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1.(2分)如图所示是测量一铁管外径的示意图,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mm,该管的外径D是 cm。
2.(3分)春季到,桃花开!我们能看到桃花是由于光在桃花上发生了 (填“反”或“折”)射;用照相机拍摄桃花时,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 镜;某同学拍摄了桃花的照片(如图所示),如果他想拍一张尺寸相同,那么照相机离桃花的距离要 (填“变远”、“变近”或“不变”)。
3.(2分)小芳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m,当她靠近穿衣镜时像的大小 。
4.(3分)如图是美丽的杭州西湖风景,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湖边山上的尖塔,是因为光在尖塔表面产生了 反射;我们从湖面看到尖塔的倒影是光的 形成的;我们看到西湖水里游的鱼,实际上是光的 形成的虚像。
5.(4分)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风吹树叶哗哗响,是 在振动;笛子等管乐器发出动听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响鼓还要重锤敲”这句话说明声音的响度跟 有关。经常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的观众,只需听声音就知道是谁在播音,这是观众根据声音的 进行判断的。
6.(3分)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 ;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 。
7.(2分)如图所示,甲、乙两种体积相同的实心小球,放在调好的天平的左右两盘 ,密度之比是 。
8.(2分)有一则科学笑话,说的是清朝末年,洋人请清廷官员吃冰棍,以为是热腾腾的食品,大吃一口,表面平淡无奇,其温度接近100℃,烫的满嘴是泡!
冰棍冒“白气”的原因是: 。炖鸡蛋的表面有一层猪油(猪油的沸点约为260℃),说明猪油在这里的作用是 。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3分,共24分。第9~14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5~16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9.(3分)1月6日,新年第一场天文奇观﹣﹣“日偏食”如约而至,如图是东营市民拍摄的日偏食照片。下列光现象与日偏食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筷子“折断” B.小孔成像
C.雨后彩虹 D.水中倒影
10.(3分)红外线体温检测仪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测量体温时不用跟人体直接接触,可以有效防止“新冠肺炎”的交叉传播。下列哪些仪器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 )
A.验钞机 B.交通测速器
C.B超仪 D.电视遥控器
11.(3分)一只钢瓶内储有压缩气体,气体密度为ρ,若从瓶中放出一半质量的气体( )
A.变为 B.变为2ρ C.仍然为ρ D.无法确定
12.(3分)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 )
A.凸透镜的焦距是30cm
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
D.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将蜡烛远离凸透镜,烛焰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3.(3分)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温度高于0℃
B.通常用降温的方法将液化石油气储存在钢罐内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
D.舞台上白雾是干冰升华成的
14.(3分)某粗心的护士给一高烧的病人量过体温,示数为39.5℃,消毒后没有甩就给另一病人量体温,那么这位病人的体温是( )
A.一定是39.5℃ B.可能高于39.5℃
C.一定高于39.5℃ D.可能是39.5℃
(多选)15.(3分)晚上,小明在自己的家庭实验室探究“光的反射现象”,他把一小平面镜放在白纸上(如图所示),他父亲在远离桌子的地方观察,下列对他父亲观察到的情况描述正确的应当是( )
A.白纸看上去很亮,因为电筒光在白纸上发生了漫反射
B.白纸看上去很亮,因为电筒光在白纸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C.镜子看上去很暗,因为电筒光在镜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D.镜子看上去很暗,因为电筒光在镜子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多选)16.(3分)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m﹣V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量杯质量为40g
B.4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40g
C.被测液体密度为1.0×103kg/m3
D.被测液体密度为1.2g/cm3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4分,共8分)
17.(4分)如图所示,AB为遮光板,S′是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1)光源S的位置;
(2)光线EF的入射光线;
(3)光线EF经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
18.(4分)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射向玻璃砖并穿过玻璃砖,请在图中作出法线并大致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19题6分,第20题7分,第21题10分,共23分)
19.(6分)小明与小蕪利用下图中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E和F连接起来的,可绕ON折转。
(1)实验时,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为了使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同时显示在纸板上 放置,并使纸板E和纸板F在同一平面内。
(2)若保持镜子上的入射点位置O点不变,将入射光线A逆时针转10°,则反射光线OB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转 度;
(3)小燕让一束光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沿OA方向射出,这说明 ;
(4)另一小组同学利用同样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则该同学在测量时出现的错误是 。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15°
75°
2
30°
60°
3
45°
45°
20.(7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 cm.调节光具座上的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在大致同一 上。
(2)图乙中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了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移至5cm刻度线处,则应该将光屏适当向 (选填“靠近凸透镜”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些,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3)将一副眼镜的一个镜片放在图乙的烛焰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
(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燃烧变短,此时烛焰的像会出现在光屏上偏 (选填“上”或“下”)方的位置。
21.(10分)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 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 (填“右”或“左”)调。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 g,酱油的密度为 kg/m3。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 (填“偏大”或“偏小”)。
五、综合应用题(22题12分,23题12分,共24分)
22.(12分)今年国庆节期间,小陆从遵义乘车去北京旅游,他乘坐的火车长为500m。途中当火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穿过一条隧道时
(1)该隧道的长度为多少米?
