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沪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优选作业含答案
沪科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三节 DNA分子的复制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沪科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三节 DNA分子的复制测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优质】第三节DNA分子的复制-1优选练习一.单项选择1.下列有关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包括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B.R型细菌有致病性,S型细菌没有致病性C.R型活细菌在与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可转化为S型活细菌D.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是S型细菌DNA作用的结果2.一种感染螨虫的新型病毒,研究人员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螨虫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组实验,以确定该病毒的核酸类型。下列有关实验设计思路的叙述错误的是A.应选用35S.32P分别标记该病毒如蛋白质和核酸B.先将甲.乙两组螨虫细胞分别培养在含同位素标记的尿嘧啶或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C.再将病毒分别接种到含有甲.乙两组螨虫细胞的培养液中D.一定时间后离心并收集.检测病毒的放射性,以确定病毒的类型3.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 ②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的情况依次是 (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死亡.存活.存活.存活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死亡4.如图为某种高等植物的病原体的遗传过程实验,实验表明这种病原体 A.寄生于细胞内,通过RNA遗传B.寄生于细胞间,通过蛋白质遗传C.寄生于细胞内,通过蛋白质遗传D.寄生于细胞间,通过RNA遗传5.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 )A.蛋白质 B.DNA C.RNA D.核酸6.在遗传学发展史上,许多科学家开展了相关的探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基因的遗传规律 B.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摩尔根首先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予以了验证 D.艾弗里利用对照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7.下列有关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认为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B.体内转化实验表明S型细菌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C.艾弗里的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艾弗里的实验运用了“加法原理”8.如图是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图解,其中细胞提取物是加热致死的S型菌破碎后去除绝大部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制成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设置第①组实验的目的是确定细胞提取物中含有转化因子 B.第②~⑤组利用酶的专一性去除相应物质观察转化情况 C.混合培养后不能出现S型菌菌落的只有第⑤组 D.混合培养后出现的S型菌与原S型菌的遗传物质完全相同9.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A.DNA是遗传物质B.RNA是遗传物质C.转化因子是DNAD.存在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的转化因子10.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后,DNA分子中嘧啶碱基的比例会发生改变 B.将S型细菌的DNA加入到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形成的菌落大都光滑 C.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过程中,R型细菌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D.该实验还需设置不加S型细菌DNA的对照组以及加入S型细菌其他成分的实验组11.下列是有关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表述,错误的是( )A.可以通过菌落特征区分R型与S型的肺炎双球菌B.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的存在C.R型菌转化为S型菌前后DNA分子中的嘌呤和嘧啶的比例发生了改变D.艾弗里增设DNA水解酶组的目的是为了证明只有DNA才能完成转化12.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A.RNA B.DNA C.多糖 D.蛋白质13.下面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RNAC.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D.真核生物.原核生物.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14.格里菲斯和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验证实了①DNA是遗传物质②RNA是遗传物质③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④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⑤糖类不是遗传物质A.②④⑤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15.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 R 型细菌的①②③④四个试管中,依次分别加入从 S 型活细菌中提取的 DNA.DNA 和 DNA 酶.蛋白质.多糖,如图所示。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试管内仍然有 R 型细菌的是( )A.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6.在原核生物中,DNA分子位于A.细胞核 B.核糖体 C.蛋白质 D.细胞质17.下列关于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B.分别用含有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使其被标记C.在32P标记的实验组中,若搅拌离心前,保温时间过长,则离心后上清液放射性增强D.新合成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原料都来自细菌18.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1.2.3.4四个试管中,依次分别加入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的是( ) A.1.3和4 B.3和4C.2.3和4 D.1.2.3和4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分为S型菌和R型菌,其中S型菌有多糖类的荚膜.有毒性,其菌落是光滑的,而R型菌无多糖类的荚膜.无毒性,其菌落是粗糙的。
(2)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解答:A.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A正确;B.S型细菌有致病性,R型细菌没有致病性,B错误;C.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R型活细菌在与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产生了S型活细菌,C正确;D.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是S型细菌的DNA进入R型细菌的结果,D正确。故选B。2.【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确定病毒核酸的类型是DNA还是RNA,因此应该分别标记DNA和RNA特有的碱基,即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尿嘧啶和胸腺嘧啶,A错误;由于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必须寄生于活细胞中,因此先将甲.乙两组螨虫细胞分别培养在含同位素标记的尿嘧啶或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B正确;再将病毒分别接种到含有甲.乙两组螨虫细胞的培养液中,C正确;一定时间后离心并收集.检测病毒的放射性,以确定病毒的类型,D正确。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S型细菌有多糖类的荚膜,有毒性,能使小鼠死亡;R型细菌没有多糖类的荚膜,无毒性,不能使小鼠死亡。格里菲斯的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的实验证明“转化因子”是DNA,即S型细菌的DNA能将R型细菌转化成有毒性的S型细菌。