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11.1 谏逐客书随堂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1.1 谏逐客书随堂练习题,文件包含《谏逐客书》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解析版-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新教材统编版docx、《谏逐客书》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原卷版-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新教材统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谏逐客书》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一、 知识点汇总1、课文详解谏逐客书李斯 〔先秦〕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2、译文: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
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三川地区,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汉中,席卷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东面占据成皋天险,割取肥田沃土,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侍奉秦国,功烈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蚕食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
如今陛下罗致昆山的美玉,宫中有随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饰上缀着光如明月的宝珠,身上佩带着太阿宝剑,乘坐的是名贵的纤离马,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陈设的是蒙着灵鼍之皮的好鼓。这些宝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产的,而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可采用,那么这种夜光宝玉,决不会成为宫廷的装饰;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成为陛下的玩好之物;郑、卫二地能歌善舞的女子,也不会填满陛下的后宫;北方的名骥良马,决不会充实到陛下的马房;江南的金锡不会为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用以装饰后宫、广充侍妾、爽心快意、悦人耳目的所有这些都要是秦国生长、生产的然后才可用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子,耳上的玉坠,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些闲雅变化而能随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丽,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那敲击瓦器,拍髀弹筝,乌乌呀呀地歌唱,能快人耳目的,确真是秦国的地道音乐了;那郑、卫桑间的歌声,《韶虞》《武象》等乐曲,可算是外国的音乐了。如今陛下却抛弃了秦国地道的敲击瓦器的音乐,而取用郑、卫淫靡悦耳之音,不要秦筝而要《韶虞》,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外国音乐可以快意,可以满足耳目功能的需要么?可陛下对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就要离开,凡是客卿都要驱逐。这样做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大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
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大就人口众,武器精良将士就骁勇。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它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缘故。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侍奉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裹足止步不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
物品中不出产在秦国,而宝贵的却很多;贤士中不出生于秦,愿意效忠的很多。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那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 3、课下注释:由余:亦作“繇余”,戎王的臣子,是晋人的后裔。百里奚:原为虞国大夫。蹇(jiǎn)叔:百里奚的好友,经百里奚推荐,秦穆公把他从宋国请来,委任为上大夫。来:一说作“求” [] 。邳豹:晋国大夫邳郑之子,邳郑被晋惠公杀死后,邳豹投奔秦国,秦穆公任为大夫。公孙支,“支”或作“枝”,字子桑,秦人,曾游晋,后返秦任大夫。晋,国名,姬姓,始封君为周成王之弟叔虞,建都于唐(今陕西翼城县西),约有今山西西南部之地。产:生,出生。
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史记·秦本纪》记载秦穆公“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这里的“二十”应当是约数。并,吞并。
孝公:即秦孝公。商鞅:卫国公族,氏公孙,亦称公孙鞅,初为魏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死后入秦,受到秦孝公重用,任左庶长、大良造,因功封于商(今山西商县东南)十五邑,号称商君。于殷盛:指百姓众多而且富裕。殷,多,众多。
魏:国名,始封君魏文侯,系晋国大夫毕万后裔,于公元前年与韩景侯、赵烈侯联合瓜分晋国惠王:即秦惠王,名驷,秦孝公之子,公元前年至前年在位。于公元前年称王。三川之地:指黄河、雒水、伊水三川之地,在今河南西北部黄河以南的洛水、伊水流域。巴:国名,周武王灭商后被封为子国,称巴子国,在今四川东部、湖北西部一带。上郡:郡名,原为楚地,今陕西榆林。
汉中:郡名,今陕西汉中。楚怀王时置,辖境有陕西东南和湖北西北的汉水流域。包:这里有并吞的意思。九夷:此指楚国境内西北部的少数部族,在今陕西、湖北、四川三省交界地区。
鄢(yān):楚国别都,在今湖北宜城县东南。春秋时楚惠王曾都于此。郢(yǐng):楚国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市西北纪南城。公元前年秦将白起攻取鄢,翌年又攻取郢。
成皋:邑名,在今河南荥阳县汜水镇,地势险要,是著名的军事重地。六国之从:六国合纵的同盟。六国,指韩、魏、燕、赵、齐、楚六国。从,通“纵”。
施(yì):蔓延,延续。
