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学案
展开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通过分析能量在营养级间的流动情况和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概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征。
2.用生态金字塔表征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间的能量、生物量或数量等关系。
3.概述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4.尝试调查当地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
1.生命观念: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能量,能量摄入并在生态系统中流动,建立生命系统的能量观。
2.科学探究: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3.社会责任:能量流动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将生物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
知识点一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
1.能量流动的概念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能量流动的过程
(1)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的过程
①能量输入: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②能量去向
(2)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
①初级消费者摄入量=初级消费者同化量+初级消费者粪便量
摄入量:指动物取食的总量,可以理解为动物的食物总量;
同化量:指动物经过消化和吸收后转化为自身的能量。
②初级消费者同化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③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通过遗体残骸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
(3)能量流动图解
(4)各营养级同化量来源和去向
(5)能量流动过程总结
知识点二 能量流动的特点
1.能量流动的特点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
(2)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因此,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
2.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的条件
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知识点三 生态金字塔及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1.生态金字塔
类型项目
能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形状
定义
将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转换为相应的面积(或体积)的图形,并将图形按照营养级的次序排列所得到的金字塔
将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生物量(每个营养级所容纳的有机物的总干重)之间的关系,转换为相应的面积(或体积)的图形,并将图形按照营养级的次序排列所得到的金字塔
将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的生物个体的数目转换为相应的面积(或体积)的图形,并将图形按照营养级的次序排列所得到的金字塔
特点
直观地反映出生态系统各营养级间能量的关系,由于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总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能量金字塔通常都是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
大多也是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一般来说,植物的总干重通常大于植食性动物的总干重,而植食性动物的总干重也大于肉食性动物的总干重
一般上窄下宽,有时出现上宽下窄倒置的金字塔形
特殊
形状
无
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浮游植物个体小,寿命短,又会不断被浮游动物吃掉,因而某一时间调查到的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可能要低于浮游动物的生物量
消费者个体小而生产者个体大,如一棵树与树上昆虫及鸟的数量关系:
2.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1)帮助人们将生物在时间、空间上进行合理配置,增大流入某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例如间种套作、多层育苗、稻—萍—蛙等立体农业生产方式。
(2)帮助人们科学地规划和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例如将秸秆用作饲料喂牲畜,可获得肉、蛋、奶等;将牲畜的粪便作为沼气池发酵的原料,可以生产沼气提供能源;沼气池中的沼渣还可以作为肥料还田,这样就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3)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例如只有根据草场的能量流动特点,合理确定草场的载畜量,才能保持畜产品的持续高产。
能量只能通过光合作用输入到生态系统中吗?
提示:太阳能是通过生产者光合作用输入到生态系统中,其他能量可以通过某些原核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输入生态系统。
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是它同化的能量吗?
提示:不是。粪便中的能量不是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而是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的一部分。如羊吃草,羊粪便中的能量是草同化的能量,并不属于羊。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转化是否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提示:遵循。因为生产者固定的总量等于流动中散失的和储存的能量之和。
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能否再回到生态系统中来?
提示:不能。流经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都以热能形式散失,以维持地球上能量的收支平衡,这些能量再也不能回到这个生态系统了。
提醒 “未利用”是指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后一个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提醒 关于能量传递效率的易错点分析
(1)能量传递效率=×100%
(2)能量传递效率是指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是指个体或种群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3)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是对整体而言的,某一食物链中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能会低于10%。
为什么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
提示:因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最终都以热能形式从生物群落中散失,不能循环利用。
能量传递效率等于能量利用率吗?
提示:不等于。能量传递效率体现的是能量流动过程中所遵循的客观规律,不能随意改变,但能量利用率可以人为改变,例如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就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
农民在进行田间管理的时候,要进行灭虫除草,目的是什么?
