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精练学案
- 【高考二轮重难点复习】2023年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精练学案——考点17 辽、西夏、金和元的统治(原卷版+解析版) 学案 0 次下载
- 【高考二轮重难点复习】2023年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精练学案——考点19 辽宋夏金元的商业发展(原卷版+解析版) 学案 0 次下载
- 【高考二轮重难点复习】2023年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精练学案——考点21 辽宋夏金元的文艺和科技(原卷版+解析版) 学案 0 次下载
- 【高考二轮重难点复习】2023年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精练学案——考点22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原卷版+解析版) 学案 0 次下载
- 【高考二轮重难点复习】2023年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精练学案——考点24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原卷版+解析版) 学案 0 次下载
【高考二轮重难点复习】2023年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精练学案——考点20 两宋时期儒学的复兴(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二轮重难点复习】2023年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精练学案——考点20 两宋时期儒学的复兴(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考点20两宋时期儒学的复兴解析版docx、考点20两宋时期儒学的复兴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精炼核心考点20 两宋时期儒学的复兴1.(2022·山东省大联考高三上期中·5)被称为“宋初三先生”的胡瑗、孙复、石介,他们或以废弃“汉学”专事章句训诂,而“疑经”、撰著“新义”;或发扬儒家“内圣外王”之道,“救时行道”;或吸纳佛、道等诸家学说、思想。这些举措( )A.挽救了魏晋以来的儒学危机 B.推动了儒学复兴运动的兴起C.使儒学走向了思辨化体系化 D.积极探索儒学发展的新方向【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中“或以废弃‘汉学’专事章句训诂,而‘疑经’、撰著‘新义’”、“或发扬儒家‘内圣外王’之道,‘救时行道’”、“或吸纳佛、道等诸家学说、思想”等内容可知,针对儒家思想遭遇佛教、道教冲击而出现的挑战儒家儒学正统地位现象,他们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儒学发展的新方向,故选D项;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宋初三先生”在不断地思考和探索,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也就不会在宋初就挽救了魏晋以来的儒学危机,排除A项;儒学复兴运动的兴起是在唐朝,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明理学的形成,使儒学完成了“思辨化”“体系化”进程,排除C项。2.(2022·山东诸城检测)二程说:“凡眼前无非是物,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这反映了二程思想( )A.重视自然探究 B.强调科学观察 C.束缚压抑人性 D.着眼秩序维护【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二程的观点是说万事万物皆有其“理”,父子、君臣之间的关系,皆是理的体现,反映出二程思想着眼于维护秩序,故选D项;程朱理学并不重视探究自然,探究万物是为了证实理的存在,排除A项;二程思想并不强调科学观察,主要是阐明儒家伦理道德的合理性,排除B项;二程的思想旨在维护统治秩序,并非是束缚压抑人性,排除C项。3.(2021·山东潍坊模拟)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又编撰《童蒙须知》等启蒙著作,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道德规定,比如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朱熹这一做法( )A.践行儒学经世致用 B.确立了儒学主导地位C.试图将儒学世俗化 D.提高了民众道德修养【答案】C【解析】据材料“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又编撰《童蒙须知》等启蒙著作,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道德规定”,可知朱熹编撰启蒙读物便于理学思想传播,推动儒学世俗化进程,故选C项;依所学,理学强调存天理,遏制人的自然欲求,经世致用强调关乎国计民生,排除A项;依所学,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思想界的统治地位,排除B项;“编撰《童蒙须知》等启蒙著作,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道德规定”,可知强调提高儿童的道德修养,未涉及到广大民众,排除D项。【变式训练】变式1.(2020·广东六校联考)与汉代厚葬之分相比,宋代竭力提倡薄葬。