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第1页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第2页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与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1-9小题,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10-12小题,每小题有2个或2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每小题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5分,不选、错选得0分,共27分,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其序号涂黑)。
    1.(2分)某实验小组在使用下列实验仪器时,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2.(2分)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我国高铁行驶的速度是300km/h,猎豹奔跑的速度是32m/s,那么三者速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A.高铁、猎豹、运动员 B.运动员、猎豹、高铁
    C.猎豹、高铁、运动员 D.运动员、高铁、猎豹
    3.(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弹奏古筝可以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是因为弹奏琴弦的力度不同
    B.图乙中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面上下都能听到音乐声,说明传播声音不需要介质
    C.图丙中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图丁中人站在北京天坛回音壁圆形围墙内说话,声音经过多次反射,可在围墙内的任何位置听到
    4.(2分)如图所示能够反映“冰雪消融”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的是(  )

    A. B.
    C. D.
    5.(2分)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0.2kg
    B.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50cm
    C.同学正常步行时的速度可达到3m/s
    D.课桌的高度约为1.5m
    6.(2分)夏天,游泳的人刚从河水中上岸,就感到比在水中冷,不由自主地把身体蜷成一团又觉得暖和些(如图),对上述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上岸后感到冷是因为岸上的气温比水温低
    B.蜷成一团感到暖和是因为离水近一些能从水中吸收热量
    C.上岸后感到冷是因为身上的水蒸发吸热造成的
    D.蜷成一团感觉暖和是因为提高了太阳的温度
    7.(2分)图中,能正确表示光从室外通过窗户玻璃进入室内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8.(2分)疫情防控期间,进入超市、车站等场所必须用手机扫健康码如图所示,然后凭“绿码”放行,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给二维码拍照。下列关于“手机扫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纸张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扫描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2倍焦距以外
    C.要使二维码成的像变大,要将摄像头远离二维码
    D.二维码通过摄像头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9.(2分)2022年3月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第二次太空直播授课。如图的实验是将水和油均匀地混合在一个小瓶后,航天员用绳子拴住瓶子进行旋转,从而将水油成功分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比油重些 B.水和油的质量不同
    C.水和油的密度不同 D.水不容易蒸发
    (多选)10.(3分)如图所示,在A、B、C、D4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则(  )

    A.敲打D瓶发出的声音传播得最快
    B.用嘴依次吹瓶口,A的音调最高
    C.用筷子依次敲打瓶身,D的音调最高
    D.瓶周围有没有空气瓶发出的声音都能直接传入人耳
    (多选)11.(3分)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如图所示。小明想要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手摸镜片时,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近视镜
    B.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老花镜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比镜片小的特别明亮的光斑的是近视镜
    D.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比镜片大的光斑的是近视镜
    (多选)12.(3分)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科考队员把岩石标本从南极带回北京,标本的质量不变
    B.铁比棉花重,所以1kg铁的质量大于1kg棉花的质量
    C.冰的密度是0.9×103kg/m3,表明1m3的冰的质量是0.9×103kg
    D.拍摄影视剧房屋倒塌镜头,常选用密度小的材料做道具,以确保演员安全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3.(3分)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由图像可知:甲、乙都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若以甲为参照物,乙向    (选填“东”“南”“西”“北”)运动,经过6s,甲与乙之间相距    m。

    14.(3分)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应加强眼保护。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示意图的是    图,矫正近视眼原理图正确的是    图(均选填“甲”、“乙”、“丙”或“丁”)。近视眼矫正后,相当于透镜的焦距    (选填“增大”或“减小”)了。

