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泰安新泰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
    • 练习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第1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第2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第3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第1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第2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泰安新泰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泰安新泰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生 物 试 卷
    一、单选题
    1. 天冬氨酸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甘氨酸是脑内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下列关于人体内这两种氨基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作用的受体不同
    B. 都含有C、H、O、N
    C. 天冬氨酸能增大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
    D. 甘氨酸能抑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答案】D
    【解析】
    【分析】1、天冬氨酸是一种兴奋性递质,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甘氨酸是脑内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2、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详解】A、两种氨基酸均可作为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具有特异性,因此作用的受体不同,A正确;
    B、氨基酸的基本组成元素为C、H、O、N,B正确;
    C、天冬氨酸是一种兴奋性递质,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使Na+内流,产生兴奋,C正确;
    D、甘氨酸是脑内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可抑制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不能抑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D错误。
    故选D。
    2. 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静息时,①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 刺激③处,A能产生反应
    C. 兴奋在①处和②处以相同的速度迅速传导
    D. 若从④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⑤处,E能产生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时表示反射弧的结构,其中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是传出神经,E是效应器,图中②是突触结构。
    【详解】A、静息时,主要是钾离子外流,①处细胞膜电位为外正内负,A错误;
    B、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刺激③处,在A感受器处无法产生反应,B错误;
    C、②表示突触,由于突触处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故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C错误;
    D、若从④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⑤处,由于⑤处距离效应器更近,故E效应器能产生反应,D正确。
    故选D。
    3. 环境温度从25℃降至5℃时,人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尿量、耗氧量、及体内酶活性变化依次为( )
    A. 减少、增加、增加、不变 B. 增加、增加、减少、增加
    C. 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D. 减少、不变、增加、减少
    【答案】A
    【解析】
    【分析】低温时,通过体温调节使体温维持恒定,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但由于低温时散热量大,故产热量也多,低温时出汗少,尿量多。
    【详解】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5℃时,散热量增多,机体通过调节增加产热,故耗氧量增加;同时汗液蒸发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使尿量增加;由于体温保持相对稳定,故酶活性不变。即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 图中A、B、C表示人体内环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1可能是淋巴细胞
    B. 细胞2可能是红细胞
    C. 细胞3可能是肌肉细胞
    D. A、B、C三部分液体环境合起来组成体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1、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组织细胞和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
    2、据图分析:A、B、C表示人体内环境,其中C表示淋巴,B表示组织液,A表示血浆。
    【详解】A、A表示血浆,故细胞1可能是淋巴细胞,A正确;
    B、B表示组织液,红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故细胞2不可能是红细胞,B错误;
    C、C表示淋巴,故细胞3是淋巴细胞,不可能是肝细胞,C错误;
    D、A血浆、B组织液、C淋巴三部分液体环境合起来成为细胞外液,而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D错误。
    故选A。
    【点睛】
    5. 下列物质中,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是( )
    ①性激素 ②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③淀粉 ④唾液淀粉酶 ⑤纤维素 ⑥胰高血糖素
    A. ①③④ B. ②③⑤ C. ②④⑥ D. ①④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1、核糖体:无膜的结构,能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如胰岛素、消化酶等),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2、高尔基体:单膜囊状结构,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是纤维素的合成场所)。
    3、叶绿体:双层膜结构,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
