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沪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优质作业含答案
高中生物第三节 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课后复习题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三节 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课后复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第三节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3优质练习
一.单项选择
1.生产上常利用植物根中的鱼藤酮来做杀虫剂。因为鱼藤酮会抑制昆虫细胞中NADH脱氢酶(一种催化[H]与氧反应的酶)的作用。下列有叙述正确的是( )
A.NADH脱氢酶分布在昆虫细胞的线粒体基质
B.鱼藤酮可抑制昆虫细胞的电子传递链过程
C.鱼藤酮可抑制昆虫细胞中丙酮酸形成CO2和[H]
D.[H]主要来自于需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此阶段同时生成CO2
2.细胞内糖分解代谢过程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能进行过程①和③或过程①和④
B.人体细胞内过程①.②.③都能合成 ATP
C.酵母菌细胞内,过程①释放的能量大多以热能散失
D.乳酸菌细胞内,过程①产生[H],过程③消耗[H]
3.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某生物社团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仅示主要部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装置中存在两处错误
B.试管甲为实验组,试管乙为对照组
C.实验中需控制葡萄糖溶液的浓度以保证酵母菌正常的活性
D.可根据澄清石灰水混浊的程度来检测CO2的产生速率
4.生物学实验常呈现“五颜六色”的变化。下列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甘蔗匀浆中注入适量斐林试剂,混匀后呈现砖红色沉淀
B.向大豆种子匀浆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后呈蓝色
C.向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加入重铬酸钾溶液,混匀后呈橙色
D.经健那绿染液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可见蓝绿色的线粒体
5.下图是有氧呼吸过程的示意图,①②③表示反应阶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阶段发生的反应有少量能量释放
B.②阶段发生反应需要自由水的参与
C.③阶段利用的[H]来自于①②阶段
D.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发生图中过程
6.某小组欲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提供的实验装置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氧条件下的装置是③①②
B.无氧条件下的装置是④②
C.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呼吸方式
D.本实验还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作为检测试剂
7.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乙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B.甲装置葡萄糖液A上可滴加几滴花生油形成油脂层以创造无氧条件
C.将乙装置中装有NaOH溶液的试管去除也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
D.澄清石灰水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代替,反应会使溶液变成蓝色
8.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麦芽糖与双缩脲试剂混合并加热后会产生砖红色沉淀
B.可用黑藻叶肉细胞来进行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
C.可用乳酸菌取代酵母菌来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在室温下混合后再于不同温度下保温
9.下列有关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酵母菌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的原因之一是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
B.依据石灰水是否变混浊可以判断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C.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用来检验有无CO2产生
D.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用来检验是否有酒精产生
10.下列实验中,加入试剂后产生的颜色反应错误的是( )
A.成熟香蕉匀浆中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
B.用健那绿处理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线粒体呈现为蓝绿色
C.在氨基酸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混匀后逐渐变成紫色
D.发酵后的酵母菌培养液加入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培养液逐渐由蓝变绿再变黄
11.下列有关教材上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描述,错误的是( )
A.实验过程中用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培养酵母菌
B.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验是否有酒精产生
C.可根据石灰水的浑浊程度比较二氧化碳的产量
D.两组之间形成对比实验,自变量是有无氧气
1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各阶段中所需酶的种类完全不同
B.保存酶应在其最适温度下进行,以保持其较高的酶活性
C.人体中酶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但最适pH可能存在差异
D.决定酶促反应产物量的主要因素是酶的数量及酶的活性
13.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从细胞质基质进入线粒体的物质有( )
A.丙酮酸.[H]和O2 B.葡萄糖.ATP和[H]
C.CO2.葡萄糖和H2O D.丙酮酸.[H]和葡萄糖
14.下列实验中,加入试剂后不能产生特定颜色的是( )
A.取马铃薯匀浆,滴加碘液后观察匀浆颜色的变化
B.花生子叶切片经苏丹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颗粒
C.取梨的研磨液滤液,加入斐林试剂后观察滤液颜色变化
D.取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培养液滤液,加入酸性重铬酸钾观察滤液颜色
15.下列生物实验及其研究方法,对应错误的是( )
A.卡尔文循环的发现——同位素标记法
B.制作动物细胞模型——构建概念模型法
C.真核细胞中细胞器的分离——差速离心法
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对比实验法
16.下列关于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外膜上的蛋白质含量比内膜的高
B.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C.成人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比腹肌细胞的多
D.线粒体中发生的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生成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
17.下列关于绿藻和颤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上均有载体蛋白
B.葡萄糖均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
C.翻译过程均在核糖体上进行
