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台阶课后测评
展开12.*台阶/李森祥
1.下面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凹凼(dàng) 淌(tǎng)汗 涎(yán)水
B.黏(nián)性 胯(kuà)骨 膝(qī)盖
C.旺盛(shèng) 尴(gān)尬 舀(yǎo)米
D.醒(xǐng)悟 揩(kāi)汗 门槛(qàn)
【解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A.有误,“涎水”的“涎”应读“xián'”;B.有误,“膝盖”的“膝”应读“xī”;C.正确;D.有误,“门槛”的“槛”应读“kǎn”。故选:C。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A.门槛 自言自语 老实厚道 人踩牛踏
B.摔矫 低眉顺眼 微不足道 精力旺盛
C.楷汗 破土动工 一起一伏 大庭广众
D.泥桨 高低不齐 若有所失 宽敞阴凉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A.完全正确;B.有误,“摔矫”的“矫”应为“跤”;C.有误,“楷汗”的“楷”应为“揩”;D.有误,“泥桨”的“桨”应为“浆”。故选:A。
3.下列关于课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
A.《台阶》是李森祥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以浙江乡村为背景,围绕“父亲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展开情节。
B.《台阶》这篇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父亲修台阶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老实本分、热爱生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追求理想的农民形象。
C.小说中的核心意象“新屋”承载着父亲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理想,也象征着人生的使命。
D.《台阶》的语言细腻而富有节奏感,虽是叙事写人的小说,语言却更像抒情写意的散文。
【解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BD.正确。C.有误,小说中的核心意象是“台阶”,而非“新屋”。故选:C。
4.下面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C )
A.父亲说洗了一次干净的脚,觉得这脚轻飘飘地没着落,踏在最硬实的青石板上也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B.太阳把他的皮肤烧磨得如牛皮般的厚实,油腻腻的,仿佛涂了一层蜡。
C.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着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
D.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问、设问、互文等。其中比喻包括暗喻、明喻、借喻,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学生要明确其各自特点,并加以判断。A.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青石板”比喻成“棉花”;B.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皮肤”比喻成“牛皮”;C.虽然有“仿佛”一词,但缺少本体、喻体,构不成比喻;D.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脸”比喻成“青石板”
故选:C。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D )
A.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
B.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C.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D.父亲老实厚道点头哈腰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ABC.正确;D.有误,“点头哈腰”形容过分谦恭或过分客气,带有贬义,本句用来形容父亲的谦卑不恰当。故选:D。
6.下面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个炎黄子孙的共同努力与大义担当。
B.有位哲人说过:“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就是阳光、空气、水和笑容。”
C.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标点符号的理解和运用,注意要首先通读提供各句,明确句意,掌握语气,揣测所用标点是否正确。D.选择关系的复句,句末用问号,把句中的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故选:D。
7.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 D )
A.减轻中学生的课业负担成了眼下的当务之急。
B.我国已经成功发射并研制了“嫦娥一号”卫星。
C.对于这种盲目投资虚掷钱财的行为,迄今在有些部门仍未得到制止。
D.“一带一路”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解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A.语意重复,“眼下的”和“当务之急”语意重复,去掉“眼下的”;B.语序不当,改为“研制并发射”;C.成分残缺,“这种盲目投资、虚掷钱财的行为”应作主语,删去介词“对于”;D.正确。故选:D。
8.将相关词语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C )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并 的道德操守和处世方法。 家风中蕴藏着先人所 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也包含着简单朴素的为人 。千百年来,家风在一个个家庭里承载、延续,奠定了整个民族文明的基础。
A.传播 恪守 规则 B.传承 保守 规则
C.传承 恪守 准则 D.传播 保守 准则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词义的辨析。“传播”指1.传送或散布 2.广泛散布 3.使普遍知道。“传承”指传承。由此分析,结合语境分析,家风是一个家族道德修养的传承。故选“传承”。“保守”文中指守旧;维持原状,不想改进,思想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恪守”指谨慎而恭顺地遵守。结合语境分析应为“恪守”,此空较为简单。“规则”指典式,法则,规律;“准则”指行为或道德所遵循的标准或原则。结合语境简单朴素的为人修养,故应为“准则”。故选:C。
9.时下,有少数中学生因父母管教严格,对父母大吼大叫,甚至用离家出走的伎俩来恐吓父母。针对这一现象,班上拟开展以“孝”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
(1)参考图片及“孝”的古文字,猜猜“孝”的本义。
写出“孝”的本义 。
(2)有人认为“顺从就是孝”,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说说理由。
(3)若你是上述那位用离家出走来恐吓父母的同学,你怎样劝导他,请写出你的说辞(50字左右)。
答案:
(1)尊敬、侍奉父母(有血缘关系的小辈尊敬侍奉长辈)
(2)示例:不同意,作为孩子,是应该听父母或长辈的话,但父母或长辈也有糊涂的时候。所以,顺从要有度,不能盲目顺从。(意思相近即可)
(3)示例:同学,你好!我们作为子女,不能用这种方式来要挟父母,父母都是为你好,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你要与他们好好沟通,千万不要负气出走。你这样,父母肯定会担心的,你说对吗?