    4、内质网能有效地增加细胞内的膜面积,其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将细胞中的各种结构连成一个整体,具有承担细胞内物质运输的作用。根据内质网膜上有没有附着核糖体,将内质网分为滑面型内质网和粗面型内质网两种。滑面内质网上没有核糖体附着,这种内质网所占比例较少,但功能较复杂,它与脂类、糖类代谢有关;粗面内质网上附着有核糖体,其排列也较滑面内质网规则,功能主要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详解】①雄性激素属于脂质,其合成场所是内质网,①错误;
    ②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②正确;
    ③淀粉是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其合成场所是叶绿体,③错误;
    ④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④正确;
    ⑤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其合成场所为高尔基体,⑤错误;
    ⑥胰高血糖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⑥正确。
    故选C。
    【点睛】
    6. 图是低等海洋动物某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正确的是( )

    A. ①处只要受到刺激,便能引起②的反应
    B. b 处给予适宜刺激,引起②的反应属于反射
    C. 兴奋每传递一次都会导致突触前膜的面积减小
    D. 兴奋在 a 处的传导速度明显快于在 c 处的传递速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某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根据a上的神经节或③处突触结构可以判断,①为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②为效应器,能作出一定的反应;c为突触结构。
    【详解】A、不同的感受器有适宜的刺激种类,不能对各种持久都能发生反应,不同的感受器也有不同的刺激值,刺激强度太弱,不能引起感受器的兴奋,A错误;
    B、反射活动需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因此b处给予适宜刺激,引起②的反应不属于反射,B错误;
    C、神经递质在突触小泡中,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时将神经递质胞吐到突触间隙中,因此兴奋每传递一次都会导致突触前膜的面积增加,C错误;
    D、由图可知,图中a处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是生物电,c处是突触依靠神经递质传递兴奋,生物电的传递速度远远大于神经递质,D正确。
    故选D。
    【点睛】
    7. 关于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前者增殖形成记忆B细胞,后者增殖形成记忆T细胞
    B. 前者参与体液免疫,后者参与细胞免疫
    C. 抗体由前者分泌,细胞因子主要由后者分泌
    D. 前者直接杀死靶细胞,后者直接杀死病原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方式。体液免疫依靠B细胞发挥主要作用,细胞免疫主要依靠毒性T细胞发挥作用。浆细胞是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详解】A、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增殖,A错误;
    B、浆细胞参与体液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B正确;
    C、抗体由前者浆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主要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C错误;
    D、细胞毒性T细胞能直接杀死靶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D错误。
    故选B。
    8.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下列哪项可以发生在内环境中( )
    A 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
    B. 神经递质与相应的受体结合
    C. 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 乳酸的产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内环境,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反应都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发生在细胞内的反应不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是反应。
    【详解】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发生在消化道内,不是在内环境中,A错误;
    B、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发生在突触间隙内,突触间隙属于组织液,是在内环境中,B正确;
    CD、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以及乳酸的产生均在细胞内进行,不是在内环境中,CD错误。
    故选B。
    9. 胰岛素抵抗是胰岛素与受体结合率降低,使得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瘦素是一种由肥胖基因编码的对机体有调节作用的非糖基化蛋白类物质。吸烟减轻体重的机制如图所示(图中的“↑”“+”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瘦素属于激素,通过体液运输至全身各处
    B. 人体所有正常的组织细胞都存在瘦素基因
    C. 吸烟引起的胰岛素抵抗患者的血糖浓度低于正常人
    D. 据图推测,戒烟者戒烟后一段时间内体重可能增加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尼古丁会导致内脏脂肪积累,使胰岛素与受体结合率降低;尼古丁会促进肾上腺素分泌,导致脂肪组织氧化供能增加导致体重减轻,促进脂肪组织分泌瘦素作用于脑,也可以直接作用于脑,使大脑产生饱腹感,食欲下降;增加脂肪组织的氧化供能;吸烟行为代替进食可减少食物摄入量导致体重减轻。
    【详解】A、结合题意分析可知,瘦素是一种由肥胖基因编码的对机体有调节作用的非糖基化蛋白类物质,属于激素类物质,激素通过体液运输至全身各处,A正确;
    B、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中所有细胞所含基因相同,故人体所有正常的组织细胞都存在瘦素基因,B正确;
    C、激素需要与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结合题意可知,胰岛素抵抗是胰岛素与受体结合率降低,故胰岛素无法正常发挥作用,该类患者体内血糖浓度高于正常人,C错误;
    D、图示中关于吸烟减轻体重的机制有多种途径,例如吸烟行为可以替代进食,增加饱腹感,降低食欲,尼古丁能使脂肪组织增加氧化分解等,上述途径最终都使体重减轻,所以可推测戒烟者戒烟后一段时间内体重可能增加,D正确。
    故选C。
    10. 如图为人体体液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a存在于细胞内,约占体液的2/3
    B. c表示淋巴液,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流入d
    C. 胰岛素和肌肉注射的青霉素可存在于d中
    D.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b和消化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b和c、c和d之间是单向箭头,则c表示淋巴液,b表示组织液,d表示血浆,故a表示细胞内液。
    【详解】A、a表示细胞内液,占体液2/3,b组织液、c淋巴液和d组织液表示细胞外液,占体液1/3,A正确;
    B、c表示淋巴液,可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流入d血浆,B正确;
