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05 内外力作用(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98647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05 内外力作用(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98647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05 内外力作用(原卷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98647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05 内外力作用(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986475/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05 内外力作用(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986475/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05 内外力作用(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986475/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3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
【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05内外力作用(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05内外力作用(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05内外力作用解析版docx、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05内外力作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题典题专题训练05内外力作用布兰德山位于非洲纳米比亚北部,是典型的花岗岩山体。图为布兰德山及周边区域地质地貌遥感影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布兰德山山体高耸的主要原因是( )A.差异侵蚀 B.化学溶蚀 C.河流侵蚀 D.风力侵蚀2.与布兰德山花岗岩岩体年龄最接近的是( )A.花岗岩区 B.变质岩区 C.沉积岩区 D.接触变质岩区敦煌莫高窟位于戈壁地区,当地盛行偏东风和偏西风,位于其西侧的鸣沙山是莫高窟的风蚀沙源地。21世纪初,我国在莫高窟崖顶部西侧的砾石戈壁基础上建设人工戈壁带以减少风沙流。研究显示,当人工戈壁的砂石覆盖率为30%时,风力作用由侵蚀转变为堆积。图示意原始砾石戈壁在不同风速下输沙量的垂直高度变化,据此完成问题。3.随着风速的增加,原始戈壁上垂直高度的输沙量( )A.最大值逐渐减小 B.与高度成正相关 C.在下层逐渐增大 D.与高度成负相关4.莫高窟千年未被沙丘掩盖的主要原因是( )①风速大小②植被覆盖率③地面粗糙度④盛行风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下图示意湖南张家界索溪河谷4个观测点(P1~P4)的河流阶地剖面(T0为河漫滩,T1~T4为河流阶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四个观测点沿河谷自上游到下游的顺序是( )A.P1→P2→P3→P4 B.P1→P2→P4→P3C.P1→P3→P2→P4 D.P1→P3→P4→P26.下列关于索溪河谷四个观测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P1处的河漫滩最为宽阔 B.P2处的河流阶地最多C.P3处河流阶地的高差很小 D.P4处没有发育河漫滩横向沙丘在全球干旱、半干旱地区分布广泛,是与主导风向基本垂直的沙丘类型。横向沙丘之间连通性较好、无明显障碍物的丘间地被称为丘间走廊。下图示意内蒙古东部某横向沙丘群的位置和剖面状况,该地终年盛行西北风,但丘间走廊里以西南风为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推测丘间走廊西南风的形成主要取决于( )A.地形约束 B.地表受热差异 C.环流背景 D.地表物质组成8.与迎风坡相比,丘间走廊的植被更需要( )A.耐风蚀 B.耐贫瘠 C.耐干旱 D.耐沙埋9.研究表明,丘间走廊内部的西南风能造成强烈的风蚀。据此分析该地治理风沙蔓延应当( )①平行于丘间走廊修筑沙障②垂直于丘间走廊修筑挡沙墙③在迎风坡铺设草方格④在背风坡压大块砾石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湖沼沉积物中汞含量的垂直分布能够反映古气候演变过程。大气中的汞主要随降水沉降到陆地生态系统,后随径流进入湖泊,并被有机质吸附并沉积。某科研团队对南岭东部大湖沼泽进行钻孔取样,发现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与湖岸植被、湖泊水位具有显著相关性,同时湖沼相沉积序列中汞含量具有指示流域气候变化的作用。图为湖泊沉积物采样点示意图。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0.科研团队通过对所采样品进行分析,发现某一段沉积岩层自下向上汞含量具有减少的趋势,这说明该沉积岩层形成时期( )A.湖盆地壳下沉 B.大气降水偏少 C.湖泊面积扩大 D.河流侵蚀减弱11.湖泊沉积物样品中某一沉积层内出现深黑色有机质层,可推测该沉积层形成时期可能出现( )A.东南季风减弱 B.东北季风减弱 C.西南季风增强 D.西北季风增强冰碛土柱是冰碛地貌的形态之一,一般分布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极高地区。它是由冰川侧向侵蚀和山土崩落的碎屑组成,最后由于冰川融化而堆积下来,其发育主要受坡度、温度、降水及局地冰川风和山谷风的影响。下图为我国青藏高原某冰川侧碛上的冰碛土柱演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在冰碛土柱演化的过程中,坡面基线的变化表明( )A.土柱趋于成熟 B.流水侵蚀增强 C.坡面趋于稳定 D.冰川堆积减弱13.冰碛土柱的演化伴有明显的冻融作用。下列关于冻融在冰碛土柱不同演化时期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在孕育期,冻融作用使冰碛物的结构趋于松散,流水侵蚀坡面,形成深度不等的沟壑,坡面出现冰碛土柱的雏形。B.在成熟期,坡面冻融作用使沟壑日渐加宽,冰碛物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堆积,冰碛物沿坡面向下滚动,土柱高度不断增加。C.