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川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川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重庆市南川区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1分)科学家在深海中发现了一种可以发光的管水母。经研究,其结构简单,身体中央有消化腔( )
A.腔肠动物 B.环节动物 C.节肢动物 D.软体动物
2.(1分)吸虫、绦虫、蛔虫等都是常见的人体寄生虫,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下列属于预防这些寄生虫感染的好习惯是( )
A.饮用未经处理的生水 B.饭前便后不洗手
C.食用半生半熟的猪肉 D.瓜果蔬菜洗净后食用
3.(1分)线形动物中人类研究遗传、发育、衰老等过程的重要实验动物是( )
A.蛔虫 B.秀丽隐杆线虫
C.血吸虫 D.钩虫
4.(1分)兔子、鲫鱼、蝗虫、蚯蚓四种动物各自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它们进行呼吸的器官分别是( )
A.肺、鳃、体壁、气门 B.体壁、气门、肺、鳃
C.肺、鳃、气管、体壁 D.体壁、肺、鳃、气门
5.(1分)鱼儿生活在水中,鱼体在水中向前游动时的动力是( )
A.胸鳍和腹鳍的作用 B.背鳍的作用
C.尾鳍的作用 D.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
6.(1分)人在做引体向上这一动作时,在将身体拉至最高位置的过程中,肘关节所起的作用是( )
A.动力 B.支点 C.杠杆 D.协调
7.(1分)“家燕筑巢”和“飞鸽传书”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分别属于( )
A.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B.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
C.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
D.学习行为,学习行为
8.(1分)牧羊人放牧,只需要管好头羊,羊群中的其他羊都会跟着头羊走( )
A.取食行为 B.社会行为 C.贮食行为 D.繁殖行为
9.(1分)下列动物群体中不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
A.黑猩猩群体 B.蚂蚁群体
C.小区内宠物狗群体 D.蜜蜂群体
10.(1分)有一种鬼针草的植物,当人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角上常沾上一些鬼针草带刺的“针”( )
A.人对鬼针草不会产生作用
B.有利于鬼针草生长
C.人能够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D.有利于植物的变异
11.(1分)人的脚趾之间经常发生奇痒,甚至发生溃烂,最有可能感染了( )
A.寄生虫 B.病毒 C.细菌 D.真菌
12.(1分)下列关于细菌、真菌与人类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做面包、蒸馒头等离不开酵母菌
B.水质净化离不开苏云金杆菌
C.制作豆酱、豆腐乳等食品离不开醋酸菌
D.制醋离不开乳酸菌
13.(1分)以下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结构简单,由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组成
B.新型冠状病毒只能寄生在生物的活细胞内
C.新型冠状病毒能通过细胞分裂繁殖后代
D.新型冠状病毒在高倍显微镜下能观察到
14.(1分)车前草花叶病毒、新冠病毒分别属于( )
A.细菌病毒、动物病毒 B.动物病毒、细菌病毒
C.植物病毒、动物病毒 D.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15.(1分)食品放在冰箱中能保持一段时间不腐败,主要是因为( )
A.细菌被杀灭 B.细菌生长繁殖受到抑制
C.细菌不产生芽孢 D.没有细菌
16.(1分)依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对生物分出如图三个类群,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制作酸奶时用到的微生物属于类群2
B.类群3中既有单细胞生物,又有多细胞生物
C.类群1,2,3的共同点是:都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D.类群1是病毒,它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17.(1分)生物最大的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分别是( )
A.界和种 B.纲和目 C.门和科 D.属和种
18.(1分)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是哪位科学家提出来的?( )
A.巴斯德 B.林奈
C.珍妮•古道尔 D.弗莱明
19.(1分)我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有( )植物故乡之称。
A.蕨类植物 B.被子植物 C.苔藓植物 D.裸子植物
20.(1分)我国特有的淡水哺乳动物白鳍豚已濒临灭绝,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A.乱捕滥杀且栖息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B.环境污染使其出生率下降
