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沪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课堂作业含答案
高中生物一、防止杂菌污染的技术课后练习题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一、防止杂菌污染的技术课后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利用生物工程生产啤酒,制果酒过程中,操作有误的是,家庭酿制米酒的具体过程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优选】一、防止杂菌污染的技术-1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
1.下图为苹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J”型增长
B.发酵过程中当二氧化碳不再产生时,酒精才开始产生
C.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
D.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混入有乳酸菌
2.利用生物工程生产啤酒.味精.胰岛素.酸奶的常用菌种分别是
A.酵母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乳酸菌
B.酵母菌.大肠杆菌.青霉菌.乳酸菌
C.酵母菌.谷氨酸棒状杆菌.大肠杆菌.乳酸菌
D.黄色短杆菌.酵母菌.大肠杆菌.乳酸菌
3.下图所示为制作果酒和果醋的流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①为冲洗,目的是去掉葡萄表面的污物,但不能冲洗次数过多
B.②为果酒,酒精发酵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氧气和温度
C.③为果醋,醋酸发酵过程中要间断通气
D.②的制作过程中既涉及有氧呼吸又涉及无氧呼吸
4.某同学欲通过果酒制果醋,下列关于充气的做法较好的是( )
A.先通气一段时间,再密闭一段时间,然后再通入O2
B.整个过程一直通入O2
C.整个过程一直不通入O2
D.先密闭一段时间,然后再通入O2
5.桑葚营养丰富,为解决桑葚的季节性过剩.不易储存等问题,可利用下图甲.乙装置发酵制备成桑葚果酒,甲装置小试管中"X 溶液"可吸收 CO2,有助于维持甲装置的瓶中气压相对稳定且适宜。已知甲.乙装置中接种的酵母菌菌种.接种量及其他条件均相同。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若用甲装置酿制果酒时需要开盖放气
B.若甲.乙装置中原料消耗完,甲装置的酒精量大于乙装置
C.开始一段时间,甲中的酵母菌数量多于乙中的酵母菌数量
D.若制作果醋,可用甲装置及条件,也可用乙装置及条件
6.古代家庭酿酒的具体操作过程;先将米煮熟,待冷却至40℃时,加少许水和一定量的酒酿(做实验是用酵母菌菌种),与米饭混合后置于一瓷坛内(其他容器也可),并在中间挖一个洞,加盖后置于适当的地方保温(30~40℃)12h即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中间挖一个洞的目的是保证酵母菌在开始生长时有足够的O2进行有氧呼吸
B.在家庭酿酒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这些水主要来源于无氧呼吸
C.发酵过程中,随着O2逐渐减少,有氧呼吸逐渐被抑制,无氧呼吸逐渐增强
D.若米饭中不加入酒酿,则结果可能是不能得到酒精
7.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参与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线粒体
B.发酵过程中培养液pH都会下降
C.制作果酒时瓶口需密闭,而制作果醋时需要通入氧气
D.制作果醋的温度要比制作果酒的温度高一些
8.制果酒过程中,操作有误的是( )
A.将消毒过的葡萄汁装满发酵装置
B.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
C.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
D.将冲洗的葡萄放入冲洗晾干的榨汁机进行榨汁
9.家庭酿制米酒的具体过程是:先将米加热煮熟,冷却至30℃后加入少许的水和一定量的酵母菌,混合均匀后置于瓷坛内,在米饭中央挖一 个小洞,加盖密封后保温一段时间即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冷却的目的是防止温度过高导致酵母菌死亡
B.在酿酒过程中会产生水,是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
C.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可在酿酒过程中形成气泡
D.加盖密封是为了形成无氧环境,让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10.葡萄酒酿制期间,需要先通入无菌空气再密闭,在此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 )
A.只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B.能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进行
C.积累的酒精有利于酵母菌繁殖 D.不需要吸收能量
1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樱桃,番茄为材料进行果酒.果醋发酵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是嗜温菌,所以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果醋发酵高
B.先供氧进行果醋发酵,然后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
C.与人工接种的发酵相比,自然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
D.适当加大菌种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率,抑制杂菌生长繁殖
12.红酸汤是苗族的传统食品,它颜色鲜红.气味清香.味道酸爽,其制作过程类似于泡菜的制作。下列是以番茄和辣椒为原料的红酸汤制作流程图,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红酸汤制作过程中用到的微生物主要是醋酸菌
