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章节练习
展开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章节练习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分)
1.(3分)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 一只圆珠笔的质量约为 B. 教室中课桌的高度约为
C. 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 D. 河北省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
2.(3分)如图所示,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A. 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 图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 图中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D. 图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3分)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如图所示,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用手摸镜时,中间厚边缘薄的是近视眼镜
B. 拿着镜片近距离看书本上的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眼镜
C. 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只呈现一个暗斑的是近视眼镜
D. 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眼镜
4.(3分)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湖中的倒影 B. 碗中的筷子
C. 世博会夜晚的灯光 D. 镜中的陶罐
5.(3分)生物课上,小明用一个放大镜近距离观察小昆虫,当他发现看不太清楚小昆虫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小昆虫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小昆虫远一些
B. 小昆虫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小昆虫近一些
C. 小昆虫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小昆虫远一些
D. 小昆虫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小昆虫近一些
6.(3分)下列关于光学器件的应用,不切实际的是
A. 近视眼应该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B. 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
C. 照相时,暗箱与相机镜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
D. 远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7.(3分)炎炎夏日,汽车停在露天车场,若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留在车内,太阳光透过矿泉水瓶后可能把汽车内的易燃物引燃,这是因为这瓶水
A. 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会聚光线 B. 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发散光线
C. 相当于一个凹透镜,会聚光线 D. 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发散光线
8.(3分)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可快速登录网页,访问网络.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 )
A. 摄像头相当于凹透镜 B. 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C. 二维码是光源 D. 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反射光,白色部分吸收光
9.(3分)在实验室里,需要对一个物体进行精确测量长度,有五位同学用同一刻度尺进行了测量、度数,分别为:、、、、。则物块的长度为
A. B. C. D.
10.(3分)外出旅游,照相机是我们常用的工具,它能记录我们沿途所见的美丽风光,在照相机构造中有一个关键的成像光学元件,它相当于一个( )
A. 反光镜 B. 凹面镜 C. 平面镜 D. 凸透镜
11.(3分)白天,我们在汽车内通过车窗玻璃能看到车外的景物;晚上,打开车内灯时,在车内通过车窗玻璃能看到车内的乘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前者是折射成像;后者是反射成像 B. 前者是反射成像;后者是折射成像
C. 前者看到的是实物;而后者是反射成像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2.(3分)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A. 注水的游泳池变“浅“了 B. 路灯下人的影子
C. 在平静的湖面上树的“倒影” D. 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35分)
13.(2分)给下列各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
一位同学的身高 ______ ;
一本物理书长 ______ .
14.(4分)如图,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而眼睛从点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鱼的位置变浅,另一条鱼变大,前者是由于______形成的______像填“实”或“虚”;后者是由于鱼缸的______侧部分填“左”或“右”等效凸透镜而形成的______像填“实”或“虚”。
15.(5分)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其中 ______是入射光线,折射角的大小是 ______。
16.(4分)人的眼睛就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 ______ ,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 ______ ,来自物体的光经晶状体成像于 ______ ,再通过视觉神经把信息传送到大脑,产生视觉.如右图所示,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在点,根据该光路图,这个人需配戴装有 ______ 镜的眼镜加以矫正.