D.细胞核内均含有 DNA 和 RNA
18.关于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人体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18O标记葡萄糖,产物水能检测到18O
B.用14C标记葡萄糖,产物二氧化碳能检测到放射性
C.用18O标记氧气,产物水和二氧化碳中能检测到18O
D.用3H标记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中均能检测到放射性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分析,NADH脱氢酶(一种催化[H]与氧反应的酶)催化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而该酶对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中的鱼藤酮十分敏感,因此鱼藤酮主要抑制昆虫细胞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而对植物的根中的鱼藤酮十分敏感,说明可利用鱼藤酮来防治害虫。
解答:
A.NADH脱氢酶是一种催化[H]与氧反应的酶,即催化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A错误;
B.因为鱼藤酮会抑制昆虫细胞中NADH脱氢酶(一种催化[H]与氧反应的酶)的作用,说明鱼藤酮主要抑制昆虫细胞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即抑制昆虫细胞的电子传递链过程,B正确;
C.生产上常利用鱼藤酮来防治害虫,因为鱼藤酮会抑制昆虫细胞中NADH脱氢酶(一种催化[H]与氧反应的酶)的作用,说明鱼藤酮主要抑制昆虫细胞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而丙酮酸形成CO2和[H]属于需氧呼吸的第二阶段,C错误;
D.[H]主要来自于需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此阶段同时生成CO2,D错误。
故选B。
2.【答案】B
【解析】
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呼吸的方式和过程,图中过程①表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产生丙酮酸,过程②表示在线粒体中的有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③.④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类型的无氧呼吸.马铃薯块茎能进行过程①和③,苹果果实能进行过程①和④;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释放能量;人肌细胞内,过程①和③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解答:
A.有的植物细胞能进行①和③过程,如马铃薯块茎细胞,有的植物细胞能进行①和④过程,如苹果果实细胞,A正确;
B.人体肌肉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即进行①和③过程,③过程不产生能量,B错误;
C.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大多数以热能散失,C正确;
D.乳酸菌是厌氧微生物,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过程①产生[H],过程③消耗[H],D正确。
故选B
3.【答案】B
【解析】
根据题意,该装置中有2处错误:①水浴加热时,水浴的液面应高于试管中培养液的液面,②乙试管中通入检测试剂的导管管口应高于培养液的液面;检测CO2可用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解答:
A.由分析可知:图示装置中存在两处错误,A正确;
B.该实验为对比实验,试管甲乙都是实验组,B错误;
C.为保证酵母菌正常的活性,需要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C正确;
D.CO2通入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中,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时间越短,说明CO2浓度越高,D正确。
故选B。
4.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解答:
A.若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要先用NaOH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检测酵母菌有无二氧化碳产生,故连接顺序为甲→丙→乙,A错误;
B.若将装置乙中的澄清石灰水替换为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二氧化碳可以使其颜色变化为蓝→绿→黄,B正确;
C.若连接顺序为丁→乙,检测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故会有乙醇生成,C正确;
D.装置丙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确保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D正确。
故选A。
5.【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是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的阶段,即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②是丙酮酸与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的阶段,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③是前两个阶段的产生的还原氢与氧气反应形成水的阶段,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第三阶段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的能量最多。
解答:
A.①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有氧呼吸第一阶段释放的能量很少,A正确;
B.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是丙酮酸与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的阶段,需要水参与,B正确;
C.有氧呼吸第一.第二阶段(①②)产生的[H]在第三阶段(③)被利用,C正确;
D.需氧型原核生物虽然没有线粒体,但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D错误。
故选D。
6.【答案】C
【解析】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需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图中NaOH溶液可用于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可用于检测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
解答:
A.有氧条件下的装置是③①②,通入酵母菌培养液中的空气除去了二氧化碳,A正确;
B.无氧条件下的装置是④②,④密封后一段时间再通入②,以消耗其中的氧气,B正确;
C.酵母菌在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下均可以产生二氧化碳,不能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呼吸方式,C错误;
D.本实验还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作为检测试剂,根据溶液变色所需时间长短判断产生二氧化碳的多少,D正确。
故选C。
7.【答案】B
【解析】
8.【答案】B
【解析】
9.【答案】B
【解析】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原理:
(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
(2)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或澄清石灰水鉴定,因为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或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鉴定,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解答:
A.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可作为探究细胞呼吸方式的材料,A正确;
