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学案
展开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在生物群落中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的规律,培养物质与能量观等生命观念、归纳与概括等科学思维。
2.通过举例说明利用能量流动规律,人们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培养关注生物学社会性议题的社会责任感。
3.通过解释生态金字塔表征了食物网各营养级之间在个体数量、生物量和能量方面的关系,培养建模的科学思维。
4.通过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培养观察提问、团队合作、交流讨论等科学探究素养。
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
1.能量流动的概念: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的过程(以绿色植物为例)
(1)能量输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2)能量去向
①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②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构成植物体的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另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体内,这样,能量就流入了第二营养级。
3.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
(1)能量输入:初级消费者同化生产者的能量。
(2)能量去向
①在初级消费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②用于初级消费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初级消费者的有机物中。构成初级消费者的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以遗体残骸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另一部分被次级消费者摄入体内,这样,能量就流入了第三营养级。
(3)图解
4.能量在不同营养级间变化情况
能量在第三、第四营养级的变化,与第二营养级的情况大致相同。
5.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教材P55图36)
由图可以看出:生产者及各级消费者能量流动相同的三个去向是: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被下一营养级同化,被分解者利用。
二、能量流动的特点和生态金字塔
1.能量流动的特点
2.能量的输入
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3.生态金字塔:包括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
(1)能量金字塔:将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转换为相应面积(或体积)的图形,并将图形按照营养级的次序排列,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
(2)生物量金字塔:将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的生物量(每个营养级所能容纳的有机物的总干重)数值转换为相应面积(或体积)的图形,并将图形按照营养级的次序排列,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
(3)数量金字塔:将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生物个体的数目转换为相应面积(或体积)的图形,并将图形按照营养级的次序排列,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
(4)能量金字塔通常都是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生物量和数量金字塔大多是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
三、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1.帮助人们将生物在时间、空间上进行合理配置,增大流入某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2.帮助人们科学地规划和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3.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判断下面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说法的正误。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能量的输入和散失过程。( × )
(2)散失的热能不可以被生产者固定再次进入生态系统。( √ )
(3)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照射在生产者上的太阳能。( × )
(4)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 √ )
(5)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全部转化为自身的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 × )
2.判断下面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和意义说法的正误。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原因是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只有一部分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 )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原因是一个营养级呼吸散失的能量不能被生产者再同化,以及捕食关系是不可逆的。( √ )
(3)能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均可以出现倒置现象。( × )
(4)拔去田地中的杂草是人为地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 )
(5)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小于10%,也不会大于20%。( × )
(6)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 )
探究点一 能量流动的过程
[活动] 阅读教材P55能量流动的过程相关文字及图35和图36。
(1)据图分析下列问题。
①a、b、c、d、e、f之间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
提示:a=b+c;b=d+e+f。
②第一营养级中未被利用能量的最终去向是什么?
提示:死亡后被分解者吸收利用,通过分解者的呼吸作用散失。
(2)结合教材图35和36,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被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摄入量)全部被初级消费者同化(同化量)了吗?
提示:没有。初级消费者摄入生产者后要排出粪便。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粪便量)最终流向了分解者。即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②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是其同化量的一部分吗?为什么?
提示:不是。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其同化的能量,而是属于生产者所同化的能量。
③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同化量)有何用途?
提示:初级消费者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初级消费者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④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同化量)最终去向有哪些?
提示: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⑤能量流动的渠道是什么?
提示:食物链和食物网。
⑥对每个营养级来说,能量流动的各个过程之间有何关系(不包括最高营养级)?
提示:流入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⑦流入生物群落的能量,最终通过什么途径离开生物群落?
提示:通过生物(各个营养级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深度思考] 某营养级能量来源就是同化上一营养级的能量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提示:不正确。自然生态系统: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固定的太阳能,消费者的能量来自同化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人工生态系统:消费者的能量来自同化上一营养级的能量和人工输入的能量。
[归纳总结] 流入某一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路(以自然生态系统
为例)
(2)能量去向:流入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的能量去向可从以下两个角度分析
①能量的最终去路
②某段时间内的能量去路
[应用] 假设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个种群,构成食物链a→b→c,d为分解者,如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B.参与丁过程的都是异养型生物,主要包括营腐生的细菌、真菌等
C.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2
D.图中d的能量不全部来自b生物
解析:b摄入量为其同化量(甲)和粪便量之和,其同化量一部分用于呼吸消耗,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乙);丁过程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都是异养型生物;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种群数量一般达到环境容纳量,即处于K值;d的能量可来自b的粪便,而此部分属于上一营养级a同化的能量。
探究点二 能量流动的特点
[情境1] 阅读教材P56“思考·讨论”,分析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情况。
[思考] (1)对于每一个营养级来讲,输入和输出的能量是否相等?为什么?
