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作业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97731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作业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97731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作业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97731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作业含答案
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章 走近细胞第1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章 走近细胞第1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测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作业(一)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基础题1.细胞学说作为生物学大厦的基石,被恩格斯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B.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多样性C.细胞学说为生物进化论的确立埋下了伏笔D.理论和科学实验的结合促进了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完善答案:B解析: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A正确;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B错误;细胞学说阐明了动物和植物结构的统一性,其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结论不仅解释了个体发育,也为生物进化论的确立埋下了伏笔,C正确;理论和科学实验的结合促进了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完善,D正确。2.“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莲与采莲人都具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这些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B.荷塘中的所有鱼、所有莲各自构成一个种群C.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生态系统D.莲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答案:D解析:采莲人具有细胞、 组织、器官、系统这些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莲属于植物,没有系统层次,A错误;所有莲能构成一个种群,但鱼有很多种,故荷塘中的所有鱼不能构成一个种群,B错误;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群落,群落与非生物环境共同作用形成生态系统,C错误;莲属于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D正确。3.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病毒和其他生物一样,也具有细胞结构B.一种病毒一般可以同时感染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C.病毒的繁殖只能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D.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就能培养病毒答案:C解析:病毒无细胞结构,A错误;病毒有感染植物的植物病毒,有感染动物的动物病毒,而且都有其特异性,一种病毒只感染特定的某种或某一类生物,B错误;病毒的繁殖只能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C正确;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不能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生存,D错误。4.(不定选)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中的水和蛋白质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B.草履虫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C.细胞学说认为一切生物体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D.细胞学说的创立过程完全由施莱登和施旺两人完成答案:AB解析:细胞中的水和蛋白质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草履虫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病毒无细胞结构;细胞学说主要由施莱登和施旺两人提出,但创立过程由多个科学家相继研究完成。5.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生物生殖的相关知识,下图是人的个体发育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人的生命起点是________。(2)精原细胞形成精子的①过程是在睾丸中进行的,那么②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3)③________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④过程主要是在________内进行的。(4)子女有许多性状与父母相似,这是父母将自己的遗传物质复制后传递给子女的缘故。其中,作为遗传物质传递媒介的是________。(5)人的个体发育过程与细胞的________等生命活动有关。答案:(1)受精卵 (2)卵巢 (3)受精作用 输卵管 子宫 (4)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 (5)分裂与分化6.某同学在归纳细菌、松树、松鼠的各生命层次时,列出了下表:项目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细菌√√--√√松树√√√-√√松鼠√√√√√√ (表中“√”表示具有,“-”表示不具有)仔细阅读上表,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有一个“√”归纳不正确,请指出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松树为什么没有“系统”这一层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什么三种生物种群以后的层次都是共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三种生物都具有“细胞”层次,说明了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细菌”一栏中的“组织”归纳不正确。因为细菌是单细胞个体,没有形成组织(2)植物体是由六大器官直接构成的,因此没有“系统”层次 (3)所有种群构成群落,群落与非生物环境构成生态系统,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所以三种生物种群以后的层次是共同的 (4)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解析:(1)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无“组织”这一生命系统层次。