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四川省成都市第九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理综试题(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第九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理综试题(Word版含答案)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九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理综试题(Word版含答案)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九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理综试题(Word版含答案)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成都市第九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理综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第九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理综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7页。
    D.图中③表示翻译过程,其方向是 b→a,一个 mRNA 结合多个核糖体可提高蛋白质的合成速率
    6.人的 X 染色体和 Y 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Ⅰ) 和非同 源区(Ⅱ- 1 、Ⅱ-2)如图所示。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
    A .Ⅱ- 1 片段上某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该病
    B .Ⅱ- 1 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通常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
    C .Ⅱ-2 片段上某基因(H) 控制的遗传病, 致病基因在男性患者细胞内只有 1 个
    D .Ⅰ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其遗传与性别仍然相关联
    7.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铝合金因其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好被用作“神舟十三号”运载火箭的轨道舱壳体
    B.推广使用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有利于保护环境, 减少白色污染
    C.研发新型催化剂将 CO2 分解成碳和 O2 ,同时放出大量热
    D .T-碳是一种新型三维碳结构晶体, 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
    点燃
    8.常温下 N2H4 为液体,可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燃料,与氧化剂 N2O4 发生反应:2N2H4 +N2O4 3N2 +4H2O 。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32gN2H4 中含有共用电子对数为 6NA
    B .标准状况下, 22.4L N2H4 中含有的分子数为 NA
    C .N2H4 和 N2O4 混合的总物质的量为 1ml 时,含氮原子数为 4 NA
    D.上述反应消耗 1ml N2H4 ,转移电子数为 4 NA
    9.X、Y、Z、W 四种主族元素,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均不大于 20,四种元素核电荷数之和为 46,X 、 Y 两种元素能够形成两种化合物,其中一种化合物被称为生命的源泉。Z 元素是一种重要的“成盐元素”, 其形成的一种盐在海水中含量最高, 其单质通过电解该盐溶液获得。下列关于四种元素说法错误的是
    A .X2Y2 、ZY2 、 W(ZY)2 均是常见的杀菌消毒剂, 三者作用原理相同
    B .WX2 中 X 元素的检验方法可以将 WX2 固体置于氧气流中灼烧并将产物通过无水硫酸铜
    C .WZ2 、WY2 两种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 1 : 2
    D.可以通过 XZY 、ZY2 等物质中的元素化合价的正负来比较 Y 、Z 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10 .DL 安息香(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可作医药中间体,也可用于染料生产,下列关于DL 安息香的说 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分子式为 C14H12O2
    B .1ml DL-安息香最多消耗 6ml H2
    C .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 6 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D .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
    高三理综 2022- 10 阶考 第 1 页共 6 页
    A .F > (m + 2M)g
    C .F > 2(m + M)g
    已知: 化合物 X 在空气中加热到 800℃ ,不发生反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11.探究亚硝酸钠(NaNO2)的化学性质,实验如下:
    资料: AgNO2 是淡黄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溶液中Cr3+ 为绿色。
    ...