    15.(3分)生活中人们到超市购买米、油、水果等,都要放在电子秤上称一称多少,这是在称物品的    (选填“质量”“体积”或“密度”);小明在超市买了20斤大米,用国际单位制,应表示为    ;一壶食用油商标上标有“非转基因5L”等字样,若该食用油的密度为0.92×103kg/m3,这壶油的质量是    kg。
    16.(3分)建筑物内部遭遇火灾,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火场,这样能够有效地减少吸入有毒有害气体,这是因为含有有毒有害气体的空气由于温度升高,体积   ,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聚集在房间的   方。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17-20题各3分,21题6分,共18分)
    17.(3分)鱼儿在清澈的河水里游动,有经验的渔民看到鱼后,用鱼叉瞄准鱼的下方叉去才能叉到鱼。在图乙中A点是鱼所在实际位置,利用光路图,用“•”标出渔民看到的鱼的大致位置S。
    18.(3分)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块长度,已经测量的数据有1.84cm、2.35cm、1.86cm和1.84cm,图甲是他第五次测量物块长度的情境,去掉其中错误的数据后,该物块长度的测量结果应该取    cm;图乙是用摄氏温度计测量某地气温的示数,此时的气温是    ℃,图丙中停表的读数是    s。
    19.(3分)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还需要一个测量工具是    ;小明操作的错误是    ;改正错误后正确操作,观察到图乙中的现象时,继续加热,温度计示数    。

    20.(3分)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

    (1)如图甲,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   cm。
    (2)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并移动它们的位置如图乙,此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的像。
    (3)小明将凸透镜取下做了图丙、丁的操作,能看到倒立、缩小的    (选填“指纹”或“房屋”)的实像。
    21.(6分)小明同学想测量酱油的密度,他找来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小明取来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分度盘如图甲所示,他应先将平衡螺母向    移动;
    (2)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酱油,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5.4g,将量筒中的酱油全部倒入烧杯中,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丙所示为    g,则酱油的密度为    kg/m3。此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与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3)实验结束后,小明又想到另一种方法测量酱油的密度,他添加了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实验步骤如下: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0;
    ②将一个烧杯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1;
    ③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2;
    ④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四、计算题(22题3分,23题7分,共13分)
    22.(3分)小明有一个玩具铜球,质量是133.5g,体积为30cm3,已知铜的密度(ρ铜=8.9g/cm3)。
    (1)通过计算,说明这个铜球是空心的?
    (2)这个铜球空心部分体积是多大?
    (3)如果将空心部分注满水后,铜球和水的总质量是多大?
    23.(7分)小明携带一个长50cm、宽34cm、厚度为20cm的行李箱乘坐高速列车从十堰到汉口。列车经过的部分站点时刻表如下。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运行里程
    1
    十堰东

    12:27
    0
    2
    襄阳东
    13:27
    13:31
    180km
    3
    汉口
    15:11

    460km
    请你根据以上信息求:
    (1)该行李箱平放在行李架上至少占用多少m3的空间?
    (2)列车从十堰东站出发,运行到达襄阳东站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3)假如该列车长度是100m,以180km/h匀速通过一个长2400m的隧道,则该列车穿过隧道需要时间是多少秒?

    2022-2023学年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1-9小题,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10-12小题,每小题有2个或2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每小题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5分,不选、错选得0分,共27分,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其序号涂黑)。
    1.(2分)某实验小组在使用下列实验仪器时,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1)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刻度要沿着被测的长度;
    (2)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部和侧壁;
    (3)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左物右码”,不能用手拿砝码;
    (4)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在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齐,故D正确。
    【解答】解:A、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刻度尺不能斜放,刻度要沿着被测的长度,故A错误;
    B、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部和容器壁,故B错误;
    C、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被测物体应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不能用手拿砝码。故C错误;
    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在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齐。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使用、温度计的使用、天平的使用、;量筒的使用,内容较多,都要求掌握。
    2.(2分)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我国高铁行驶的速度是300km/h,猎豹奔跑的速度是32m/s,那么三者速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A.高铁、猎豹、运动员 B.运动员、猎豹、高铁
    C.猎豹、高铁、运动员 D.运动员、高铁、猎豹
    【分析】先由速度公式求出运动员的速度,然后统一运动员、高铁、猎豹的速度单位,然后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三者的速度。
    【解答】解:运动员的速度:v运动员===10m/s;
    高铁的速度:v高铁=300km/h=300×m/s≈83.33m/s;
    猎豹的速度:v猎豹=32m/s;
    因此速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高铁、猎豹、运动员,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比较速度大小问题,要比较物体速度大小,要求出物体的速度、统一速度单位,然后再比较速度大小。
    3.(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弹奏古筝可以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是因为弹奏琴弦的力度不同
    B.图乙中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面上下都能听到音乐声,说明传播声音不需要介质
    C.图丙中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图丁中人站在北京天坛回音壁圆形围墙内说话,声音经过多次反射,可在围墙内的任何位置听到
    【分析】(1)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3)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噪声产生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解答】解:A、弹奏古筝可以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是因为琴弦的长度、粗细不同,振动频率不同,故A错误。
    B、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面上下都能听到音乐声,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故B错误。
    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站在天坛回音壁的围墙附近说话,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声音经过多次反射,故可以在围墙的任何位置听到,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基础知识,重点考查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难度不大。
    4.(2分)如图所示能够反映“冰雪消融”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的是(  )

