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春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课前预习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2 诗经二首 课前预习
展开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2 诗经二首 课前预习 教学目标一、教学重点1、积累《诗经》的有关知识及“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重章叠唱的结构特点,背诵本诗。2、反复诵读,理解并掌握诗歌内容,赏析品味诗歌细腻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3、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增强学生的全面、科学的情商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读懂诗作,理解诗意。2、品味作品的艺术形象和思想感情。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真挚爱情的向往和追求,陶冶高尚的情操。
一、了解《诗经》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公元前6世纪) ,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为五经之一。《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诗经》的作品分为风、雅、颂三类,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诗大序》中称“诗六义”)二、学法指导诗六义:风: 是各地的民歌,分15国风,共160篇。是《诗经》中的精华,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手法,体现民歌特色。雅: 多是祭祀、宴会的乐歌和史诗,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颂: 多是宗庙、颂神的乐歌,有 “周颂”“鲁颂” 和“商颂”,共40篇。赋: 即陈述铺叙。比: 即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兴: 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诗经》: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不学《诗经》就不懂怎么说话。可见《诗经》的重要影响力,那么同学们读过《诗经》吗?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读着《诗经》,体会着风雅颂、赋比兴,你就仿佛被带进了一个浪漫的殿堂。《诗经》本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编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作品分类:《风》、《雅》、《颂》“风” (160篇)各地民歌;“雅” (105篇)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 (40篇)是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的乐歌。表现手法: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它们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与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则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兴大多在诗歌的发端。如《蒹葭》一诗就运用了兴的手法。赋在《诗经》中运用得十分广泛,赋中用比,或者起兴后再用赋,在《诗经》中都是很常见的。赋可以叙事描写,也可以议论抒情,比、兴都是为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服务的,在赋、比、兴中,赋是基础。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感情。三、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的准确读音,熟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四、字词学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雎鸠(jūjiū) 窈窕(yǎotiǎo) 逑(qiú) 荇菜(xìng) 寤寐(wùmèi) 蒹葭(jiānjiā) 晞(xī) 坻(chí) 芼之(mào)二、词语释义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在河之洲 洲:水中的陆地(2)窈窕淑女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3)君子好逑 逑:配偶(4)左右流之 流:捞取(5)寤寐求之 寤寐:日日夜夜(6)寤寐思服 服:思念(7)悠哉悠哉 悠:忧思的样子三、文学常识填空。《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写法上有赋、比、兴三种,其中最能体现《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的是“国风”。四、名篇名句默写。(1)《关雎》中统摄全诗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关雎》中以“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 五、诗歌鉴赏。1、《关雎》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意思是: 文静美好的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运用 “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3、 《关雎》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 思念 、 追求 的过程,写他 求之不得的焦虑 和 求而得之的喜悦 ,表现了爱情追求中的苦与乐。 五、问题探究 《关雎》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本诗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联词,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人物描写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词,“参差”是双声词,“辗转”既是双声词又是叠韵词。用这类词来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写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使得诗歌活泼生动,音韵和谐。《关雎》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全诗以物起兴,以雎鸠鸟的呜叫,引出主人公对淑女的爱慕;以不停地采摘荇菜,表现主人公对淑女的不懈追求;以想象中追求到淑女后“友之”“乐之”的情景表现主人公对淑女的热切渴望。本诗写一位男子的情思,却以“关关雎鸠”为开头,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关雎》主要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诗歌开头以雎鸠起兴,借河水之中小岛上的雎鸠和鸣,引出心中强烈的感情。第二、三章以荇菜起兴,以比自己对姑娘的追求。表达了作者热烈奔放的感情,对爱情大胆的追求。《关雎》中的每个句子都是四个字,语言几乎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这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对感情的抒发有着怎样的作用?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重章叠句是指文学作品中,在不同段落的同一位置,相同或相近的语句重复出现的一种表现手法。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题,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六、课外作业 1.背诵诗歌。2.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体会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背景探寻《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一。《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共160篇。“风”的艺术特色在于许多诗篇都来源于社会现实,直接抒发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其中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分为大雅、小雅两部分,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三部分,现存共40篇。《诗经》大约成书于春秋中期,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孔子曾多次提到这个名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司马迁用的也是这个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后来改称《诗经》,是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写作手法《关雎》全诗以滩头水畔的一对雎鸠鸟的叫声写起,然后写出自己的一片情思。“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雎鸠鸟为比,以雎鸠鸟的求偶为兴,来写自己对窈窕淑女的追求,是为了渲染一种情意绵绵、痴心相恋的情调,触动了诗人的情怀。从而,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强诗歌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儿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双声叠韵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能增强诗歌的节奏感、韵律感、音乐感,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采用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结构。重章叠咏: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 用韵方面,这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 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全篇三次换韵,旋律轻快,琅琅上口,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让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关雎》朗读指导首章是全诗的序,为下文描写君子追求淑女作铺垫,朗读时应相对平静;第二章写出君子时刻都在思念姑娘,饱受相思之苦,因此语句中流露出一种向往、痛苦、相思的情状;第三章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刻画出君子想象自己得到淑女的快乐与幸福之情,用一种兴奋和轻快的语调来读。诗人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1—4)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爱慕(真诚爱情)(5—12) 寤寐求之 辗转反侧——追求(苦闷相思)(13—16)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幻想(和谐欢喜)《关雎》小结《关雎》写一个小伙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以及求之不得的焦虑(忧思)和想象求得的喜悦。它充分表现了人们对于美满婚姻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愿望。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们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抒发的感情热诚真挚、纯洁朴实,全无庸俗虚伪之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