提示:不相等。因为每个营养级中都有未被利用的能量。
(2)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占第一营养级所固定能量的百分比是多少?
提示:由图可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464.6 J/(cm2·a),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62.8 J/(cm2·a),因此占第一营养级所固定能量的百分比为62.8÷464.6×100%≈13.5%。
(3)流入某个营养级的能量,为什么不能百分之百地流向下一个营养级?
提示:各营养级生物体内大部分能量被呼吸作用消耗;其次是上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还有少数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应用] 下图是麻风树树林中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图解,已知麻风树的同化的总能量为a,其中字母代表了能量,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从麻风树输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a×100%
B.c是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C.d是指第二营养级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D.a′到e的箭头中含有的能量属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图只包括两个营养级,麻风树是第一营养级,则a′只能代表第二营养级的摄入量,b代表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d代表第二营养级用于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是指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则是流入分解者的能量。被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是b,所以从麻风树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c=同化量b-呼吸消耗的能量d,为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a′到e的能量来自a′的粪便,a′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生产者同化的能量。
[情境2] 阅读教材P57~P58生态金字塔内容。
[思考] 比较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
类型 | 能量金字塔 | 数量金字塔 | 生物量金字塔 |
形状 | |||
特点 | 正金字塔形 | 一般为正金字塔形 | 一般为正金字塔形 |
象征 含义 |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具有逐级递减的特性 | 一般生物个体数目在食物链中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递减 | 一般生物有机物的总干重随食物链中营养级升高而逐级递减 |
每一 阶含 义 | 每一营养级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 | 每一营养级生物个体的数量 | 每一营养级生物的有机物总干重 |
[归纳总结]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的原因
单向流动原因: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不能逆转;热能不能再次被固定。
逐级递减原因:每个营养级都有能量通过呼吸作用散失;每个营养级都有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应用] (不定项选择)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能量金字塔,其中a~d代表能量值。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C )
A.图中所示的各种生物成分组成一条食物链
B.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分别属于第三、第四营养级
C.能量c可代表生产者呼吸释放的热能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D.在生态系统中,b的值不可能超过d的10倍
解析:题图中各营养级的生物不是一种,所以图示的各种生物可以构成多条食物链;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分别属于第三、第四营养级;图中c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一般在10%~20%之间,但也会有特例,即b的值可能会超过d的10倍。
探究点三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的相关计算
[情境] 分析下图食物网,进行相关计算。
[思考] (1)如果A增重1 kg,C最多增重多少千克,最少增重多少千克?
提示:①C增重最多,按最短食物链,最高传递效率计算:
1 kg×20%×20%=1/25 kg。
②C增重最少,按最长食物链,最低传递效率计算:
1 kg×10%×10%×10%×10%=1/10 000 kg。
(2)如果C增重1 kg,至少需消耗A多少千克,最多需消耗A多少千克?
提示:①消耗A最少,按最短食物链、最高传递效率:1 kg÷20%÷20%=25 kg。
②消耗A最多,按最长食物链、最低传递效率:
1 kg÷10%÷10%÷10%÷10%=10 000 kg。
(3)如果C从B、F中获得的能量比为3∶1,C增重1 kg,则最少需要消耗A多少千克?
提示:消耗A最少,按最高传递效率计算,沿食物链A→B→C逆推:3/4 kg÷20%÷20%=75/4 kg;沿食物链A→D→E→F→C逆推:1/4 kg÷20%÷20%÷20%÷20%=625/4 kg。所以最少需要消耗A为75/4 kg+625/4 kg=175 kg。
(4)如果C取食B、F的能量比例关系由1∶1变为1∶2,当C增重1 kg,传递效率为10%时,所需要A的能量是改变前的约多少倍?
