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397822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397822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397822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你选一选,请你想一想,填一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三年级(上)期末科学试卷一、请你选一选(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里)1.(3分)水会在液体、气体、固体之间变化,与其它三项不属于同一种变化的是( )A.湿衣服晾干 B.新鲜面包放久后变得又干又硬 C.冰雪融化 D.夏天地面上洒的水很快干了2.(3分)观察把水加热到沸腾的过程,不会观察到( )A.沸腾时水的温度是100℃ B.水温100℃后继续上升 C.水里有气泡产生 D.水面上有“白烟”升起3.(3分)寒冷的冬季,人们往石缝中注水,等水结成冰以后,把石头撑得四分五裂。对这一现象正确的解释是( )A.水结冰时,吸收热量 B.水结冰后,冰会碎裂 C.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D.水结冰后,体积变小4.(3分)下面对水、水蒸气、冰的认识,错误的是( )A.它们是同一种物质 B.它们的形态不同 C.它们可以互相转化 D.它们不是同一种物质5.(3分)丁丁想让冰糖在水中快速溶解,下面方法中,冰糖溶解最快的是( )A.把冰糖放入冷水中,搅拌 B.把冰糖放入热水中,搅拌 C.把冰糖碾碎,放入冷水中,搅拌 D.把冰糖碾碎,放入热水中,搅拌6.(3分)室温25℃时,100毫升水能溶解的食盐,和100毫升水能溶解的小苏打分别是( )A.10.35克 36克 B.3.6克 10.35克 C.36克 10.35克 D.10.35克 3.6克7.(3分)海水很咸,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分,要想从海水里获得盐,人们采用的方法是( )A.溶解 B.蒸发 C.过滤 D.凝固8.(3分)如图,分离水和食盐的时候,我们要边加热,边( )A.降温 B.搅拌 C.收集 D.过滤9.(3分)下列对一把铁制剪刀的描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匠制作剪刀时,反复捶打,使它的形状发生变化 B.剪刀的刀刃经过磨砺后,会变得更加锋利 C.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空气中的剪刀,会变得锈迹斑斑 D.不小心把剪刀摔到地上,剪刀被摔坏,变成了两半10.(3分)把纸团紧紧塞在杯子的底部,然后把杯子竖直倒扣在装满水的水槽中,纸团不会湿。下面能解释“纸团不会湿”的是( )A.空气是可以流动的 B.空气有一定的质量 C.空气能占据杯内的空间 D.空气没有一定的形状11.(3分)用力吹套在瓶子里的气球,但是只能吹大一点点,原因是( )A.我们还是小孩,力气小 B.有可能是气球漏气 C.瓶子里没有空气 D.套在瓶子里的气球外面还有空气12.(3分)如果用一些小圆点来表示组成空气的微粒,那么下面四张图中,表示被压缩程度最大的空气是( )A. B. C. D.13.(3分)如图,用电子天平称量皮球,发现充气后皮球变重了,这个实验探究的是( )A.空气占据空间吗 B.空气有质量吗 C.空气能被压缩吗 D.空气能流动吗14.(3分)一袋空气的质量大约是( )A.一千克 B.几粒黄豆的重量 C.一只小猫的重量15.(3分)中国古代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造了( )A.火箭 B.风筝 C.火药 D.孔明灯16.(3分)下列关于风的说法,错误的是( )A.风是一种自然现象 B.风是由于空气流动形成的 C.空气流动越快风越大 D.风对人类只有益处,没有害处17.(3分)当高空中的水滴或者小冰晶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降落下来,一般低空气温在0℃以下时,降落的就是( )A.雪 B.雨 C.雾 D.霜18.(3分)下面是测量液体温度的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19.(3分)气象台常用气温计来测量一天中的最高和最低气温,一般情况下,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段是( )A.凌晨5时左右 B.上午8时左右 C.午后2时左右 D.晚上8时左右20.(3分)在观察记录一个月的天气日历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尽量在每天同一时间进行观察记录 B.尽量在同一地点进行观察记录 C.周末和节假日应该停止观察记录 D.遇到恶劣天气也不能中断观察记录21.(3分)下面是2023年1月3日我国三个城市的气温和降水量记录表。从记录表的信息可以推断,这一天下雪的城市是( )城市气温降水量北京﹣8℃~﹣2℃20毫米郑州﹣6℃~﹣1℃0毫米上海5℃~15℃50毫米A.北京 B.郑州 C.上海 D.都有可能二、请你想一想,填一填22.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八个方位来描述。如南风是从南面吹过来的风。仿照图中示例,在括号内写出方向,在旁边写出风向。23.体育课上,同学们在练习打篮球时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奇奇想要探究这些现象的原因,请帮助奇奇选择方框内的词语填入合适的位置。压缩 掂一掂或称一称 软 捏一捏或按压 弹性(1)在运球时有的篮球很容易就弹起来了,有的篮球要很用力拍打才能弹起来一点。