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学案设计
展开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三部科技巨著的作者、主要特点及其地位;知道明长城的东西起止点和北京城的布局特点,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归纳明代文学领域的主要成就,知道《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牡丹亭》的作者、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过程与方法】
三位科学家成功的原因:设计一张明代三大科技巨著简表;紫禁城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通过交流、了解各部小说主要内容,明确它们都有反封建的时代特色,知道它们在国内和国际的文学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培养刻苦学习、勤于思考、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使学生懂得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学艺术作品,提高个人素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北京城和明长城,明朝小说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教学难点:由明朝三部科学巨著,指导学生对课本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加以分析和理解。
【多元导入】
(多媒体展示图片)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它以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是何时修筑的,修筑的目的是什么?
【新知导学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科技名著
李时珍 : 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宋应星 : 科技巨著《天工开物》 ,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 : 农业著作《农政全书》 ,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等大类,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知识点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长城
(1)目的: 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 起止地点: 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
(2)作用:明代的长成城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坚固。 我们今天看到的长成城主要是明长城 。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比较( 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 一万多华里,秦长城是 为了防御匈奴进攻 修建的)
(3)意义: 它已成为中华民族聪明智慧、坚韧刚毅和凝聚力的精神象征 。
2、北京城
明清两朝的都城。明朝北京城有 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 宫城又称紫禁城 , 现在称为故宫 ,是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知识点三:明朝的小说和艺术
1、明朝的小说
A、 《三国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 : 元末明初 , 罗贯中 ,描写了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战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B、 《水浒传》 : 元末明初 , 施耐庵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英雄传奇小说。
C、 《西游记》 : 明代中期 , 吴承恩 ,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化小说,歌颂了孙悟空的正义精神和反抗精神。
2、明代戏剧
最著名的剧作家:汤显祖 ,代表作 《牡丹亭》 ,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合作探究 交流点拨】
【合作探究】1
问题:李时珍为什么能编著出如此恢弘的巨著?我们应该从他身上学习到什么样的精神?
【答案】
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勇气,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自品芸药物的献身精神,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二十七年成书的坚毅力。
【合作探究】2
问题:
【答案】
明朝时中国处于农业社会。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家的根本,中国自古就有“士农工商,以农为本”的观念,这一编排体现了作者重农的思想。
【合作探究】3
问题:《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都是我国古代的农学著作,请你对它们进行比较。
【答案】
北魏的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北方农业生产技术成果,包括农、林、牧、副、渔等。
明未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采集了《齐民要术》的优秀成果,系统地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政策和科学技术,同时还渗透了徐光启富国强民的“农政”思想。
这两部书都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做出巨大影响。
【合作探究】4
问题:
【答案】
长城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是凝聚统一民族国家的纽带,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达到民族精神,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合作探究】5
问题:结合所学,概括明长城的特点。
【答案】建筑规模最庞大;建筑风格最独特;防御体系最完备;文化内涵最丰富;
【合作探究】6
问题:分析归纳明朝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答案】
主观原因:科学家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
客观原因: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合作探究】7
问题:
【答案】
文化遗产是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或遗址。万里长城一势若游龙的身姿穿群山、越峻岭,奔腾万里,浩然大气,堪称一部以建筑写就的中华民族的史诗;北京故宫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精髓,其建筑设计完美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立体轮廓、空间组织、建筑色彩,还是平面布局,都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
【课堂小结 回归目标】
【动动手】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学案,共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学案设计,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合作探究导学,基础梳理,合作探究,探究归纳,知能提升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导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