晏殊、宋祁、李衡等都主张棺木仅用杂木,不放任何金银财物,只消一张草席垫背,几本书陪伴而已。这种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经济困难倡导节俭 B.儒学世俗化的加深C.佛教文化流行较广 D.重商思想重视现实【答案】B【解析】据材料汉代流行厚葬而宋代提倡薄葬,体现宋明理学灭人欲的观念被接受,故选B项;据所学可是宋代的商品经济繁荣,排除A项;据所学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是儒学,材料中晏殊,宋祁、李衡等都为著名儒学家,排除C项;据所学中国古代一直为重农抑商,排除D项。变式2.(2022·湖北省九师联盟高三11月联考·4)有学者认为,宋代“理学并不是作为一个纯粹的理学体系而存在,而是通过不同的方式、途径渗透到社会生活中去,塑造了一种十分具体的、以理学为特质的儒家生活方式”。这反映了宋代理学( )A.呈现出世俗化的趋势 B.已经成为官方哲学C.开始关注家庭的教育 D.注重探讨现实生活【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理学通过各种方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塑造一种儒家生活方式,这反映出理学呈现出世俗化的趋势,故选A项;材料反映出理学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是儒学世俗化的体现,并不是指其成为官方哲学,排除B项;“开始”一词过于绝对,之前的儒学也关注家庭教育,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理学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是儒学世俗化的体现,并不是探讨现实生活,排除D项。4.(2022·湖北省部分市州联合调研)有学者认为宋代的儒学家虽然高度宣扬“人”的地位和价值,掀起了人的主体性和个性自由的启蒙思潮,但这种启蒙的实质是“无主体性”,人们依旧依附于自然经济和中国传统的封建礼教。该学者意在强调( )A.理学对宋代文化的启蒙影响 B.理学未能突破传统的文化模式C.儒家思想对人创造力的桎梏 D.宋朝商业发展的内在文化阻力【答案】B【解析】题干提及宋代理学的“启蒙的实质是‘无主体性’,人们依旧依附于自然经济和中国传统的封建礼教”,结合所学,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即宋代儒学本质为封建统治服务,故选B项;题干提及的是理学的“启蒙”带有局限性,排除A项;儒学加强道德修养,强调入世,有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排除C项;理学强调诚信,利于商业发展,排除D项。5.(2022云南师附) 程颐、程颢认为,宇宙是一个大家庭,天地是父母,人是儿女,人人都应该孝敬上天。朱熹提出,对万物的盛衰,甚至大大小小的动植物,该如何合理地利用它们,“皆所当理会”。这体现了程朱理学A. 包含一定的积极自然观 B. 将个人、社会及宇宙联系起来C. 受到商品经济发展影响 D. 用哲学论证三纲五常的合理性答案:A6.(2022·高三一轮复习联考(辽宁卷)·4) 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认为:“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而另一思想家则认为:“学者欲为圣人,必先廓清心体,使纤翳不留,真性始见,方有操持涵养之地。”这两种观点反映出( )A.理学修习方式殊途同归 B.儒家伦理世俗化得到广泛认同C.传统义利观念发生嬗变 D.格物致知成为了基本治学方法【答案】A【解析】据所学宋明理学可知,材料中“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强调通过读书等修习方式穷理,故为程朱理学的主张,其提倡格物致知的理学修习方式,再据“学者欲为圣人,必先廓清心体”可知,该思想家强调通过反省内心的修习方式穷理,故为心学的主张,故选A项;材料所述仅为两位思想家的主张,从中无法看出其他人的态度,故B项“广泛认同”的结论无法得出,排除B项;义利观念是一种经济伦理思想,传统的义利观念即儒家倡导的重义轻利思想,此观念在宋朝受到了理学家的进一步强化,而非发生嬗变,排除C项;据所学宋明理学可知,格物致知只是程朱理学倡导的基本治学方法,而材料中还提到了心学,其并不倡导格物致知,排除D项。7.(2022·皖豫名校联盟体) 1094年,苏轼被贬惠州,翻大庾岭,作《过大庾岭》:“一念失垢污,身心洞清净。浩然天地间,惟我独也正。今日岭上行,身世永相忘。仙人拊我顶,结发授长生。”该诗作反映出苏轼( )A.儒道互补思想 B.人生历经坎坷 C.文学素养甚高 D.审美情趣独到【答案】A【解析】材料“浩然天地间,惟我独也正”的意思是浩瀚泠然的天地间唯独我是独立的也是正义的,体现了儒家维护正义的社会责任心,“结发授长生”意思是仙人告诉他长生的秘密,这是道家的豁达与长生,可见其兼有儒家与道家的思想,故选A项;材料主旨是苏轼对被贬惠州的人生态度,不能说明其人生经历坎坷,排除B项;材料仅是苏轼的一首诗作,不能全面反映其文学素养,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苏轼对被贬惠州的人生态度,没有涉及审美情趣,排除D项。8.(2022昆明市统)宋代一些民间俗语广泛流传开来,如“七不出门,八不归家”即回家要学会八件事——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而忘记这八种做人的根本被叫“忘八端”。这一现象说明A.理学思想阻碍社会进步 B.宋代社会经济比较繁荣C.民众对理学的认同增强 D.文化发展促进阶层流动答案:C9.(2022·山东诸城高三10月份检测·3)二程说:“凡眼前无非是物,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这反映了二程思想( )A.重视自然探究 B.强调科学观察 C.束缚压抑人性 D.