C.其适应环境的能力下降
D.营养级别较高,食物不足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21.(6分)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下面是某中学生物小组的同学收集到的部分动物图片。请据图回答:
(1)若将图中动物分成ACDF和BE两类,则分类依据是体内有无 。
(2)图中所示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有 (填字母),这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比较B和E两种动物,从外部形态看,它们身体的共同特点是 ;动物E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原因是 限制了它的发育和长大。
(4)爬行动物比C更适应陆地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爬行动物的 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
(5)动物D特有的生殖发育方式是 ,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22.(6分)地球上动物运动方式多样。如图是蚯蚓、缢蛭、鸟和人的运动有关的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生物体内只有肌肉没有骨骼,靠肌肉和 协调配合完成运动。
(2)乙图中,缢蛭的运动器官是图中 (填标号)。
(3)丙图中,鸟有许多与飞行相适应的特点,如胸骨有龙骨突, 肌发达,可牵动两翼飞行。
(4)人的运动系统主要是由 和肌肉三部分组成的。丁图是屈肘动作模式图。屈肘动作的产生是当 (填标号)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 (填名称)绕肘关节运动。
23.(6分)秸秆是农作物收获籽实后留下的茎叶部分的总称,焚烧秸秆可能导致雾霾。环保部门要求各地加强监测,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如图表示合理利用秸秆的两种途径。
(1)填埋法是利用A分解秸秆,A代表的生物类群是 ,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
(2)动物饲料法是将秸秆作为动物饲料,利用动物的B作用,即 作用,将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等。
(3)不同途径产生的二氧化碳,可通过植物的C作用,即 作用,合成有机物。可见,利用秸秆可以有多种途径 循环。
(4)图中A到二氧化碳的过程属于 (填图中字母)作用。
24.(6分)豆腐乳是餐桌上常见的佐餐食品,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那么豆腐乳是怎样制作的呢?
豆腐乳是以大豆为原料,先制成豆腐坯,再将毛霉接种在豆腐坯上经发酵而制成的。当毛霉在豆腐坯上发酵时,同时还可以产生一些有香味的酯类。
接种上毛霉的豆腐坯,可以放在15~20℃的温室中,5天后,放入缸中,层层撒盐
制作后期还需添加各种不同的辅料,如红曲、黄酒、白酒、香菇、桂花及辣椒、大蒜等。再装坛封口,进行后期发酵,3个月后就可以制成多种多样、美味可口的豆腐乳。
(1)制作豆腐乳时使用的微生物在分类上同植物和动物一样都属于 核生物,它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在细胞结构方面它与乳酸菌的区别是 。
(2)豆腐乳制作的前期是使我们所需要的毛霉菌丝充分繁殖、生长,因而为其提供的条件应该是湿润、 丰富的环境,毛霉的生殖方式是 。
(3)从食品保存的角度看,加盐可以起到 的作用。
25.(6分)下面是酿米酒的操作过程:
先将糯米煮熟,待冷却至30℃时,加少许水和一定量的酒曲,在中间挖一个凹坑,并且将酿酒的器皿加盖密封。若天气寒冷(28℃)。现请你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酿酒过程做一些简单的分析:
(1)往冷却的糯米饭里加入一定量的酒曲,这是菌类培养方法步骤中的 ;加入的酒曲实际上是 。
(2)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不能用糯米培养基来直接培养新冠病毒。原因是 。
(3)在四个相同的装置里分别装入等量的如下表所示物质,搅拌均匀后密封,在对应温度的环境中同时放置一段时间。下列选项中分析不合理的是 ;为什么: 。
装置
物质
温度(℃)
①
酵母菌+葡萄糖+水
25~30
②
酵母菌+水
25~30
③
酵母菌+葡萄糖+水
0~5
④
酵母菌+葡萄糖+水
95~100
A.①②对照,可验证酵母菌需要的物质和能量来自葡萄糖
B.①③④对照,可验证温度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
C.在某一时间段,①中的酒精浓度逐渐增加
D.将③④重新置于25~30℃的环境中,酵母菌能继续发酵
2022-2023学年重庆市南川区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1分)科学家在深海中发现了一种可以发光的管水母。经研究,其结构简单,身体中央有消化腔( )
A.腔肠动物 B.环节动物 C.节肢动物 D.软体动物
【解答】解:环节动物身体有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协助肌肉运动,身体和附肢都分解,大多数有贝壳,腔肠动物结构简单,身体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
