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四 比和按比例分配比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四 比和按比例分配比的意义和性质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环节,教学环节一,教学环节二,教学环节三,教学环节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比例尺》教案【教学目标】 1.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2.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能读懂不同形式的比例尺。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运用比例尺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螺丝帽的放大图、尺子、格子图等。【教学环节】【教学环节一】:自学质疑1.“实际距离”的含义。 教师:同学们已经动手测量出我们教室地面长9米,宽6米。 教室长9米,宽6米就是实际的长度,即实际距离。(板书) 2.“图上距离”的含义。 教师:现在老师就请你们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将教室占地的平面图画在老师发给的边长为1cm方格纸上。 (1)电脑出示学习要求:①确定图上的长和宽;②个人独立作出平面图(方格边长是1厘米);③写出图上的长、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并化简。 (2)学生自主设计教室的示意图,师巡视并指导。 【教学环节二】:讨论领悟 (3)投影仪展示学生设计方案、思路。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长 宽 学生1:我是把实际的长和宽都缩小100倍,图上的长就是9厘米,宽是6厘米,这样的长方形图就是教室的平面图。 板书:9厘米∶9米=9∶900=1∶100 6厘米∶6米=6∶600=1∶100 教师: 9厘米和9米的单位不同,不能直接化简,必须先要把它们化成相同单位,再化简得到1∶100。这里的1∶100就是我们以前所说的1格表示的1米,即100厘米。 学生2:我是把实际的长和宽都缩小200倍,图上的长就是4.5厘米,宽是3厘米,这样的长方形图就是教室的平面图。” 板书: 4.5厘米∶9 米=4.5∶900=1∶200 3厘米∶6米=3∶600=1∶200 (4)明确:设计的示意图长、宽就是画在方格纸上的距离,即图上距离。(板书) 3.认识比例尺。 我们知道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存在着一种倍数的关系,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比例尺。 教师:现在同学们知道什么叫做比例尺吗?比例尺是谁与谁的比?怎么求呢?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教学环节三】:展示分享1.教学例2:看一看,议一议。 课件出示例2(1)主题图:这张三峡库区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它表示什么意思? (1)同桌互相说一说比例尺是多少?它表示什么意思? (2)学生回答。 (3)小练习:说一说比例尺1∶25000000和200∶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2个比例尺又有什么区别? 明确:1∶5000000是缩小比例尺,10∶1是扩大比例尺,缩小比例尺前项是1,扩大比例尺后项是1,图距与实距的单位是相同的。 (4)介绍数字比例尺。 教师:1∶5000000,10∶1,1∶25000000和200∶1这些比例尺都是用数字表示的,我们把它叫做数字比例尺。 2.认识线段比例尺。 课件出示例2(2)主题图:比例尺 表示什么意思吗? (1)同桌互议。 (2)学生回答。 (3)介绍线段比例尺及表示的意思。 教师:象这样用线段表示的比例尺是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1cm,相当于实际的10m。如果我们量出了图上小红家到学校的长度是11厘米,怎样算出实际距离呢?怎么想的? 3.线段比例尺与数字比例尺的相互转化。 【教学环节四】:检测巩固 1.课堂活动:第1-3题。 2.练习:练习十九第1-3题。 【教学环节五】:评价提升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或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或不懂? 2.教师总结: (1)比例尺是一个比,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倍数关系,其结果不应带计量单位;它更不是一把尺子。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相同单位,否则比例尺无意义。 (3)比例尺前项化简为1,是将实际距离缩小;比例尺后项化简为1,是将实际距离扩大。 3.验证:能否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帮老师选择A套房子面积大还是B套房子面积大?说说你的理由。板书设计: 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4.5厘米∶9 米=4.5∶900=1∶200 3厘米∶6米=3∶600=1∶200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比例尺精品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总结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西师大版五 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比例尺精品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旧知,总结比例尺的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八 可能性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环节一,教学环节二,教学环节三,教学环节四,教学环节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