到 B. 红外线属于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C. 红外线测温仪是发出红外线来测体温 D. 测温仪测体温说明红外线能传递信息4.(3分)(2021•盐城)如图是小明眼睛在N点看到鱼缸内M点处鹅卵石的光路图。鱼缸内注入更多水后,小明的眼睛在N点仍然可以看到鹅卵石。选项中带箭头的虚线代表原来的光路,能正确反映水变多后小明看到鹅卵石的光路图是( )A.
B.
C.
D. 5.(3分)站在河岸上的人看见水中的鱼,其实看到的是A. 鱼的虚像,较鱼的实际位置深 B. 鱼的虚像,较鱼的实际位置浅
C. 鱼的实像,较鱼的实际位置浅 D. 鱼的实像,较鱼的实际位置深6.(3分)小吴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画了个头像如图甲.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用它替代蜡烛.实验操作中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头像照射,移动光屏直到出现成清晰像为止,如图乙所示.则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
A. B. C. D. 7.(3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能成等大清晰的像。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 把蜡烛移至刻度尺10cm处,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C. 把蜡烛移至刻度尺32cm处,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D. 把蜡烛移至刻度尺45cm处,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8.(3分)物体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是凸透镜的两个焦点,、是两条进入凸透镜的入射光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光线从凸透镜出来后经过焦点
B. 光线从凸透镜出来后经过焦点
C. 与物体比较,经凸透镜后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 与物体比较,经凸透镜后成正立、放大的虚像9.(3分)很多人喜欢在汽车的中控台上放置香水,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相同的香水,透明的玻璃瓶盖形状各异,其中在阳光下最容易引发火灾的是
A. B. C. D. 10.(3分)我们生活中常常都提到像:其中
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
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
放大镜成像,汽车观后镜中的像,
照相机成的像。A. 属于实像的是 B. 属于虚像的是
C. 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像是 D. 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像是11.(3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实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处,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
B. 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处,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光屏所成清晰的像与照相机成像的原理相同
C. 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D. 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逐渐变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会向下移动12.(3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在组装器材时,没有将烛焰、凸透镜与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则实验中( )A. 烛焰经凸透镜不能成像 B. 光屏接收到的像不清楚
C. 像始终成在光屏的中心 D. 光屏可能接收不到像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8分)13.(5分)小娇上学出门前照一下镜子正衣冠,当她从距平面镜处以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她在平面镜中的像相对于她的速度是______。14.(5分)“天眼”第一次发现了一颗距地球光年的毫秒脉冲星,其中”光年”是________的单位。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________15.(4分)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折射角为∠_______________(选填“1”“2”或“3”,分界面为_______________(选填“①”或“②”),分界面的_______________方为水。当入射角减小时,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将变_______________。16.(2分)小芳同学站在平面镜前处照镜子,她向平面镜靠近了,则像离她的距离为 ______ ,像的大小将 ______ 填“变小”、“变大”或“不变”17.(3分)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都用到了__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不同的是投影仪成的是______像,放大镜成的是______像均选填“虚”或“实”。18.(5分)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前后移动卡片纸,得到一最小、最亮的光点,测得光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是。这个光点所在的位置就是凸透镜的_________,光点是由凸透镜对光的____________ 作用形成的如图的方框内应该是____________填“凸透镜”“凹透镜”。 19.(3分)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______ 透镜,胶片相当于 ______ ,照相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应该 ______ 焦距.20.(1分)物体位于凸透镜前 处,此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呈现了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焦距的范围为______。三 、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21.(10分)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实验中选择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蜡烛C,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实验中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实验时,点燃竖直玻璃板前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B.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_____________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C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像B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B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移去后面的蜡烛C,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与玻璃板平行的光屏,则光屏___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此时在玻璃板前___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镜中的像。四 、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22.(10分)请画出光从空气斜射入平行玻璃砖后的完整光路.
五 、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23.(10分)如图,一束阳光以与水平面成角的方向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试画出反射光线,标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解:、水面“折”枝,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
B、露珠下叶脉看起来变粗,露珠起到放大镜作用,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
C、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
D、拱桥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现象。
故选:。
日食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分别分析题中四种现象形成的原因即可解答。
该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解决此题要求了解一些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及其他光现象,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2.【答案】D;【解析】解:钱反射出的光线被碗侧壁挡住,人看不见钱了,倒入一些水后,钱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方向,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变高的钱的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故错误,正确。
故选:。
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此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现象,水里物体反射的光进入空气时,发生折射,由于折射,使人感觉到水里物体的像变高了。
3.【答案】D;【解析】略
4.【答案】C;【解析】略
5.【答案】B;【解析】解:人能看到水中的鱼,是因为鱼反射的光经水面折射进入我们的眼睛,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看去,误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一些,是鱼的虚像。
故选:。
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该题考查生活中的折射现象,要求学生能学以致用,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考查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6.【答案】A;【解析】解:
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得,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
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像与物体的上下和左右都相反.