解答:①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R型菌的DNA+DNA酶是干扰操作,S型菌会导致小鼠死亡;②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DNA酶能够水解S型菌的DNA,不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小鼠存活;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高温会杀死R型菌和DNA酶,而S型菌的DNA不会引起小鼠死亡,小鼠存活;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高温会杀死S型菌和DNA酶,而S型菌的DNA和R型菌的DNA不会引起小鼠死亡,小鼠存活。因此四个实验的结果分别是死亡.存活.存活.存活,故选B。4.【答案】A【解析】解答:该病原体仅含有蛋白质外壳和RNA,属于病毒。病毒无独立的物质和能量供应系统,必须寄生于活细胞内;据图可知,该病毒的RNA可导致叶片出现病斑,蛋白质不会导致叶片出现病斑,说明其遗传物质为RNA,故选A。5.【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而非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解答: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虽然都含有两种核酸,但作为遗传物质的只有DNA,而病毒的遗传物质则是DNA或RNA,因此,对所有生物而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6.【答案】A【解析】A.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得出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B错误;C.摩尔根首先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第一人是萨顿,C错误;D.艾弗里利用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A。7.【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解答:A.格里菲思通过4组实验对照得出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A正确;B.使小鼠死亡的是S型活细菌,而不是其DNA,B错误;C.艾弗里的实验可以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错误;D.艾弗里实验运用了“减法原理”,D错误。故选A。8.【答案】D【解析】A.设置第①组实验的目的是确定细胞提取物中含有转化因子,A正确;B.第②~⑤组利用酶的专一性去除相应物质观察转化情况,B正确;C.DNA是遗传物质,只有加DNA酶破坏DNA的第⑤组混合培养后不能出现S型菌菌落,C正确;D.混合培养后出现的S型菌是由R型菌吸收S型菌DNA转化而来,故与原S型菌的遗传物质不完全相同,D错误。故选:D。9.【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未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也没有证明RNA是遗传物质以及转化因子是DNA。
故选D。10.【答案】D【解析】A.嘧啶碱基在所有双链DNA中所占的比例均为,A错误;B.S型细菌形成的菌落是光滑的,而R型细菌形成的菌落是粗糙的,S型细菌的DNA对R型细菌的转化效率并不高,所以将S型细菌的DNA加入到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形成的菌落大都是粗糙的,B错误;C.细菌无染色体,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过程中,R型细菌发生的是基因重组,C错误;D.该实验除了设置将S型细菌的DNA加入到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的实验组外,还要设置不加S型细菌DNA的对照组以及加入S型细菌其他成分的实验组,D正确。故选:D。1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S型菌转化为R型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解答:A.R型细菌的菌落是粗糙的,而S型细菌的菌落是光滑的,因此可以通过菌落特征区分R型与S型的肺炎双球菌,A正确;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的存在,B正确;C.R型细菌和S型细菌的DNA都是双链结构,其中碱基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R型菌转化为S型菌后的DNA中,嘌呤碱基总比例不会改变,依然是占50%,C错误;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艾弗里增设DNA水解酶组的目的是为了证明只有DNA才能完成转化,D正确。故选C。12.【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13.【答案】D【解析】豌豆的遗传物质是DNA,A项错误;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B项错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初步水解产生4种核糖核苷酸,C项错误;真核生物.原核生物.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D项正确。14.【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格里菲斯和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RNA.荚膜多糖和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后来证实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才说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故选B。其余错误。15.【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在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脂质等物质分离开,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单独的.直接的去观察它们的作用,最后发现只有加入S型细菌DNA的组有S型细菌的产生,最终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解答: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NA酶可将DNA水解,所以2.3.4三个试管内都没有S型细菌的完整DNA,所以R型细菌都不会发生转化,因此只有R型细菌;1号试管因为有S型细菌的DNA,所以会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但是发生转化的R型细菌只有一部分,故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存在。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
故选D。16.【答案】D【解析】原核细胞无成型的细胞核,A错误;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组成,无DNA,B错误;蛋白质和DNA属于并列的两种组成细胞的主要化合物,蛋白质上无DNA,C错误;原核细胞无细胞核,DNA存在于细胞质的拟核和质粒中,D正确。17.【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培养时间要适宜。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升高;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短,噬菌体还未完全侵染到细菌内,也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升高。详解:A.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A正确;
B.病毒生命活动离不开活细胞,可分别用含有32P和35S的培养基去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侵染上述大肠杆菌,得到被标记的噬菌体,B错误;
C.在32P标记的实验组中,如果保温培养时间过长,部分被侵染的大肠杆菌会裂解,从而导致32P标记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偏高,C正确;
D.新合成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原料都来自细菌,D正确。
故选B。18.【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1号试管有S型细菌的DNA,会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但是发生转化的只是R型细菌的一部分。2号试管是S型细菌的DNA和DNA酶,DNA酶使DNA分解,R型细菌不会发生转化。3号和4号试管无S型细菌的DNA,R型细菌不会发生转化。解答:A.2号试管是S型细菌的DNA和DNA酶,DNA酶使DNA分解,R型细菌不会发生转化,故2号试管存在R型细菌,A错误;B.1号试管有S型细菌的DNA,会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但是发生转化的只是R型细菌的一部分,依然存在R型细菌,2号存在R型细菌,B错误;C.1号试管依然存在R型细菌,C错误;D.1号试管R型细菌转化一部分为S型细菌,依然存在R型细菌。2.3.4三个试管内没有S型细菌的DNA,R型细菌不发生转化,因此1.2.3.4号试管中都存在R型细菌,D正确。故选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沪科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三节 DNA分子的复制测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三节 DNA分子的复制课后复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第三节 DNA分子的复制精练,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果用15N,科学家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分离出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