(2)火车完全通过该隧道需要的时间为多少秒?
(3)若该火车通过一座长为0.8km的大桥时,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12s,则该火车过桥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每秒?
23.(12分)素有“中国山芋之乡”的泗县今年种植山芋又获得了大丰收。小明想:山芋的密度是多少呢?于是,他将山芋带到学校实验室,用天平、溢水杯来测量山芋的密度。他用天平测出一个山芋的质量是253g;然后使这个山芋浸没在溢水杯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山芋
(1)溢水杯中排出水的质量是多大?
(2)这个山芋的体积和密度各是多大?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这个山芋的密度与它的实际密度比较,是偏大还是偏小?并说明理由。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1.(2分)如图所示是测量一铁管外径的示意图,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 mm,该管的外径D是 1.20 cm。
【解答】解:由图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
管子外径的测量是从5.00cm开始测起的,到4.20cm。
故答案为:1;2.20。
2.(3分)春季到,桃花开!我们能看到桃花是由于光在桃花上发生了 反 (填“反”或“折”)射;用照相机拍摄桃花时,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 凸透 镜;某同学拍摄了桃花的照片(如图所示),如果他想拍一张尺寸相同,那么照相机离桃花的距离要 变近 (填“变远”、“变近”或“不变”)。
【解答】解:
我们能看到桃花,是由于光射到桃花上时。
手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如果他想拍一张尺寸相同,但桃花看起来更大的照片,则应增大像距,即照相机离桃花的距离要变近一些。
故答案为:反;凸透。
3.(2分)小芳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2 m,当她靠近穿衣镜时像的大小 不变 。
【解答】解: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所以,镜中所成的像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1m;
镜中的像与她相距2m,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形状,所以当她靠近穿衣镜时像的大小不会改变。
故答案为:2;不变。
4.(3分)如图是美丽的杭州西湖风景,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湖边山上的尖塔,是因为光在尖塔表面产生了 漫 反射;我们从湖面看到尖塔的倒影是光的 反射 形成的;我们看到西湖水里游的鱼,实际上是光的 折射 形成的虚像。
【解答】解: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
从湖面看到尖塔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看到西湖水里游的鱼是由水中的鱼反射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是鱼的虚像。
故答案为:漫;反射。
5.(4分)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风吹树叶哗哗响,是 树叶 在振动;笛子等管乐器发出动听的声音,是由 空气柱 振动产生的;“响鼓还要重锤敲”这句话说明声音的响度跟 振幅 有关。经常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的观众,只需听声音就知道是谁在播音,这是观众根据声音的 音色 进行判断的。
【解答】解: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风吹树叶哗哗响;笛子等管乐器发出动听的声音;“响鼓还要重锤敲”这句话说明声音的响度跟振幅有关,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只需听声音就知道是谁在播音。
故答案为:树叶;空气柱;音色。
6.(3分)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 升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 熔化 ;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 凝华 。
【解答】解:
左图中,在水中加热,低于碘的熔点为113.7℃;碘颗粒吸热会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右图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800℃,碘吸热可能熔化。当停止加热后,则物态变化为凝华。
故答案为:升华;熔化。
7.(2分)如图所示,甲、乙两种体积相同的实心小球,放在调好的天平的左右两盘 2:1 ,密度之比是 2:1 。
【解答】解:(1)由图可知,天平恰好平衡,
设甲球的质量为m甲,乙球的质量为m乙,天平是等臂杠杆,力臂相同,
则2m甲+m乙=m甲+3m乙,整理得m甲=5m乙,
则=2:1;
因甲、乙两种体积的相同实心小球,
则===5:1;
故答案为:2:7;2:1。
8.(2分)有一则科学笑话,说的是清朝末年,洋人请清廷官员吃冰棍,以为是热腾腾的食品,大吃一口,表面平淡无奇,其温度接近100℃,烫的满嘴是泡!