    A. B.
    C. D.
    【分析】物态变化的图像问题需要分段分析,冰为晶体,其熔化过程的第一阶段是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达到熔点后,继续吸热,温度不变,直至完全熔化成液体,接着再吸热温度继续升高,据此判断符合条件的熔化图像。
    【解答】解:因为冰为晶体,其熔化过程的第一阶段是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达到熔点后,继续吸热,温度不变,直至完全熔化成液体,接着再吸热温度继续升高,由此可知B符合。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晶体熔化图像的判断,难度不大。
    5.(2分)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0.2kg
    B.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50cm
    C.同学正常步行时的速度可达到3m/s
    D.课桌的高度约为1.5m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200g=0.2kg,故A符合实际;
    B、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18cm,故B不符合实际;
    C、同学正常步行时的速度可达到1.2m/s,故C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点评】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数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6.(2分)夏天,游泳的人刚从河水中上岸,就感到比在水中冷,不由自主地把身体蜷成一团又觉得暖和些(如图),对上述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上岸后感到冷是因为岸上的气温比水温低
    B.蜷成一团感到暖和是因为离水近一些能从水中吸收热量
    C.上岸后感到冷是因为身上的水蒸发吸热造成的
    D.蜷成一团感觉暖和是因为提高了太阳的温度
    【分析】汽化指物质由液态转变成气态,汽化要吸热。
    【解答】解:AC、上岸后感到冷是因为身上的水蒸发吸热,故A错误,C正确。
    BD、蜷成一团感觉暖和是因为缩小了蒸发面积,汽化吸收的热量较少,故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蒸发的特点,属于基础题。
    7.(2分)图中,能正确表示光从室外通过窗户玻璃进入室内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分析】光线通过玻璃再进入空气发生两次折射:第一次是从空气斜射进入玻璃,折射光线应该靠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第二次是从玻璃斜射进入空气,折射光线应该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由于玻璃上下表面垂直,第二次折射的入射角等于第一次折射的折射角,所以第二次折射的折射角等于第一次折射的入射角,最后的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相比,只是做了平移,即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
    【解答】解:第一次折射:先过入射点O垂直玻璃左表面作出法线,再在玻璃内部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第二次折射:先过O′点垂直玻璃右表面作出法线,再在玻璃的右侧空气中作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与玻璃左表面的入射光线平行,如图所示: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光的折射光路图的画法,熟练掌握光的折射定律是解答此题关键。当光从空气进入水、玻璃等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玻璃进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8.(2分)疫情防控期间,进入超市、车站等场所必须用手机扫健康码如图所示,然后凭“绿码”放行,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给二维码拍照。下列关于“手机扫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纸张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扫描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2倍焦距以外
    C.要使二维码成的像变大,要将摄像头远离二维码
    D.二维码通过摄像头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分析】(1)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2)手机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其成像原理与照相机小题,即: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凸透镜成实像时,具有“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
    【解答】解:
    A、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
    BD、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给二维码拍照,则其成像原理为: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扫描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2倍焦距以外,故B正确,D错误;
    C、要使二维码成的像变大,由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可知,像距应变大,物距应减小,则要将摄像头靠近二维码,故C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要明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
    9.(2分)2022年3月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第二次太空直播授课。如图的实验是将水和油均匀地混合在一个小瓶后,航天员用绳子拴住瓶子进行旋转,从而将水油成功分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比油重些 B.水和油的质量不同
    C.水和油的密度不同 D.水不容易蒸发
    【分析】同一种物质的密度是一个确定的值,不同物质的密度通常是不同的。
    【解答】解:航天员用绳子拴住瓶子进行旋转,从而将水油成功分离,是因为油和水的密度不一样。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的特点,属于基础题。
    (多选)10.(3分)如图所示,在A、B、C、D4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则(  )