在消亡期,土柱遭受冻融作用,冰川侵蚀不断加强,导致冰碛土柱高度渐减,直至成为新的坡面,后期有植被覆盖,成群的土柱消失。D.在冰碛土柱的发育过程中,冻融作用起决定性作用,有冻融作用,就有冰碛土柱发育。川侵蚀产生的大量松散岩屑和由山坡上崩落下来的碎屑,进入冰川体后,随冰川运动向下游搬运,这些被搬运的岩屑叫冰碛物。出露在冰川表面的叫表碛,夹在冰内的叫内碛,位于冰川底部的叫底碛。表碛覆盖会强烈影响冰川与大气间的能量交换,从而对冰川消融产生影响。贡嘎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是中国重要的海洋型冰川作用区,图为1990年与2019年贡嘎山典型冰川表碛厚度随海拔高度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贡嘎山典型冰川表碛变化特征为( )A.向冰川上游扩张,向冰川下游增厚 B.向冰川上游收缩,向冰川下游变薄C.向冰川上游扩张,向冰川上游增厚 D.向冰川下游收缩,向冰川上游变薄15.与没有表碛的冰川相比,较薄的表碛对冰川的影响是( )A.反射更多太阳辐射,减慢冰川消融 B.反射更少太阳辐射,加速冰川消融C.反射更多太阳辐射,加速冰川消融 D.反射更少太阳辐射,减慢冰川消融16.冰川表碛的来源可能是( )①内碛物出露②底碛物出露③冰川融化后流水搬运沉积物增加④冰川两侧基岩风化侵蚀岩屑物增加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亚得里亚海是地中海的一个海湾(下图),其洋流是地中海洋流系统的一部分。洋流 在海湾内的运动促进了海水更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图示甲、乙、丙、丁四处表层海水盐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A.丙甲乙丁 B.丁乙丙甲 C.甲丙乙丁 D.甲乙丙丁18.亚得里亚海东岸表层洋流( )A.为暖流,且丁处流速小于乙处 B.为暖流,且丁处流速大于乙处C.为寒流,且丁处流速小于乙处 D.为寒流,且丁处流速大于乙处19.图中西西里岛屿的类型为( )A.火山岛 B.珊瑚岛 C.冲积岛 D.大陆岛钙华是含碳酸氢钙的地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因水中CO2含量减少或水的蒸发,导致水溶液发生碳酸钙过饱和而发生沉淀形成的。研究表明,水中的CO2含量与水温、流速呈明显负相关,与水生生物也具有明显相关性。下图为钙华带分布图与云南白水台钙华梯田景观(在清澈水流的映衬下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钙华分布带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该地( )A.降水量较少 B.断裂构造发育 C.热量条件好 D.生物资源丰富21.白水台钙华池钙华形成的快慢及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8月份,蒸发旺盛,钙华形成慢 B.1月份,水量少,钙华形成慢C.白天水温升高时,钙华形成加快 D.夜晚CO2减少,钙华形成加快22.近年白水台景区钙华景观出现退化,针对这一现象景区可采取( )①培育水生生物,加快钙华速度②控制周边工程建设,减少地表水渗漏③限制游客流量,降低水体污染④适当调整梯田坡度,增大地表水流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土林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有半松散—半圆结的碎屑沉积物经过流水剥蚀、堆积形成的林柱状、墙状及沟谷等一系列地貌的总称。大同土林(下图)位于黄土高原东北部的大同盆地,其下部主体为河湖相沉积物,顶部覆盖有50cm厚的黄土。沉积物粒度组成特征是研究沉积环境的重要指标,颗粒按粒径大小可以分为黏土(<5μm)、粉沙(5~63μm)和沙砾(>63μm),沙砾又可细分为极细沙、细沙、中沙、粗沙、极粗沙和砾石等。粒度分布三角图常用于不同沉积物的粒度成分命名和比较,图为大同土林地貌沉积物粒度组成三角图。表为大同土林地貌沉积物粒级级配表。(1)据图说出大同土林地貌的主要土壤类型,并结合表中的粒级级配判断TL-60土层的土壤类型。(2)大同土林沉积物以粉沙、黏土等细颗粒为主,大颗粒物含量较少。简述大同土林中粉沙、黏土的垂直分布特点。(3)大同土林地貌的形成是地貌内、外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请阐述大同土林地貌的形成过程。2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平滩流量是河槽(又称河床)在水位与滩面齐平情况下的过流能力,能综合反映河流主槽的形态和大小。河床的“驼峰”河段,指因冲淤作用导致某处河床高于其上下游河段的河床,从而使水流和泥沙沉积发生改变。下图为黄河下游典型年份依次从花园口到利津四个观测点河流平滩流量曲线图。(1)据图推测花园口、高村、艾山、利津四个观测点所在河段中,最早形成“驼峰”的河段___。并说出依据___。(2)“驼峰”河段的存在,严重威胁沿黄两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说明“驼峰”河段对当地构成严重威胁的原因___。(3)某团队设计了水利工程——淹没式丁坝(与河岸正交或斜交伸入河道中的河道整治建筑物),用以减轻“驼峰”河段产生的不利影响,在图中用画出至少四个丁坝___。(河流两岸各两个,并力求效果最佳。)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历来有“洪水一片,枯水一线”之说。材料二图左为鄙阳湖水系及赣江三角洲汊口滩位置示意图。材料三图右为赣江三角洲某汊口滩卫星照片及相关剖面示意图。 (1)分析鄱阳湖“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自然原因。(2)说出汊口滩的位置并分析其成因。(3)描述汊口滩的景观特征,试推测其生长方向。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17流域内协调发展(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17流域内协调发展-解析版docx、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17流域内协调发展-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11工业(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11工业解析版docx、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11工业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10农业(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10农业解析版docx、高考二轮复习2023年高考地理典型题汇编10农业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