可以用 的办法进行研究,不容易弹起来的篮球比容易弹起来的篮球更 。(2)把较硬的篮球用 的方法进行放气前后对比,发现放气后的篮球比放气前要轻,再拍一拍时不容易弹起来。(3)他终于弄明白了,原来,空气可以进出篮球内部,空气是可以 的,充入的空气越多篮球就越硬,也就越容易弹起来。(4)用力拍打篮球时,篮球能弹起来,压缩空气具有 。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三年级(上)期末科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请你选一选(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里)1.(3分)水会在液体、气体、固体之间变化,与其它三项不属于同一种变化的是( )A.湿衣服晾干 B.新鲜面包放久后变得又干又硬 C.冰雪融化 D.夏天地面上洒的水很快干了【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温度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温度是水的三态变化的主要因素。【解答】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湿衣服晾干、新鲜面包放久后变得又干又硬、夏天地面上洒的水很快变干了,这些都是水变成水蒸气的蒸发现象。冰雪融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融化。故选:C。【点评】结合对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解答。2.(3分)观察把水加热到沸腾的过程,不会观察到( )A.沸腾时水的温度是100℃ B.水温100℃后继续上升 C.水里有气泡产生 D.水面上有“白烟”升起【分析】水被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标准大气压下通常是100℃)时,一部分水会迅速变成水蒸气,内部产生大量气泡并冲出水面,这种现象称为沸腾。【解答】沸腾是水受热到达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这一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变化。水沸腾时,水中有大量气泡,水面不断翻滚,水面之上有大量水蒸气。选项B不会出现。故选:B。【点评】结合水的沸腾现象的认识解答。3.(3分)寒冷的冬季,人们往石缝中注水,等水结成冰以后,把石头撑得四分五裂。对这一现象正确的解释是( )A.水结冰时,吸收热量 B.水结冰后,冰会碎裂 C.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D.水结冰后,体积变小【分析】冰是水的一种形态,水结冰后形态发生变化:有固定的形态、不流动、固体,而且体积变大。【解答】水结冰由液态变为固态,体积变大,人们利用水结冰体积变大的特点,往石缝中注水,水结冰体积变大,把石头撑得四分五裂,方便挖掘石头。故选:C。【点评】结合水结冰体积变大的认识解答。4.(3分)下面对水、水蒸气、冰的认识,错误的是( )A.它们是同一种物质 B.它们的形态不同 C.它们可以互相转化 D.它们不是同一种物质【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解答】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它们是同一种物质,水的状态变化与温度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温度是水的三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故选:D。【点评】结合对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解答。5.(3分)丁丁想让冰糖在水中快速溶解,下面方法中,冰糖溶解最快的是( )A.把冰糖放入冷水中,搅拌 B.把冰糖放入热水中,搅拌 C.把冰糖碾碎,放入冷水中,搅拌 D.把冰糖碾碎,放入热水中,搅拌【分析】可溶性的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是否搅拌、颗粒物大小等因素有关,所以常用的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研碎、增加水的温度等。【解答】在生产生活中,常常需要加快或减慢某种物质的溶解。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研碎、增加水的温度等。同时使用搅拌、加热、研碎三种方法,会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因此,把冰糖碾碎,放入热水中,搅拌,冰糖溶解最快。故D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正确理解掌握加快溶解的方法,是解答该题的关键。6.(3分)室温25℃时,100毫升水能溶解的食盐,和100毫升水能溶解的小苏打分别是( )A.10.35克 36克 B.3.6克 10.35克 C.36克 10.35克 D.10.35克 3.6克【分析】比较哪种物质的溶解能力强,就是比较相同量的水中,哪种物质溶解得多。【解答】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如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大约溶解10克小苏打。符合的选项是C36克、10.35克。B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结合对溶解能力的认识解答。7.