冰棍冒“白气”的原因是: 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液化 。炖鸡蛋的表面有一层猪油(猪油的沸点约为260℃),说明猪油在这里的作用是 阻碍了水的蒸发 。
【解答】解:(1)冰棍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液化形成小水滴;
(2)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炖鸡蛋的表面有一层猪油。
故答案为:(1)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液化;(2)阻碍了水的蒸发。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3分,共24分。第9~14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5~16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9.(3分)1月6日,新年第一场天文奇观﹣﹣“日偏食”如约而至,如图是东营市民拍摄的日偏食照片。下列光现象与日偏食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筷子“折断” B.小孔成像
C.雨后彩虹 D.水中倒影
【解答】解:
月球遮住太阳的一部分形成的日食叫日偏食,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A、筷子好像在水面折断是由于来自筷子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发生了折射,人眼逆着光线看去,像比物体的位置高,故A不符合题意;
B、小孔成像。故B符合题意;
C、雨后彩虹是光色散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3分)红外线体温检测仪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测量体温时不用跟人体直接接触,可以有效防止“新冠肺炎”的交叉传播。下列哪些仪器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 )
A.验钞机 B.交通测速器
C.B超仪 D.电视遥控器
【解答】解:A、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的原理制成的;
B、交通测速器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C、医用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D、电视机遥控器是通过红外线来进行遥控的。
故选:D。
11.(3分)一只钢瓶内储有压缩气体,气体密度为ρ,若从瓶中放出一半质量的气体( )
A.变为 B.变为2ρ C.仍然为ρ D.无法确定
【解答】解:从瓶内放出一半质量的气体,那么瓶内剩余气体的质量只是原来的一半,所以放出一半质量的气体后,体积并没有变化可知,也就是。
故选:A。
12.(3分)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 )
A.凸透镜的焦距是30cm
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
D.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将蜡烛远离凸透镜,烛焰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解答】解: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会聚于点F,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故本选项错误;
B、图乙中,像距v=30.0cm,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故本选项正确;
C、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本选项错误;
D、因为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减小,保持凸透镜,则在光屏上不能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
故选:B。
13.(3分)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温度高于0℃
B.通常用降温的方法将液化石油气储存在钢罐内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
D.舞台上白雾是干冰升华成的
【解答】解:A、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是: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冰水混合物温度保持0℃不变;
B、通常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石油气来储存;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故C正确;
D、舞台上白雾的形成过程为: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白雾;
故选:C。
14.(3分)某粗心的护士给一高烧的病人量过体温,示数为39.5℃,消毒后没有甩就给另一病人量体温,那么这位病人的体温是( )
A.一定是39.5℃ B.可能高于39.5℃
C.一定高于39.5℃ D.可能是39.5℃
【解答】解:示数为39.5℃的体温计,没有甩就用它给另一患者量体温,体温计示数仍是39.5℃,示数才变化,患者体温可能是39.5℃。
故选:D。
(多选)15.(3分)晚上,小明在自己的家庭实验室探究“光的反射现象”,他把一小平面镜放在白纸上(如图所示),他父亲在远离桌子的地方观察,下列对他父亲观察到的情况描述正确的应当是( )
A.白纸看上去很亮,因为电筒光在白纸上发生了漫反射
B.白纸看上去很亮,因为电筒光在白纸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C.镜子看上去很暗,因为电筒光在镜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D.镜子看上去很暗,因为电筒光在镜子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解答】解:当手电筒垂直照射白纸和平面镜时,平面镜发生镜面反射,从侧面看时,所以看到的平面镜是暗的,白纸表面是粗糙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有光线进入人眼。故AD正确。
故选:AD。
(多选)16.(3分)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m﹣V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量杯质量为40g
B.4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40g
C.被测液体密度为1.0×103kg/m3
D.被测液体密度为1.2g/cm3
【解答】解:ACD、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
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2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2=m1+m杯=40g,
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式m=ρV可得:ρ×20cm3+m杯=40g﹣﹣﹣﹣﹣﹣﹣﹣①
当液体体积为V3=8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2=m3+m杯=100g,
由m=ρV可得:ρ×80cm3+m杯=100g﹣﹣﹣﹣﹣﹣﹣﹣﹣﹣﹣②
②﹣①解得,液体的密度:ρ=1g/cm3=1.0×102kg/m3,
将ρ=1g/cm4代入①得m杯=20g,故C正确;
B、当液体的体积V3=40cm3,液体的质量:m5=ρV3=1g/cm3×40cm3=40g,故B正确。
故选:BC。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4分,共8分)
17.(4分)如图所示,AB为遮光板,S′是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1)光源S的位置;
(2)光线EF的入射光线;
(3)光线EF经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
【解答】解:(1)通过平面镜作出S′的对称点S,即为光源S的位置,
(2)连接S与入射点E,则SE即为光线EF的入射光线;
(3)由图可知,光线EF过凸透镜左侧焦点F,如图所示:
18.(4分)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射向玻璃砖并穿过玻璃砖,请在图中作出法线并大致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光线。
【解答】解:先画出法线,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如下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19题6分,第20题7分,第21题10分,共23分)