故选:A。
2.(1分)吸虫、绦虫、蛔虫等都是常见的人体寄生虫,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下列属于预防这些寄生虫感染的好习惯是( )
A.饮用未经处理的生水 B.饭前便后不洗手
C.食用半生半熟的猪肉 D.瓜果蔬菜洗净后食用
【解答】解:A、B、C饮用未经处理的生水、饭前便后不洗手,都能引起蛔虫病,A、B;
D、瓜果蔬菜洗净后食用,能预防蛔虫病。
故选:D。
3.(1分)线形动物中人类研究遗传、发育、衰老等过程的重要实验动物是( )
A.蛔虫 B.秀丽隐杆线虫
C.血吸虫 D.钩虫
【解答】解:秀丽隐杆线虫是一种无毒无害、可以独立生存的线虫,成体仅1.5mm长。自1965年起。
2013年12月17日,据国外媒体报道,如果延长蠕虫生命的科学应用到人类身上。秀丽隐杆线虫的两个基因通路。秀丽隐杆线虫是人类研究遗传、衰老等过程的重要实验动物。
故选:B。
4.(1分)兔子、鲫鱼、蝗虫、蚯蚓四种动物各自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它们进行呼吸的器官分别是( )
A.肺、鳃、体壁、气门 B.体壁、气门、肺、鳃
C.肺、鳃、气管、体壁 D.体壁、肺、鳃、气门
【解答】解:兔子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有利于气体交换,鳃里分布大量的毛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气门与体内的气管相通;蚯蚓属于环节动物,依靠体壁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故选:C。
5.(1分)鱼儿生活在水中,鱼体在水中向前游动时的动力是( )
A.胸鳍和腹鳍的作用 B.背鳍的作用
C.尾鳍的作用 D.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
【解答】解:鱼的运动器官是鳍,共5种7个,其余为8个、臀鳍、胸鳍和背鳍,背鳍防止侧翻,尾鳍可以保持鱼体前进的方向,各种鳍起着协调作用不断向前运动,选项中“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是鱼体在水中向前游动时的动力。
故选:D。
6.(1分)人在做引体向上这一动作时,在将身体拉至最高位置的过程中,肘关节所起的作用是( )
A.动力 B.支点 C.杠杆 D.协调
【解答】解: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绕着关节活动。在运动中,骨起杠杆的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故选:B。
7.(1分)“家燕筑巢”和“飞鸽传书”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分别属于( )
A.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B.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
C.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
D.学习行为,学习行为
【解答】解:“家燕筑巢”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飞鸽传书”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所以“家燕筑巢”和“飞鸽传书”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学习行为。
故选:A。
8.(1分)牧羊人放牧,只需要管好头羊,羊群中的其他羊都会跟着头羊走( )
A.取食行为 B.社会行为 C.贮食行为 D.繁殖行为
【解答】解:羊群中的其他羊都会跟着头羊走是由于羊群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等级,负责指挥,其他成员必须服从首领。
故选:B。
9.(1分)下列动物群体中不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
A.黑猩猩群体 B.蚂蚁群体
C.小区内宠物狗群体 D.蜜蜂群体
【解答】解: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明确的分工和有森严的等级制度,如:在白蚁的群体中、雄蚁,其中工蚁一般为群体中最小的个体,为没有生殖能力的雌性白蚁、采集食物;兵蚁主要是保卫蚁穴,雄蚁负责和雌蚁交配、雄蜂和工蜂组成、蚂蚁和黑猩猩具有社群行为。
故选:C。
10.(1分)有一种鬼针草的植物,当人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角上常沾上一些鬼针草带刺的“针”( )
A.人对鬼针草不会产生作用
B.有利于鬼针草生长
C.人能够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D.有利于植物的变异
【解答】解: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如有一种名为鬼切草的植物,裤脚上常被沾上一些鬼切草的带刺的“针”,扩大了鬼切草的分布范围。
故选:C。
11.(1分)人的脚趾之间经常发生奇痒,甚至发生溃烂,最有可能感染了( )
A.寄生虫 B.病毒 C.细菌 D.真菌
【解答】解:有分析可知,有的真菌等微生物寄生在生物体内,并使生物患病,从中获得营养物质、足癣等皮肤病。
故选:D。
12.(1分)下列关于细菌、真菌与人类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做面包、蒸馒头等离不开酵母菌
B.水质净化离不开苏云金杆菌