    A.敲打D瓶发出的声音传播得最快
    B.用嘴依次吹瓶口,A的音调最高
    C.用筷子依次敲打瓶身,D的音调最高
    D.瓶周围有没有空气瓶发出的声音都能直接传入人耳
    【分析】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频率越快,音调就越高。声速的大小与频率无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答】解:
    A、声速的大小与频率无关,敲打每个瓶子时,音调不同,但速度相同,故A错误;
    B、用嘴依次吹瓶口,A中的空气柱最短,发出的音调最高,故A的音调最高,故B正确;
    C、由于瓶子中装有水的多少不同,导致敲击时,振动快慢就不同,水少的振动快,故D的音调最高,故C正确;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瓶周围没有空气,瓶发出的声音不能直接传入人耳,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并且要知道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有哪些。
    (多选)11.(3分)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如图所示。小明想要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手摸镜片时,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近视镜
    B.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老花镜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比镜片小的特别明亮的光斑的是近视镜
    D.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比镜片大的光斑的是近视镜
    【分析】(1)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用于矫正远视眼;同时凸透镜能使得光线会聚,能成像;
    (2)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用于矫正远视眼;同时凹透镜能使得光线发散;
    【解答】解:
    A、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用于矫正近视眼,故A正确;
    B、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放大镜,即是凸透镜,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故B正确;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凸透镜,即是远视镜,故C错误;
    D、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则可能是该透镜使光线变得发散,所以可能是凹透镜,即是近视镜;该眼镜也可能是老花镜(凸透镜),当承接光斑的光屏较远时,也能在镜片后呈现一个大光斑,所以无法判断是哪种眼镜片,故D错误;
    故选:AB。
    【点评】判断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比较中间和边缘的厚薄、阳光聚焦法、放大镜法、成实像的方法。这四种方法比较常用,一定要掌握。
    (多选)12.(3分)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科考队员把岩石标本从南极带回北京,标本的质量不变
    B.铁比棉花重,所以1kg铁的质量大于1kg棉花的质量
    C.冰的密度是0.9×103kg/m3,表明1m3的冰的质量是0.9×103kg
    D.拍摄影视剧房屋倒塌镜头,常选用密度小的材料做道具,以确保演员安全
    【分析】(1)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所以它不随物质的状态、位置、形状、温度而改变;
    (2)“铁比棉花重”指的是单位体积铁的质量比单位体积棉花的质量大,也就是说铁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
    (3)密度表示单位体积的某种物体的质量;
    (4)根据密度的定义式ρ=可知:体积相同的不同材料,密度越小,质量就越小。
    【解答】解:A、科考队员把岩石标本从南极带回北京,位置发生了变化,但其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变化,所以标本的质量不变,故A正确;
    B、1kg铁的质量与1kg棉花的质量质量相同,故B错误;
    C、冰的密度是0.9×103kg/m3,表明1m3的冰的质量是0.9×103kg,故C正确;
    D、真实的砖瓦石块质量很大,会把人砸伤甚至砸死,而拍摄影视剧时不可能牺牲演员,由m=ρV可知,要换用质量小、体积相同的假砖瓦石块作道具,所以选择密度小的材料做道具,以确保演员安全,故D正确。
    故选:ACD。
    【点评】本题考查密度的应用与物质鉴别、质量及其特性等,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但是属于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要特别注意。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3.(3分)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由图像可知:甲、乙都做  匀速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若以甲为参照物,乙向  西 (选填“东”“南”“西”“北”)运动,经过6s,甲与乙之间相距  0.6 m。