提示:①当比例关系为1∶1时,当C增重1 kg,C从B获得1/2 kg,沿食物链A→B→C计算:1/2 kg÷10%÷10%=50 kg;C从F获得1/2 kg,沿食物链A→D→E→F→C计算:1/2 kg÷10%÷10%÷10%÷10%=5 000 kg。
A总量为50 kg+5 000 kg=5 050 kg。
②当比例关系变为1∶2后,当C增重1 kg时,C从B获得1/3 kg,沿食物链A→B→C计算:1/3 kg÷10%÷10%=100/3 kg;C从F获得2/3 kg,沿食物链A→D→E→F→C计算:2/3 kg÷10%÷10%÷10%÷10%=
20 000/3 kg。
A总量为100/3 kg+20 000/3 kg=6 700 kg。
所以所需要A的能量是改变前的6 700 kg÷
5 050 kg≈1.33倍。
[深度思考] 具有人工能量输入的能量传递效率如何计算?
提示:人工输入到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是该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但却不是从上一营养级流入的能量。如求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效率时,应为第三营养级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包括人工输入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包括人工输入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100%。
[归纳总结] 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
(1)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最值”计算
①食物链越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
②生物间的取食关系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少。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2)能量传递效率的有关“定值”计算
①已确定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的,不能按“最值”法计算,而需按具体数值计算。例如,在食物链A→B→C→D中,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a%、b%、c%,若A的能量为M,则D获得的能量为M×a%×b%×c%。
②如果是在食物网中,某一营养级同时从上一营养级多种生物获得能量,且各途径所获得的能量比例确定,则按照各单独的食物链进行计算后合并。
[应用]
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A∶B=2∶1,其他条件不变,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 B )
A.1.875倍 B.1.375倍
C.1.273倍 D.0.575
解析:当C的食物比例为A∶B=1∶1时,设C获得的能量为x,则需要A的能量为x÷10%+x÷10%÷10%=55x;当C的食物比例A∶B调整为2∶1时,设C获得的能量为y,需要A的能量为y÷10%+y÷10%÷10%=40y。两种情况下,生产者的数量是一定的,所以55x=40y,则y=1.375x,即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1.375倍。
课堂小结
完善概念图 | 记忆节节清 |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自身呼吸散失、流向下一个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被分解者利用和未被利用的能量。 3.能量流动的途径:食物链(食物网)。 4.能量转换:光能→化学能→热能。 5.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
随堂反馈
1.判断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说法是否正确。
(1)生态金字塔可采用生物量单位,能量单位和个体数量单位,生态金字塔必然呈正金字塔形。( × )
(2)每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都是自身呼吸散失+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未被利用的能量。( × )
(3)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可以小于10%,也可以大于20%。( √ )
(4)研究能量流动,可合理设计人工生态系统,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 )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
B.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的能量越多
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
解析:由于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所以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也越多。
3.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戊的食物有1/2来自乙,1/4来自丙,1/4来自丁,且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若戊体重增加20 g,需要消耗植物( C )
A.1 125 g B.1 600 g
C.2 000 g D.6 500 g
解析:甲为生产者,戊所在食物链共有以下三条:①甲→乙→戊,戊增加20 g×1/2=10 g,需要乙10 g×5=50 g,需要甲50 g×10=500 g;②甲→丙→戊,戊增加20 g×1/4=5 g,需要丙5×5 g=25 g,需要甲25 g×10=250 g;③甲→丙→丁→戊,戊增加20 g×1/4=5 g,需要丁5×5 g=25 g,需要丙25 g×5=125 g,需要甲125 g×10=1 250 g,故共需要甲500 g+250 g+1 250 g=2 000 g。
4.(不定项选择)为提高农业产量,农民采取了如下手段,某同学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进行分析,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BC )
①人工除草 ②使用农药消灭害虫 ③温室种植时,适当降低夜间温度 ④对农作物施肥
A.①是为了减少营养级,从而降低能量传递过程中能量的损失
B.②是为了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C.③是为了减少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消耗
D.④是为农田生态系统额外补充能量,从而提高农业产量
解析:①人工除草,②使用农药消灭害虫,都是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能够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③温室种植时,适当降低夜间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强度,可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④对农作物施肥是补充营养物质,而不是补充能量。
5.若某生态系统中只具有三个营养级,且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如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关系图,a、b、c、d等表示不同的生理过程和相应的能量数值。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级上分析,图中的A属于 。
(2)图中a1表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a2表示初级消费者 的能量,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可用代数式 表示。
(3)图中表示呼吸作用过程的是 (填图中标号)。a3的大小最多相当于a1大小的 %。
解析:(1)图中A能利用大气中CO2和太阳能,应该是生产者,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级上分析,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
