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7847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7847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7847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78473/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78473/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78473/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78473/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78473/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教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教课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整体感知,关注书名,关注目录,作品分类,选择性阅读,选择的角度,选择示范,自主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作者、作品写作背景及主要内容。(重点、难点)2.掌握“选择性阅读”的读书方法。(素养)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中国散文家、诗人、古典文学研究家。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后又从事散文写作。先后执教于江苏、浙江的几所著名中学,任清华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等校教授,并致力学术研究。早期诗作表现对黑暗现实的忧愤和对光明、对美的憧憬;散文风格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有《朱自清全集》行世。
《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是朱自清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尚书》《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知识上简洁精辟,文字上更是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不二之选。
《经典常谈》信息量大、内容驳杂,我们该怎么读?课本上的“读书方法指导”告诉我们,可以用选择性的方式去阅读,提高阅读的效率。怎样进行选择性阅读呢?首先,我们要对这本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那么怎样对一本书有整体的把握呢?
关注书名,关注目录,通过这些来了解全书。
本书所说的“经典”范围较广,不限于传统的“十三经”“四书五经”等经部书,而是包含经、史、子、集四部在内所有可称“经典”的著作。作者把书名定为“常谈”,表示“老生常谈”的意思。但书中随处可见那一时代学者共有的严谨的治学方法,并不时闪现真知灼见。作者的文化观、历史观,不拘守一家之说,新旧兼容,通达平和,足以给后学者有益的启示。
这本书名为《经典常谈》,其中的“经典”包含哪些内容呢?
请大家翻看目录,浏览一下本书的篇目数量和大概内容,绘制思维导图。
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史书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作者以经典本身为主,以书为主,不囿于陈腐的旧学框架,尽量采择近人新说,以亲切自然、切实浅明的语言介绍了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经典作品。
从内容上对其进行分类。
自学课本上的“读书方法指导”,开始进行选择性阅读。
读《经典常谈》,如同读一些文学导读或鉴赏类的书,我们可能第一遍读的时候会觉得它比较深奥,不太好懂。那么,我们可以先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性阅读,集中精力去读我们想读的内容。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读《朝花夕拾》《骆驼祥子》《西游记》《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等名著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了怎样进行圈点批注。请同学们在阅读时勤动手,圈点批注吧!
批注可从不同角度入手,如:概括:概括内容、中心思想,划分文章结构;赏析:从用词、人物描写、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评价:对文中人物、情节等进行评价、联想、质疑等。