    【分析】在s﹣t图像中倾斜直线表示物体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根据甲、乙的速度关系判断乙相对于甲的运动方向;再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甲、乙的路程,然后求出他们间的距离。
    【解答】解:由图像可知,甲、乙的s﹣t图像是过原点的直线,所以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图像可知v甲===0.2m/s,v乙===0.1m/s
    由于甲、乙均向东运动,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v= 可得,s甲=v甲t=0.2m/s×6s=1.2m,
    s乙=v乙t=0.1m/s×6s=0.6m,
    因此经过6s甲、乙间的距离d=s甲﹣s乙=1.2m﹣0.6m=0.6m。
    故答案为:匀速;西;0.6。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路程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并且会灵活应用速度的计算公式。
    14.(3分)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应加强眼保护。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示意图的是  甲 图,矫正近视眼原理图正确的是  乙 图(均选填“甲”、“乙”、“丙”或“丁”)。近视眼矫正后,相当于透镜的焦距  增大 (选填“增大”或“减小”)了。

    【分析】形成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凹透镜能使光发散,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合适的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解答】解:形成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所以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示意图的是甲图;
    凹透镜能使光发散,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合适的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所以矫正近视眼原理图乙是正确的;
    凹透镜能使光发散,近视眼矫正后,相当于透镜的焦距增大了。
    故答案是:甲;乙;增大。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了近视眼的成因和近视眼的矫正方法,难度不大。
    15.(3分)生活中人们到超市购买米、油、水果等,都要放在电子秤上称一称多少,这是在称物品的  质量 (选填“质量”“体积”或“密度”);小明在超市买了20斤大米,用国际单位制,应表示为  10kg ;一壶食用油商标上标有“非转基因5L”等字样,若该食用油的密度为0.92×103kg/m3,这壶油的质量是  4.6 kg。
    【分析】(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国际单位是kg;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都没有关系;
    (2)知道油的体积和密度,根据密度公式可求出油的质量。
    【解答】解:人们买米、面、水果时,要称一称多少,这是在称它的质量。小明在超市买了20斤大米,用国际单位制,应表示为×20kg=10kg;
    该食用油的体积为:V=5L=5×10﹣3m3,根据密度公式可得油的质量为:m=ρV=0.92×103kg/m3×5×10﹣3m3=4.6kg。
    故答案为:质量;10kg;4.6。
    【点评】此题考查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等,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考查。
    16.(3分)建筑物内部遭遇火灾,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火场,这样能够有效地减少吸入有毒有害气体,这是因为含有有毒有害气体的空气由于温度升高,体积 变大 ,密度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聚集在房间的 上 方。
    【分析】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变化,体积会变化,它的密度随温度变化。
    【解答】解:建筑物内起火后,含有有毒有害气体的空气由于温度升高,室内空气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有毒气体漂浮在房间的上方。
    故答案为:变大;变小;上。
    【点评】此题通过建筑物内部起火人如何正确逃生考查了物质的体积、密度与温度的关系,体现了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17-20题各3分,21题6分,共18分)
    17.(3分)鱼儿在清澈的河水里游动,有经验的渔民看到鱼后,用鱼叉瞄准鱼的下方叉去才能叉到鱼。在图乙中A点是鱼所在实际位置,利用光路图,用“•”标出渔民看到的鱼的大致位置S。
    【分析】人看到的鱼在水中,光是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进入了船上的人的眼睛,当光从水、玻璃等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船上的人感觉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逆着光看去,好像是从光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处来的,比实际位置偏高
    【解答】解:看到的鱼在水中,光是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进入了船上的人的眼睛,当光从水、玻璃等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船上的人感觉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逆着光看去,好像是从光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处来的,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像在实际与的上方,故直接连接眼睛与A上方一点B,与水面的交点即为入射点,连接A和入射点即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生活中的折射现象,要求学生能学以致用,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考查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8.(3分)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块长度,已经测量的数据有1.84cm、2.35cm、1.86cm和1.84cm,图甲是他第五次测量物块长度的情境,去掉其中错误的数据后,该物块长度的测量结果应该取  1.85 cm;图乙是用摄氏温度计测量某地气温的示数,此时的气温是  ﹣5 ℃,图丙中停表的读数是  337.5 s。
    【分析】(1)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错误读数,取其余4个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即为测量结果,根据刻度尺的读数方法确定准确值;
    (2)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再去读数,要注意液面在零上还是零下。
    (3)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解:观察4个测量值数据发现,数据2.35cm与其余3次记录的数值偏差太大,此测量数据是错误;
    物体的长度L′=≈1.85cm;
    图乙温度计的刻度在零摄氏度以下,分度值为1℃,因此图甲中的温度值为﹣5℃;
    图丙中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5s处,即停表的读数为5min37.5s,即337.5s。
    故答案为:1.85;﹣5;337.5。
    【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使用、温度计的读数和停表的使用,需要掌握各种测量工具的基本知识。
    19.(3分)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还需要一个测量工具是  秒表 ;小明操作的错误是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 ;改正错误后正确操作,观察到图乙中的现象时,继续加热,温度计示数  不变 。