(2)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组成,无“系统”层次。(3)自然界中各种生物均可划分为种群,不同种群构成群落,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生态系统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4)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能力题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2019nCoV感染引起的。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根据你所学的生物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19nCoV经紫外线、高温条件处理后仍能使人患病B.2019nCoV没有细胞结构,因此它不是生物C.2019nCoV必须在有活细胞的培养基中培养D.2019nCoV之所以具有高致病性,是因为它同时含有DNA和RNA答案:C解析:病毒是一类无细胞结构的生物,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完成其生命活动,在紫外线、高温条件下极易死亡。其高致病能力不是因为它含两种核酸(只含RNA),是因为它是新变异出来的病毒类型,生物体普遍缺乏免疫力。2.(不定选)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引起非典型性肺炎和H5N1禽流感的病原体均无细胞结构,其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B.绿藻、变形虫、酵母菌、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只靠一个细胞就可以完成摄食、运动、分裂、应激性等多种生命活动C.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的完成均需要多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D.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完成的答案:BCD解析:引起非典型性肺炎和H5N1禽流感的病原体均是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它们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完成生命活动。绿藻、变形虫、酵母菌、草履虫均是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可以完成摄食、运动、分裂、应激性等多种生命活动。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是高等动物具有的复杂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才能完成。总之,无论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还是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它们的生命活动均要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才能完成。3.“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下面哪一项叙述不符合这一观点( )A.各种细胞的功能只有在细胞这个统一的整体中才能完成B.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是以每个细胞的生命活动为基础的C.病毒无细胞结构,病毒的生命活动只能在寄主细胞内完成D.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但不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答案:D解析: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D错误。4.一场疫情让病毒活跃在公众视线,人们对病毒有了深刻的敬畏,不禁让人思考病毒与生物的关系。19世纪末,研究者发现引起狂犬病的分子似乎比细菌小得多,将其称作viru。1935年,人类第一次提纯了烟草花叶病毒。病毒的生存方式就像“寄生虫”,必须利用活细胞里的各种细胞器和原料完成自我增殖,裂解宿主细胞。研究发现,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把DNA注入到细菌中,细菌也不是完全被动挨打,细菌DNA中存在一种特殊DNA序列——CRISPR序列,携带有一些来自噬菌体的DNA片段,是亲代DNA给侵染过的噬菌体所做的黑标签,这让子代细菌快速识别并清除再次侵染的同种噬菌体。科学家们近期却发现一些巨噬菌体,其基因组是普通噬菌体的4倍。巨噬菌体基因组中含有能编码噬菌体蛋白外壳的基因,也含有编码tRNA合成酶、转录起始因子等的基因,甚至还发现了细菌CRISPR序列。当然,巨噬菌体含有的细菌CRISPR序列,记录的都是其他种类病毒的黑标签。当该种巨噬菌体的基因注入细菌后,会驱使细菌专门杀死除自身以外的其他种类的病毒,使细菌被其专一奴役。这样看来,噬菌体在与细菌的斗争中不断进化,其实比人类想象的要智能很多。巨噬菌体与细菌间的博弈,只是病毒与宿主细胞、生物与生物之间复杂生存关系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噬菌体可侵染特定类型的细菌,引起细菌发生基因突变,促进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人类以及哺乳类动物的基因中普遍存在许多适应性的DNA突变,通过突变适应环境的变化,但科学家认为如此普遍的突变令人费解,环境改变和压力有多大才能造成如此多的突变?他们猜想病毒有可能是这些突变的来源,因为病毒变化无常、能与成千上万的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病毒几乎挟持宿主细胞的所有功能以便进行自我复制和传播,因此相比捕食、环境改变而言,病毒是更大的进化压力,能更大程度地促进细胞进化。所以,有人说:当人类在进化历程某一时期出现流行性疾病或者传染病时,人体要么适应这种病毒,要么根除它们。探索精彩的生命世界,敬畏生命的精巧适应和演化,认识和合理利用生物之间的关系,也许是人类应该学习的永恒主题。(1)噬菌体等病毒的基本成分包括________和单种核酸分子(DNA或RNA)。(2)病毒之所以对生物细胞造成伤害,是由于病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种生存方式属于寄生。 (3)细菌的CRISPR系统出现在巨噬菌体的基因组中,其结构基础是二者的DNA分子均为________结构。(4)巨噬菌体的基因组中含有________(请选填下列字母)。a.编码蛋白质外壳的基因b.细菌的CRISPR系统c.编码细菌核糖体的基因d.参与转录和翻译的重要酶的基因(5)在与细菌的斗争中,噬菌体利用细菌的CRISPR系统来为自己工作,对噬菌体生存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中倒数第2段提到:当人类在进化历程某一时期出现流行性疾病或者传染病时,人体要么适应这种病毒,要么根除它们。请结合文中内容和你对生命本质的理解,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蛋白质 (2)必须利用活细胞里的各种细胞器和原料完成自我增殖,裂解宿主细胞 (3)双螺旋 (4)a、b、d (5)帮助细菌抵御其他病毒的入侵,实现宿主细菌专一地为自己子代病毒的增殖服务,有利于其繁衍(6)在进化过程中,人类与病毒协同进化,长期共存,相互适应;病毒也可能是进化压力,促进细胞进化,人体免疫机能显著提升则可能战胜病毒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章 走近细胞第1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一课一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1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课后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高等生物个体由多个细胞构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