    C、胰岛B细胞产生的胰岛素先分泌到组织液通过淋巴循环再进入血浆,肌肉注射的青霉素先进入组织液,后进入血浆,故两者均可存在于d血浆中,C正确;
    D、消化液不是内环境,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b组织液,D错误。
    故选D。
    11. 多巴胺(C6H3(OH)2-CH2-CH2-NH2) 由脑内分泌,可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它正式的化学名称为4-(2-氨基乙基)-1,2-苯二酚(4-(2-aminoethyl)benzene-1,2-diol)。Arvid Carlsson确定多巴胺为脑内信息传递者的角色使他赢得了2000年诺贝尔医学奖。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这种脑内分泌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将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也与上瘾有关,可使人产生愉悦感。毒品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其作用机制如图所示,MNDA为细胞膜上的结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多巴胺释放到突触间隙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 可卡因阻止多巴胺回收,使人产生更强的愉悦感
    C. MNDA是多巴胺的识别受体,也能协助Na+进入神经元
    D. 多巴胺回收进入突触前膜,说明多巴胺在突触处双向传递信息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详解】A、多巴胺释放到突触间隙为胞吐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
    B、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多巴胺回收,使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时间延长,促进突触后膜钠离子内流,因此会使人产生更强的愉悦感,B正确;
    C、由图可知,MNDA是多巴胺的识别受体,也能协助Na+内流进入神经元,C正确;
    D、多巴胺属于神经递质,在突触间单向传递信息,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一旦发挥作用后,会被突触前膜上的多巴胺转运载体移走,进入突触前膜,为下一次释放做准备,D错误。
    故选D。
    12. 如图是人体内部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针刺后,在 a 处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B. 针扎刺激手指皮肤后,a 神经元膜电位由外负内正变为外正内负
    C. 在针扎刺激手指皮肤后肌肉收缩的过程中,电流表的指针会发生 1 次方向向右的偏转
    D. 针刺取血时人体不会缩手,这与大脑对脊髓的分级调节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1、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构成。
    2、分析题图,a表示传入神经,c表示传出神经。
    【详解】A、神经纤维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是由兴奋部位向未兴奋部位,这与兴奋传导的方向是一致的,A错误;
    B、针扎刺激手指皮肤后,a 神经元膜电位由静息电位变成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B错误;
    C、在针扎刺激手指皮肤后肌肉收缩的过程中,兴奋传导到电流表右侧时会发生1次偏转,兴奋传导到电流表左侧时也会发生1次偏转,C错误;
    D、针刺取血时人体不会缩手,可知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控制。
    故选D。
    13. 职业运动员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往往不是饮用清水,而是饮用含有特定成分的“功能饮料”,下表为某种功能饮料的主要成分。据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成分
    质量浓度/g·L-1
    成分
    质量浓度/g·L-1
    蔗糖
    30
    氯化钾
    0.1
    其他糖类
    10
    磷酸二氢钠
    0.1
    柠檬酸
    10
    磷酸二氢钠
    0.1
    氯化钠
    0.1
    碳酸氢钠
    0.1

    A. 运动员剧烈运动消耗了大量能量,所以蔗糖等糖类的作用是提供能源
    B. 大量出汗不只是丧失了水分,也丧失了盐分,所以功能饮料既含水也含无机盐
    C. 功能饮料中含有大量的钠离子和钾离子,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稳定的主要成分
    D. 细胞外液中的HCO3-和H2CO3,对维持细胞外液pH值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表格,“功能饮料”中的成分有糖类、柠檬酸和无机盐等,水占比最高,其次是糖类。
    【详解】A、运动员在剧烈运动时比平时消耗更多的能量,因此需要补充蔗糖等糖类,分解成葡萄糖后可以被细胞吸收,并用来提供能量,A正确;
    B、汗液中不光有水,还有尿素和无机盐,出汗的过程中不仅丢失水分,还丢失了无机盐,因此补充水分的同时,还需要补充无机盐,以维持内环境正常的渗透压,B正确;
    C、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钠离子和氯离子,而不是钾离子,C错误;
    D、血浆的pH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和H2CO3有关,如HCO3-可以中和过多的酸,D正确。
    故选C。
    14. 闰绍细胞接受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侧支的支配,其活动经轴突作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下图表示闰绍细胞参与的脊髓局部自动调节的多突触反射活动,给予运动神经元1适宜刺激后,检测运动神经元1、闰绍细胞和运动神经元2膜内的电位变化,得到如下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动神经元1出现动作电位主要是由钾离子外流引起的
    B. 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侧支释放的神经递质会进入闰绍细胞
    C. 闰绍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能抑制运动神经元2产生兴奋
    D. 神经元兴奋后会使与其相连接的突触后神经元也一定产生兴奋
    【答案】C
    【解析】
    【分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组成,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含有神经递质,当兴奋传至轴突末端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胞吐,这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的电信号,静息时,K离子外流,膜外电位高于膜内,表现为外正内负;兴奋时,Na离子通道开放,Na离子内流,膜内电位高于膜外,表现为外负内正。
    【详解】A、运动神经元1出现动作电位主要是由钠离子内流引起的,A错误;
    B、神经递质不会进人闰绍细胞,只是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B错误;
    C、通过膜电位图可知,闰绍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能抑制运动神经元2产生兴奋,C正确;
    D、神经元可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或者兴奋性神经递质,故神经元兴奋后会使与其相连接的突触后神经元可能产生兴奋,也可能产生抑制,主要依据是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的种类,D错误。
