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六 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精品课件ppt
展开第十一章 简单电路
第六节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一、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导线入手,学生通过探究鉴别生活中各类物质的导电性能,从而引出导体和绝缘体,再进一步建立电阻的概念。通过半导体材料应用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对改善人们生活的作用,从而使他们意识到科学与自身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亲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态度和渗透安全用电的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三学生,对于导体、绝缘体和电阻的概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物质导电性的微观解释和电阻概念并不太了解,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现象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概念。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自主探究实验,了解生活中什么物体属于导体,什么物体属于绝缘体。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2.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掌握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了解物质导电性能的微观解释。
3.通过演示实验知道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由此树立辩证看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 实验探究物体导电性的过程。
2. 导体、绝缘体、电阻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导体和绝缘体可以相互转化的条件和原因。
对于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可以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
在探究不同导体导电性不同的基础上,可以提出为什么不同的导体接入电路中电流表示数不同的问题,引出导体电阻的概念,这样安排可以增强学生对电阻概念的感性认识。在引入电阻概念后,对电阻的单位及换算进行讲解,让学生对不同形状的电阻有个初步认识。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丰富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1.教学引入
情境1:教师展示几段不同类型的导线,当场剖开,可看到外面的塑料外套和里面的金属丝。
问题:为什么绝大部分导线都是这样设计?能不能换一下,用塑料或橡胶做内导线,金属做外套?这样会有什么问题产生?
引出:物体的导电性及用电安全,为下面的实验设计做准备。
2. 自主探究过程(探究物质导电性)
●【提出问题】
情境2:教师将准备的各类导体和绝缘体展示给学生看,并建议学生拿出自己希望鉴别的物体。
问题: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体不易导电。
●【假设猜想】
情境3: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认知动手划分导体和绝缘体,猜想并分类哪些物质容易导电,哪些物质不容易导电。
问题: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想,怎么鉴别你划分的物质是否容易导电?
引出:自主制订实验方案。
●【制定方案】
环节1: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引导学生注意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物理量可以反映物体导电性的不同?
(2)用什么电路元件反映电流大小?
(3)都需要哪些器材组成电路?
(4)电路中只接电流表而不接小灯泡是否可以?
对于问题(4)引导学生知道,当被测物体是导电性能良好的导体时,电路中会因为电流过大超过电流表量程而导致电流表被损坏。强调设计电路时既关注实验效果又关注电路安全。
环节2:学生动手设计电路
教师可以将学生设计的电路抽样展示如图11-6-1所示。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环节3:学生连接如图11-6-2所示电路,教师巡视指导。
环节4: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学生将课前准备的物体分别接入导线夹之间,将数据或现象记录在书上。
(待鉴别材料:铅笔芯、钢尺、硬币、塑料尺、玻璃管、陶瓷片、碳棒、蒸馏水、自来水、食盐水、学生渴望鉴别导电性的物体)
●【分析论证】
环节5:根据数据和现象学生验证猜想,比较哪些物质更容易导电。
展示常温下一些物质的导电性能如图11-6-3所示。
环节6:建立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质。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如橡胶、玻璃、瓷、塑料、干木头。
环节8:导电性不同的微观解释
观看视频资料,用课件解释为什么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易导电。
导体(导电的物质)中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电荷,金属导体中自由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液体中自由移动的电荷是正、负离子。导体内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电荷是导电的必要条件。
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的范围内而不能自由移动,可自由移动的电荷很少,因此不容易导电。
环节9:导电性能是一成不变的吗?(人体在干燥和潮湿时的导电情况)
让学生两只手分别握住导线夹子,观察电流表示数;让同一学生把手弄湿后再次握住导线夹子,观察电流表示数
湿手握住导线夹子,电流表示数变大,引出一定条件下导电性是会变化的,同时引导学生注意用电安全。
环节10: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的
演示实验,注意安全,渗透辩证认识事物的科学观点。
如图11-6-4所示,将一个完好的灯泡与一个没有灯丝的灯泡串联在一起,接在220V电压下,由于玻璃在通常情况下是绝缘体,闭合开关后,电路仍旧是断路,完好的那只灯泡并不发光。用酒精灯对玻璃芯加热,当玻璃芯温度逐渐升高并发红时,我们看到灯泡亮了。这说明将玻璃芯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它由绝缘体变成了导体,使灯泡发光。
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微观解释,归纳得出:导体和绝缘体并不是绝对的,有些绝缘体在外界条件改变时会变成导体。
环节11:半导体(导体和绝缘体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热敏电阻连入电路中,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如图11-6-5所示,用点燃的火柴对热敏电阻稍稍加热,观察电流表的示数有什么变化。再把热敏电阻放到凉水里,电流表的示数又会有什么变化?观察到,电流表示数先增大、后减小,说明热敏电阻的导电性能会随温度的变化发生改变,温度越高,其导电性能越强。
光敏电阻连入电路中,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用一张纸片挡住一部分光,观察电流表的示数。观察到,光较暗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小了,说明光敏电阻的导电性能会随光照强度的改变发生变化,光照强度越大,其导电性能越强。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看出,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没有绝对界限的。导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绝缘体,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导体。
阅读材料,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拓宽视野,对物质按导电性分类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环节12:导体和绝缘体都是理想的电工材料
如图11-6-6所示,展示钳子、改锥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辨识哪部分是导体哪部分绝缘体,体会导体和绝缘体都是理想的电工材料。同时提高学生安全用电意识。
3. 电阻概念的建立
环节1:电阻R
在上面学生探究实验过程中,有些物体虽然都是导体,但把他们接入同一电路中,我们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是不同的,即不同物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不同。
引出电阻概念。
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电路图符号
环节2:电阻的单位
单位: 欧姆 简称欧,符号Ω。
单位换算 1MΩ=103kΩ=106Ω
电阻单位的感性认识:
手电筒中小灯泡电阻:几欧~十几欧
白炽灯电阻:几百欧~几千欧
人体正常电阻:104欧~105欧
人体潮湿电阻:103欧以下
我们用潮湿的手去触摸用电器会更危险。
环节3:常见电阻介绍——电阻器
演示常用的电阻器,可发到学生手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与思考,得出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的结论,在分析和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会用类比、控制变量等基本方法研究物理问题。体现了物理教学基本特征,尽量多地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物理学习过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实现了主动思考,从而达到高效率的学习目标。
物理九年级全册八 变阻器获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物理九年级全册八 变阻器获奖ppt课件,文件包含第11章简单电路第8节变阻器课件pptx、第11章简单电路第8节变阻器教案doc、滑动变阻器swf、滑动变阻器_batchmp4、滑动变阻器的使用mp4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五 电压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五 电压精品课件ppt,文件包含第11章简单电路第5节电压课件pptx、第11章简单电路第5节电压教案docx、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_batchmp4、探究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_batchmp4、电压batchmp4、电压表的介绍batchmp4、电压表的连接方法swf、电压表读数swf等8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四 电流公开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四 电流公开课ppt课件,文件包含第11章简单电路第4节电流课件pptx、第11章简单电路第4节电流教案doc、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关系_batchmp4、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_batchmp4、电流方向swf、电流的形成mp4、电流的形成类比swf、电流表的使用mp4、电流表的读数swf、电流表的连接方法swf等10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