(2)分析题图可知,a2可表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b2可表示初级消费者呼吸散失的能量,c2可表示初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a3可表示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3可表示次级消费者呼吸散失的能量,c3可表示次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同化量-呼吸散失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又因为该生态系统中只有三个营养级,所以C同化的能量最终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和流向分解者,则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可表示为a2-b2(或a3+c2或b3+c3+c2)。
(3)图中b1可表示生产者呼吸作用过程,b2可表示初级消费者呼吸作用过程,b3可表示次级消费者呼吸作用过程,d可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过程;求a3的最大值,能量传递效率应按20%计算,故a3=a1×20%×20%=4%a1,a3的大小最多相当于a1大小的4%。
答案:(1)第一营养级 (2)同化 a2-b2(或a3+c2或b3+c3+c2) (3)b1、b2、b3、d 4
课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能量流动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进入生物群落的总能量与进入生态系统的总光能相等
B.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食物网)
C.某营养级的主要能量去向是呼吸消耗
D.每个营养级总有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
解析:进入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小于进入生态系统的总光能。
2.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草食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
B.能量流动是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流动的
C.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
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
解析: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单向流动,不能循环利用。
3.某湖泊生态系统中有大型杂食性鱼类甲,其食物来自浮游植物乙、草食性鱼类丙和以丙为食的小型肉食性鱼类丁,且三者所占比例相同,甲体重每增加3 kg,最少需要消耗乙( C )
A.15 kg B.35 kg
C.155 kg D.1 100 kg
解析:大型杂食性鱼类甲的食物来自浮游植物乙、草食性鱼类丙和以丙为食的小型肉食性鱼类丁,且三者所占比例相同,说明该生态系统存在的食物链有3条:乙→甲、乙→丙→甲、乙→丙→丁→甲,则甲体重每增加3 kg,最少需要消耗乙为3×÷20%+3×÷20%÷20%+3×÷20%÷20%÷20%=155 (kg)(按20%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
4.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箭头表示能量的流动方向,单位为kcal/(m2·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分解者可利用来自各营养级转移到a中的所有能量
B.该生态系统各营养级间的平均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8%
C.生产者与各级消费者的能量输出均为三条途径
D.消费者的营养级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少
解析:呼吸所产生的能量不会被分解者利用;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1 800÷16 000×100%=11.25%、250÷1 800×100%≈13.9%、40÷250×100%=16%,平均值约为13.7%;生产者与各级消费者的能量输出途径有呼吸作用散失、流入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消费者不含此项)、流向分解者。
5.如图为一食物网。若要使丙体重增加x,其食用的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为a,至少需要的生产者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 C )
A.y=90ax+10x
B.y=25ax+5x
C.y=20ax+5x
D.y=10ax+10x
解析:由题意“至少”可知,应该按能量最大传递效率为20%计算,a表示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则(1-a)表示直接从甲获得的能量所占的比例,故有(1-a)x÷20%+ax÷20%÷20%=y,即y=20ax+5x。
6.如图是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不同营养级的生物类群,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是( A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甲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B.丁中所含的能量与丙中所含的能量之比就是能量从丙传递到丁的效率
C.乙同化的能量等于乙、丙、丁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
D.由于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一定的,所以乙获得的能量越多,留给丙、丁的能量就越少
解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甲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能量从丙传递到丁的效率是指丁同化的能量与丙同化的能量之比;乙同化的能量要大于乙、丙、丁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因为还有一部分能量流向了分解者;乙获得的能量越多,留给丙、丁的能量也越多。
7.在实际生产中,常常要清除田间杂草和鱼塘中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观点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 D )
A.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
B.使物质和能量尽快地流动
C.保持生态平衡
D.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方向
解析:清除田间杂草和鱼塘中肉食性的“黑鱼”,让能量更多地流向农作物和鱼塘中所养殖的鱼类,即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8.运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规律分析下列四项中,能量不利于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的是( C )
A.在森林中,使能量多储存在木材里
B.在草原牧场,使能量多流向牛和羊
C.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人的食物)
D.在养鱼池中,让有机肥料以腐屑形式被鱼类或饵料动物直接摄食
解析:C选项中由于食物链的延长,增大了能量的损耗,使能量不利于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二、非选择题
9.假设某种蓝细菌(A)是某湖泊中唯一的生产者,其密度极大,使湖水能见度降低。某种动物(B)是该湖泊中唯一的消费者。回答下列问题。
(1)该湖泊水体中A种群密度极大的可能原因是 (答出2点即可)。
(2)画出该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
(3)假设该湖泊中引入一种仅以A为食的动物(C)后,C种群能够迅速壮大,则C和B的种间关系是 。