提示: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农作物,即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课堂小结
笔记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目标1)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食物的摄入量,f表示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b表示食肉动物通过摄食同化的能量
B.图中c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C.图中d表示的能量均来自于第二营养级
D.第二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f/c
答案 B
解析 b表示植食动物通过摄食同化的能量,A错误;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正确;d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能量来自第二营养级生物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来自第二营养级生物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C错误;第二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与b的比值,D错误。
2.(目标1)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下表是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同化的能量值(kJ),那么该段时间内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kJ)是( )
生物种类
甲
乙
丙
丁
生物同化的能量(kJ)
550
100
3000
18
A.680 B.3000
C.3680 D.15000
答案 B
解析 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由甲、乙、丙、丁4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其中丙的能量最多,为生产者,生产者同化的太阳能总量就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即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3000 kJ。
3.(目标2)某同学根据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金字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Ⅰ→Ⅱ→Ⅲ构成一条食物链
B.图中未体现出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由图可知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D.该金字塔也可以用来表示生物量金字塔或数量金字塔,不存在特殊情况
答案 C
解析 由于Ⅰ、Ⅱ、Ⅲ每个营养级都包含多种生物,因此图中Ⅰ→Ⅱ→Ⅲ不是一条食物链,A错误;图中Ⅰ为生产者,Ⅱ和Ⅲ为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错误;生物量金字塔或数量金字塔存在倒置情况,D错误。
4.(目标3和4)南方一些地区大力发展了“稻→萍→鱼”立体农业。对该系统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稻→萍→鱼”体现了系统内群落的垂直结构,可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
B.可以增加稻秆、浮萍→牲畜→牲畜粪便发酵供能→沼渣还田环节,实现能量多级利用
C.“稻→萍→鱼”立体农业的生产方式增大了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是按照自然规律设计的生态农业,大幅度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 D
解析 “稻→萍→鱼”空间立体养殖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可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增大了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C正确;生态农业是按照自然规律设计的,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5.(目标1)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得的总能量越少。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各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B.各营养级中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C.生物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一部分能量
D.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数量少,需要能量少
答案 D
解析 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为该营养级固定的能量,其中有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如动植物的遗体、动物的排泄物等被微生物分解,A正确;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中有一部分能量经过自身的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B正确;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中有一部分能量用于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生长、发育、繁殖等),C正确;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因为所处营养级最高,因而获得的能量最少,需要的能量不一定少,数量也不一定少,D错误。
6.(目标1)下图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图解,回答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
(2)图中________为分解者,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哪个箭头是不应存在的?________。
(4)⑫的能量最多时只有④的能量的几分之几?____________。
(5)B属于________动物,它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_______(填字母),会被________利用。
答案 (1)①
(2)E 生产者及各级消费者都有能量流入E
(3)⑦
(4)1/25 (5)植食性 A E(分解者)
解析 (2)(3)图中B、C、D是初级、次级、三级消费者,A、B、C、D都有能量流入E,则E为分解者,但E能量不会倒流入A、B、C、D,故图中箭头⑦不存在。
(4)⑫的能量最多有⑨的1/5,⑨最多有④的1/5,故⑫最多有④的1/25。
题型一 能量流动的过程
[例1] 如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向物种甲后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表示物种甲同化的能量
B.D表示物种甲呼吸散失的能量
C.B表示物种甲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D.A中能量=D中能量+B中能量+粪便中能量
解题分析 分析物种甲的能量去路可知,A表示物种甲同化的能量;B表示物种甲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C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D表示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A中能量=D中能量+B中能量。
答案 D
[例2] 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75
B.图中C表示用于第二营养级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C.“?”代表的数值为20
D.能量在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20%
解题分析 摄入能量=同化能量+粪便能量,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100-25=75,A正确;B是第二营养级同化能量,同化能量一方面经呼吸作用消耗,另一方面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图中C表示用于第二营养级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正确;B是第二营养级同化能量,值为100-25=75,其中40经呼吸散失,余下的75-40=35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值为35)中,有15被下一营养级摄入,余下35-15=20流向分解者,即“?”代表的数值为20,C正确;根据图示不能计算确定第二营养级有多少能量流入第三营养级(被第三营养级同化),因而无法计算能量在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D错误。
答案 D
3种能量流动过程图比较
图1:每一环节能量去向有2个,图中出现粪便量,由于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所以A为摄入量,B为同化量;由图可知B同化量总体有2个去向,即D为呼吸散失,C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C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量有2个去向,即E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F为下一营养级摄入量。
图2:每一营养级能量去向有3个
即: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A)=自身呼吸消耗(E)+流入下一营养级(被下一营养级同化B)+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图3:每一营养级能量去向有4个(研究某一时间段)