    由上述实验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A.NaNO2 溶液显碱性
    B.NaNO2 可与某些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NO + Ag+ =AgNO2
    C.NaNO2 有氧化性: 2I- +2H+ +2NO=I2 +2NO2 个 +H2 O
    D.NaNO2 有还原性:Cr2 O- +3NO2 - +8H+ =3NO+2Cr3+ +4H2 O
    12.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水系可逆 Zn-CO2 电池,电池工作时,复合膜(由 a、b 膜复合而成)层间的 H2O 解离成 H+和 OH- ,在外加电场中可透过相应的离子膜定向移动。当闭合 K1 时, Zn-CO2 电池工作原理如 图所示: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闭合 K1 时, Zn 表面的电极反应式为 Zn + 4OH− - 2e− = Zn(OH) -
    B.闭合 K1 时, 反应一段时间后,NaCl 溶液的 pH 减小
    C.闭合 K2 时, Pd 电极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
    D.闭合 K2 时, H+通过 a 膜向 Pd 电极方向移动
    A .X 中 Ba 、Cu、O 三种原子的个数之比是 1 :3 :4
    B .X 中 Ba 的物质的量是 0.015ml
    C.溶液 C 的溶质组成为:HCl 、H2 SO4
    D.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尾气出口, 若变蓝, 说明尾气中有 NH3
    二、选择题: (本题共 8 小题, 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第 14~18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 目要求,第 19~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4.在物理学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中,科学家们运用了许多研究方法如: 微元法、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 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科学假说法和建立物理模型法等。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 是
    B.根据速度定义式 v= ,当△t→0 时,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 t 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类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 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是微元法 x x
    t t
    比法
    C.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伽利略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找到三者定量关系
    D.伽利略利用理想实验法说明力是改变运动的原因,从而推翻亚里斯多德观点
    15.如图所示, 水平传送带以速度v0 匀速运动, 从传送带边缘垂直传送带弹入一底面涂有墨汁的棋子,
    棋子弹入的速度为v棋 ,且 v棋 v0 ,棋子在传送带表面滑行一段时
    间后随传送带一起运动。以传送带的运动方向为 x 轴正方向, 棋子
    初速度方向为y 轴正方向,棋子出发点为坐标原点,在下列各图中,
    最接近棋子在传送带上留下的墨迹形状的是
    A . B . C . D .
    16.放在足够长的木板上的物体 A 和 B 由同种材料制成, 且表面粗糙程度一样,现随长木板以速度 v 向 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如图所示。某时刻木板突然停止运动,已知 mA>m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木板光滑, 由于A 的惯性较大,所以A、B 一定会相撞
    B.若木板粗糙, 由于A 的动能较大,所以A、B 一定会相撞
    C.若木板粗糙, 由于A 的所受的摩擦力较大,所以 A 比 B 先停下来
    D .不论木板是否光滑,A、B 间的相对距离保持不变
    17.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叠放着质量均为 M 的 A 、B 两块木板,在木板 A 的上面放着一个质量为 m 的物块 C ,木板和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 A 、B 、C 之间以及 B 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 μ。若用水
    实验
    装置
    试剂 a
    现象

    酚酞溶液
    无色溶液变红

    AgNO3 溶液
    产生淡黄色沉淀

    淀粉 KI 溶液+ 稀硫酸
    无色溶液立即变蓝

    酸性 K2Cr2O7 溶液
    无色溶液变为绿色
    13.化合物 X 由三种元素组成, 其中一种为 Ba,已知 M BaSO4 为 233g/ml,某实验小组按如下流程进行 相关实验:
    平恒力 F 向右拉动木板 A (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 要使 A 从 C 、B 之间抽出来, 则 F 大小应满足的条件是
    B .F > (2m +3M)g
    D .F > (2m + M)g
    18.如图所示,倾角为 37°的斜面放在水平地面上,--小滑块从斜面底端 A 冲上斜面,到达最高点 D 后又 返回 A 点, 斜面始终保持静止。已知滑块上滑经过 AB、BC 、CD 的时间相等,且 BC 比 CD 长 1.2m,上 滑时间为下滑时间的一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冲上斜面过程中,滑块处于失重状态
    B.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先向左后向右
    C.斜面长为 5.4m
    D.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45
    高三理综 2022- 10 阶考 第 2 页共 6 页
