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课时学案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导学案及答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深入学习,课后巩固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章 1.2种群的数量变化 【学习目标】1、.尝试学习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的方法2、建立种群数量变化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3、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4、.探究培养液中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课前预习案】一、温故知新1、种群密度①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特点:同一环境条件下,不同物种不一样;同一物种不同环境条件下也不一样。③调查方法: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法。a如果要调查某麦田中播娘蒿这种杂草的种群密度,可用_________法。使用该方法应注意哪些问题?b如果要调查某麦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应用___________法。如果在1公顷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被标记的鼠15只,那么该麦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____只/公顷。使用该方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2、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①年龄组成。分析图中A、B、C三种年龄组成的种群,并思考种群的年龄组成与种群的数量变化的关系。种群年龄组成情况出生率和死亡率情况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所属类型A B C 二、熟悉新课1.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是怎样的? 2.什么是种群的“J”形增长?模型假设是什么?模型是什么? 3.什么是种群的“S”形增长?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课堂探究案】探究一: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的方法 1.数学模型建构的步骤(见课本7页) 2.以“问题探讨”中实验条件下细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为例,得到的可用来描述该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是: ①公式________________。 ②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画在课本8页上。 典型例题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建构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②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③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④提出合理的假设A.②④①③ B.②③④①C.④②①③ D.①②③④答案 A探究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根据实例理解“J”型增长的数量变化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建构种群数量“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①模型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建立模型:如果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并且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那么: 一年后种群数量N1=________, 两年后种群数量N2=________, t年后群数量Nt=_____________。(这个公式即为数学模型),3、思考:当λ>1、λ=1、1<λ<0、λ=0时,种群的数量变化分别会怎样? 4、自然界中“J”型增长能一直持续下去吗?原因是什么? 典例2、种群的指数增长(J型)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是( )A.在该环境中只有一个种群B.该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比其他种群优越得多C.环境资源是无限的D.环境资源是有限的答案C探究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结合课本生态学家高斯的实验结果理解“S”型增长的特点:______________。2、建构种群数量“S”型增长的数学模型①模型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建立模型。(种群增长的曲线图) 3、“S”型曲线分析:(注意几个点的分析) ①分别分析B点和D点时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情况。 B点:出生率_____死亡率 C点:出生率_____死亡率 ②一开始AB段数量增长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数量增长最快的是__________段,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CD段增长速度变慢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D点达到最大值K值,K值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你认为K值是个固定值吗,为什么?4、试从环境容纳量上分析保护大熊猫和控制鼠害的根本措施。 典型例题3.下图是黄海某种鱼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点时组成该种群的个体全为幼年个体B.维持b点时的种群大小能够提供最大持续产量C.c点时该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d点时该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答案 B 总结: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比较 “S”型曲线“J”型曲线前提条件 种群增长率 有无K值 曲线形成的原因 【深入学习】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其他曲线的关系 1、图乙的fg段相当于图甲的 段 2、图乙的 点相当于图甲的c点3、图乙的gh段相当于图甲的 段 4、图乙的 点相当于图甲的de段探究五 种群数量的波动(1)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____________的,这些变化主要取决于_________变化。 【课后巩固案】一、单项选择题1.某同学在“研究细菌数量变化”时,提出的数学模型是Nn=2n(N代表细菌数量,n代表细菌繁殖代数),他建立这个数学模型的合理假设是( )A.细菌可以通过有丝分裂不断增加数目B.在资源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环境中,细菌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受种群密度等的影响C.细菌没有细胞核,结构简单,分裂速度快D.细菌微小,需要的营养物质很少,繁殖速度快2.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有曲线图和数学方程式,下列关于种群“J”形增长的叙述,错误的是( )A.数学方程式模型可表示为:t年后种群数量Nt=N0λtB.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C.“J”形增长曲线中λ大于1D.增长速率是固定的3.自然界中的种群数量增长一般呈现出“S”形曲线的走势,在此增长趋势中( )A.种群的增长与种群密度无关B.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不再变化C.种群的增长受到环境因素制约D.同一种群的K值固定不变4.