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政治中考复习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中考复习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1.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运用)2.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理解)3.根据一个感兴趣的社会热点话题或现象,发表个人的意见和看法。(运用)4.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运用) 名师考点精讲学思结合 高效突破 考点一 丰富的社会生活(一)我与社会1.我们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有哪些?有哪些感受?(1)方式:①阅读图书报纸,看电视,听广播,上网查询。②到社区进行社会调查。③参观博物馆,观光旅游,观看升旗仪式。④到农村、社区、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等。(2)感受:①社会生活绚丽多彩。②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社会。③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等等。2.社会生活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1)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2)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3)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都是社会的一员。(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4.社会关系的类型。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血缘关系以血统或生理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等地缘关系直接建立在人们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如同乡、邻居等业缘关系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同学、同事等 (二)在社会中成长1.如何理解“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1)途径: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社会的关爱等。(2)表现: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3)结果: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2.为什么说个人离不开社会?(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3)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3.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和主要表现。(1)含义: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2)主要表现: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注社会发展、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等。4.青少年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1)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2)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3)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4)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5.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1)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2)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3)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6.想一想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具体途径有哪些?(1)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积极参加爱心慈善活动。(2)利用节假日进行社会调查。如关于居住区垃圾分类的问卷调查。(3)对处于困境和危难的人能伸出援助之手。如搀扶老人或盲人过马路。(4)能尽自己所能给他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提供方便。如将自己不用的书捐给山区孩子。(5)学习志愿者精神,努力做一名奉献社会的小志愿者。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出处:《大同书》。释义:那些喜欢聚群而讨厌一个人待着、彼此之间互相帮助的人,才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快乐。用意:启示我们要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出处:《名联谈趣》。释义:读书人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关心国家大事。用意:引导我们既要认真学习,又要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考点纵横本单元考点:“在社会中成长”主要帮助我们了解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和方法。链接考点:[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讲述了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具体要求。(见P48)[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考点二]“积极奉献社会”教育我们要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将亲社会行为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见P58)考点二 网络生活新空间(一)网络改变世界1.网络的积极作用。(1)丰富日常生活。(2)推动社会进步。2.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的表现。(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2)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3.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借助互联网,不用舟车劳顿,我们就可以结交朋友、查阅资料、学习新知、购买物品、求医问药、休闲娱乐,从而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4.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的表现。(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①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新途径。②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新业态,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2)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①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界限,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内容、场合及范围,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②互联网促进了科技创新所需的物质与信息资源快速流动,加速了各种创新资源的汇聚、融合与共享。③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成为众多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5.网络的消极影响。(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①在网络时代,人人能够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②有的人有意无意地歪曲事实,误导大众;有的人随意宣泄情绪,谩骂、中伤他人,侵犯他人人格尊严;有的人实施网络诈骗,侵害他人利益;有的人恶意发布暴力、色情和危害社会稳定的信息,造成恶劣影响。(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①大量冗余信息干扰人们的选择,耗费人们的时间。②碎片化信息影响人们思考的深度。③一些人因沉迷网络、虚拟交往而疏离了现实的人际关系。(3)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各种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会给被侵权人造成困扰和伤害,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6.辨一辨有人认为,保护隐私的最好方法就是自我封闭、与世隔绝。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加强保护隐私的意识。但不能矫枉过正,因噎废食,不能为了保护隐私而排斥正常的社会交往。保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与世隔绝。当自己遇到麻烦、产生困惑、出现烦恼时,应学会与值得信任的人沟通与交流,以获得成长所需的理解和帮助。在网络中如何提高防范意识?(1)对网上信息要增强分辨能力,避免轻信盲从。(2)不轻易泄露个人资料,如姓名、家庭地址、信用卡密码等。(3)不浏览黄色和暴力等不良网站。(4)不随意答应陌生网友的要求。(5)遇到问题要学会求助。(二)合理利用网络1.网络的特点是什么?虚拟性、隐蔽性、间接性。2.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2018年第5题、2016年第16(4)题考查](1)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2)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3)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4)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3.如何辨别网络谣言?(1)注意信息出处。(2)关注官方信息。(3)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4)辨别信息内容。(5)向他人求助。4.面对网络谣言,青少年应如何做?(1)坚决抵制不良诱惑,善于识别网络谣言。(2)要树立文明上网的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3)树立法治观念,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制造谣言,发现谣言可以向有关部门举报。5.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1)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就身边的一些公共事务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表达我们的诉求,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2)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6.想一想如何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1)遵守网络规则,语言文明。(2)待人诚实守信,文明友好。(3)不恶意制造、传播谣言。(4)不辱骂、欺诈他人。(5)不损害国家、集体的荣誉和利益。(6)传递社会正能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请你就促使青少年文明上网提出合理化建议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整治网络低俗之风,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依法取缔非法网吧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活动,开通校园绿色网站,教育学生文明上网,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家庭加强对子女的引导和监督,积极引导未成年人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扼制不文明上网行为个人遵守道德、法律,严格自律,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谨慎使用网络支付,遭遇诈骗后及时报案 中考命题探究探究规律 对接中考 命题点:合理利用网络[5年2考]1.(2018·安徽第5题)下面漫画启示我们,对待网络投票要 (C)①积极参与,赚取实惠 ②拒绝一切网络投票 ③理性对待,慎重选择 ④明辨是非,坚持原则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对于网络投票我们应理性看待,要坚持原则,慎重对待,不能为了赚取实惠而丧失原则,①错误,③④正确;对于能够激发社会正能量的网络投票活动我们要积极参与,②错误。2.(2016·安徽第16题)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率领全省人民努力奋斗,取得了显著成就,我省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来自:——政治民主2015年12月7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开通了政务微博微信综合服务平台,旨在搭建政府与公众交流的“直通车”。请你就如何理性运用这一平台给我省公众提出建议。遵守道德、法律;明辨是非,正确选择;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等等。备考指导合理利用网络(1)从考查题型来看,一般以选择题、材料分析题、情境探究题为主。(2)从考查角度来看,2020年中考可能会以网络生活大事件式漫画为背景材料,考查网络的影响以及合理利用网络,提高媒介素养。本节课后练☞见强化练习册P1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中考复习 课时11 走进社会生活(第一单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材料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中考复习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中考复习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原卷版),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