    故选C。
    15. 下图表示人体免疫反应的某些过程,对a、b、c、d表示相关的免疫细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a、b、d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B. Ⅰ可表示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Ⅱ可表示细胞免疫的部分过程
    C. c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 d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消灭抗原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示可知,a为吞噬细胞,b为T细胞,c为靶细胞,d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免疫。
    【详解】A、a细胞是吞噬细胞,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错误;
    B、Ⅰ过程中有B细胞参与,可表示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Ⅱ过程中有。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参与,可表示细胞免疫的部分过程,B正确;
    C、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使c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C错误
    D、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而不是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的,且细胞因子能增强免疫细胞的作用,而不是细胞因子消灭抗原,D错误;
    故选B。
    【点睛】
    16. 观察下面两个关于生长素作用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DE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BD段
    B. 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BD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DE段
    C. 生长素对Ⅰ、Ⅳ处的生长起促进作用,生长素对Ⅱ、Ⅲ处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D. 若乙图中Ⅲ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AB段,则Ⅳ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BD段
    【答案】D
    【解析】
    【分析】1、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其两重性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器官种类以及细胞的年龄有关。
    2、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根对生长素浓度最敏感,其次是芽,再次是茎。
    3、分析图乙:由于重力的作用,使生长素浓度Ⅰ处<Ⅱ处,Ⅲ处<Ⅳ处;但是由于根对生长素浓度更敏感,Ⅱ处浓度高导致该处生长受抑制,而茎的Ⅳ处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反而更快。即根的向地性能够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茎的背地性未能体现两重性。
    【详解】A、由于重力的作用,Ⅰ处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Ⅱ处的生长素浓度抑制生长,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DE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应高于F点,A错误;
    B、由于重力的作用,Ⅰ处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Ⅱ处的生长素浓度抑制生长,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BD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应高于F点,B错误;
    C、生长素对Ⅰ、Ⅳ处的生长起促进作用,生长素对Ⅱ处的生长起抑制作用,但是Ⅲ处生长素浓度较低,没有抑制作用,只是促进作用较弱,C错误;
    D、若乙图中Ⅲ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AB段,Ⅳ处的生长素浓度应高于B点,并且生长速率也高于Ⅲ处,则Ⅳ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BD段,D正确。
    故选D。
    17. 某致病细菌分泌的外毒素对人和小鼠体有很强的毒性,可引起流涎、呕吐、便血、痉挛等,以致死亡。该外毒素为环状肽,结构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每分子外毒素彻底水解时需要消耗8分子水
    B. 外毒素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中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
    C. 外毒素再次进入人体后能够刺激记忆细胞分泌大量的抗体
    D. 该外毒素在合成过程中最多有7种不同种类的tRNA参与
    【答案】D
    【解析】
    【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 ,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2、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该过程中:形成的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O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O原子数=各氨基酸中O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
    【详解】A、该化合物称为环状七肽化合物,含有7个肽键,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水解需要的水分子数,因此彻底水解时需要消耗7分子水,A错误;
    B、外毒素由细菌分泌,细菌为原核生物,有且仅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不存在高尔基体,B错误;
    C、抗体由浆细胞产生并分泌,C错误;
    D、该化合物有7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来,7个氨基酸中的R基中有3个都是-CH3、其余4个R基各不相同,而一种氨基酸可以有多种密码子编码,即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tRNA转运,因此该外毒素在合成过程中最少需要5种tRNA参与,最多有7种不同种类的tRNA参与,D正确。
    故选D。
    18. 下列关于农业生产措施或作物生理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将成熟香蕉与未成熟芒果一起放置芒果成熟快,原因是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B. 感染赤霉菌的水稻植株比正常植株高,原因是赤霉菌合成过多赤霉素促进水稻生长
    C. 用人尿浸泡树枝,树枝易生根,原因是人体产生的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
    D. 玉米种子经流水冲泡后更易发芽,原因是种子中脱落酸减少,解除休眠
