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二单元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第二单元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同步练习(教师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docx
    • 学生
      第二单元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同步练习(学生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docx
    第二单元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同步练习(教师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页
    第二单元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同步练习(教师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页
    第二单元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同步练习(教师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页
    第二单元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同步练习(学生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页
    第二单元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同步练习(学生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页
    第二单元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同步练习(学生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二单元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单元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文件包含第二单元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练习教师版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docx、第二单元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练习学生版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目标导学1.了解契丹族、党项族的崛起和政权建立的基本史实2.知道辽与北宋的战与和,掌握澶渊之盟的背景、内容和影响3.正确认识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知识构建基础落实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契丹族是怎样兴起和建立政权的?(1)兴起: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产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2)建国: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阿保机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2.“西夏建立者是谁?他是如何吸收汉族文化?(1)建立: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2)表现: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微点拨:辽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辽宋西夏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呈现出相互吸收的特点。在辽朝,契丹族上自皇帝下至臣僚百姓,大都向往汉文化。西夏王室同样重视吸收汉族文化。虽然宋朝自以为是文化大国,但仍然吸收了辽夏的某些文化成分。——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二、辽与北宋的和战大宋皇帝是谁?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虔奉欢盟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该事件有何历史影响?1.“大宋皇帝”:宋真宗2.事件:宋辽澶渊之盟3.内容: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4.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续资治通鉴长编》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1.:宋朝被动挨打,损失惨重;西夏损耗巨大,人民处于困苦之中。2.:(1)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2)影响: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微点拨:辽宋、宋夏之间的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别,但无侵略与反侵略之说。重点案例从中国历史发展来看,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交流学习而形成的,民族交流的形式丰富多彩。材料一 如图探究1.据如图所示货币可知,契丹和西夏都与中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为什么要仿效中原王朝?对各自历史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改变自身政治、经济和文化落后面貌的需要;影响:加速了辽、西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加速了民族交融,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探究2.分别从政治角度和民族关系的角度概括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政治上民族政权并立;民族关系上民族交融不断加强。材料二 ()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澶渊之盟……所可痛者,当国大臣,论和之后,武备皆废。——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神宗初即位……一日语及辽事,:“……盖辽人乃不共戴天之仇,反捐金缯数十万,且视之为叔父。为人子孙,当如是乎?”——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探究3.材料二的三则材料分别表达了对澶渊之盟的不同观点。请将与观点对应正确的材料填写在横线上。支持和议是统治者的耻辱的材料是(填写序号即可)支持和议不利于军事发展的材料是(填写序号即可)支持和议有利于社会安定的材料是(填写序号即可)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客观评价澶渊之盟(1)“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均势的体现,它给宋辽两国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2)对于北宋:是屈辱和约,岁币成为人民沉重的负担。(3)对辽:使辽兵安然脱险,而且得到岁币。(4)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它结束了宋辽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素养达标1.有首诗这样描绘契丹人的生活: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写契丹人的生活状况是              (C)A.农耕生活 B.定居生活C.游牧生活 D.渔猎生活2.银川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凤凰城的美誉。银川在古代曾被称为兴庆”,它曾是下列哪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              (A)A.西夏 B.C.吐蕃 D.北魏 3.9世纪后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纺织等产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契丹服装样式也影响到中原地区,北宋官方曾多次颁发诏书禁止百姓穿用契丹服装。材料体现了(A)A.农牧文化的交融B.民族政权的并立C.民族战争的延续D.对外交往的频繁4.1004,辽萧太后和辽圣宗亲率大军攻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兵锋直指都城开封,宋廷朝野震动,欲迁都南逃,这时,力劝皇帝亲征的宰相是              (D)A.司马光 B.房玄龄C.王安石 D.寇准5.澶渊之盟后,宋在河北沿边陆续开放雄州、霸州、安肃军、广信军四榷场,辽也设场多处,与宋朝互市。这说明澶渊之盟              (C)A.加剧了辽与中原的冲突B.是双方实力均衡的产物C.促使两国保持和平局面D.消除了民族隔阂与矛盾6.(2022·郑州月考)宋与辽曾在边界开设榷场,官府和商人在此交易各种商品,贸易量很大。北宋每年从榷场购买数万只羊,辽也曾经在灾荒之年购买了北宋官仓的两万石粟。榷场的兴办              (D)加重了民众的赋役负担 加剧了各民族间的军事冲突 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7.归纳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主要方法之一。归纳比较宋辽、宋夏之间的议和,其共同点是 (B)宋给少数民族政权岁币 辽、西夏都与大宋约为兄弟之国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宋割地给少数民族政权A.②③④ B.①③C.①④ D.①②③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 1004年秋,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当时皇帝也想南逃,但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前线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打退辽军……双方订立协议,规定宋每年送给辽银30万两、绢20万匹……材料三 西夏皇帝向北宋称臣,但北宋每年给西夏15万匹绢、7万两银和3万斤茶叶。北宋付出岁币成为”,保一方国泰民安(1)从材料一中找出契丹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学习汉族官制,任用汉人为官;学习汉族文化;学习汉族的生活习俗。(2)材料二中的协议历史称为什么?:澶渊之盟(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盟约的内容?当时西夏在位的皇帝是谁?:宋夏和约。元昊。(4)你如何认识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和、战关系?:北宋与辽、西夏之间既有战争,也有和平。其中和平相处是北宋与辽、西夏关系的主流。北宋与辽和西夏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北宋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对辽和西夏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9.能力提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需要物品,因而双方都是划算的。(1)写出澶渊之盟签订的两个政权名称。:北宋与辽。(2)你同意材料中关于澶渊之盟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同意;澶渊之盟对宋朝来说虽然是屈辱的盟约,但换来了宋辽边境长时间的和平与安定,不同民族之间得以相互交流、交融,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时空连线西夏王陵是西夏历代帝王陵以及皇家陵墓,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也是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处西夏文化遗址。在中国119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西夏王陵是唯一的以单一的帝王陵墓构成的景区。它吸收自秦汉以来皇陵之所长,又受佛教建筑影响,构成中国陵园建筑中别具一格的形式,故有东方金字塔之称。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