昭王:即秦昭王,名稷,一作侧或则,秦惠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公元前年至前年在位。
华阳:即华阳君芈戎,楚昭王母宣太后之同父弟,曾任将军等职。蚕食:比喻像蚕吃桑叶那样逐渐吞食侵占。
向使:假使,倘若。
内:同“纳”,接纳。今陛下致昆山之玉:如今陛下得到了昆仑山的宝玉。陛下,对帝王的尊称。致,求得,收罗。昆山,即昆仑山。
随和之宝:即所谓“随侯珠”和“和氏璧”,传说中春秋时随侯所得的夜明珠和楚人卞和来得的美玉。
明月:宝珠名。
太阿(ē):亦称“泰阿”,宝剑名,相传为春秋著名工匠欧冶子、干将所铸。
纤离:骏马名。
翠凤之旗:用翠凤羽毛作为装饰的旗帜。
鼍(tuó):亦称扬子鳄,俗称猪婆龙,皮可蒙鼓。
说:通“悦”,喜悦,喜爱。
犀象之器:指用犀牛角和象牙制成的器具。
郑:国名,姬姓,始封君为周宣王弟友,公元前年分封于郑(今陕西华县东)。駃騠(jué tí):骏马名。外厩(jiù),宫外的马圈。
江南:长江以南地区。此指长江以南的楚地,素以出产金、锡著名。
西蜀丹青:蜀地素以出产丹青矿石出名。丹,丹砂,可以制成红色颜料。青,青雘,可以制成青黑色颜料。采,彩色,彩绘。
充下陈:此泛指将财物、美女充买府库后宫。下陈,殿堂下陈放礼器、站立傧从的地方。
宛珠之簪:缀绕珍珠的发簪。宛,缠绕,或以“宛”为地名,指用宛(今河南南阳市)地出产的珍珠所作装饰的发簪。
傅:附着,镶嵌。玑,不圆的珠子。此泛指珠子。珥(ěr),耳饰。
阿:细缯,一种轻细的丝织物。或以“阿”为地名,指齐国东阿(今山东东阿县)。
缟(gǎo):未经染色的绢。
随俗雅化:随合时俗而雅致不凡。
佳冶窈窕:妖冶美好的佳丽。佳,美好,美丽。冶,妖冶,艳丽。窈窕(yǎo tiǎo),美好的样子。
瓮(wèng):陶制的容器,古人用来打水。缶(fǒu),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器。秦人将瓮、缶作为打击乐器。搏髀(bì),拍打大腿,以此掌握音乐唱歌的节奏。搏,击打,拍打。髀,大腿。
郑:指郑国故地的音乐。
择:同“释”,舍弃。细流,小水。
却:推却,拒绝。
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和周武王。
黔首:泛指百姓。无爵平民不能服冠,只能以黑巾裹头,故称黔首,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正式称百姓为黔首。《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十六年,“更名民曰黔首”。资,资助,供给。
业:从业,从事,侍奉。
赍盗粮:把武器粮食供给寇盗。
赍(jī):送,送给。损民以益雠:减少本国的人口而增加敌国的人力。益:增益,增多。仇,仇敌。
外树怨于诸侯:指宾客被驱逐出外必投奔其它诸侯,从而构树新怨。。 4、文言知识通假字
①遂散六国之从 (从,通假字,通“纵”,合纵。)
②四君却客而不内 (内,通假字,通“纳”。)
③而陛下说之,何也? (说,通假字,通“悦”。)
④西蜀丹青不为采 (采,通假字,通“彩”,彩饰。)
⑤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 (傅,通假字,通“附”,缀着。) 词类活用
①至今治强:古今异义,这里是形容词,指安定,今译是动词,治理。
②西取由余于戎。:名作状语,向西
③西.并巴蜀:名作状,向西
④使之西面事秦:名作状,向西
⑤使之西面事秦:名词作动词,侍奉
⑥蚕食诸侯:名作状,像蚕一样
⑦娱心意、说耳目者:使动,使……娱 特殊句式
①东得百里奚于宛:状语后置
②遂霸西戎:省略句,省略“于”
③国以富强:省略句,省略“之”
④百姓乐用:被动句,乐于被用
⑤东据成皋之险:定语后置
⑥江南金锡不为用:被动句。
⑦西取由余于戎:状语后置 5、赏析:《谏逐客书》是李斯给秦始皇的一个奏章,发生在秦王嬴政十年。秦国宗室贵族借韩国派水工修灌溉渠,阴谋消耗秦的国力,谏秦皇下令驱逐一切客卿。秦王读了李斯这一奏章,取消了逐客令。可见本文说服力之强。《谏逐客书》是有针对性地、成功地对逐客之事加以论断,使该公文收到了显著的实效。实效性、针对性、对事加以论断,这三个特征在文中体现最为突出。当然,该文还有个别其他的公文特征,像当时李斯已在被逐之中,写这篇上书必须十分注意时效,除了“道上上谏书”急就此文之外,在写法上开头单刀直入,指出逐客之错,使秦王为之震动。可见首句发意、开门见山,既为当时紧急情势决定,也是公文时效性的要求。二、专项练习谏逐客书题目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卷人 一、单选题得分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过:错B.而陛下说之,何也 说:说到,提及C.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让:推辞,抛弃D.藉寇兵而赍盗粮 赍:给予,送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②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B.①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②损民以益仇C.①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 ②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D.①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过:错误的 至今治强 治:治理B.遂散六国之从 从:同“纵”,特指合纵 而陛下说之,何也 说:说到,提及C.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所以:用以,用来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让:推辞D.却宾客以业诸侯 业:使……成就事业 藉寇兵而赍盗粮 赍:赏赐 4.关于下面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A.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B.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C.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D.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5.下列对本文中有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客,外来的人,与“主”相对。也指外出或寄居、旅居他乡的人。文中指在秦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B.“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中的“五帝”在《史记》中指黄帝、炎帝、帝喾、唐尧、虞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的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和周武王。C.“丹青”中的丹、青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因此丹青也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后也用来指代史册、史籍。D.“黔首”是战国及秦代对平民的称谓。当时平民以黑巾覆头,故名。 