    【答案】C
    【解析】
    【分析】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解除休眠和促进花粉萌发等生理作用;脱落酸:促进果实与叶的脱落。
    【详解】A、将成熟香蕉与未成熟芒果一起放置芒果成熟快,原因是成熟的香蕉释放出乙烯(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催熟了未成熟的芒果,A正确;
    B、感染赤霉菌的水稻植株比正常植株高,其原因是赤霉菌合成分泌过多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导致植株过度增高,B正确;
    C、人尿中含有植物的生长素,用人尿浸泡树枝,可促进枝条生根,但人体不能产生生长素,C错误;
    D、玉米种子经流水冲泡后,玉米种子中的脱落酸减少,抑制发芽的作用减弱,解除休眠,D正确。
    故选C。
    19. 猕猴桃的质地柔软,口感酸甜。味道被描述为草莓、香蕉、菠萝三者的混合。猕猴桃除含有猕猴桃碱、蛋白水解酶、单宁果胶和糖类等有机物,以及钙、钾、硒、锌、锗等微量元素和人体所需17种氨基酸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葡萄酸、果糖、柠檬酸、苹果酸、脂肪。如图为猕猴桃果实发育和成熟过程中激素的动态变化,据图判断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 开花后10~23天为果实生长发育的主要时期,推断原因是此时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分泌较多
    B. 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激素的调节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
    C. 脱落酸的分泌可以抑制细胞分裂,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细胞分裂,两种激素作用相互拮抗,因此不会同时存在
    D. 果实发育中所需的生长素主要由发育中的种子产生,若遇到阴雨天传粉不足,可在番茄的子房壁涂抹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果实发育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显著调节作用,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目前公认的植物激素共有五大类,分别是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生长素和赤霉素在促进植物生长方面具有协同作用,其促进生长的机理是促进细胞纵向伸长。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脱落酸的作用是促进叶片和果实脱落。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
    【详解】A、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果实发育,因此这两种激素分泌较多的时期为果实生长发育的主要时期,A正确;
    B、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种激素的调节常常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据图可知果实发育和成熟的早期主要是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起作用,而后期主要是脱落酸和乙烯起作用,B正确;
    C、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能抑制细胞的分裂,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具有拮抗作用,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因此两种激素可以同时存在,C错误;
    D、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我们食用的是番茄的果实部分,若遇到阴雨天传粉不足,可在番茄的子房壁涂抹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果实发育,形成无籽番茄,避免造成减产,D正确。
    故选C。
    20. 如图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及小肠绒毛内部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葡萄糖进入1的方式是协助运输
    B. 3内液体渗透压过高可引起组织水肿
    C. 由2携带的氧到心肌细胞内被利用,至少需要经过6层生物膜
    D. 5内液体含有的蛋白质与3内一样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1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2是红细胞,3是毛细血管,4是组织液,5是毛细淋巴管。
    【详解】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是方式是主动运输,A错误;血浆渗透压过低可以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由红细胞携带的氧气到组织细胞内被利用,至少需要经过红细胞膜、毛细血管壁(2层膜)、组织细胞膜,线粒体膜(2层膜)共6层生物膜,C正确;与淋巴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错误。
    【点睛】熟悉题图中各部分结构和液体名称是解答本题的基础。
    二、不定项选择题
    21. 拟南芥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出现花发育异常。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 该突变体一定存在生长素的合成障碍
    B. 生长素的分布能影响拟南芥的生长发育
    C. 突变体内生长素含量与野生型有明显差异
    D. 突变体内生长素分布与野生型无明显差异
    【答案】ACD
    【解析】
    【分析】题意分析,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发育异常”,说明生长素和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花的发育有关;“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由此可推测P基因起作用的机制可能是突变导致了生长素的运输异常导致花发育异常。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拟南芥花的发育与生长素以及生长素的运输有关,故该突变体不一定存在生长素的合成障碍,A错误;
    B、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花会发育异常,说明生长素的分布能影响拟南芥的生长发育,突变体内生长素分布与野生型可能有明显差异,B正确;
    C、根据题目信息不能推知突变体内生长素含量与野生型有明显差异,C错误;
    D、根据题目信息可推知突变体内生长素分布异常导致了花发育异常,显然突变体内生长素分布与野生型有差异,D错误。
    故选ACD。
    22.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针刺产生痛觉和打针时不收缩都属于反射活动
    B. 位于下丘脑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C. 大脑皮层受损的人不能完成排尿反射
    D. 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
    【答案】D
    【解析】
    【分析】1、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