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这仓颉据说有四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起文字来。文字的作用太伟大了,太奇妙了,造字真是一件神圣的工作。但是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仓颉泄漏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人有了文字,会变机灵了,会争着去作那容易赚钱的商人,辛辛苦苦去种地的便少了。天怕人不够吃的,所以降下米来让他们存着救急。鬼也怕这些机灵人用文字来制他们,所以夜里嚎哭;文字原是有巫术的作用的。但仓颉造字的传说,战国末期才有,那时人并不都相信,如《易·系辞》里就只说文字是“后世圣人”造出
来的。这“后世圣人”不止一人,是许多人。我们知道,文字不断的在演变着;说是一人独创,是不可能的。《系辞》的话自然合理得多。 “仓颉造字说”也不是凭空起来的。秦以前是文字发生与演化的时代,字体因世、因国而不同,官书虽是系统相承,民间书却极为庞杂。到了战国末期,政治方面,学术方面,都感到统一的需要了,鼓吹的也有人了;文字统一的需要,自然也在一般意识之中。这时候抬出一个造字的圣人,实在是统一文字的预备工夫,好教人知道“一个”圣人造的字当然是该一致的。《荀子·解蔽篇》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一”是“专一”的意思,这儿只说仓颉是个整理文字的专家,并不曾说他是造字的人;可见
得那时“仓颉造字说”还没有凝成定型。但是,仓颉究竟是什么人呢?照近人的解释,“仓颉”的字音近于“商契”,造字的也许指的是商契。商契是商民族的祖宗。“契”有“刀刻”的义;古代用刀笔刻字,文字有“书契”的名称。可能因为这点联系,商契便传为造字的圣人。事实上商契也许和造字全然无涉,但这个传说却暗示着文字起于夏、商之间。这个暗示也许是值得相信的。至于仓颉是黄帝的史官,始见于《说文序》。“仓颉造字说”大概凝定于汉初,那时还没有定出他是那一代的人;《说文序》所称,显然是后来加添的枝叶了。
《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卡片一
说起中国的史书,《史记》《汉书》,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有两个原因。一则这两部书是最早的有系统的历史,再早虽然还有《尚书》《鲁春秋》《国语》《春秋左氏传》《战国策》等,但《尚书》《国语》《战国策》,都是记言的史,不是记事的史。《春秋》和《左传》是记事的史了,可是《春秋》太简短,《左氏传》虽够铺排的,而跟着《春秋》编年的系统,所记的事还不免散碎。《史记》创了“纪传体”,叙事自黄帝以来到著者当世,就是汉武帝的时候,首尾三千多年。《汉书》采用了《史记》的体制,却以汉事为断,从高祖
到王莽,只二百三十年。后来的史书全用《汉书》的体制,断代成书;二十四史里,《史记》《汉书》以外的二十二史都如此。这称为“正史”。《史记》《汉书》,可以说都是“正史”的源头。二则,这两部书都成了文学的古典;两书有许多相同处,虽然也有许多相异处。大概东汉、魏、晋到唐,喜欢《汉书》的多,唐以后喜欢《史记》的多,而明、清两代尤然。这是两书文体各有所胜的缘故。但历来班、马并称,《史》《汉》连举,它们叙事写人的技术,毕竟是大同的。
《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卡片二
同学们,老师刚刚给大家分享了《经典常谈》的部分内容,也用选择性阅读的卡片告诉同学们在阅读中怎样去深入精读。不知道大家对选择性阅读这种阅读方法是否有了一定的了解呢?
1.选择主题阅读内容 我们在初中的教材中经常会接触到孔子、李白、杜甫,大家可以先从教材中杜甫的诗入手,结合《经典常谈》中讲述杜甫诗歌的部分,看看朱自清所谈的内容对你理解杜甫诗歌是否有所帮助和启发。2.完成阅读卡片
专题一:和朱自清一起“谈”经典
示例: 《经典常谈》读书报告 何谓经典?朱自清先生言,经典就是我国的传统文化遗产由中国文字记载下来的东西。朱自清先生用夹叙夹议的行文,以清隽沉郁的文风、洗练秀丽的文笔,从十三种书籍的作者、产生原因、内容及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等方面娓娓道来,简直是一部小而精的经典学史。这本书即可看作学术散文
集,亦可看作教科书,完全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门指南。 《经典常谈》,在这样一部厚重的学术著作中,朱自清先生以大智慧,在平和的幽默中将历史典故信手拈来,妙趣横生处是其简练质朴的文笔。 《经典常谈》,可以启发一般人亲近经典的兴趣,将其引到经典的大路上,是年轻一代了解整个传统文化,造就通才。
读完此书后,我对于“经典”也有了新的认识;经典之美,美在气势雄壮,字、词、句、段、章无不绽放出别样的华彩;经典之美,美在灵动秀丽,诗词歌赋中都在吟哦着悲欢离合的传奇;经典之美,美在它既见证了历史,又升华了历史;经典之美,还美在它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经典之美,美不胜收!
