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解释 课件+教案
展开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解释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说话写文章离不开词语,如同盖房子需要砖石一样,词和短语就是语言表达的“砖石”。我么就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平时多读多记,积累尽可能丰富的词语,形成自己的词语库。那么,如何积累词语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积累词语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 掌握有关词语的语法知识。
2. 总结词语的种类,分门别类积累不同的词语。
3. 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能够根据语境正确词语的含义。
4. 在正确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把握辨析词语的方法。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有积极意义、符合汉语规律的当代新词语并熟练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在正确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把握辨析词语的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能够根据语境正确词语的含义。
文化传承与理解:正确认识当代新词语,自觉维护汉语的纯洁性和规范性。
三、新知讲解
任务一:丰富词语积累
活动一:从词语“家族”出发,触类旁通。
在现实生活中,身边的实景实物,可以触发的联想,想到与之相关联的词语。例如:由春天联想到什么词语?
时当三月 春寒时节 春寒季节 春天渐近 春天来临
春令已到 春回大地 春到人间 春满人间 大地加春
天地加春 春回地暖 冰雪消融 冰融雪消 冰消雪化
积累词语方法:
1、集合法 就是把含有相同特点的词语集合在一起进行积累掌握的方法。①.可以把含有相同部分的词语集合在一起,如:天长地久、天翻地覆、天高地厚、天花乱坠、天南地北、天昏地暗、天涯海角等,都以“天”开头;再如:平心静气、平易近人、平分秋色、平铺直叙、平步青云等,都以“平”字开头。 ②.可以把用反义词组成的词语集合在一起,如:南辕北辙、声东击西、大惊小怪、出生入死、前呼后拥、左思右想等。 ③.可以把重叠的词语集合在一起积累,如:浩浩荡荡、冒冒失失、隐隐约约、地地道道、家家户户等。
2、接龙法 就是用把一词的词尾同另一词的词头接起来的形式积累词语的一种方法。如:“光明正大—大同小异——异曲同工——工工整整——整装待发——发号施令——令行禁止……”这种方法还有利于培养积累词语的兴趣,寓学于游戏之中。
3、讲述故事法 即用讲述故事的方法来积累词语。有些成语是一个小故事或一则寓言的概括,有些成语来源于一则典故。能讲述这个故事,这个成语就记牢了。如:狐假虎威、刻舟求剑、闻鸡起舞、指桑骂槐、毛遂自荐、指鹿为马等。
活动二:丰富熟语积累,让语言多姿多彩。
请大家按照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这几个类别,分类搜集、整理一些熟语。每类中各选五个例子,理解它们的含义,并分别运用它们说一两句话。还可以找出意思相近的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做互换练习。
第一小组展示:
(1)形容人虚荣的成语
【崇洋媚外】洋:西洋,指西方国家;媚:谄媚。崇拜西方一切,谄媚外国人。指丧失民族自尊心,一味奉承巴结外国人。例如:我们要借鉴外国的科技成果,但要防止崇洋媚外思想苗头的出现。
【爱慕虚荣】喜欢名利和荣耀,羡慕钱财。例如,我们不能做爱慕虚荣徒有虚表的人。
第二小组展示:
(2)表示做事不顺利、不踏实的惯用语
【碰钉子】比喻遭到拒绝。例如,只有在不断犯错误、不断碰钉子过程中,才能逐渐懂得事情。
【穿小鞋】比喻暗中对人进行刁难或施加约束、限制等。例如,小丽到了新单位,不适应环境,领导总是给她穿小鞋。
第三小组展示:
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
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在一般的语言中。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喻事类歇后语
弄堂里搬木头——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没多大长劲
喻物类歇后语
秋后的蚂蚁 ——蹦达不了几天
棋盘里的卒子 ——只能进不能退
活动三:关注新词语,让语言鲜活生动
新词语的来源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汉语自身的新造词和外来词,如“供给侧”“高铁”“刷屏”“博客”“作秀”等。
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搜集一些新词语,从中选择十个,参考后面的“学习资源”(见课本),为它们制作“词语档案”。档案内容包括词语的来源、含义,体现了社会生活哪些领域的变化,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化现象,等等。
第四小组学生展示:
(1)锦鲤:本是一种高档观赏鱼,极富观赏价值,深受人们喜爱,据说锦鲤的寿命极长,能给主人带来好运。现成为网络流行语,代指一切跟好运相关的事物:如有好运的人,或可带来好运的事情。
(2)洪荒之力:古人云,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传说天地初开之时,曾经有过一次大洪水,几乎毁灭了整个世界。因此,洪荒之力可以理解为天地初开之时这种足以毁灭世界的力量。
(3)驴友:最初由新浪旅游论坛传出,是“旅游”的谐音,泛指参加旅游、自助游的朋友。是对户外运动、自助自主旅行爱好者的称呼。
(4)供给侧:指供给方面,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取决于经济中需求和供给的相对平衡。2015 年11 月10 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
任务二: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和区别
古今词义既有联系,也有区别。阅读古诗文,要留意一词多义、古今词义不同的现象,避免以今律古;阅读现代作品,也要准确理解词义,避免望文生义。
活动一:探究一词多义
请大家阅读课文第127页,积累“信”、“绝”的一词多义。然后从你所学的古诗文中再梳理“兵”“报”“望”“朝”等词的含义。
第五小组学生展示:
兵
① 名词,兵器。如: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
② 名词,士兵,军队。如:可汗大点兵。(《木兰诗》)
③ 名词,军事,兵法。如:公不论兵,必大困。(《战国策•秦策二》)
④ 名词,战争,战乱。如: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扬州慢》)
⑤ 动词,侵略。如:无岁不受兵。(《十八史略》)
⑥ 动词,伤害,杀伤。如:左右欲兵之。(《史记• 伯夷列传》)
报
① 动词,断狱,判决罪人。如: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韩非子• 五蠹》)