(3分)海水很咸,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分,要想从海水里获得盐,人们采用的方法是( )A.溶解 B.蒸发 C.过滤 D.凝固【分析】我们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溶物,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水中的溶解物。【解答】食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通过蒸发的方法分离出来,随着水的蒸发,食盐不会随着水的蒸发而蒸发,水分蒸发完就剩下食盐了,海水晒盐就是利用的这个原理。故选:B。【点评】结合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认识解答。8.(3分)如图,分离水和食盐的时候,我们要边加热,边( )A.降温 B.搅拌 C.收集 D.过滤【分析】对于使用溶解、过滤、蒸发方式进行分离,加热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为使液体受热均匀。【解答】我们周围的物质大都是混合物,人们根据需要制造各种混合物,也要学会分离混合物。分离水和食盐的时候,在蒸发食盐水时,边我们要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混合物分离方法的掌握。9.(3分)下列对一把铁制剪刀的描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匠制作剪刀时,反复捶打,使它的形状发生变化 B.剪刀的刀刃经过磨砺后,会变得更加锋利 C.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空气中的剪刀,会变得锈迹斑斑 D.不小心把剪刀摔到地上,剪刀被摔坏,变成了两半【分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是物质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解答】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A、铁匠制作剪刀时,反复捶打,使它的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B、剪刀的刀刃经过磨砺后,会变得更加锋利,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C、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空气中的剪刀,会变得锈迹斑斑,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D、不小心把剪刀摔到地上,剪刀被摔坏,变成了两半,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点评】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解答此题的关键。10.(3分)把纸团紧紧塞在杯子的底部,然后把杯子竖直倒扣在装满水的水槽中,纸团不会湿。下面能解释“纸团不会湿”的是( )A.空气是可以流动的 B.空气有一定的质量 C.空气能占据杯内的空间 D.空气没有一定的形状【分析】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确实实地存在,并且空气和水、石头等物体一样,可以占据空间。【解答】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比如把纸团塞在杯子底部,然后把杯子竖直地倒扣在水槽中,纸团不会湿,说明空气占据空间。故选:C。【点评】结合空气占据空间的认识解答。11.(3分)用力吹套在瓶子里的气球,但是只能吹大一点点,原因是( )A.我们还是小孩,力气小 B.有可能是气球漏气 C.瓶子里没有空气 D.套在瓶子里的气球外面还有空气【分析】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确实实地存在,并且空气和水、石头等物体一样,可以占据空间。【解答】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用力吹套在瓶子里的气球,但是只能吹大一点点,这是因为瓶子里面的空间被空气占据,所以气球无法占据瓶子里面的全部空间。故选:D。【点评】结合空气占据空间的认识解答。12.(3分)如果用一些小圆点来表示组成空气的微粒,那么下面四张图中,表示被压缩程度最大的空气是( )A. B. C. D.【分析】空气的特点是:能占据空间,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空气具有可压缩性,经空气压缩机做机械功使本身体积缩小、压力提高后的空气叫压缩空气,压缩后微粒间隔会发生变化。【解答】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但它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空气被压缩是因为组成空气粒子的间距发生了变化,所以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发生变化,空气容易被压缩,压缩后微粒间隔变小,分析图片可知,图D中空气微粒之间间隔最小,表示被压缩的程度最大。故D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空气被压缩,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13.(3分)如图,用电子天平称量皮球,发现充气后皮球变重了,这个实验探究的是( )A.空气占据空间吗 B.