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0 曹刿论战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0 曹刿论战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课示标,一读课文,二读课文,课堂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曹刿论战》(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准确地译讲课文。2、能流利背诵全文。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借助工具书读课文,划出不理解词句,以待讨论交流时解决。2、制作好课件。学习过程及指导:一、导课示标:老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曹刿论战》。【板书: 曹刿论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二、一读课文 1、指名学生轮流朗读课文。老师:请几位同学轮流朗读课文。其余同学注意听,发现错误,立即举手帮助更正。2、有错即停,指名学生纠正,老师板书于黑板一侧。▲需要注意的读音、语调和停顿有:刿 间 徧 帛 孚 辙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读出反对的意味)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读出否定的意味)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生齐读上述内容一遍。4、学生齐声朗读课文一遍。三、二读课文1、出示自学指导:边读课文,边对照课文下注释,练习译讲全文。如有疑难,可与同桌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6分钟后比谁能准确译讲全文。2、学生读课文、翻译,老师巡视,解决个别疑难,将共性问题板书在黑板左侧。指名学生轮流译讲第1节(方法是:先读原句,后译讲整句话),若有错误,指名其他学生纠正。▲可能出现的疑难有:⑴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学生根据课下注解能够翻译这句话,但是,可能会不明白这一条为何不能作为作战的条件,可引导学生根据曹刿的答语理解,这里的“人”指的是近臣,而非百姓,为后面分析庄公的人物形象打好基础,同时要强调“必以分人”是一个省略句,翻译时要注意。⑵牺牲:课下注释是分两部分来解释的,完整的注释应该是“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而不是简单的“猪、牛、羊”。⑶本段有多个省略主语的句子,翻译时要注意补全。⑷“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中“福”是名作动,应该是赐福、保佑的意思。⑸狱:古今异义,应该译为“案件”,而不是“监禁罪犯的地方”。⑹可以:应该译为“可以凭借”,而不是“可以”。3、译讲完第一节后,老师问:同学们都能译讲这一小节了吗?若仍有疑难,请举手提问。4、学生质疑,师生释疑。5、学生练习背诵第1节6、检查背诵情况。形式多样:可指名背诵、可同桌互背、可小组竞赛背、可全班齐背。7、学生以同样的方法译讲第2、3节。▲可能出现的疑难有:⑴战于长勺:状语后置,正确的语序应是“于长勺战”。⑵公将鼓之:因前面的“鼓”字,本身就是击鼓进军之意,无需加宾语,所以,这里的“之”是助词,无实意⑶公将驰之:因前面的“驰”字是驱车(追赶)的意思,应该有宾语才完整,所以,这里的“之”是代词,指齐师。⑷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实际上是“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的省略句,翻译时要注意。8、全部译完,学生齐读课文一遍。9、学生自主背诵课文5分钟。老师问:哪位同学现在能背诵课文?若有,则指名学生背诵,并予以表扬;若无,则再给3—5分钟让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然后,指名数名学生背诵课文,然后全班齐背。四、课堂训练:默写第一段。 《曹刿论战》(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2、品评文章人物刻画的艺术。课前准备:同学间复述《曹刿论战》的内容。学习过程及指导:一、导课示标:老师:同学们,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曹刿论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 二、指名学生轮流背诵课文。三、理解课文:1、老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自学。2、【投影】自学指导:通读全文,思考:⑴从文章中你读出了怎样的曹刿,怎样的庄公?⑵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曹刿这一人物形象?可以4人一组讨论,8分钟后,比谁的回答得精彩。3、学生读书、思考、讨论,老师巡视,也可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中。4、学生自由发言、交流、明确:关于问题一:本题意在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进而去把握文章的人物形象,如果学生对曹刿形象的分析不够完整、到位,可以有选择地插入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更好地分析人物: 1.曹刿是一个什么身份的人? 2.曹刿认为赢得战争的条件是什么?你对他的看法有何评价? 3.曹刿是如何帮助鲁庄公选定进攻和追击的时机的? 4.曹刿选定进攻和追击的时机的根据是什么? 5.综合考虑:你认为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而对于鲁庄公这一人物形象,学生可能更多地会围绕他的“鄙”来谈,这时,教师可以追问:“有人说,鲁庄公是一个昏君。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课文发表你的看法。”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鲁庄公这个人物。 对于以上两个问题,注意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答案中的合理点,教师要注意肯定,在这里,教师也可以适时提出“从曹刿、庄公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这样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文章的内容。关于问题二:本题意在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写作手法和写作特点,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涉及“对比衬托的运用”,比如: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的责任感和爱国热忱。从曹刿与庄公的对比中,以庄公的比“鄙”反衬曹刿的“远谋”;还可能会谈及通篇以对话为主,展开情节,刻画人物。通过对话,让曹刿及鲁庄公的形象跃然纸上。而对于“详略得当”这一写作特点,可能理解不到,教师可以适时设疑、引导:本文略写了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详写了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作者这样安排,更好地突出了曹刿的“远谋”,在我们平日的写作中,也要注意围绕文章的中心和人物刻画的需要来安排写作材料的详略。四、齐背课文,加深理解。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20 曹刿论战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做编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0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共2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0 曹刿论战教案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填空,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文章阅读,重难点句子翻译,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句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