即: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A)=自身呼吸消耗(D)+流入下一营养级(被下一营养级同化B)+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
题型二 能量流动特点分析
[例3] 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主要是因为食物链中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
B.一般情况下,能量在相邻的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
C.①表示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解题分析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流入生产者的总能量,①表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C错误;每一个营养级的能量都可以包括三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自身呼吸作用所消耗,因此,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D正确。
答案 C
题型三 在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的最值计算
[例4] 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来自于兔子,来自于鼠,来自于蛇,那么猫头鹰若增加20 g体重,最少需要消耗植物( )
A.600 g B.900 g
C.1600 g D.5600 g
解题分析 根据题意,计算最高营养级至少消耗生产者的量应该按最大能量传递效率计算,所以最少需要消耗植物为:20×+÷20%÷20%+20×÷20%÷20%÷20%=900(g)。
答案 B
[例5]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 kg,至少消耗A约( )
A.100 kg B.44.5 kg
C.25 kg D.15 kg
解题分析 图中共含有三条食物链,而题中所求为至少消耗的A,根据能量流动规律分析可知,食物链越短损耗越少,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食物链A→B→猫头鹰为最短,所以至少消耗的A为1÷20%÷20%=25 kg。
答案 C
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最值”计算
若题干中未做具体说明,则一般认为能量传递的最低效率为10%,最高效率为20%。
(1)在食物链A→B→C→D中,则有
①食物链越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
②生物间的取食关系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越少。
(2)食物网中,在能量分配比例未知时的最值分析
题型四 生态金字塔
[例6] 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Ⅰ和Ⅳ是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
B.该图所示的食物网只有1条食物链:Ⅰ→Ⅱ→Ⅲ→Ⅳ
C.E1表示主要通过光合作用所摄入的能量
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
解题分析 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而Ⅳ是消费者,A错误;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都可能有多种生物,所以该图所示的食物网可能有多条食物链,B错误;Ⅰ是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所以E1表示主要通过光合作用所摄入的能量,C正确;能量在食物链中是逐级递减的,而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
答案 C
题型五 能量流动研究的应用
[例7] 稻田中农民要拔掉稗草,鱼塘中要不断清除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观点看,这是为了( )
A.保持生态平衡
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
C.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方向
D.使物质能够尽快地循环流动
解题分析 稻田中农民要拔掉稗草,鱼塘中要不断清除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观点看,这是为了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C正确。
答案 C
[单项选择题]
知识点一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位于能量金字塔的第一级
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C.第二、第三营养级的总能量与第一营养级的能量相等
D.植物固定太阳能的总能量是流经整个生态系统的能量基础
答案 C
解析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因此第二、第三营养级的总能量远小于第一营养级的能量,C错误。
2.某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马尾松→松毛虫→杜鹃”。下图表示松毛虫摄入能量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数量金字塔与能量金字塔均可倒置
B.松毛虫和杜鹃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E/B×100%表示
C.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D+F表示
D.若迁走全部杜鹃,松毛虫的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答案 C
解析 生物数量金字塔可能是倒置的,比如一棵树上可能会有很多昆虫,由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金字塔不可能是倒置的,A错误;松毛虫同化的能量为A,杜鹃同化的能量为E,松毛虫和杜鹃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杜鹃同化的能量/松毛虫同化的能量×100%=E/A×100%,B错误;C表示松毛虫粪便量,属于马尾松同化的能量,F表示杜鹃粪便量,属于松毛虫同化的能量,D属于松毛虫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因此由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D+F,C正确;若迁走全部杜鹃,由于食物和环境条件是有限的,松毛虫的种群数量仍然呈“S”形增长,D错误。
3.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各种群同化的能量相对值如下表。以下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能量相对值
3.56
12.80
10.30
0.48
226.50
A.甲、乙、丙、丁都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B.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226.50与戊的呼吸消耗量之和
C.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5.40%
D.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答案 B
解析 根据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以及表格中的数据,可写出相应的食物网:戊乙甲丁丙甲。根据写出的食物网可知,甲、乙、丙、丁都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A正确;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戊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即226.50,B错误;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3.56÷(12.80+10.30)×100%≈15.40%,C正确;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D正确。
4.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可写出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鹰。鹰的迁入延长了食物链,使能量消耗的环节(营养级)增加,但没有改变能量流动的方向,C正确,D错误;鹰的迁入使黄雀的数量减少,导致黄雀的食物螳螂的数量增多,进而导致蝉的数量减少,A错误;细菌产生的能量大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能流向生产者,B错误。
5.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
B.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2/W1
C.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A2+B2+C2)
D.W1=D1+D2
答案 A
解析 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D1),A1为呼吸作用消耗,B1为未被利用,C1为流向分解者,而D1=A2+B2+C2+D2是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A正确;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A1+B1+C1+D1)=D1/W1,B错误;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为D1=A2+B2+C2+D2,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同化量+粪便量,故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大于(A2+B2+C2),C错误;按最大能量传递效率20%计算,图中的D1=W1×20%,D2=D1×20%=W1×4%,所以D1+D2=W1×24%,故W1>D1+D2,D错误。
