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堂作业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97518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堂作业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97518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堂作业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97518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后复习题
展开【名师】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2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
1.丙型肝炎病毒存在多种不同类型的根本原因是( )
A.环境变化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生存斗争
2.SLC基因编码锰转运蛋白。研究发现该基因作为转录模板的一条DNA链中的碱基序列由CCT变为TCT,导致所编码蛋白中的丙氨酸突变为苏氨酸,使组织中锰元素严重缺乏,引发炎性肠病等多种疾病。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推测患者SLC基因内部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
B.SLC基因突变导致其所编码的锰转运蛋白的功能改变
C.突变的SLC基因相应mRNA中的变化为CGU→UGU
D.识别并转运丙氨酸和苏氨酸的tRNA不同
3.根据合成代谢的不同可将大肠杆菌的突变类型分为原养型(在基本培养基上可正常生长)和营养缺陷型(在添加一种或几种营养元素的培养基上才能正常生长)两种类型。菌株A和菌株B是大肠杆菌的两种营养缺陷型菌株,单独培养都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会导致原养型细菌的产生。为探究两种营养缺陷型菌株混合培养后产生原养型细菌的机制,科学家设计的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交替施加压力/抽吸可促进A.B产物的交换
B.得到原养型菌株,需要A与B的直接接触
C.得到原养型菌株的过程中,可能发生了遗传物质的重组
D.得到原养型菌株的原因是A与B之间发生了营养物质的互补
4.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生基因突变后,遗传性状就发生改变
B.人工诱导可以使基因突变发生定向改变
C.基因突变产生的新性状对个体生存不利
D.等位基因的产生主要是基因突变形成的
5.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之一,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实例中,错误的是( )
A.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矮茎豌豆不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B.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出现S型细菌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C.圆粒豌豆的DNA上插入一段外来DNA序列,出现皱粒豌豆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D.“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6.肉瘤病毒属于RNA病毒,在体内引起非上皮性实体肿瘤,肉瘤病毒能够将自身携带的癌基因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进而诱发细胞癌变。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肉瘤病毒将自身携带的癌基因整合到人的基因组的过程中,需要逆转录酶
B.肉瘤病毒将自身携带的癌基因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诱发细胞癌变,该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C.癌细胞是指连续分裂增殖的细胞
D.细胞发生癌变后可以被免疫系统识别,细胞的凋亡基因被激活,导致细胞凋亡
7.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及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mRNA上决定3个氨基酸的相邻碱基叫做一个密码子
B.人的胰岛B细胞中胰岛素基因和血红蛋白基因均可表达
C.DNA复制具有边转录边复制的特点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致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结构改变
8.线虫的基因编码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该基因突变后(突变基因NPR-1),其编码的蛋白质第215位氨基酸残基由缬氨酸变为苯丙氨酸,导致线虫觅食行为由“独立觅食”变为“聚集觅食”。觅食行为的改变,在食物匮乏时,使线虫活动范围受限,能量消耗减少,有利于交配,对线虫生存有利。针对以上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发生的上述突变属于碱基替换
B.食物匮乏时,基因频率会提高
C.新基因的产生为线虫的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D.这两种觅食行为的存在有利于线虫适应环境
9.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上的基因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B.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妻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孩子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C.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发生基因重组
D.基因重组可以发生在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过程中
10.下列关于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在胡萝卜组织培养过程中,会同时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自然选择通过直接作用于控制有利性状的基因从而保留有利性状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D.皮肤生发层细胞中两姐妹染色单体的基因为A和a,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
11.下列关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产生的4个精子的种类及比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若AaB∶b=1∶1,则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B.若AB∶ab=1∶1,则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C.若AB∶aB∶ab=1∶1∶2,则减数分裂过程中A基因与a基因发生了交换
D.若AB∶Ab∶aB∶ab=1∶1∶1∶1,则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12.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基因突变包括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 ②在DNA复制过程中,碱基排列顺序发生差异,从而改变了遗传信息,产生基因突变 ③基因突变一般对生物是有害的,但是也有的基因突变是有利的 ④基因自由组合使生物产生新基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有最新研究报告称:在人类肿瘤细胞中存在大量环状染色体外DNA(即ecDNA),ecDNA_上有大量癌基因。肿瘤细胞分裂时,ecDNA被随机分配到子细胞中;ecDNA还能够改变相关癌基因的表达模式,促进癌细胞的恶性行为,并且在肿瘤快速进化和抵御威胁(比如化疗.放疗和其他疗法)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DNA和ecDNA上游离磷酸基团的数目都是2个
B.肿瘤细胞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C.不同癌细胞中ecDNA的数目不同,但癌基因的数目相同
D.研发能在细胞核内降解ecDNA的药物,是治疗癌症的新思路
14.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对某种生物而言,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②自然突变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③所有基因突变对生物体都是有害的
④诱发生物发生基因突变的因素可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⑤基因突变只发生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⑤
15.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
B.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
C.基因重组能导致纯合子自交的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D.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使产生的配子种类多样化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B
【解析】
丙型肝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宿主细胞进行繁殖,生物变异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的改变(基因突变),病毒不存在染色体。
解答:
A.环境是变异的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的改变,A错误;
B.丙型肝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宿主细胞进行繁殖,复制时易发生基因突变而形成不同的变异类型,因此丙型肝炎病毒存在多种不同类型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B正确;
C.病毒没有染色体,所以不发生染色体变异,C错误;
D.生存斗争只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不是根本原因,D错误。
故选B。
2.【答案】C