【解析】(1)本题考查汉字本义的理解。从图片上看,“孝”是一位孩(晚辈)子牵着长辈的场景,结合古文字“孝”的构形来看,“孝”的本义就是有血缘关系的小辈尊敬侍奉长辈或尊敬、侍奉父母的意思。据此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顺从就是孝”这种说法显然是错误的。孝顺不是愚孝,简单的顺从偏离了孝顺的本义。父母或长辈也有糊涂的时候,孝顺不是完全的顺,需要掌握尺度。据此分析作答。
(3)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首先要有称呼和礼貌用语,然后指出用离家出走来恐吓父母的做法不恰当。作为子女,要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孝敬父母,学会和父母好好沟通,不能负气出走让父母担心。据此劝说即可。
(一)阅读《台阶》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家的台阶低!
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在我们家乡,住家门口总有台阶,高低不尽相同,从二三级到十几级的都有。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另外还有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乡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
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父亲磨好了“刀”。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
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10.文章第一段“我们家的台阶低”包含什么深刻含义?这一句话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答案:指我们家的社会地位低。表现出父亲因自家的台阶低,总感到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为下文写父亲造新屋做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结合“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理解,“我们家的台阶低”指我们家的社会地位低。这一句话独立成段,强调了父亲因自家的台阶低,总感到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为下文写父亲造新屋做铺垫。
11.“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漫长”有多长?他都做了哪些准备?
答案:“漫长”指他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从建房需要的经济与物质即建材上进行了准备。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根据“父亲就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一句分析,“漫长”到准备了大半辈子。做了两方面的准备,结合“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概括为:一是捡屋基卵石等建筑材料,二是攒足够的钱。
12.“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这个句子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一个冬天”表明时间之短,“堆得超过了台阶”表明穿破的草鞋之多,从侧面烘托了父亲造高台阶新屋的艰辛与不易。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本句是侧面描写,写出了父亲为造新屋付出的艰辛之大,说明了父亲真的想要一个高台阶的新屋,表现了父亲意志的坚定,突出父亲的形象。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与父亲抬担子
王清铭
①很小的时候,家里生活十分艰难,我们几个半大的孩子经常被当作“全劳力”使用。印象最深的是我与父亲抬担子。我个儿矮,走在前,父亲个儿高,在后,担子的绳子离父亲的肩膀很近。我从小就肯吃苦耐劳,担子可能不很重,但因为我太小,几次下来,嫩小的肩被粗糙的扁担压出一块血红,血珠子快要淤出来。扁担好像钢板一样硌得辣疼,我只好佝偻着,用上背部来支撑感觉越来越沉的重量。父亲看到了,伸手将担子的绳索又往他那边一捋,我的脚步轻而快,而劳累一天的父亲却蹒跚起来。我对父亲说,我能行。父亲说:“小孩子的肩嫩,压得太重,长大骨头会变弯的。”
②不知不觉中长大了,父亲在我眼中变矮了,读书放假时给家里帮忙,我个儿高,走在后,父亲个儿矮,在前。十多年过去了,生活的重担早压得父亲有些佝偻,父亲像我小时候一样用上背部来支撑担子的重量,看着父亲吃力的样子,我的心有点酸,但强忍着不让眼泪盈出眼眶。父亲一生最见不得眼泪。阳光下父亲的背影不再是挺直着的,而是“缩”成一团。上坡时我装成漫不经心地用手往我这边捋担绳,将担子的重量尽量往自己的肩上压。这回父亲没有发觉,脚步迈得更稳健了。我对父亲说:“你太累了,歇会儿。”这回轮到父亲用手背揩拭额头沁出的汗说:“我能行。”说着,他脸上的皱纹拉直了,露出一个表情平板的笑容。
③到达目的地后,父亲才发现担子后移了许多。他上下打量我一会儿,只轻轻地说一句:“阿铭懂事了。”那一天夜里,我的肩膀肿得老高,血淤成青色,疼得睡不着觉,但我不叫痛,因为我真的懂事了。
④工作以来回家的次数少了,父子相对,没有什么话可讲。我极少谈自己的境况,怕给他再增加心头的负担,父亲除了劳动还是劳动,也没有太多的闲话。好几年过去了,父亲的背越发佝偻。上星期回家帮父亲打煤饼,天不热,但他很快就大汗淋漓,脱掉外衣,父亲的背再一次呈现于我的跟前。这是怎样的一个背影啊,肩上的骨骼垂成两个弧形,背部佝偻成一个前倾后拱的弧形,而腰部又有点前拱后倾。背部的肌肉有点松驰,原来我以为皱纹只长在人的脸上,现在才明白,老了的人,背部甚至躯体各部分都会长起皱褶。我们两人一起将袋装的煤抬到埕场,父亲在前,我在后,父子体高相差10多公分,担子的重量倾向父亲那边。这一次我不再掩饰,用手直接将担绳捋到我这边。父亲看在眼里,还是那句话——我能行。但他不再推让了,毕竟是60多岁的人了。