下列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种群“J”形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B.种群呈“S”形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形增长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5.某研究小组探究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0.1 mm,1/400 mm2)进行计数。图甲是某天显微镜镜检结果(视野中每个黑点含2个酵母菌),图乙是7天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酵母菌数量过多,需加水稀释后再统计B.图乙中第4~7 d酵母菌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C.相同条件下再次实验,酵母菌种群数量的K值基本不变D.酵母菌自身代谢状况也会影响实验数据的统计6.某同学在“研究细菌数量变化”时,提出的数学模型是Nn=2n(N代表细菌数量,n代表细菌繁殖代数),他建立这个数学模型的合理假设是( )A.细菌可以通过有丝分裂不断增加数目B.在资源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环境中,细菌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受种群密度等的影响C.细菌没有细胞核,结构简单,分裂速度快D.细菌微小,需要的营养物质很少,繁殖速度快7.我国人口学家在分析了某地人口普查数据后,认为当地的人口数量仍处于增长期,今后还会增长数十年才会停止,做出这种判断的信息主要来自于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8 图中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中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中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环境阴力对种群增长的出现在d点之后 B.若此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c点开始C.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开始一定呈“J”型增长D.若此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09. 据2008年7月中央电视台报道,在西藏羌塘保护区所调查的区域内,目前的藏羚羊数量比10年前增长的51%,数量已经达到12万只。关于该调查实验方案传述正确的是A.对于藏羚羊的种群密度调查常采用标志重捕法B.对所做的标志越醒目越好,以便于人类的识别C.标志重捕法又叫捉放法,此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动物D.只要捕获一次就能计算出藏羚羊的种群密度10.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 )A.10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二、不定项选择题(题中四个选项中,不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1.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高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12.生态学家对森林中的林旅鼠和猫头鹰种群数量变化进行调查研究。当时由于林旅鼠患有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疾病而使种群数量下降。正常情况下,猫头鹰是以林旅鼠为食,当林旅鼠数量下降的时候,成年猫头鹰的数量仍保持稳定,新孵出的猫头鹰却大大减少。下列解释正确的有( )A.蛋的孵化率下降B.成年猫头鹰捕食能力比新生猫头鹰强C.营养不足使雌猫头鹰产蛋量减少D.营养不良的新生猫头鹰更容易感染疾病而死亡13.如图表示一种生活在玫瑰上的蓟马(一类昆虫)种群数量的年度和季度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蓟马的种群密度B.图中1936~1937年的环境容纳量最小C.在1937~1938年的生长季节蓟马的种群数量迅速增加D.蓟马种群数量呈周期性波动14.如图是连续20年对某地乌鸦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第9年调查乌鸦的年龄结构最可能是稳定型B.图中第4年和第10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相同C.第16~20年乌鸦种群数量将呈现“J”形增长D.第20年时乌鸦种群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15.下列对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解读,不合理的是( )A.图1、2所示为种群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图3所示为曲线Ⅰ条件下种群的存活率B.鱼类捕捞在图1的e点、图2的g点和图3的i点时进行,能获得最大日捕捞量C.若图1为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曲线Ⅰ和Ⅱ之间阴影部分代表生存斗争中死亡的个体D.图3曲线的i点,种内斗争最激烈三、简答题11.某研究所调查发现:某种鱼迁入某一区域后,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t0~t3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______”形;若在t3时种群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数量为______。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____________。(2)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_______(填“t1”“t2”或“t3”)时,原因是______________。(3)在t3时期后,该鱼种群数量变化将呈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状态,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图甲是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图乙是研究人员对某草场进行生态学调查后绘制的某昆虫种群λ值的变化曲线(未发生迁入和迁出)。请分析回答:(1)图甲中A曲线表示的种群生活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中。(2)图甲中B曲线呈“________”形,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数量。(3)图乙中该昆虫在0~5年间,种群数量呈现图甲中________(填“A”或“B”)形曲线增长,可推测该昆虫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是________。(4)该昆虫种群数量在第15年时________(填“是”或“不是”)最小值,在第20~25年间种群数量________(填“增多”“不变”或“减少”)。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 BDCBA 6-10BBDAD二、不单项选择题11、答案 AB 12、答案 ABCD 13、答案 BCD 14、答案 AC15、答案 ABD三、简答题16、答案 (1)S 增长型(2)t2 在t1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t2时捕获该鱼并使捕捞后维持在t1时的数量,获得的量较大且不影响该鱼类资源的再生(3)波动 种内竞争加剧 捕食者数量增加17、答案 (1)食物及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或理想条件下) (2)S 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 (3)A 增长型 (4)不是 不变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学案设计,共7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第2课时导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前学习,课上学习,课后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第1课时学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前学习,课上学习,课后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