    (1)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2)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3)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4)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5)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2、各级中枢的联系 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
    【详解】A、针刺产生痛觉,只是传到了大脑皮层,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而打针时不收缩,是由于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对脊髓中神经中枢调控的结果,属于反射,A错误;
    B、呼吸中枢位于脑干,B错误;
    C、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故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能完成排尿反射,C错误;
    D、小脑中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因此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D正确。
    故选D。
    23. 如图显示小鼠恐惧反射的建立过程(先给予小鼠灯光刺激,随后给予电刺激)。小鼠刚建立该反射后,此时仅给予灯光刺激测得小鼠心率为P,若小鼠建立该恐惧反射后,反复给予小鼠灯光刺激而不给予电刺激,一段时间后再给灯光刺激测得的小鼠心率为Q,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小鼠的恐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正常机体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
    B. P<Q
    C. 小鼠恐惧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条件反射的消退是学习的结果
    D. 实验中灯光刺激属于条件刺激
    【答案】BCD
    【解析】
    【分析】1、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答。
    (2)分类: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条件反射:(后天学习)
    2、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包括感受器(感受刺激,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传出神经(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和效应器(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详解】A、由题意分析可知,小鼠的恐惧反射是后天建立的,属于条件反射,正常机体条件反射的数量可以是无限的,A正确;
    B、图示为小鼠恐惧反射的过程,P是建立反射后的心率,若反复给小鼠灯光刺激而不给予电刺激,无法让小鼠建立恐惧反射,故心率P>Q,B错误;
    C、图示小鼠恐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条件反射消退仍然需要大脑皮层参与,不是学习的结果,C错误;
    D、恐惧反射的建立后,灯光刺激属于条件刺激,恐惧反射消退后,灯光刺激属于条件刺激属于无关刺激,D错误。
    故选BCD。
    24.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的一部分,包括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
    B. 胰岛素在调节血糖的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C. 只要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刺激,即可出现反射活动
    D. 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产热大于散热,使体温得以稳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2)各级中枢的联系: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
    【详解】A、自主神经系统是外周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也可以是脑神经的一部分,包括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A错误;
    B、胰岛素在调节血糖的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B正确;
    C、即使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刺激,如果刺激强度小,也不一定会出现反射活动,C错误;
    D、要使体温得以稳定,人体产热等于散热,D错误。
    故选B。
    25. 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其中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如图一表示部分激素从分泌到发挥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代表人体内的不同激素;图二表示的是激素的传送方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结构是下丘脑,其分泌的激素的传送方式属于图二的神经分泌
    B. 激素③含量过高时,激素①、②含量均下降,这是一种正反馈调节机制
    C. 远距分泌是指激素经血液运输至远距离的靶细胞(或组织)而发挥作用。激素②③④的分泌属于此传送方式,但这几种激素的分泌均不存在自分泌传送
    D. 从图一可以得出,甲状腺分泌激素③的生理过程是受神经—体液共同调节
    【答案】B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一表示部分激素从分泌到发挥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激素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②为促甲状腺激素、激素③为甲状腺激素、激素④为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图二表示的是激素的传送方式。
    【详解】A、从图(一)可知,既能够传导兴奋又能够分泌激素的结构是下丘脑,其所分泌的激素①名称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传送方式属于图(二)的神经分泌,A正确;
    B、分析图一可知图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激素③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激素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促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趋势是下降,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B错误;
    C、结合图示可知自分泌是指自身分泌的直接作用于自身,而③甲状腺激素、④胰岛素两种激素的靶细胞可以是自身细胞,所以存在自分泌传送方式,C错误;
    D、从图(一)可以得出,甲状腺分泌激素③的生理过程是受神经一体液共同调节,D正确。
    故选BC。
    三、非选择题
    26. 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四种体液,①②表示有关的物质。请据图回答:

    (1)A~D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________;[ ]________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B体液是______,经过循环它由___________________汇入C中。B、C的成分相近,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其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________、HPO42-等离子有关。