C.制作豆酱、豆腐乳等食品离不开醋酸菌
D.制醋离不开乳酸菌
【解答】解:A、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作用、做面包,A正确;
B、一些细菌如甲烷菌在无氧气的条件下,使污水得到净化,B错误;
C、制作豆酱,C错误;
D、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D错误。
故选:A。
13.(1分)以下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结构简单,由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组成
B.新型冠状病毒只能寄生在生物的活细胞内
C.新型冠状病毒能通过细胞分裂繁殖后代
D.新型冠状病毒在高倍显微镜下能观察到
【解答】解:A、新型冠状病毒结构非常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B、新型冠状病毒不能独立生活,B正确。
C、新型冠状病毒以自我复制的方式繁殖,利用寄生细胞内的物质。C错误。
D、病毒的个体非常小,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它的大小,D错误。
故选:B。
14.(1分)车前草花叶病毒、新冠病毒分别属于( )
A.细菌病毒、动物病毒 B.动物病毒、细菌病毒
C.植物病毒、动物病毒 D.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解答】解:车前草花叶病毒寄生在植物﹣﹣车前草的活细胞里,因此属于植物病毒;
新冠病毒寄生在人体的活细胞里,因此属于动物病毒;
故选:C。
15.(1分)食品放在冰箱中能保持一段时间不腐败,主要是因为( )
A.细菌被杀灭 B.细菌生长繁殖受到抑制
C.细菌不产生芽孢 D.没有细菌
【解答】解:冰箱中温度低,能抑制细菌,使其繁殖速度慢,不能充分分解食物。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16.(1分)依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对生物分出如图三个类群,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制作酸奶时用到的微生物属于类群2
B.类群3中既有单细胞生物,又有多细胞生物
C.类群1,2,3的共同点是:都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D.类群1是病毒,它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解答】解:A、制作酸奶时用到的微生物是乳酸菌,无成形的细胞核,A正确。
B、类群3是有成形的细胞核的生物,又有多细胞生物如霉菌。
C、类群3可以是真菌,其中真菌和动物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可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D、类群4是无细胞结构的生物,它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和繁殖,D正确。
故选:C。
17.(1分)生物最大的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分别是( )
A.界和种 B.纲和目 C.门和科 D.属和种
【解答】解: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
故选:A。
18.(1分)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是哪位科学家提出来的?( )
A.巴斯德 B.林奈
C.珍妮•古道尔 D.弗莱明
【解答】解:林奈,瑞典自然学者,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名制命名法,法国微生物学家,被后人誉为“微生物学之父”,英国动物学家,她二十多岁的时候就来到了非洲的原始森林,她度过了三十八年的野外生涯,呼吁人们保护野生动物;弗莱明,是他首先发现青霉素。
故选:B。
19.(1分)我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有( )植物故乡之称。
A.蕨类植物 B.被子植物 C.苔藓植物 D.裸子植物
【解答】解:我国裸子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现代裸子植物分属于5纲,12科,近800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八目,41属。其中引种栽培1科,51种,或称“活化石”植物,居全世界的首位,我国素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称。
故选:D。
20.(1分)我国特有的淡水哺乳动物白鳍豚已濒临灭绝,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A.乱捕滥杀且栖息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B.环境污染使其出生率下降
C.其适应环境的能力下降
D.营养级别较高,食物不足
【解答】解:乱捕滥杀如70年代和80年代在长江中普遍存在的漂网和滚钩应对50%以上的白暨豚非正常死亡负责;长江沿岸架设的迷魂阵渔网常常将误入其中的白鳍豚缠绕溺毙,但在沿江的渔民中仍有部分使用。电渔不仅对白暨豚造成直接伤害,而且不论个体大小和种类,也使得白暨豚更容易被船只撞击,任何的伤害都是致命的,以及非法捕鱼中使用炸药。由于滥伐和农业水土流失,不能满足白暨豚繁殖的需要、农业的发展,长江水质严重退化。占中国污水排放总量的40%。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21.(6分)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下面是某中学生物小组的同学收集到的部分动物图片。请据图回答:
(1)若将图中动物分成ACDF和BE两类,则分类依据是体内有无 脊柱 。
(2)图中所示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有 A、D (填字母),这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比较B和E两种动物,从外部形态看,它们身体的共同特点是 身体分节 ;动物E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原因是 外骨骼 限制了它的发育和长大。
(4)爬行动物比C更适应陆地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爬行动物的 生殖 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
(5)动物D特有的生殖发育方式是 胎生、哺乳 ,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解答】解:(1)图中ACDF为一类,其余BE为另一类。
(2)在动物界中只有鸟类和哺乳类为恒温动物,体温恒定减少了动物对环境的依赖性,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因此,体温恒定的有A鸽子。
(3)B蚯蚓属于环节动物,E蝗虫属于环节动物。E蝗虫体表有外骨骼,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4)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更适应陆地生活。
(5)D家兔,具有胎生,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故答案为:
(1)脊柱。
(2)A、D。
(3)身体分节;外骨骼。
(4)生殖。
(5)胎生、哺乳。
22.(6分)地球上动物运动方式多样。如图是蚯蚓、缢蛭、鸟和人的运动有关的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生物体内只有肌肉没有骨骼,靠肌肉和 刚毛 协调配合完成运动。
(2)乙图中,缢蛭的运动器官是图中 ③ (填标号)。
(3)丙图中,鸟有许多与飞行相适应的特点,如胸骨有龙骨突, 胸 肌发达,可牵动两翼飞行。
(4)人的运动系统主要是由 骨、关节 和肌肉三部分组成的。丁图是屈肘动作模式图。屈肘动作的产生是当 ④ (填标号)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 骨 (填名称)绕肘关节运动。
【解答】解:(1)图甲中,蚯蚓靠肌肉与刚毛协调配合完成运动,提高生存能力。
(2)乙图中,缢蛏的运动器官是③足。
(3)丙图中,鸟的体表覆羽毛,可在空中自由飞行,如胸骨有龙骨突,可牵动两翼飞行。
(4)丁图是人的关节及屈肘动作模式图。关节周围有关节囊包裹着,可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就会牵动前臂骨绕肘关节运。
故答案为:(1)刚毛;
(2)③;
(3)胸;
(4)骨、关节、④;骨。
23.(6分)秸秆是农作物收获籽实后留下的茎叶部分的总称,焚烧秸秆可能导致雾霾。环保部门要求各地加强监测,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如图表示合理利用秸秆的两种途径。
(1)填埋法是利用A分解秸秆,A代表的生物类群是 细菌、真菌(或“微生物”) ,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分解者 。
(2)动物饲料法是将秸秆作为动物饲料,利用动物的B作用,即 呼吸 作用,将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等。
(3)不同途径产生的二氧化碳,可通过植物的C作用,即 光合 作用,合成有机物。可见,利用秸秆可以有多种途径 物质(或“碳”) 循环。
(4)图中A到二氧化碳的过程属于 B (填图中字母)作用。
【解答】解:(1)在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的遗体、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归还土壤,进而制造有机物、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因此图示中的填埋法是利用分解者A细菌。
(2)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将秸秆中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释放能量、尿液等物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可通过植物的C光合作用,可见,并实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图中A细菌、真菌也能进行B呼吸作用、植物的遗体、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供绿色植物重新吸收和利用。
故答案为:(1)细菌、真菌(或“微生物”);
(2)呼吸;
(3)光合;物质(或“碳”);
(4)B。
24.(6分)豆腐乳是餐桌上常见的佐餐食品,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那么豆腐乳是怎样制作的呢?