⑤父亲稳健地走着,我心头忽然涌起许多回忆,但很快就收住思想野马的缰绳,现实的生活是实在的,就如这脚下的路,根本就无须抒情。我跟着父亲稳健地走着……
13.通读全文,作者写了哪几次与父亲抬担子的经历,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3分)
答:
答案:小时候,与父亲一起抬担子,父亲将担子的绳子离自己的肩膀很近;长大了,与父亲一起抬担子,我将担子的重量往自己的肩上压;工作后,再次与父亲抬担子,我用手直接将担绳捋到我这边。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第①段写小时候,与父亲一起抬担子,由于我太小,父亲将担子的绳子离自己的肩膀很近;第②段写我长大了,比父亲还高,看到父亲佝偻的背影,与父亲一起抬担子时,我将担子的重量往自己的肩上压;第④段写我工作后,父亲真的老了,再次与父亲抬担子,我用手直接将担绳捋到我这边。
14.请任选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的句子。(2分)
扁担好像钢板一样硌得辣疼,我只好佝偻着,用上背部来支撑感觉越来越沉的重量。
答:
答案:运用比喻修辞,将扁担比作钢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扁担之重,为后面父亲将担子的绳索又往他那边一捋做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该句的赏析点是修辞角度,将扁担比作钢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扁担之重,为后面父亲将担子的绳索又往他那边一捋做铺垫。
15.请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不同含义。(2分)
他上下打量我一会儿,只轻轻地说一句:“阿铭懂事了。”那一天夜里,我的肩膀肿得老高,血淤成青色,疼得睡不着觉,但我不叫痛,因为我真的懂事了。
答:
答案:第一个“懂事”意思是父亲发现担子后移了许多,夸奖我对他的体谅;第二个“懂事”意思是我看到父亲佝偻的背影和吃力的样子,哪怕自己吃点苦头,也愿意减轻父亲的负担。
解析:本题考查加点词语的含义。结合语境来看,第一个“懂事”意思是父亲发现担子后移了许多,夸奖我对他的体谅;第二个“懂事”意思是我看到父亲佝偻的背影和吃力的样子,哪怕自己吃点苦头,也愿意减轻父亲的负担,因为我理解父亲的不易。
16.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分析。(3分)
答:
答案:父亲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为了一家人的生活,父亲除了劳动还是劳动,一直到年过60;父亲是一个善解人意,心思细腻的父亲,和年幼的孩子一起抬扁担,他将担子的绳子离自己的肩膀很近;父亲是一个勇于担当的父亲,他虽不善言谈,但父亲前行的脚步,稳健、坚实,深深影响了孩子。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精神品质的把握。从文中父亲除了劳动还是劳动,一直到年过60,可见他是一个个吃苦耐劳的人;从和年幼的孩子一起抬扁担,他将担子的绳子离自己的肩膀很近,可见他是一个善解人意,心思细腻的父亲;他虽不善言谈,但父亲前行的脚步,稳健、坚实,深深影响了孩子,可见他是一个勇于担当的父亲。
17.文中父子一起抬担子的故事感人至深,读完这篇文章,相信我们都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父亲,请你说一段感恩的话给自己的父亲,不少于20字。(2分)
答:
答案:爸爸,您好!感谢您辛辛苦苦养育了我,看见您不再挺拔的身躯,还有日渐变白的青丝,更加坚定了我努力的目标,我一定好好学习,早日汇报您和妈妈!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作答时注意突出感恩这一中心,不少于20字即可。
18.俗话说:“细微处见精神。”在本文中,作者成功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来刻画父亲,人物形象呼之欲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请你来写一个人,运用细节描写,突出这个人的性格特点。
【例文】我坐在椅子上,双脚发抖,手也冰凉冰凉的,这使我感到很不舒服,不停地在椅子上挪动……又有两位同学上去改答案了,教室里出奇地安静。到底上不上去呢?我心里像揣了只小兔,怦怦地跳着。我又把脚伸直了压了压,几次想冲上去,可我能对班里权威人物的答案提出异议吗?我再一次在草稿纸上认真地计算了一遍,似乎真的找不出什么错误了。于是,心一横,“呼”地站起来,跺跺脚,对着手哈了几口气,迈离了座位……
【写作指导】运用细节描写,要注意三点:首先要真实,所写的细节描写一定要符合生活真实,能够准确地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底蕴;其次要有典型性,要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所独有的情感和行为特征;最后语言要精练,细节描写并不等于细致描写,细节描写要求抓住最传神的点去描写,不必面面俱到。
初中语文22 伟大的悲剧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22 伟大的悲剧测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伟大的悲剧/茨威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6* 最苦与最乐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6* 最苦与最乐课时练习,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加下划线注音有误的一项是,读《最苦与最乐》回答,下面关于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人教部编版13 卖油翁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13 卖油翁课后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划线字解释无误的一项是,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默写填空,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