6.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一条食物链(共有3个营养级)中的三个种群一年内能量流动统计的部分数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Ⅱ→Ⅰ→Ⅲ
B.种群Ⅱ全部生物的呼吸作用消耗能量为5.45×107 kJ
C.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3.5%
D.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以有机物为载体
答案 B
解析 根据三个种群的同化作用的能量值,种群Ⅰ为15、种群Ⅱ为111、种群Ⅲ为3,并结合能量流动的特点可知,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Ⅱ→Ⅰ→Ⅲ,A正确;种群Ⅱ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种群Ⅰ同化的能量+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根据图中数据可知,种群Ⅱ全部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111-15-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41.5<5.45×107 kJ,B错误;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15÷111×100%≈13.5%,C正确;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生态系统中能量以有机物形式在不同营养级之间流动,D正确。
7.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C.图中②/①的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D.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能被绿色植物再利用
答案 B
解析 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而①是兔的摄入量,A错误;③是兔食草后未吸收的残渣中的能量,④是兔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它们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B正确;图中①代表兔的摄入量,②代表狐的摄入量,而能量传递效率指相邻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C错误;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能被绿色植物再利用,D错误。
知识点二 能量流动的特点
8.有关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量沿食物链的流动是单向的
B.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相等时,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少
C.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
D.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答案 D
解析 初级消费者越多,其同化的能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多。
9.如图食物网中的猫头鹰每增加20 kJ的能量,至少需要消耗的植物所含的能量为( )
A.200 kJ B.250 kJ
C.500 kJ D.1000 kJ
答案 C
解析 至少消耗是按照最高传递效率20%计算的。
知识点三 生态金字塔及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10. 生态学中常以金字塔形象地说明营养级与能量、生物个体数量、生物量之间的关系,是定量研究生态系统的直观体现。生态金字塔有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三种类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金字塔可表示树林中树(①)、害虫(②)和食虫鸟(③)之间的个体数量关系
B.如果图示表示能量金字塔,则能量的流动方向只能是③→②→①
C.该金字塔可表示浮游植物(①)和浮游动物(②)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D.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该金字塔中的①表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答案 C
解析 树林中害虫的个体数量比树、食虫鸟的多,其数量金字塔不符合图示金字塔,A错误;营养级越高,含有的能量越少,如果图示表示能量金字塔,则能量的流动方向只能是①→②→③,B错误;生物量金字塔中,营养级越低,含有的生物量越多,浮游植物处于第一营养级,含有的生物量最多,浮游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生物量比第一营养级少,特殊情况下二者可倒置,C正确;城市生态系统是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生产者数量少,流经城市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错误。
11.据下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系统功能的是( )
A.能量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率降低
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
答案 C
解析 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B正确;该生产模式并未延长食物链,只是提高了系统总能量利用率,C错误;由于各级产物都可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保护了环境,D正确。
[非选择题]
12.下图是对某湖泊的能量调查结果[单位:千焦/(厘米2·年)],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千焦/(厘米2·年)。
(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这说明了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的,也就是说食物链越长,__________越多。
(3)D(热能)是通过________产生的能量。
(4)能量流动具有单向、不循环的特点,主要原因是由于生物不能在代谢中利用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0.46
(2)13.5 逐级递减 能量流失
(3)呼吸作用
(4)呼吸作用放出的热能
解析 (1)根据图可知,A是生产者,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即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为0.46千焦/(厘米2·年)。
(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0.062/0.46×100%≈13.5%,这说明了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的,也就是说食物链越长,能量流失越多。
(4)呼吸作用放出的热能其他生物不能够再利用,只是散失掉,不能再循环进入生物群落。
13.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________(填标号)是不应存在的箭头。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填标号),初级消费者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是________(填标号)。
(3)植食性动物排出的粪便中仍含有部分能量,这部分能量被分解者所利用的过程应属于哪个箭头?________(填标号)。
(4)图中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有________个营养级,属于第三营养级的是________。
(5)图中⑬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代表的成分是________。
(6)④中的能量只有③中能量的________。
答案 (1)⑪ (2)① ⑤ (3)⑫ (4)4 C
(5)生产者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分解者
(6)10%~20%
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⑬⑤⑥⑦应为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B、C、D是消费者,E为分解者。
(1)图中箭头⑪应不存在,因为分解者的能量不能被生产者利用。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应为①,初级消费者是B,其自身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为⑤。
(3)植食性动物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而应该属于生产者的同化量,是生产者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故这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的过程应属于箭头⑫。
(4)图中食物链从生产者A开始到D结束,共4个营养级,C为第三营养级。
(6)③为C的同化量,④为D的同化量,④中的能量只有③中能量的10%~20%。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2课时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2课时导学案及答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前学习,课上学习,课后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1课时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1课时导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前学习,课上学习,课后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导学案: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