② 动词,报答,酬谢。如: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③ 动词,报复,复仇。如: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 动词,报告,告知。如: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⑤ 动词,答复,给回信。如: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答司马谏议书》)
亡
① 动词,逃亡,逃跑。(读作wáng)如: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史记• 陈涉世家》)
② 动词,不在,出门在外。(读作wáng)如: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论语·阳货》)
③ 动词,失去,丢失。(读作wáng)如: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四》)
④ 动词,死亡,灭亡。(读作wáng)如: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这里是使动用法)
⑤ 名词,军队中逃亡的人,逃兵。(读作wáng)如:追亡逐北。
⑥ 动词,没有。(读作wú)如: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朝
① 名词,早晨。(读作zhāo)如: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 里仁》)
② 动词,早起上朝,朝见、朝拜。(读作cháo)如: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 名词,官员们上朝的地方。(读作cháo)如:于是入朝见威王。(《左传•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 名词,朝代。(读作cháo)如: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
活动二:把握古今意义的不同
古今意义的变化,主要有词义的扩大, 词义的缩小和感情色彩发生的变化。
参考课文例子,用表格的形式梳理归类:菜、宫、睡、河、瓦、臭、禽、闭门造车、粉墨登场、道貌岸然。
活动三:避免以今律古,望文生义
查找资料,搜集容易错误理解的成语,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避免误用。
第六小组学生展示:
久假不归: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易望文生义,不能理解为“长期请假不回来”。)
文恬武嬉:形容文武官员只知贪图安乐,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恬,安适。(常附会为坦然。)
长袖善舞:比喻做事有所凭借,就容易成功。后多用来形容有财势、有手腕的人善于钻营取巧。(因多义而误用。)
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够接受做某事。表示推辞做某件事的客气话。(注意谦敬辞,不是指不及时感谢。)
四、合作探究
任务三: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活动一:准确理解词义,把握词语的用法
学生阅读课文(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体会作家对原稿的修改。
讨论:如何选用词语“最恰当、最合适”?
第七小组学生展示:
① 原稿中的“背脊”是指躯干的一部分,部位跟胸和腹相对,范围大。“脊梁”则指脊柱,部位清晰。“按住脊梁”比“按住背脊”更准确,更易让读者了解真实的情形。
② 原稿中的“后身”是身体的后半部分。“后窍”指肛门。从“后窍”里喷出烟雾显然要比“后身”形象、准确。
③ 原稿中的“一股”用于水流、气流、道路等。如《西游记》第一回:“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一阵”用于延续一段时间的动作。如《儿女英雄传》第三回:“把个老头子呕的嚷一阵,闹一阵。”此处是写斑蝥的动作,所以要用“一阵”。
活动二: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汉语中不少词语带有或褒或贬的感情色彩,即使是中性词,在具体的语境中也常带有褒贬色彩。
搜集典型的段落和语句,探究作者如何利用词语的褒贬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
第八小组学生展示:
在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中,还有几处运用词语的褒贬色彩表达感情的句子。
①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丰富”“大度”运用反语,是对国民党统治者自我吹嘘、自欺欺人之态的有力嘲讽。
②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摩登”一词的意思是“符合时宜”。“摩登”这个词因为是从英语音译过来的,所以出现在这篇讨论如何对待中西文化的杂文里就令人感到幽默风趣,同时它的存在也隐隐揶揄了那些自诩“发扬国光”且固执己见、容不得异议的人。“摩登”是针对开篇所说的只顾一味的“送去”而言的,把卖国行径说成“摩登”。“吝啬”是针对第三段的“丰富”和“大度”而言的,用以讽刺国民党政府卖国和狂妄自大的行径。
活动三:把握词语的语体色彩
①《蒲柳人家》运用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口语化的语言,具有地域化特色;《溜索》用词凝练含蓄、精妙传神、比喻新奇、平中见奇、简洁明快,用古典诗的手法来写。
② 在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中,作家常常利用具有文艺性语体色彩的语句,有生活化、个性化、口语化、地域化等特点,通过人物语言,塑造人物形象。例如,《水浒传》中鲁智深的语言着墨不多,直率,明快,如:“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写出了他疾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的性格。
五、课堂练习
请以下列成语为上联,也用成语为它们对一个下联。
粗茶淡饭(_________) 流芳百世(_________)
井然有序(_________) 指鹿为马(_________)
雪中送炭(_________) 伶牙俐齿(_________)
答案:山珍海味 遗臭万年
杂乱无章 点石成金
锦上添花 笨嘴拙舌
六、巩固提高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
A.暑假期间,我回到了久违的高中母校,熟悉的一草一木不禁让我陷入对往昔的回忆之中。
B.刚刚杨教授对于大气污染问题的演讲可谓真知灼见,现在该轮到小王谈谈他的拙见了。
C.王强大学毕业后,偶然遇见多年没见的辅导员,激动地说:“久仰了!一切还好吧?”
D.看了你新出的大作,欣喜之余内心又觉惶恐,本想写篇序文,可惜只有八斗之才,恐难胜任。
七、课堂总结
本单元围绕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我们了解和词语的特点,学习了积累词语的方法,和辨析词义的方法,发现了词义变化的规律,认识了古今汉语的联系和差异。课下大家还要认真积累,让自己的词语库中的词语活起来,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八、板书设计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一、丰富词语积累
二、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和区别
三、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