【解析】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替换.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翻译的模板为mRNA,其上3个相邻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
解答:
A.据题干信息“该基因作为转录模板的一条DNA链中的碱基序列由CCT变为TCT,导致所编码蛋白中的丙氨酸突变为苏氨酸”,该过程涉及了C/G→T/A碱基对的替换,导致丙氨酸突变为苏氨酸,A正确;
B.SLC基因编码锰转运蛋白,据信息可知:丙氨酸突变为苏氨酸后,组织中的锰元素严重缺乏,进而引发多种疾病,说明SLC基因突变导致其所编码的锰转运蛋白的功能改变,B正确;
C.基因与mRNA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基因的碱基序列由CCT变为TCT,则相应mRNA中的碱基序列由GGA变为AGA,C错误;
D.tRNA与mRNA上的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因丙氨酸和苏氨酸的mRNA不同,故识别并转运丙氨酸和苏氨酸的tRNA不同,D正确。
故选C。
3.意义:(1)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2)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解答:
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体现了不同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变异的主要来源是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即基因重组。
故选C。
4.【答案】D
【解析】
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征: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变异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多数是有害的,但不是绝对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性状是否适应环境。
解答:
A.基因突变后遗传信息一定发生改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生物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A错误;
B.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状态下和人工诱变的突变都是不定向的,B错误;
C.生物与环境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当发生基因突变后,出现新的生物体性状往往与环境是不相适应的,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害的,但突变的有利或有害不是绝对的,还需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性状是否适应环境,C错误;
D.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对于真核生物而言,等位基因的产生主要是基因突变形成的,D正确。
故选D。
5.【答案】C
【解析】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解答:
A.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矮茎豌豆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导致,A正确;
B.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出现S型细菌是由于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的DNA发生了基因重组,B正确;
C.圆粒豌豆的DNA上插入一段外来DNA序列,属于基因内碱基对的增添,出现皱粒豌豆是基因突变,C错误;
D.“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因为父母双亲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C。
6.【答案】C
【解析】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无限增殖,形态改变和容易转移;细胞癌变的机理则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为癌基因导致的。
解答:
A.结合题意可知,肉瘤病毒属于RNA病毒,该病毒将自身携带的癌基因整合到人的基因组(遗传物质是DNA)的过程中,需要逆转录酶,A正确;
B.肉瘤病毒将自身携带的癌基因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实现了不同基因间的重新组合,该变异属于基因重组,B正确;
C.一般具有细胞周期的额细胞都可以连续分裂增殖,而癌细胞是指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后不受控制的,在特定条件下可以无限增殖的细胞,C错误;
D.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是监控和清除,即监控和清除发生癌变的细胞,故细胞发生癌变后可以被免疫系统识别,细胞的凋亡基因被激活,导致细胞凋亡,D正确。
故选C。
7.【答案】D
【解析】
有关密码子,可从以下几方面把握:a.概念:m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相邻三个碱基叫做一个密码子;b.种类:64种,其中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c.特点:(1)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
(2)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解答:
A.m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相邻三个碱基叫做一个密码子,A错误;
B.人的胰岛B细胞中胰岛素基因能够表达,而血红蛋白基因不可以表达,B错误;
C.DNA复制具有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C错误;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致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的碱基对发生了替换,D正确。
故选D。
8.【答案】B
【解析】
9.【答案】A
【解析】
10.【答案】D
【解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
A.在胡萝卜组织培养过程中,会发生基因突变,但不能发生基因重组(因为不能进行减数分裂),A错误;
B.自然选择通过直接作用于表现型对生物性状进行选择,B错误;
C.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误;
D.皮肤生发层细胞中只能进行有丝分裂,两姐妹染色单体携带A和a基因,一定是发生了基因突变,D正确。
故选D。
11.【答案】A
【解析】
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产生的4个精子,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在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等的情况下,应该为AB.ab各两个,或者Ab.aB各两个。
解答:
A.若AaB∶b=1∶1,可能是分裂过程中有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从而引起了染色体数目变异,A正确;
B.AB∶ab=1∶1,可能是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且不发生交叉互换.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都可能得到这个结果,B错误;
C.若是发生了交换,则含A基因和a基因的精子的个数应该都是2个,C错误;
D.AB∶Ab∶aB∶ab=1∶1∶1∶1,则可能是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且有一对等位基因间发生了交叉互换,也可能是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有一对等位基因间发生了交叉互换,D错误。
故选A。
12.【答案】B
【解析】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替换.缺失引起的基因内部结构的改变的过程。
解答:
①基因突变包括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两种类型,①正确;
②由于碱基排列顺序表示遗传信息,所以在DNA复制过程中,碱基排列顺序发生差异,从而改变了遗传信息,产生基因突变,②正确;
③基因突变具有多数有害性,所以基因突变一般对生物是有害的,但是也有的基因突变是有利的,③正确;
④基因自由组合使生物产生新的基因型,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④错误。
故选B。
13.【答案】D
【解析】
14.【答案】C
【解析】
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随机性.多害少利性等特点。
解答:
①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即对某种生物而言,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①正确;
②自然突变具有普遍性,②正确;
③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即多数是有害的,但也有少数对生物体是有利的,③错误;
④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均可能诱发生物发生基因突变,④正确;
⑤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是发生在特定条件下,⑤错误。
综上分析,①②④正确,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答案】C
【解析】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染色体变异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染色体变异课后测评,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蜂王和工蜂都由受精卵,下列关于单倍体,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 基因的本质第3节 DNA的复制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 基因的本质第3节 DNA的复制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第3章 基因的本质第3节 DNA的复制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3章 基因的本质第3节 DNA的复制课后测评,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用15N标记玉米体细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