19.(6分)小明与小蕪利用下图中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E和F连接起来的,可绕ON折转。
(1)实验时,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为了使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同时显示在纸板上 垂直 放置,并使纸板E和纸板F在同一平面内。
(2)若保持镜子上的入射点位置O点不变,将入射光线A逆时针转10°,则反射光线OB 顺时针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转 10 度;
(3)小燕让一束光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沿OA方向射出,这说明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
(4)另一小组同学利用同样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则该同学在测量时出现的错误是 反射角测的是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 。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15°
75°
2
30°
60°
3
45°
45°
【解答】解:(1)实验时,把平面镜放在桌面上,应把纸板ENF与平面镜垂直放置;
(2)保持入射点位置不变,将入射光线A逆时针转10°,反射角也增大10°;
(3)让光线逆着反射光线射向镜面,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即反射光线逆着原入射光线方向射出;
(4)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是入射线与法线的夹角、30°,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30°,不是75°,而75°,45°正好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
故答案为:(1)垂直;(2)顺时针;(3)在光的反射现象中;(4)反射角测的是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
20.(7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 10 cm.调节光具座上的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在大致同一 高度 上。
(2)图乙中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倒立、 放大 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了 投影仪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移至5cm刻度线处,则应该将光屏适当向 靠近凸透镜 (选填“靠近凸透镜”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些,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3)将一副眼镜的一个镜片放在图乙的烛焰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近视 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
(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燃烧变短,此时烛焰的像会出现在光屏上偏 上 (选填“上”或“下”)方的位置。
【解答】解:
(1)由图甲知,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0cm﹣10.0cm=10.6cm;
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心,实验开始前、凸透镜和光屏中心调节在同一高度上;
(2)由图乙知,当蜡烛在刻度尺的10cm处,2f>u>f;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了投影仪;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移至5cm刻度线处,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则应该将光屏适当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一些;
(3)将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结果,他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说明像距变大了,这种眼镜是用来矫正近视眼的。
(4)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蜡烛由于燃烧逐渐变短,所以像逐渐向上移动。
故答案为:(1)10;高度; 投影仪;(3)近视。
21.(10分)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 标尺零刻度 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 左 (填“右”或“左”)调。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 45 g,酱油的密度为 1.125×103 kg/m3。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 偏大 (填“偏大”或“偏小”)。
【解答】解:(1)调节时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零刻度处,要使横梁平衡。
(2)由图甲所示可知,酱油和瓶的总质量:m总=50g+10g+2g=62g,
烧杯中酱油的质量:m=m总﹣m剩=62g﹣17g=45g,
由图乙所示量筒可知,酱油的体积:V=40ml=40cm3,
酱油的密度:ρ===1.125g/cm3=8.125×103kg/m3。
(3)小明不可能把烧杯内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内,导致测量的酱油的体积偏小知:密度测量结果偏大。
故答案为:(1)标尺零刻度;左;(2)453;(3)偏大。
五、综合应用题(22题12分,23题12分,共24分)
22.(12分)今年国庆节期间,小陆从遵义乘车去北京旅游,他乘坐的火车长为500m。途中当火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穿过一条隧道时
(1)该隧道的长度为多少米?
(2)火车完全通过该隧道需要的时间为多少秒?
(3)若该火车通过一座长为0.8km的大桥时,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12s,则该火车过桥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每秒?
【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火车速度为v=72km/h=20m/s,
通过隧道的时间为t=1min5s=65s,
由s=vt可得,隧道长为s隧道=vt=20m/s×65s=1300m;
(2)由题意可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路程为s3=1300m+500m=1800m,
根据v=可得=90s;
(3)由题意可知,大桥的长度3.8km=800m2=800m﹣500m=300m,
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12s,所以火车过桥时的平均速度为。
答:(1)该隧道的长度为1300m。
(2)火车完全通过该隧道需要的时间为90s。
(3)该火车过桥的平均速度为25m/s。
23.(12分)素有“中国山芋之乡”的泗县今年种植山芋又获得了大丰收。小明想:山芋的密度是多少呢?于是,他将山芋带到学校实验室,用天平、溢水杯来测量山芋的密度。他用天平测出一个山芋的质量是253g;然后使这个山芋浸没在溢水杯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山芋
(1)溢水杯中排出水的质量是多大?
(2)这个山芋的体积和密度各是多大?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这个山芋的密度与它的实际密度比较,是偏大还是偏小?并说明理由。
【解答】解:(1)溢水杯排出水的质量m=600g﹣370g=230g=0.23kg;
(2)∵ρ=,
∴溢水杯排出水的体积,即山芋的体积:
V山芋=V水===2.4×10﹣4m3,
山芋的密度:
ρ山芋===1.1×106kg/m3。
(3)取出山芋时,它会带出一点水,由ρ=知。
答:
(1)溢水杯排出水的质量是0.23kg;
(2)山芋的体积是4.3×10﹣4m6,密度是1.1×108kg/m3;
(3)测得的密度偏小,因为取出山芋时,造成测出山芋的体积偏大。
2021-2022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九上物理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九上物理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中考物理二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