17.(5分)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_____透镜,它的成像与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所成的是 ________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已知镜头焦距为,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_______ 。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些,人应离镜头 ________ 选填“远”或“近”些。
18.(5分)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其中______是反射光线,______是折射光线,反射角为______,折射角为______界面的______侧为玻璃。
19.(5分)在使用照相机照近处景物时,要想使底片上成像小一些,应该: ______ ;要想使投影仪在屏幕上的图片大一些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 。
20.(5分)已知图甲、乙、丙所示的三个光路图都成立,则在虚线框中放入凸透镜的是 ______,在虚线框中放入凹透镜的是 ______;请写出一种能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______。
三 、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1.(10分)学校科技小组研究光从空气射入水和玻璃中的折射规律,将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逐渐增大入射角的度数,做了四次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然后将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二中,请根据实验操作过程及记录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每一次实验,关于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可以归纳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实验,关于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变化关系,可以归纳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归纳得出:玻璃对光的折射本领比水强。
四 、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2.(10分)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半圆形玻璃砖中,请用箭头标出光传播的方向。
五 、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3.(10分)如图,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图中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
、一只圆珠笔的质量约为,故不符合实际;
、中学生的身高在左右,课桌的高度接近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左右,故符合实际;
、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中学生百米成绩不可能小于,一般在左右,故不符合实际;
、河北省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故不符合实际。
故选:。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答案】C;
【解析】解:、图中小孔成的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故A错误。
B、图表示的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应该佩戴凹透镜来矫正,故B错误;
C、“海市蜃楼”是由于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物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而引起的,故C正确;
D、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但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故选:。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近视眼用凹透镜来矫正;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现象有:透镜的应用、池水变浅了等;
所有反射现象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该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近视眼的矫正,海市蜃楼现象,以及反射定律是一道综合题。
3.【答案】C;
【解析】
判断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比较中间和边缘的厚薄、阳光聚焦法、放大镜法、成实像的方法。这四种方法比较常用,一定要掌握。
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用于矫正远视眼;同时凸透镜能使得光线会聚,能成实像;
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用于矫正近视眼;同时凹透镜能使得光线发散,不能成实像。
A、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用于矫正远视眼,故A错误;
B、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放大镜,即是凸透镜,是远视镜,故B错误;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只能呈现一个暗斑,即能使得光线发散,会在透镜后面出现一个光线较弱的区域,所以是凹透镜,即是近视镜,故C正确;
D、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凸透镜,即是远视镜,故D错误。
故选C。
4.【答案】B;
【解析】解:、湖中出现岸上景物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B、碗中的筷子由于光的折射现象,水下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像是断了,符合题意;
C、灯光在夜空中看来,沿直线传播,不符合题意;
D、平面镜中出现陶罐的像,是平面镜成像,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
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此题主要考查对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现象的认识情况,会根据不同现象的特点进行分类。
5.【答案】A;
【解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物距在一倍焦距内时,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像,且当物体离焦点近时,成的像较大。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一道基础题。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离焦点越近时,像越大,故要使看到的昆虫的像更大些,应将放大镜离昆虫远些;故符合题意。故选。
6.【答案】C;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眼睛的矫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难度不大,解答时注意看清题目的要求:选择不符合实际的。
解决此题要明确以下知识点: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用于矫正远视眼,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用于矫正近视眼;
当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经过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正是照相机的原理;
当物距小于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这正是放大镜原理。
A.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因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照相机照相的原理是将倍焦距以外的物体成像在胶片上,所以照相时应该站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而暗箱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因此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远视眼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面,应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7.【答案】A;
【解析】解: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这样就会使太阳光汇聚于一点,凸透镜焦点的温度高,达到易燃物的着火点,易燃物燃烧引起火灾,故A正确。
故选:。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凸透镜的特点及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等问题,平时学会利用身边的器材做实验,多动手、多思考,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B;
【解析】A.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故A错误;
B.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制成的,因此,“扫入”二维码时镜头和二维码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故B正确;
C.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C错误;
D.当扫描黑白相间的条纹时,黑色条纹吸收所有光线,故黑色条纹不反射色光,而白色条纹能够反射所有色光.故D错误.
故选B
9.【答案】B;
【解析】
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错误读数,取其余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为测量结果;
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故只要计算出四次测量的平均值即可,但是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还要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
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去掉出现错误的测量数值,求剩余正确数值的平均值作为测量值,这样测量值更接近物体长度的真实值。
从题中提供数据可知,厘米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厘米是错误的,应该去掉
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 。
故选。
10.【答案】D;
【解析】略
11.【答案】A;
【解析】略
12.【答案】A;
【解析】解:、注水的游泳池变“浅“了是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时发生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路灯下人在地面上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在平静的湖面上树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道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此题通过不同的现象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折射的理解,在学习中要注意区分,并要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
13.【答案】;;
【解析】解:
成年男子的身高在左右,个别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左右;
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在左右.
故答案为:;.
该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
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成年人的身高在左右,一步的步幅在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左右,等等.