    【分析】(1)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要探究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所以还需要秒表记录时间;
    (2)要正确解决此题,需要掌握酒精灯与温度计的使用规则,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
    (3)根据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现象区别: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
    水沸腾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解:(1)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要探究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所以还需要秒表记录时间;
    (2)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所以图中的错误之处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
    (3)由于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所以水已经沸腾,水沸腾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当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计示数不变。
    故答案为:秒表;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不变。
    【点评】此题是“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考查了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同时还考查了沸腾时和沸腾前现象的区别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考查的很全面,是一道综合题目,要熟练掌握。
    20.(3分)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

    (1)如图甲,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 10.0 cm。
    (2)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并移动它们的位置如图乙,此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 放大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的像。
    (3)小明将凸透镜取下做了图丙、丁的操作,能看到倒立、缩小的  房屋 (选填“指纹”或“房屋”)的实像。
    【分析】(1)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个点叫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2)当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1)图甲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即为焦点,则凸透镜的焦距为20.0cm﹣10.0cm=10.0cm;
    (2)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并移动它们的位置如图乙,此时物距25.0cm﹣10.0cm=15.0cm,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像;
    (3)由图丙可知,凸透镜到指纹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由图丁可知,凸透镜到房屋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小明将凸透镜取下做丁的操作时,能看到倒立、缩小的房屋的实像。
    故答案为:(1)10.0;(2)放大;(3)房屋。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要熟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特别搞清像的特点及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关系。
    21.(6分)小明同学想测量酱油的密度,他找来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小明取来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分度盘如图甲所示,他应先将平衡螺母向  右 移动;
    (2)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酱油,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5.4g,将量筒中的酱油全部倒入烧杯中,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丙所示为  81.4 g,则酱油的密度为  1.1×103 kg/m3。此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与真实值相比  偏小 (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3)实验结束后,小明又想到另一种方法测量酱油的密度,他添加了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实验步骤如下: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0;
    ②将一个烧杯  装满酱油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1;
    ③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  装满水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2;
    ④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 •ρ水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分析】(1)天平使用前的调节:放:把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移: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调: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2)①利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物体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对应的刻度值之和;
    ②酱油的质量等于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减去空烧杯的质量,再由图乙得出酱油的体积,最后根据密度公式得出酱油的密度;
    ③将量筒中的酱油全部倒入烧杯时,量筒中会残留部分酱油,导致酱油质量的测量值偏小,由密度公式得出酱油密度的变化;
    (3)②由实验步骤可知,应将烧杯中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1;
    ③实验中用水的体积替代酱油的体积,所以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装满水;
    ④先得出水的质量,再根据V=得出水的体积,酱油的体积等于水的体积,然后计算出酱油的质量,最后根据密度公式得出酱油的密度。
    【解答】解:(1)由图甲可知,天平指针向左偏,故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2)①由图丙可知,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50g+20g+10g+1.4g=81.4g;
    ②酱油的质量m=81.4g﹣15.4g=66g,由图乙可知酱油的体积V=60mL=60cm3,酱油的密度==1.1×103kg/m3;
    ③将量筒中的酱油全部倒入烧杯时,量筒中会残留部分酱油,导致酱油质量的测量值偏小,由=可知,酱油的密度偏小;
    (3)②由实验步骤可知,应将烧杯中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1;
    ③实验中用水的体积替代酱油的体积,故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2;
    ④烧杯中酱油的质量m=m1﹣m0,烧杯中水的质量m水=m2﹣m0,酱油的体积等于水的体积即V=V水==,
    酱油的密度ρ===•ρ水。
    故答案为:(1)右;(2)81.4;1.1×103;偏小;(3)②装满酱油;③装满水;④•ρ水。
    【点评】本题考查了液体密度的测量、天平的使用与读数、量筒的读数、误差分析,本题的难点是再没有量筒的情况下,酱油体积的测量。
    四、计算题(22题3分,23题7分,共13分)
    22.(3分)小明有一个玩具铜球,质量是133.5g,体积为30cm3,已知铜的密度(ρ铜=8.9g/cm3)。
    (1)通过计算,说明这个铜球是空心的?
    (2)这个铜球空心部分体积是多大?
    (3)如果将空心部分注满水后,铜球和水的总质量是多大?
    【分析】(1)根据密度的变形公式V=求出铜球所含铜(实心部分)的体积,然后与铜球的体积比较可知是否为空心,用总体积减去铜球所含铜(实心部分)的体积即为空心部分体积;
    (2)用总质量减去空心铜球的质量即为注入水的质量,因为空心部分注满水,则V水=V空心,然后利用密度公式ρ=即可求出水的质量,与铜球质量之和为铜球和水的总质量。
    【解答】解:(1)铜的密度为8.9×103kg/m3=8.9g/cm3,
    由ρ=可得,铜球中铜的体积:
    V铜===15cm3,
    因为V铜<V球,所以这个球是空心的;
    (2)空心部分的体积:
    V空=V球﹣V铜=30cm3﹣15cm3=15cm3;
    (3)因为空心部分注满水,则V水=V空=15cm3,
    注入水的质量m水=ρV水=1.0g/cm3×15cm3=15g;
    铜球和水的总质量m总=m水+m球=133.5g+15g=148.5g。
    答:(1)这个铜球是空心;
    (2)这个铜球空心部分体积是15cm3;
    (3)如果将空心部分注满水后,铜球和水的总质量是148.5g。
    【点评】本题考查了空心物体的密度计算,需要注意的是空心部分的体积等于球的体积减去实心部分的体积,这是此题的突破点。
    23.(7分)小明携带一个长50cm、宽34cm、厚度为20cm的行李箱乘坐高速列车从十堰到汉口。列车经过的部分站点时刻表如下。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运行里程
    1
    十堰东

