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同步练习(教师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975823/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单元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同步练习(教师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975823/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单元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同步练习(教师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975823/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单元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同步练习(学生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97582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单元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同步练习(学生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97582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单元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同步练习(学生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97582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时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时训练,文件包含第一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教师版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docx、第一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学生版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目标导学1.知道遣唐使的含义,认识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2.知道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了解唐朝与新罗的交往。3.理解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和影响。4.认识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的影响及启示。知识构建基础落实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1.日本“常须达”大唐的目的和方式分别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目的:学习中国的 ,把唐朝先进的 、天文历法、 、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2)方式:向中国派遣“遣唐使”。(3)影响: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右侧人物的主要事迹与贡献有哪些?(1)事迹:6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 ,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2)贡献:为中日 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史料实证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史料实证二、唐与新罗的关系1.政治交往:新罗派遣使节和大批 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2.贸易往来: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3.文化交流:三、玄奘西行1.“伟大僧人”是 。他有哪些经历?作出了什么贡献?2.经历: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 ,携带大量 回到长安。3.贡献:(1)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 发展作出重大贡献。(2)根据他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成书的《 》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微点拨:鉴真东渡日本是唐玄宗时期,玄奘西行天竺是唐太宗时期。历史解释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钱文忠重点案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朝的繁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唐风洋溢奈良城】材料一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郭沫若探究1:“传道艺”指的是什么?请举例说明。并结合鉴真的生平经历,谈谈你从鉴真身上学到了哪些可贵的品质。【名人字画探根源】材料二 《职贡图》描绘的是唐太宗时期,婆利国和罗刹国千里迢迢前来朝贡的情景。画中白衣虬髯骑白马的人是罗刹国使者,身后有仆从打着伞执着扇,抬着礼物。左边穿长袍手里托着珊瑚打着伞盖的人是婆利国使者,他的随从也带着各式各样的礼物。探究2:唐朝时期为什么有这么多外国人来中国?图示点拨中华文化圈形成【历史比较】 “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异同点(1)同:都是唐朝著名僧人;都为完成使命出生入死,具有顽强毅力;为加强唐朝的睦邻友好,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2)异:玄奘西行天竺取经,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这一“取”一“送”,恰恰反映了唐文化兼容并蓄和双向交流的特点。素养达标1.(2022·郑州期末)日本人吟唐诗,好唐乐,发展唐绘,行唐礼,穿唐服,食唐式点心,用唐式餐具,唐风大为盛行。这说明了( )A.日本奢靡之风盛行B.中日文化交流具有双向性 C.唐朝文化风靡世界D.日本深受唐朝文化的浸染2.张同学正在收集“唐朝中外文化交流”专题学习资料,并整理出“奈良唐招提寺”“佛教”“六次东渡”等关键词。据此可知,她研究的内容是( )A.唐与日本的交流B.唐与天竺的交往C.唐与新罗的关系 D.唐与大食的往来3.(2022·郑州月考)有学者指出:“隋唐文化吸收了外来的文化,主要指以西域为桥梁,以丝绸之路为要道的西方和印度等地区的文化,不断传入中原。”下列人物事迹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A.张骞通西域 B.玄奘西行 C.鉴真东渡 D.文成公主入藏 4.它是玄奘西行旅途中的见闻回忆录,它是研究古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它是( )A.《唐本草》 B.《大唐西域记》 C.《伤寒杂病论》 D.《水经注》 5.唐朝时期,与亚洲各国友好往来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其根本原因是( )A.交通便利,来往频繁B.经济繁荣,文化昌盛C.封闭政策,吸引人才D.制度落后,疆域辽阔6.历史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观察下表可知,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时间事件影响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626年李世民即位开创了“贞观之治”641年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754年鉴真抵达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材料二 日本遣唐使船(局部)材料三去往国家人物内容结果天竺玄奘西行取经游历10多年带回许多佛经,根据其口述,由弟子记录成《 》日本 六次东渡对日本文化影响很大(1)根据材料一,指出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的理由。(2)材料二反映什么历史事件?答:事件:日本遣唐使来华。(3)请写出材料三表格中①②两个空白处的内容;说出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8.能力提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历史上的中国,并不是孤立、封闭发展的,中外交流始终在进行,尤其是两汉时期,以及隋唐以后,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无论是陆路还是海路,都有很大发展。通过交往,中国在多方面获取收益,也将中国在各方面的成果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1)请举出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两例。(2)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时空连线印度那烂陀寺附近有一座中国式的玄奘纪念堂,是中国政府在1957年捐款30万元人民币建造的,以纪念这位中印文化交流的先驱。纪念堂是中印两国人民之间源远流长的传统友谊的最有力的见证,是2006年中印友好活动的主会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复习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后复习题,文件包含第一单元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教师版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docx、第一单元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学生版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达标测试,文件包含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同步练习学生版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docx、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同步练习教师版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