    (4)如果②代表O2,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系统)协助完成;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D细胞内液 ②. A组织液 ③. 淋巴 ④. 左右锁骨下静脉 ⑤. C(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或B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⑥. 无机盐、蛋白质 ⑦. HCO3- ⑧. 呼吸系统、循环系统 ⑨.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A是组织液、B是淋巴,C是血浆,D是细胞内液,A、B、C共同构成内环境,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B是淋巴,经过循环它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B、C的成分相近,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其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4)②代表O2,O2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协助完成;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7. 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部分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暑假中,小达从户外进入冰雕馆看冰雕,环境温度下降,其下丘脑可分泌_________激素,通过作用于垂体促进腺体A分泌________激素,增加产热。
    (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_______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并由_______释放进入血液,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水盐调节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_(“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神经-体液调节”)。
    (3)小乐饥饿时,血糖浓度下降,下丘脑中的血糖调节中枢产生兴奋,主要使_____细胞分泌活动增强,促进________(答一点)从而调节血糖浓度上升。
    (4)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②. 甲状腺
    (2) ①. 抗利尿 ②. 垂体 ③. 神经-体液调节
    (3) ①. 胰岛A ②. 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或非糖物质转变成糖)
    (4) ①. 通过体液运输 ②.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解析】
    【分析】下丘脑地位和功能:
    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
    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小问1详解】
    寒冷刺激后产生的神经冲动可传导至下丘脑,下丘脑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垂体,使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促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甲状腺(腺体A)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促进物质氧化分解加强,产热增加。
    【小问2详解】
    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水盐调节既有神经细胞参与,也有激素参与,故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小问3详解】
    血糖浓度下降,下丘脑中的血糖调节中枢兴奋,主要通过传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从而使血糖升高。
    【小问4详解】
    激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作用很大,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激素弥散于体液中,通过体液运输,但其运输不具有定向性,并不定向运输到特定器官;激素的作用具有特异性,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或靶器官;激素一旦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因此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点睛】本题以下丘脑为中心,考查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的内容,识记水平衡调节的过程,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28. 胰岛B细胞是可兴奋细胞,其细胞外Ca2+浓度约为细胞内的10000倍,细胞内K+浓度约为细胞外的30倍。下图1为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机制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分析可知,葡萄糖以____方式进入胰岛B细胞,通过 ___被氧化分解后生成ATP, ATP作为信号分子,与ATP敏感的K+通道蛋白上的识别位点结合,导致ATP敏感的K+通道关闭,进而触发____,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该过程中胰岛B细胞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为____。
    (2)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有多个成员,其中对胰岛素敏感的为GLUT-4,其作用机制如图2所示。
    ①GLUT1-3几乎分布于全身所有组织细胞,它们的生理功能不受胰岛素的影响,其生理意义在于___以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需要。
    ②据图2分析,当胰岛素与蛋白M结合后,经过细胞内信号传递,引起____,从而提高了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胰岛素促进细胞内葡萄糖去向中的①和②指的是____、___。
    【答案】(1) ①. 协助扩散 ②. 细胞呼吸呼吸作用 ③. Ca2+通道打开,Ca2+ 内流 ④. 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2) ①. 转运葡萄糖,使葡萄糖维持在一定水平 ②. 含GLUT-4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增加了细胞膜上 GLUT-4的数量 ③. 形成糖原 ④. 转化为非糖物质
    【解析】
    【分析】1、据图1分析: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引起细胞内ATP浓度升高,进而导致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进而触发Ca2+大量内流,由此引起胰岛素分泌,胰岛素通过促进靶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减低。