空气有质量吗 C.空气能被压缩吗 D.空气能流动吗【分析】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空间。【解答】空气很轻,但也有一定的质量。图中用电子天平称量皮球,发现充气后皮球变重了,这个实验探究的是空气有质量吗。故选:B。【点评】结合空气具有质量的认识解答。14.(3分)一袋空气的质量大约是( )A.一千克 B.几粒黄豆的重量 C.一只小猫的重量【分析】空气是我们每天都呼吸着的“生命气体”,它分层覆盖在地球表面,透明且无色无味,它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空气有质量。【解答】空气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轻。可以使用天平测量出空气的质量。一袋空气的质量大约是几粒黄豆的重量。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是空气的特征,然后依据课本内容选择即可。15.(3分)中国古代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造了( )A.火箭 B.风筝 C.火药 D.孔明灯【分析】热空气温度高,空气受热体积膨胀,空气密度小,重量轻,所以热空气向上升热空气温度高,空气受热体积膨胀,空气密度小,重量轻,所以热空气向上升。【解答】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所以热空气会上升。中国古代的孔明灯就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升空的。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热空气上升,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即可。16.(3分)下列关于风的说法,错误的是( )A.风是一种自然现象 B.风是由于空气流动形成的 C.空气流动越快风越大 D.风对人类只有益处,没有害处【分析】太阳照射着地表的不同区域,空气受阳光的照射后,就造成了有的地方空气热,有的地方空气冷。热空气比较轻,容易向高处飞扬,就上升到了周围的冷空气之上;而冷空气比较重,会向较轻空气的地方流动,于是空气就发生了流动现象。【解答】根据对风的形成的认识,风是一种自然现象,空气受热后上升,周围冷空气过来补充,就形成了风,风是一种自然现象,风是由于空气流动形成的,空气流动越快风越大,ABC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D观点错误,风对人类既有益处,也有害处。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对风的分类、形成及特点的认识。17.(3分)当高空中的水滴或者小冰晶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降落下来,一般低空气温在0℃以下时,降落的就是( )A.雪 B.雨 C.雾 D.霜【分析】在自然界中,海洋和地面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蒸发到天空中变成云和雾、天空中的云遇冷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落到地面上变成雨和雪,从而形成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解答】雪来自云中的小冰晶。当云层中的水蒸气较多时,云层中的小冰晶会不断堆积,大到云层托不住的时候,就会下降。如果这时低空的气温在0℃以下,小冰晶在降落的过程中不会融化,这就是雪。故选:A。【点评】结合雪的形成的认识解答。18.(3分)下面是测量液体温度的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分析】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要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解答】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分析选项可知,C是正确的选项测量液体温度的方法。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通过问题分析,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温度计的使用,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19.(3分)气象台常用气温计来测量一天中的最高和最低气温,一般情况下,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段是( )A.凌晨5时左右 B.上午8时左右 C.午后2时左右 D.晚上8时左右【分析】一天中,上午和下午的气温变化趋势是:上午的气温由低到高,下午的气温由高到低。【解答】在同一时间里,室内和室外的温度不同。室外不同的地方的温度也不同。同一地点不同时间,一天中的温度也在不断变化,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间一般是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凌晨日出前两小时左右。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气温,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即可。20.(3分)在观察记录一个月的天气日历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尽量在每天同一时间进行观察记录 B.