    12:27
    0
    2
    襄阳东
    13:27
    13:31
    180km
    3
    汉口
    15:11

    460km
    请你根据以上信息求:
    (1)该行李箱平放在行李架上至少占用多少m3的空间?
    (2)列车从十堰东站出发,运行到达襄阳东站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3)假如该列车长度是100m,以180km/h匀速通过一个长2400m的隧道,则该列车穿过隧道需要时间是多少秒?
    【分析】(1)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
    (2)利用公式v=求出列车从十堰东站出发,运行到达襄阳东站的平均速度;
    (3)利用公式t=求出该列车穿过隧道需要时间。
    【解答】解:(1)该行李箱平放在行李架上至少占用的空间为:
    V=50cm×34cm×20cm=34000cm3=0.034m3;
    (2)列车从十堰东站出发,运行到达襄阳东站所用的时间为:
    t=13:27﹣12:27=1h;
    列车从十堰东站出发,运行到达襄阳东站的平均速度是:
    v===180km/h;
    (3)s′=2400m+100m=2500m;
    v=180km/h=50m/s;
    该列车穿过隧道需要时间是:
    t′===50s。
    答:(1)该行李箱平放在行李架上至少占用0.034m3的空间;
    (2)列车从十堰东站出发,运行到达襄阳东站的平均速度是180km/h;
    (3)该列车穿过隧道需要时间是50秒。
    【点评】此题考查了体积的计算、速度的计算和公式的应用,难度不大,但需细心,否则第三问容易出错。

    相关试卷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共55页。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