    2、据图2分析:当胰岛素与受体结合之后,经过细胞内信号转导,引起含GLUT-4的嚢泡与细胞膜的融合,囊泡的形成直接与高尔基体有关,通过囊泡的活动增加了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4的含量,从而提高了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或摄取储存和利用能力。
    【小问1详解】
    据图1可知葡萄糖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进入胰岛B细胞,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故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葡萄糖通过呼吸作用被氧化分解;细胞中ATP含量升高,ATP作为信号分子,与ATP敏感的K+通道蛋白上的识别位点结合,导致ATP敏感的K+通道关闭,进而触发Ca2+通道打开,Ca2+内流增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胰岛B细胞兴奋时,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即此时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为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小问2详解】
    ①GLUT1~3几乎分布于全身所有组织细胞,它们的生理功能不受胰岛素的影响,其生理意义在于转运葡萄糖,使葡萄糖维持在一定水平,以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需要。
    ②据图2分析,当胰岛素与蛋白M结合后,经过细胞内信号传递,引起含GLUT-4嚢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从而提高了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进入细胞的葡萄糖主要的去向是氧化分解供能,另外还可以在肝脏或肌肉细胞中合成糖原或在细胞内转化形成非糖物质。故胰岛素促进细胞内葡萄糖去向中的①和②指的是合成糖原和转化为非糖物质。
    【点睛】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判断能力和识图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9.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获得优质高产的棉花,研究者对棉花植株生长过程中植物激素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如图1所示棉花植株①~④四个部位中,生长素浓度最高的部位是____________。在研究中发现,生长素在棉花植株中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缺氧会严重阻碍这一过程,这说明生长素在棉花植株中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
    (2)图2为去掉其顶芽前后,侧芽部位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坐标曲线图,激素甲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对侧芽萌动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
    (3)研究发现,细胞分裂素能抑制与衰老有关的一些水解酶的合成,延缓叶绿素和蛋白质的降解速度,从而抑制离体叶片和花卉的衰老,延长保绿保鲜的时间。在生产中可利用细胞分裂素作保鲜剂。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细胞分裂素有延缓玫瑰花衰老的作用,已知玫瑰花花瓣变黄是衰老的典型特征。
    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同种的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玫瑰若干支,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标记为甲、乙;
    第二步:在培养甲组玫瑰花的花瓶内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培养乙组玫瑰花的花瓶内加入等量的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细胞分裂素有延缓玫瑰花衰老的作用。
    【答案】 ①. ② ②. 主动运输 ③. 生长素 ④. 促进 ⑤. 细胞分裂素溶液(或蒸馏水) ⑥. 蒸馏水(或细胞分裂素溶液) ⑦. 将两组玫瑰花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记录两组花瓣变黄时间 ⑧. 乙组玫瑰花花瓣比甲组玫瑰花花瓣先变黄(或甲组玫瑰花花瓣比乙组玫瑰花花瓣先变黄)
    【解析】
    【分析】生长素主要是由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产生的。集中分布于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等处。生长素可通过极性运输使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积累,以抑制侧芽的生长,去掉顶芽后,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使侧芽萌动发育形成侧枝。
    【详解】(1)图1所示棉花植株顶芽产生生长素会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从而导致生长素浓度最高的部位是②。生长素在棉花植株中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缺氧会严重阻碍这一过程,说明生长素在棉花植株中的运输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的,且需要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
    (2)高浓度的生长素可抑制侧芽发育形成侧枝,所以图2中激素甲代表的是生长素,激素乙代表的是细胞分裂素,图中显示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侧芽萌动。
    (3)本题的实验目的是:证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玫瑰花衰老的作用。实验步骤:第一步:根据对照实验的原则可知,要选取同种的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玫瑰若干支,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标记为甲、乙;第二步:在培养甲组玫瑰花的花瓶内加入适量的细胞分裂素溶液,培养乙组玫瑰花的花瓶内加入等量蒸馏水,这是对单一变量的处理。第三步:将两组玫瑰花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记录两组花瓣变黄时间,这是对实验因变量的观察指标。实验结果预测:根据题意和实验原理可推知实验结果为乙组玫瑰花花瓣比甲组玫瑰花花瓣先变黄(如果甲组玫瑰花的花瓶内加入蒸馏水,乙组玫瑰花的花瓶内加入适量细胞分裂素,则甲组玫瑰花花瓣比乙组玫瑰花花瓣先变黄)。
    【点睛】本题以植物的激素调节为切入点,涉及到植物激素的运输方式、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根据顶端优势判断不同部位植物激素浓度高低及分析和设计实验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从图表中分析提取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

    相关试卷

    精品解析: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答案解析),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邵阳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邵阳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不定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