14.【答案】光的折射 ; 虚 ; 右 ; 虚 ;
【解析】解:我们看到的第一条鱼,不是鱼的实际位置,而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一个虚像;
我们看到的另一条鱼变大,这是因为鱼缸的右侧部分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鱼恰好在焦距以内,所以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光的折射;虚;右;虚。
根据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来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规律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都属于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
15.【答案】BO 35;
【解析】解:由图可知,,所以,同理;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为法线,为界面,而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一定为折射光线,为入射光线,为反射光线;
由图可知,折射角为:。
故答案为:;。
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此题首先根据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找出法线,从而确定界面,然后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首先要掌握定律的内容,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确定法线,从而确定界面,则可首先确定出折射光线,根据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出入射光线,最后确定反射光线。
16.【答案】镜头;胶片;视网膜;凸透;
【解析】解: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的距离不变,来自物体的光经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人的眼睛是靠调节晶状体的平凸程度改变焦距来获得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并同时产生神经冲动,沿视神经传入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从而形成视觉.
根据题干中图可知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后方,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提前会聚,即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前移,所以应佩戴会聚透镜,即凸透镜.
故答案为:镜头;胶片;视网膜;凸透.
人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
远视眼是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
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对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的掌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17.【答案】凸;照相机;缩小;倍焦距或;近;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综合应用及照相机的工作情况,难度不大。
凸透镜成像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若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此题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的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掌握;,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已知镜头焦距为,则人的脸距离凸透镜大于 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同时当人靠近镜头时,物距变小,故像距应该变大,同时像变大。
故答案为:凸 照相机 缩小 倍焦距或近。
18.【答案】OA OC 60° 35° 右;
【解析】解:由图可知,是的角平分线,因此是法线;
因为和分居法线两侧,并且在两种介质中,因此为入射光线,为反射光线,为折射光线;
是入射角,度数是:,反射角入射角;折射角为,;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可知,界面的右侧为玻璃。
故答案是:;;;;右。
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根据定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一定相等,由此可确定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因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一定在相对的两个区域中,由此确定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最后根据确定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找出反射角、折射角的大小。
此题主要考查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会根据光路图识别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并且会求入射角、反射角或折射角。
19.【答案】照相机远离景物,并调节镜头使镜头靠近胶片 调节镜头使镜头靠近投影片,投影仪远离银幕;
【解析】
凸透镜成实像的基本规律是:物体离凸透镜越近,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越大,像离凸透镜越远。跟凸透镜成像规律和成像时的实际情况可分析操作要求。
该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熟练掌握成像的特点及应用,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在使用照相机照近处景物时,要想使底片上成像小一些,则必须使物距变大,所以应使照相机远离景物,物距增大后,像距跟着变小,要使所成的像清晰,则必须同时调节镜头缩小像距,因此应使镜头靠近胶片;
使用投影仪要使银幕上的像比原来大一些,则物距要减小,所以应调节镜头使镜头靠近投影片,随着物距的减小,像距同时增大,所以应使投影仪远离银幕。
故答案为:照相机远离景物,并调节镜头使镜头靠近胶片;调节镜头使镜头靠近投影片,投影仪远离银幕。
20.【答案】甲 乙、丙 根据透镜的中间和边缘的厚薄程度能辨别透镜的种类;
【解析】解:
甲图中,经过透镜后光线变会聚了,为凸透镜;乙、丙中光线,经过透镜后变发散了,为凹透镜;
根据透镜的中间和边缘的厚薄程度能辨别透镜的种类,也可以根据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可以判定透镜的种类。
故答案为:甲;乙、丙;根据透镜的中间和边缘的厚薄程度能辨别透镜的种类。
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中间比边缘厚的为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为凹透镜。
此题主要考查了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属于基础题目。
21.【答案】(1)光从空气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2)光从空气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3)1,5或2,6或3,7或4,8;
【解析】略
22.【答案】解:如图所示,先过入射点O画出法线MN,由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可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则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
;
【解析】
反射遵循反射定律,满足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折射遵循折射定律,满足光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入射、折射光线是本题的关键。
23.【答案】1mm 1.45 ;
【解析】解:
图示刻度尺分为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
物体左端对应的刻度值为,物体右端对应的刻度值为,物体长度为。
故答案为:;。
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起始端从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