阅卷人 二、翻译得分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2)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3)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阅卷人 三、文言文阅读得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谏逐客书(节选)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7.本文作者是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 8.解释加点字。今陛下致昆山之玉 服太阿之剑 建翠凤之旗而陛下说之 傅玑之珥 然则是所重者 9.翻译句子。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10.清代林云铭的《古文析义》中说:“细玩(《谏逐客书》)行文,落笔时必有一段无因见逐不能自平之气。”文中是如何透露出这股不平之气的?结合选段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与禽兽无异。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此得说,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谴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谏逐客书》,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节选自《史记·李斯传》)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 度:估量B.至秦,会庄襄王卒 会:恰巧赶上C.秦王乃拜斯为长史 拜:表示敬意的礼节D.会韩人郑国来间秦 间:离间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 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B.诸候名士可下以财者 且以汝之有身也C.卒用其计谋 汝其勿悲D.非世而恶利 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B.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C.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D.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斯观仓鼠而悟出人生哲学。李斯在郡里当小吏时,看到厕鼠和仓鼠的不同境况,感悟到一个人有无出息取决于其所处的环境B.李斯主张人应该积极有为。李斯认为士人最大的耻辱与悲哀莫过于卑贱与贫穷;但处于卑贱和贫困的处境之中时,要与世无争。C.李斯请勿逐客,被秦王纳。秦宗室和大臣劝秦王把客卿一概驱逐,李斯就上了《谏逐客书》劝谏,后来秦王就废除了逐客令。D.李斯助秦一统,建功立业。李斯建议秦王离间六国君臣,武力扫平诸侯使天下统一;秦王采用他的计谋,后来任命他为丞相。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②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斯传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 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以得说。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谏逐客书》,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李斯又上书,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会稽。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书及玺皆在赵高所,独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始皇崩,馀群臣皆莫知也。于是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丞相,立子胡亥为太子。至咸阳,发丧,太子立为二世皇帝。其后,赵高妄为斯长男由反辞。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B.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C.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D.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 1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卿,即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B.万乘,万辆兵车,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C.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发展到后来,皇后、诸侯的死也称“崩”。D.五刑,是中国古代官府对犯罪者所使用的五种主要刑罚的统称。先秦以前的五刑一说是墨、劓、剕、宫、大辟。汉代经过刑制改革,肉刑逐渐废除。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斯早年看见茅厕中的老鼠与粮仓中的老鼠,发出了有没有贤能由环境决定的感慨,从中可以看出李斯倾慕荣华富贵的心理。B.李斯出身平民,学成后审时度势,弃六国向西游说秦国,抓住机会,辅佐秦王,秦王先后任他为郎官、长史、客卿、廷尉、丞相。C.李斯谏阻逐客,实际上是劝秦王采用不论国别、用人唯贤的方针,二十多年,秦国终于统一了天下,李斯功不可没。D.李斯身居丞相之位后,劝秦始皇收百家之言,以愚百姓,后又伙同赵高假授诏,弃扶苏立胡亥,终受五刑腰斩而死。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②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下册第五单元11(谏逐客书 *与妻书)11.1 谏逐客书同步测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夯实基础,课外阅读,语言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11.1 谏逐客书课后测评,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情景默写,选择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统编版15.2* 答司马谏议书精品随堂练习题,文件包含《答司马谏议书》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解析版-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新教材统编版docx、《答司马谏议书》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原卷版-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新教材统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