选项中的像倒立放大实像,且像与物体的上下和左右都相反,符合题意;
选项中像是倒立放大实像,但像与物体的左右相同,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选项是正立缩小的像,不符合题意;
选项是倒立缩小的像,也不符合题意.
故选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要熟练掌握规律的内容,并能够做到灵活运用.同时考查了对倒立实像的理解,要知道像与物不仅上下相反,而且左右相反.
7.【答案】B;【解析】略
8.【答案】A;【解析】解:、由图知,光线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的折射光线过焦点,故正确;
、光线是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出来的光线方向不变,故错误;
、由图知,物体与凸透镜距离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经凸透镜后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错误。
故选:。
由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判断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
由凸透镜成像特点知,当时,物体经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此题主要考查凸透镜对三条特殊光线的作用以及凸透镜成像特点的认识。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9.【答案】B;【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只要是透明材料制成的凸透镜,无论是什么材料,都有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应该是瓶,因为瓶的玻璃瓶盖相当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故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
故选。
10.【答案】B;【解析】解: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是实像,是小孔成像。
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是虚像。
放大镜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汽车观后镜中的像是凸面镜成像,所以它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照相机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光的折射形成。
综上分析,属于实像的是;属于虚像的是,光的反射而形成的像是,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像是。
故选:。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
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时要注意各个现象的形成原因,并注意区分。
11.【答案】B;【解析】解:
、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实像,则,所以焦距为;
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处,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物距变大了,像距会变小,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故错误,正确;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可知,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故错误。
故选:。
当物距等于像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
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进行判断。
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以及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像距、像之间的关系,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12.【答案】D;【解析】略
13.【答案】不变 ;【解析】解: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所以当她向平面镜移动时,她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
若人以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同时像也以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
则像对于她的速度是两速度之和,即。
故答案为:不变;。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
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像与物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虚像;
视觉感觉像的大小在变化,事实上并没有变。
14.【答案】长度 ;【解析】其中”光年”是指光一年在真空中传播的距离,所以是一个长度的单位。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
15.【答案】2;②;上;大;【解析】略
16.【答案】3;不变;【解析】解:因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若她走近平面镜,即物距减小,为;
像距也应随之减小,也为,所以像离她的距离为.
因为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与物距大小无关,所以当小芳向平面镜靠近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大小不会改变;
故答案为:;不变.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来分析此题.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与物距大小无关.对于这一点与我们平时观察到的“近大远小”似乎有出入,但这是人的一种错误感觉,需要正确理解.
17.【答案】凸 ; 实 ; 虚 ;【解析】解:投影仪的工作原理是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而放大镜是成放大正立的虚像,且它们都是凸透镜的应用。
故答案为:凸,实,虚。
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放在倍焦距与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应用了这一原理;
当物体放在倍焦距之内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放大镜应用了这一原理。
这道题主要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18.【答案】焦点;会聚;凹透镜
;【解析】【试题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特点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结合凸透镜焦点的定义和对光线作用分析解答第一、二空;
根据题目中放透镜与不放透镜的会聚点位置的变化确定该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据此确定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太阳光近似平行光,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即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折射光线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就是焦点,即光点是由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形成的;
放上透镜的会聚点要比不放透镜的会聚点更要远离透镜,由此可知,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该透镜是发散透镜即凹透镜。
故答案为:焦点;会聚;凹透镜。
19.【答案】凸;光屏;大于2倍;【解析】解: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被照的物体和凸透镜的距离大于倍焦距,在胶片上能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凸;光屏;大于倍.
凸透镜成像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实验中的凸透镜,底片相当于光屏.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并且明白照相机中每一种应用中的元件和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是对应的情况.
20.【答案】;【解析】解:物体位于凸透镜前处,成一个放大、倒立的实像,
则有:,即,
解得:。
故答案为:。
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时:,利用题中给出的物距数值与焦距建立不等式,解出焦距满足的条件。
此类题先根据题干中给出的像的性质,找出物距和焦距的不等式关系,解出焦距符合的条件,从而得出答。
21.【答案】(1)便于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2)不点燃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不变(4)不能 虚 能;【解析】略
22.【答案】解:光线穿过玻璃砖要经过两次折射,两次折射都遵循光的折射规律:第一次由空气斜射进入玻璃,过入射点垂直玻璃上表面作出法线,在玻璃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第二次由玻璃斜射进入空气,同样先作法线,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一定注意玻璃下表面的光线与上表面的入射光线平行.如图所示
;【解析】
光进入玻璃砖和离开玻璃砖要发生两次折射,必须知道两次折射时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大小关系,才能正确作图.一定注意最后的出射光线与上面的入射光线平行.
本题关键的问题有两个:一是第一次折射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第二次折射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二是必须保证玻璃砖两侧的光线平行.
23.【答案】;【解析】由图可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所以入射角为=,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也为。
先过入射点垂直于平面镜作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并标明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北京初三一模物理汇编: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一、力当堂检测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做功和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二、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课时训练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