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20课《外国诗二首》导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导学案) 学案 1 次下载
-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导学案) 学案 1 次下载
-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导学案) 学案 1 次下载
-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导学案) 学案 1 次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望岳学案
展开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 导学案
望岳
1.反复诵读并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
3.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名句中蕴含的哲理。
1.了解泰山
位于__________省__________市中部,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__________”“ __________”之称。在汉族传统文化中,泰山一直有“__________”的美誉。自秦始皇封禅泰山后,历朝历代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
2.了解作者
杜甫(公元712-770),字__________,自称__________,后人称他杜少陵,是唐代伟大的__________诗人。他的诗篇似一面镜子,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因此,他的诗被称为“__________”。他本人被尊为“__________”。他与李白齐名,世称“__________”。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其中《春望》“三吏”“三别”等都是家喻户晓的名篇。
3.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此时,24岁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鲁大地,他被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透露出诗人远大抱负的诗篇《望岳》。
◆活动一: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1.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五岳是指哪山吗?
2.了解泰山
3.了解作者
4.写作背景
◆活动二:初读诗歌,读准读顺
1.读准字音。
要求声音响亮,字正腔圆。可结合课文注释和相关工具书读准字音。
2.读出节奏和韵律。
(1)生自由朗读诗歌,自主划分朗读节奏。
(2)师播放朗读录音,明确朗读节奏。
(3)全班齐读诗歌,感受古体诗的节奏和韵律。
(4)再读诗歌,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活动三:赏析诗句,领悟诗情
1.小组合作,结合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思考下面的问题。
(1)诗题叫“望岳”,但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都是写“望”字,并且角度有别。这首诗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写看泰山的?杜甫实际上望到了哪些景象?
(2)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中的“钟”“割”二字用得非常好,请你分析好在哪里。
(4)“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如何理解这里的“归鸟”。
(5)诗言志,诗歌创作无不是为了传情达意。尾联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启示和哲理?
(6)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怎样的杜甫。
2.再读诗歌,读出感情。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背诵诗歌。
1.背诵课文,并用楷书默写。
2.课外阅读积累杜甫的名作。
初中语文望岳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望岳导学案及答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回忆我们学过的写花,朗读诗歌,理解内容,合作探究性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 古代诗歌五首望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 古代诗歌五首望岳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目标导学,自学质疑,合作探究,展示评点,反馈检测,归结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望岳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望岳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链接,朗读标准,学法指导,整体感知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