尽量在同一地点进行观察记录 C.周末和节假日应该停止观察记录 D.遇到恶劣天气也不能中断观察记录【分析】在天气日历中,学生将用改进后的、比较简单明确的天气符号(有时需要用有相关数据的天气符号卡)来记录观察到的天气现象,并且他们需要自己制作这样的天气符号卡来完成观察记录任务。【解答】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对天气变化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可以形成我们自己的天气日历。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在观察记录一个月的天气日历时尽量在每天同一时间进行观察记录,尽量在同一地点进行观察记录,遇到恶劣天气也不能中断观察记录,ABD观点正确;周末和节假日不应该停止观察记录,C观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掌握对天气日历的认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1.(3分)下面是2023年1月3日我国三个城市的气温和降水量记录表。从记录表的信息可以推断,这一天下雪的城市是( )城市气温降水量北京﹣8℃~﹣2℃20毫米郑州﹣6℃~﹣1℃0毫米上海5℃~15℃50毫米A.北京 B.郑州 C.上海 D.都有可能【分析】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解答】雨和雪的形成与气温有关系,雨是小水珠,雪是小冰晶。下雪是降水的一种形式,当温度达到零下温度是才会形成;阅读表格可知,北京气温在0°C以下,降水量为20毫米,有下雪天气;上海气温在0°C以上,不会降雪;郑州气温在0°C以下,没有降水。根据以上条件,符合下雪的是北京。故选:A。【点评】结合对降水形式的认识解答。二、请你想一想,填一填22.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八个方位来描述。如南风是从南面吹过来的风。仿照图中示例,在括号内写出方向,在旁边写出风向。【分析】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八个方位来描述。如北风是由北面吹过来的风,东南风是由东南方向吹过来的风。【解答】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8个方位来描述。北风是由北面吹过来的风;东南风是由东南方向吹过来的风;东北风是由东北方向吹过来的风;东南风是由东南方向吹过来的风。故答案为:。【点评】了解风向的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3.体育课上,同学们在练习打篮球时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奇奇想要探究这些现象的原因,请帮助奇奇选择方框内的词语填入合适的位置。压缩 掂一掂或称一称 软 捏一捏或按压 弹性(1)在运球时有的篮球很容易就弹起来了,有的篮球要很用力拍打才能弹起来一点。可以用 捏一捏或按压 的办法进行研究,不容易弹起来的篮球比容易弹起来的篮球更 软 。(2)把较硬的篮球用 掂一掂或称一称 的方法进行放气前后对比,发现放气后的篮球比放气前要轻,再拍一拍时不容易弹起来。(3)他终于弄明白了,原来,空气可以进出篮球内部,空气是可以 压缩 的,充入的空气越多篮球就越硬,也就越容易弹起来。(4)用力拍打篮球时,篮球能弹起来,压缩空气具有 弹性 。【分析】空气的特点是:能占据空间,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易压缩,重量很轻。空气易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篮球里打了气才能弹起来,就是利用了空气能被压缩的特点。【解答】(1)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在运球时有的篮球很容易就弹起来了,有的篮球要很用力拍打才能弹起来一点。可以用捏一捏或按压的办法进行研究,不容易弹起来的篮球比容易弹起来的篮球更软。(2)空气是有质量的,把较硬的篮球用掂一掂或称一称的方法进行放气前后对比,会发现放气后的篮球比放气前要轻,再拍一拍时不容易弹起来。(3)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空气可以进出篮球内部,说明空气是可以压缩的,充入的空气越多篮球就越硬,也就越容易弹起来。(4)用力拍打篮球是在挤压篮球里面的空气,压缩空气具有弹性。故答案为:(1)捏一捏或按压;软。(2)掂一掂或称一称。(3)压缩。(4)弹性。【点评】熟练掌握空气易被压缩的特点,是回答此题的关键。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3/2/21 11:13:54;用户:马文丽;邮箱:17854331063;学号:4330164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95,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学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95,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1),共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B 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常识(道德与法治+科学)试卷,共5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