着眼秩序维护【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二程的观点是说万事万物皆有其“理”,父子、君臣之间的关系,皆是理的体现,反映出二程思想着眼于维护秩序,故选D项;程朱理学并不重视探究自然,探究万物是为了证实理的存在,排除A项;二程思想并不强调科学观察,主要是阐明儒家伦理道德的合理性,排除B项;二程的思想旨在维护统治秩序,并非是束缚压抑人性,排除C项。10.(2022云南师附)宋神宗年间,吕大均制定了中国最早的乡约―《吕氏乡约》,该乡约提倡礼俗相交、患难相恤、道德规劝。在陕西推行后,“关中风俗为之一变”,实现了社会的移风易俗、明礼劝善。这一现象说明 A.儒学道德教化功能的体现 B.儒学提倡入世思想 C.理学成为官方的主流意识 D.理学思想的多元化 答案:A11.(2022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联考)宋代书院不同于官府的州县学校,其教材虽以五经为主,但并不完全导向科举应试,其学规是指导学生做人治事的最高原则,师生相处,以德行气节相砥砺。据此可知,宋代书院A.降低了五经社会地位 B.违背了政府价值导向C.否定了传统纲常理念 D.助推了儒学观念更新【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私人讲学的书院以五经为主要教材,不强调科举应试,注重指导学生做人治事和砥砺师生气节等,体现出宋代书院助推了儒学观念更新,D项正确;降低了五经社会地位与学院教材以五经为主”不符,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宋代书院-违背”了政府以儒家理论为正统的价值导向,排除B项;宋代书院以五经为主要教材,注重:指导学生做人治事”,并未否定传统纲常理念,排除C项。故选D项。12.(2022·济南市十一校联考)唐代韩愈对孟子特别推崇,在“道统”中将原先被列为上承孔子的颜渊,排斥在主线之外,以孟子上承孔子,而自承孟子,并且将儒学研究从章句训诂引导为对经典义理的探求。韩愈此举( )A.反映了唐朝的多元文化面貌 B.扭转了儒学面临的危机C.对宋代儒学的发展产生影响 D.顺应了三教合流的趋势【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韩愈对孟子特别推崇,认为孟子是“上承孔子”,自己是“承孟子”,更为重要的是,他将儒学的研究“从章句训诂引导为对经典义理的探求”,这就为宋明理学家对儒学义理的重新阐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故选C项;在题干内容中,仅是述及了韩愈一个人的思想观点,并没有涉及其他人物,也就无法得出“多元文化”这一结论,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唐朝时期,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但是他并没有扭转儒学面临的危机,排除B项;在唐朝时期,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而不是“三教合流”,更为重要的是,题干内容中韩愈的主张是“儒学复兴”,即提高儒学在社会中的地位,排除D项。13.(2022河北省联考)经学形态的儒学,主要是一种政治哲学,它可以发挥“以儒治国”的功能,却难以收到“治心”和“治身”的功效,如果不改变这种情形,儒学便不能成为全民族的文化共识。于是把儒学的发展空间向人生哲学领域拓展,成为他们的选择。材料可用来说明A.理学产生的现实原因 B.理学难以适应社会需要C.儒学统治地位的动摇 D.儒学文化作用受到质疑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学产生的原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材料强调的是儒学在政治生活中占有明显的优势,在精神生活领域却不占有优势,它可以发挥“以儒治国”的功能,却难以收到“治心”和“治身”的功效,因此要“把儒学的发展空间向人生哲学领域拓展”,要增强儒学的思辨性,在此基础上便产生了理学,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经学形态儒学的不足,而未反映理学的弊端,故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表明儒学统治地位动摇,故排除C项;材料并未质疑儒学文化的作用,故排除D项。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二轮重难点复习】2023年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精练学案——考点16 两宋的统治(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考点16两宋的统治解析版docx、考点16两宋的统治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二轮重难点复习】2023年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精练学案——考点14 魏晋隋唐的制度(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考点14魏晋隋唐的制度解析版docx、考点14魏晋隋唐的制度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二轮重难点复习】2023年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精练学案——考点13 隋唐的兴亡(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考点13隋唐的兴亡解析版docx、考点13隋唐的兴亡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