解析:(1)蓝细菌(A)种群密度极大的原因可能是水体富营养化,没有其他生产者的竞争,捕食者数量少等。(2)流入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的能量有三个去向:通过呼吸作用散失、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流向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去向不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由此可画出该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具体见答案。(3)竞争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由于B以蓝细菌(A)为食,C仅以A为食,且该湖泊中引入C后,C种群能够迅速壮大,故C和B的种间关系为竞争。
答案:(1)水体富营养化,没有其他生产者的竞争
(2)
(3)竞争
10.如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图中A、B、C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值,单位为百万千焦。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18 872百万千焦,但其中118 761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被利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是 ,这部分能量是 所固定的太阳能。
(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 %,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 %。
(3)次级消费者通过异化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得到的能量的百分比是 。
(4)由图可知,下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①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 ;②上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 ;③还有少量能量被 利用。
解析: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所有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某一营养级的总能量=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未被任何生物利用(如燃烧)的能量;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100%。另外,还要明白能量逐级递减的原因是每一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还有未被利用的能量,并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直接利用。异化作用消耗的能量即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次级消费者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得到能量的百分比为(1.8÷3.0)×100%=60%。
答案:(1)111 生产者A (2)13.5 20
(3)60% (4)呼吸作用消耗 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 分解者
三、不定项选择题
11.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BD )
A.图中b=h+c+d+e+f
B.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C.“草→兔→狼”这一食物链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d
D.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
解析:题图中b=h+c;缩短食物链可以减少能量的损耗,但无法提高能量传递效率;“草→兔→狼”这一食物链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兔)的同化量中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生产者固定的能量=c/a×100%。
12.如图为某池塘生态系统中饲养草鱼时的能量流动过程示意图,a~i表示能量值。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BD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
B.e+f为草鱼的摄入量
C.第一、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D.通过投放消化酶可提高第一、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解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加上人工投放饲料中的能量;e+f为第二营养级的摄入量,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是a,第二营养级从第一营养级所获得的同化量为h,故第一、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投放消化酶可提高动物的消化吸收量,从而有助于提高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四、综合探究题
13.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地桑基鱼塘的能量流动简图[单位:MJ/(hm2·a)]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鱼属于 。鱼塘中不同鱼类分布在不同水层,例如鲢鱼生活在上层,草鱼在中下层,青鱼在底层,这体现了群落的 。
(2)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是 MJ/(hm2·a),能量在桑、蚕间的传递效率约为 。
(3)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简图所反映出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4)当地农民用蚕粪养鱼,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种设计的好处是 。
解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结合图中鱼的能量来源可知,鱼属于消费者和分解者。鱼塘中不同鱼类分布在不同水层,使空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2)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光能,依题图可知是桑和浮游植物固定的总光能:377 595+469 200=846 795[MJ/(hm2·a)]。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的比值: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所以能量在桑、蚕间的传递效率约为 50 100÷377 595×100%≈13.3%。
(3)依题可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用蚕粪养鱼,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种设计的好处是能够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答案:(1)消费者和分解者 垂直结构
(2)846 795 13.3%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能够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2课时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2课时导学案及答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前学习,课上学习,课后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1课时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1课时导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前学习,课上学习,课后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导学案及答案,共1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前预习案,课后巩固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