专题二:我向大家介绍经典示例: 《经典常谈》中第一篇便介绍了《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为东汉许慎所做。这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九千多个。 在第一篇里,朱自清介绍了文字的起源。据说,我们的文字,是黄帝的史官,一个叫仓颉的人造出来的。在没有文
字的远古时代,人们结绳记事,确实很不方便。后来,仓颉在看到兽蹄、鸟爪的印迹后,突发灵感,便仿照这些,记录为文字。这或许就是最早的象形文字吧。 有了文字,人们自然可以借此表达心意、记载事物。这也让人类的文明,朝前迈进了一大步。 读完该书第一篇对《说文解字》的介绍后,我对文字的产生、发展、构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搜集了各种相关资料,并认真阅读了《说文解字》一书,深入了解了有关文字的知识。
专题三:读经典的意义示例: 读经典的意义 经典是不可被重复的,它也永远不会重复自己以前的经典。经典永远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拒绝相互重复带来的审美疲劳,给人以永久的新鲜感。 文学作品,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因此,经典阅读的另一个方法,应是对语言的感悟。真正的文学大师的语言,是具有生命的灵性的:它有声,有色,有味,有情感,有厚度、力度与质感。经典更像是对人生、对自己、对社会的探讨,看得
越多,对这个社会就了解得越清楚、透彻。 阅读经典,帮助我们开阔视野。 知识的海洋十分浩瀚,我们通过阅读,走进经典中的大千世界。在读经典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更大的世界,视野越来越宽广,了解历史,通达知识。 阅读经典,帮助我们提高表达能力。 对经典的每一遍阅读,都是一次感知的过程。通过长时间的阅读,我们的诵读水平会不断提高,个人的理解体会也会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阅读经典,帮助我们提升修养。
经典作品久经考验,内容精深,蕴含着许多富有哲理的道理。这对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阅读经典,帮助我们提升素质。 阅读经典有利于我们夯实文化底蕴。经典作品拥有丰富的内容、精练的文字。通过阅读经典,我们不仅增加了阅读量,夯实了文化基础,还培养了思考能力,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 经典名著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诵读优秀的经典作品,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更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朱光潜(1897—1986),中国美学家。别名孟实,安徽桐城人。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等。此外,他的《谈文学》《谈美书简》等理论读物,深入浅出,内容切实,文笔流畅,对提高青年的写作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颇有启迪。他早年接受克罗齐、里普斯的美在直觉说、移情说。后提出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美是一种价值等观点。有《朱光潜全集》,美学大师经典作品精编《厚积落叶听雨声》《一升露水一升花》。
这本书是朱光潜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留学英国期间,专门写给中学生的,以书信的形式,每次一个话题,探讨读书、习俗与革新、爱情与道德、升学与专业、参与社会运动,以及人生烦恼与乐趣等。话题不同,讨论的重点不同,但隐有一个基本理念贯串其中,那就是希望中学生学会生活,既要发挥“人生来好动”的天性,去发展,去创造,又要心境空灵,于静中领略人生的趣味。书信体营造出对坐晤谈的氛围,读来如听长者说心,语重心长,情辞恳切,其中流淌着朱先生对青年人的殷切希望和赤诚关怀。每一封书信都旁征博引,阐发深刻,闪现着理性的光芒。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这十二封信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封信到第四封信为第一层面,密切围绕青年的生活所给出青年自身修养的四个建议。第二层面是第六封信到第八封信,开拓了青年思维,让他们学会用更长远的目光看待自身发展问题。第五封信和第九封到第十二封信为第三层面,所谈话题进一步升华和抽象,提升青年判断和领悟美的能力,帮助青年直面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三个层面层层递进,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如同与老爷爷话家常。他喝着茶,笑着,对我们说要多看一些书,学会排解心中的抑郁,学会去感受心界的空灵,也要懂得读书救国,都不可偏废。
乔斯坦·贾德,挪威作家。1952年出生于挪威首都奥斯陆。1974年开始写作,1986年创作出版第一本书。1991年后成为全职作家。他的作品致力于对人生意义与终极关怀的探索与思考,1991年出版的哲学启蒙小说《苏菲的世界》风靡世界,迄今为止已被译成56种语言,全球销售超过3亿册。而他本人也因此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跻身世界级作家行列,被称为全球十大作家之一,成为挪威继1990年赢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汉姆之后最成功的本土作家。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苏菲从这封写着“你是谁?”的信开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涉及艺术、科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的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苏菲的世界》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既是智慧的世界,又是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备课课件ppt,共48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完美版课件ppt,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内容概览,精彩选读,经典常谈,选择阅读,自主阅读推荐,当堂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优秀课件ppt,文件包含3名著导读教学课件名著导读《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pptx、3名著导读教学设计名著导读《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docx、3名著导读预习导学名著导读《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