豆腐乳是以大豆为原料,先制成豆腐坯,再将毛霉接种在豆腐坯上经发酵而制成的。当毛霉在豆腐坯上发酵时,同时还可以产生一些有香味的酯类。
接种上毛霉的豆腐坯,可以放在15~20℃的温室中,5天后,放入缸中,层层撒盐
制作后期还需添加各种不同的辅料,如红曲、黄酒、白酒、香菇、桂花及辣椒、大蒜等。再装坛封口,进行后期发酵,3个月后就可以制成多种多样、美味可口的豆腐乳。
(1)制作豆腐乳时使用的微生物在分类上同植物和动物一样都属于 真 核生物,它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把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在细胞结构方面它与乳酸菌的区别是 乳酸菌无成形的细胞核 。
(2)豆腐乳制作的前期是使我们所需要的毛霉菌丝充分繁殖、生长,因而为其提供的条件应该是湿润、 有机物 丰富的环境,毛霉的生殖方式是 孢子生殖 。
(3)从食品保存的角度看,加盐可以起到 防止腐败 的作用。
【解答】解:(1)知制作豆腐乳时制作豆腐乳时使用的微生物在分类上同植物和动物一样都属于真核生物,它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把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与乳酸菌的区别是乳酸菌无成形的细胞核。
(2)毛霉属于真菌,它的大量繁殖需要一定的基本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繁殖方式是孢子生殖。
(3)加盐可以起防止腐败的作用。此外,使豆腐乳味道更加鲜美。
故答案为:
(1)真;把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2)有机物;孢子生殖;
(3)防止腐败。
25.(6分)下面是酿米酒的操作过程:
先将糯米煮熟,待冷却至30℃时,加少许水和一定量的酒曲,在中间挖一个凹坑,并且将酿酒的器皿加盖密封。若天气寒冷(28℃)。现请你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酿酒过程做一些简单的分析:
(1)往冷却的糯米饭里加入一定量的酒曲,这是菌类培养方法步骤中的 接种 ;加入的酒曲实际上是 通过酵母菌等微生物,先将糯米饭中的淀粉分解成葡萄糖,然后再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
(2)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不能用糯米培养基来直接培养新冠病毒。原因是 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和繁殖 。
(3)在四个相同的装置里分别装入等量的如下表所示物质,搅拌均匀后密封,在对应温度的环境中同时放置一段时间。下列选项中分析不合理的是 D ;为什么: ④的温度过高,杀死了酵母菌,酵母菌也不能继续发酵 。
装置
物质
温度(℃)
①
酵母菌+葡萄糖+水
25~30
②
酵母菌+水
25~30
③
酵母菌+葡萄糖+水
0~5
④
酵母菌+葡萄糖+水
95~100
A.①②对照,可验证酵母菌需要的物质和能量来自葡萄糖
B.①③④对照,可验证温度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
C.在某一时间段,①中的酒精浓度逐渐增加
D.将③④重新置于25~30℃的环境中,酵母菌能继续发酵
【解答】解:(1)往冷却的糯米饭里加入一定量的酒曲,这是菌类培养方法步骤中的接种,先将糯米饭中的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2)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和繁殖,不能用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来直接培养。
(3)A、①酵母菌+葡萄糖+水,①②对照,A正确;
B、①酵母菌+葡萄糖+水、④酵母菌+葡萄糖+水,可验证温度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
C、酒精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C正确;
D、④的温度过高,再将重新置于25﹣30℃的环境中,D错误。
故选:D。
故答案为:(1)接种;通过酵母菌等微生物,然后再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2)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和繁殖;
(3)D;④的温度过高,酵母菌也不能继续发酵。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川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川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川区三校联盟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据图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