B.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不能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B错误;
C.可用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来检验CO2产生,C正确;
D.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呈现灰绿色,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可用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检验是否有酒精产生,D正确。
故选B。
10.【答案】C
【解析】
关于物质或结构的检测:
(1)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
(3)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
(4)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能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CO2的产生情况。
解答:
A.成熟香蕉匀浆中含有还原糖,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能产生砖红色沉淀,A正确;
B.口腔上皮细胞细胞没有颜色,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能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细胞质几乎无色,可用于线粒体的观察,B正确;
C.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可出现紫色,氨基酸中没有肽键,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C错误;
D.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CO2,发酵后的酵母菌培养液加入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CO2能使培养液逐渐由蓝变绿再变黄,D正确。
故选C。
11.【答案】B
【解析】
12.【答案】C
【解析】
13.【答案】A
【解析】
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
14.【答案】C
【解析】
生物体内三种有机物的鉴定原理:
| 试剂 | 成分 | 实验现象 | 常用材料 |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 | A:0.1g/mL NaOH | 紫色 | 大豆.蛋清 |
B:0.01g/mL CuSO4 | ||||
脂肪 | 苏丹Ⅲ |
| 橘黄色 | 花生 |
苏丹Ⅳ |
| 红色 | ||
还原糖 | 菲林试剂.班氏(加热) | 甲:0.1g/mL NaOH | 砖红色沉淀 | 苹果.梨.白萝卜 |
乙:0.05g/mL CuSO4 | ||||
淀粉 | 碘液 | I2 | 蓝色 | 马铃薯 |
解答:
A.马铃薯富含淀粉,取马铃薯匀浆,滴加碘液后溶液变成蓝色,A不符合题意;B.花生富含脂肪,花生子叶切片经苏丹Ⅲ染色后,常温下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B不符合题意;
C.梨的硏磨液滤液中含有大量口溶性还原糖,加入斐林试剂后还需水浴加热,才能观察滤液特定的颜色变化,C符合题意;
D.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使其变成灰绿色,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答案】B
【解析】
16.【答案】C
【解析】
线粒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呈粒状.棒状,具有双层膜,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解答:
A.线粒体内膜的功能更复杂,因此线粒体内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比线粒体外膜高,A错误;
B.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错误;
C.由于心肌细胞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消耗的能量多,因此与腹肌细胞相比含线粒体多,C正确;
D.线粒体中发生的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生成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D错误.
故选C。
17.【答案】D
【解析】
绿藻是真核生物,颤藻是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同时原核细胞也没有除核糖体以外的其他细胞器.没有染色体等;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
解答:
A.绿藻是真核生物,颤藻是原核生物,它们的细胞膜上均有转运物质进出细胞的载体蛋白,A正确;
B.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二者均能进行有氧呼吸,绿藻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线粒体中完成有氧呼吸二.三阶段,颤藻没有线粒体,有氧呼吸整个过程均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正确;
C.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场所在核糖体,C正确;
D.颤藻是原核生物,含有 DNA 和 RNA,但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D错误。
故选D。
18.【答案】A
【解析】
有氧呼吸的过程: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还原氢,同时释放少量能量.合成少量ATP;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同时释放少量能量.合成少量ATP;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还原氢与氧气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合成大量ATP。
解答:
A.人体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水的氧来自于外界的O2,所以用18O标记葡萄糖,产物水不能检测到18O,A错误;
B.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被彻底分解为CO2,所以用14C标记葡萄糖,产物二氧化碳能检测到放射性,B正确;
C.用18O标记氧气,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生成H218O,而H218O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反应生成C18O2,C正确;
D.葡萄糖中的3H进入还原氢中,真核细胞的还原氢的形成,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也发生在线粒体中,D正确。
故选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沪科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节 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课后测评,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中的变量有自变量,用于检测CO2的试剂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沪科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节 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课后测评,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1%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代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科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节 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达标测试,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