B. 装坛时加入成品红酸汤是为了增加发酵菌种的数量
C. 装坛时不装满的原因是为了促进微生物繁殖
D. 红酸汤的制作中随着发酵时间延长,亚硝酸盐的含量一直增加
13.下列有关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制作果酒和果醋时温度都应控制在30℃
B.制作果酒和果醋时所需菌种不同,但菌种的细胞呼吸方式相同
C.制作果醋时,充入氧气有利于果醋产量的提高
D.制作果酒时,葡萄汁要装满发酵瓶,营造无氧环境,以利于发酵
14.夏天制作黄酒经常会出现酒变酸的现象。在该过程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下列关于实验室中果醋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果醋的制作需要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所以在制作过程中需通入氧气
B.果醋制作的温度比果酒制作的温度高,一般为45℃
C.醋酸菌能将果酒变成果醋
D.果酒制成后,可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制作果醋
16.制作果醋时,要适时通过充气口进行充气,其原因是( )
A.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时,需要参与
B.通气是为防止发酵液发生霉变
C.防止发酵产生过多的而引起发酵瓶爆裂
D.醋酸菌将酒精变成醋酸时,需要的参与
17.水果可以用来加工制作果汁.果酒和果醋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制作果汁时,可以使用果胶酶.纤维素酶等提高水果的出汁率和澄清度
B.先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再供氧进行果醋发酵
C.与人工接种进行发酵相比,自然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
D.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率,且可抑制杂菌生长繁殖
18.在家庭制作果酒过程中,获得如下图所示的实验结果(图中O.M.N.P代表相应发酵时间)。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M点前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B.终止发酵时间应选择在N点前
C.该实验中,发酵的温度应控制在18~25℃
D.酒精浓度的持续增加最终会抑制酵母菌繁殖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C
【解析】
2.【答案】C
【解析】
啤酒的工业发酵使用的菌种是酵母菌;味精的生产可利用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生产出谷氨酸,再经处理得到谷氨酸钠便可制成味精;胰岛素的生产需要使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人的胰岛素基因转移至大肠杆菌,由大肠杆菌进行工业发酵获得胰岛素;酸奶的工业发酵使用的菌种是乳酸杆菌,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答案】C
【解析】
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原理:许多新鲜水果(如葡萄)的果皮表面附有大量的野生酵母菌,在这些酵母菌的作用下,水果可以发酵成果酒;在有氧的条件下,果酒经醋酸菌的作用还可以进一步发酵成果醋。分析图示制作果酒和果醋的流程可知,①为冲洗,②为果酒,③为果醋。
解答:
A.①为冲洗,目的是去掉葡萄表面的污物,但不能冲洗次数过多,否则会冲洗掉葡萄表面的野生型酵母菌,不利于后期发酵,A正确;
B.酒精发酵的产物②是果酒,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真菌,20℃左右最适宜其繁殖,氧气和温度是影响果酒制作的两个重要因素,需要在发酵过程中严格控制,B正确;
C.醋酸发酵的产物③为果醋,果醋制作所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是好氧细菌,在发酵过程中如果中断氧气供应会抑制醋酸菌的代谢,甚至引起醋酸菌的死亡,所以应持续通入空气,C错误;
D.②果酒制作过程既需要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以大量繁殖,又要其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D正确。
故选C。
4.【答案】A
【解析】
果醋制作过程中的菌种是醋酸菌,醋酸菌是好氧菌,在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能将糖分解成醋酸,糖原不足时可以将乙醇转化成乙醛再转化成醋酸,最适宜醋酸菌生长繁殖的温度是30~35℃。
解答:
该同学先制果酒,后制果醋。故应该先通气让酵母菌大量繁殖,再密闭获得果酒(无氧发酵),最后再通入O2产生果醋,A正确。
故选A。
5.【答案】C
【解析】
6.【答案】B
【解析】
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解答:
A.在中间挖一个洞的目的是增加透氧性,保证酵母菌在开始生长时有足够的O2进行有氧呼吸并大量繁殖,A正确;
B.在家庭酿酒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这些水主要来源于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不会产生水,B错误;
C.发酵过程中,随着O2逐渐减少,有氧呼吸逐渐被抑制,无氧呼吸逐渐增强,C正确;
D.酒酿中含有酵母菌菌种,若米饭中不加入酒酿,则结果可能是不能得到酒精,D正确。
故选B。
7.【答案】A
【解析】
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含有多种细胞器,属于兼性厌氧微生物,制作果酒时需提供无氧环境,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物是C2H5OH和CO2,酒精发醉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I8~25℃。醋酸菌是原核生物,是好氧菌,只能进行有氧呼吸,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解答:
A.果酒的发酵利用的酵母菌,属于真核细胞,含有线粒体,果醋的发酵时利用的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原核细胞,无线粒体,A错误;
B.酵母菌发酵产生的CO2和醋酸菌发酵产生的醋酸都使培养液pH有所下降,B正确;
C.果酒的发酵是无氧环境,果醋制作是有氧环境,C正确;
D.果酒的发酵温度是18~25℃,果醋的发酵温度是30~35℃,D正确。
故选A。
8.【答案】A
【解析】
9.【答案】B
【解析】
10.【答案】B
【解析】
参与酿酒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酿酒的原理: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
解答:
A.酵母细胞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A错误;
B.酵母细胞有氧呼吸时,ADP转化为ATP的过程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进行,酵母细胞无氧呼吸时,ADP转化为ATP的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正确;
C.积累的酒精不利于酵母菌繁殖 ,C错误;
D.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时需要有机物释放的能量,ADP和Pi加能量才能生成ATP,D错误。
故选B。
11.【答案】D
【解析】
12.【答案】B
【解析】A.红酸汤制作过程中用到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A错误;
B.装坛时加入成品红酸汤是为了增加发酵菌种的数量,B正确;
C.装坛时坛口留有一点空间而不装满的目的是防止番茄发酵后液体膨胀外溢,C错误;
D.亚硝酸盐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先增加后减少,D错误。
故选B。
13.【答案】C
【解析】
14.【答案】D
【解析】
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因此利用酵母菌制作果酒。
解答:
在夏天制作黄酒过程中出现黄酒变酸现象,其原因可能是发酵液中混有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也可能是发酵容器密闭不严,导致醋酸菌生长繁殖,产生醋酸,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下降,而给出的4条曲线中只有④的曲线有种群数量下降的过程,而其余3条曲线的种群数量都是增加的,D正确,
故选D。
15.【答案】B
【解析】
16.【答案】D
【解析】
17.【答案】C
【解析】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活:在有氧时,酵母菌大量繁殖,但是不起到发酵效果;在无氧时,繁殖速度减慢,但是此时可以进行发酵。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25℃,pH最好是弱酸性。
醋酸菌好氧性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醋酸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30℃~35℃。
解答:
A.果胶是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不溶于水,在果汁加工中,果胶不仅会影响出汁率,还会使果汁混浊。果胶酶能分解果胶,使榨取果汁变得更容易,也使得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纤维素酶能分解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澄清度,A正确;
B.先制酒再制醋,故先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再供氧进行果醋发酵,B正确;
C.自然发酵中,可能带有的杂菌较多,产品品质不一定更好,C错误;
D.加大接种量,所需菌种数量较多,发酵速率快,也可抑制杂菌生长,D正确。
故选C。
18.【答案】B
【解析】
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因此利用酵母菌制作果酒。在分析曲线时,利用“S”型曲线的特点进行分析,如K/2值种群增长速率最大,K值时增长速率为0。
解答:
A.家庭制作果酒过程中,M点前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利用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快速繁殖,A正确;
B.N点时酒精的产量达到最大值,终止发酵时间应选择在N点后,B错误;
C.在发酵过程中,酵母菌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8~25℃,C正确;
D.酒精浓度的持续增加最终会抑制酵母菌繁殖,使酵母菌数量在N点以后下降,D正确。
故选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生物选修3第一章 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进行规模化生产第一节 无菌技术和制备培养基是培养微生物的基础一、防止杂菌污染的技术课后复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果酒,水果可以用来加工制作果汁,制果酒过程中,操作有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科版 (2019)选修3一、防止杂菌污染的技术巩固练习,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实验室果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科版 (2019)选修3第一章 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进行规模化生产第一节 无菌技术和制备培养基是培养微生物的基础一、防止杂菌污染的技术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面是利用微生物制作果酒,关于果酒,由于发酵工程生产条件温和,下列有关果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