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专题05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97574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专题05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展开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背诵清单】 考点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1.时间: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 2.领先国家:美国、德国 3.主要标志: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4.时代特征:电气时代 5.能源:电力 6.主要成就: (1)动力:电动机、发电机、内燃机; (2)电器:爱迪生发明白炽灯等; (3)交通工具: 汽车: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制造出汽车; 1913年,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 飞机: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研制的飞机试飞成功; (4)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化学工业: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现代炸药; 新材料: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塞璐珞的制造技术; 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 7.影响: 对世界: (1)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过渡,同时对外扩张增强; (4)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导致一战。 对中国: (1)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掠夺进一步加强,先后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8.特点:(1)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2)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 (3)一些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俄日) 10、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2)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要趋利避害,发挥其有利的一面。(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培养人才,注重创新。(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5)青少年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树立环保意识考点二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利:城市化;人口增长;大众教育;劳动力结构变化;妇女社会地位提高;弊:贫富分化 ;环境污染 考点三 近代科学与文化 1.科学:英国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 英国达尔文:著《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2.音乐:德国贝多芬:创作《命运交响曲》《英雄交响曲》等,是西方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 3.文学:法国巴尔扎克: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著有《人间喜剧》等小说集。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被称“俄国革命的镜子”,著有《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等; 4.绘画:荷兰梵高后印象派画家,作品有《向日葵》《夜间的咖啡》;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