    19 .应用物理知识可以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很多常见现象。假设你用手掌平托一苹果, 保持这样的姿势在竖直平面内按顺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手掌对苹果的作用力一定沿半径指向圆心
    B.从 d 到 a 再到 b 过程中,苹果一直处于超重状态 C.从 c 到 d 再到 a 过程中,苹果的合外力保持不变 D.从 a 到 b 过程中手掌对苹果的摩擦力越来越大
    20.如图所示, 物体质量为 m,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 μ,用轻绳拉动物体沿水平地面运动,若轻绳 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 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要使物体沿地面运动,物体一定受到 4 个力的作用
    C.要使物体保持匀速运动,减小夹角 θ,轻绳的拉力不一定减小
    B.若物体匀速运动时,轻绳的拉力大小为 θ
    D.保持物体匀速运动,改变拉力方向, 当拉力最小时, 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也最小
    21.如图所示, 长方形硬纸板放在水平桌面上, 纸板一端稍稍伸出桌外, 将一块橡皮擦置于纸板的中间, 用手指将纸板水平弹出,如果弹的力度合适,橡皮擦将脱离纸板,已知橡皮擦可视为质点,质量为 m1=20g , 硬纸板的质量为 m2=10g,长度为 l=5cm,橡皮擦与纸板、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μ1=0.2,纸板与桌面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2=0.3,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 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要使橡皮擦相对纸板滑动, F0 至少 0. 15N
    B .要使橡皮擦相对纸板滑动, F0 至少 0.25N
    C.若要求橡皮擦移动的时间最长,纸板被弹出的最小速度为 0.866m/s
    D.若要求橡皮擦移动的时间最长,纸板被弹出的最小速度为 0.566m/s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2 题~第 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 33 题~第 3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22 . (6 分)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 质量用 M 表示(乙图中M 含小车与传感器,丙图中 M 含小车和与小车固连的滑轮) ,钩码总质量用 m 表
    示。
    (1) 为便于测量合外力的大小,并得到―小车质量一定时,小车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成正比‖的结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A .三组实验中在小车质量一定时, 甲同学通过改变砝码质量和倾角实现力的改变;
    B .三组实验中只有甲同学的实验需要满足所加钩码的总质量 m 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M 的条件;
    C .三组实验中乙、丙两个同学的实验仍然需要平衡摩擦力;
    D .三组实验都需要满足所挂钩码的总质量 m 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M 的条件.
    (2) 若乙、丙两位同学发现某次测量中力传感器和弹簧测力计读数相同,通过计算得到小车加速度均为
    a=g/3(g 为当地重力加速度) ,则乙、丙两位同学实验时所用的小车质量之比为 ,乙、丙两位同学实 验时所用的钩码总质量之比为 。
    23.(9 分) 23.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下器材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直流电流表(量程0~0.6 A ,0~3 A;内阻约 1 Ω)
    直流电压表(量程0~3 V ,0~15 V;内阻约 5 kΩ)
    定值电阻 R0(阻值近似为 8 Ω)
    滑动变阻器 R(0~10 Ω ,2 A)
    电源(电动势约为 1.5 V,内阻约为 4 Ω)
    开关和若干导线
    有两个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方案,然后
    这两个小组的同学按正确的实验步骤进行了实验。试分析下列
    问题:
    (1) 实验后两个小组的同学将他们的实验数据做在同一个 U -I 坐标中,得到了如图所示的两条倾斜直线。通过分析可知 图中所示的两条倾斜直线中,图线甲是利用________实验得到 的图象,图线乙是利用________实验得到的图象(填―方案一‖或 ―方案二‖)。
    (2) 图中两图线在纵轴上的截距相同,由图可知, 被测电源的 电动势 E_______ V,电源的内阻 r =________ Ω。
    (3) 本实验中提供的定值电阻的阻值 R0 =________ Ω。若实
    验中 R0 已知, 为减小实验误差应选________ (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24 .(12 分) 如图所示, 用两根细线 AC 、BD 系住一个小球m ,绳子 AC 跨过一定滑轮 A 与另一个物体 M 相连,绳子 BC 另一端固定在 B 点并且 AB 等高, A 、B 相距 5L ,BC 长为 3L,用竖直向下的力拉住 小球,使小球和物块都静止, 此时 BC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53°.松手后,小球运动到与 A 、B 相同高度时 的速度恰好为零,然后沿圆弧向下运动.忽略一切摩擦, 重力加速度为 g,取 sin53°=0.8,cs53°=0.6.求:
    (1) 小球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大小 F.
    (2) 小球撤去竖直向下的拉力瞬间, 小球的瞬时加速度.
    (3) 小球圆弧向下运动到最低点时, 两细绳的拉力。
    25.(20 分) 如图所示, 小滑块 A(可视为质点)静止在长木板 B 的左端,现给滑块 A 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 度 v=4m/s ,最终滑块 A 刚好未从木板 B 上滑出。已知滑块 A 和木板 B 的质量均为 2kg ,A 、B 间的动摩 擦因数 μ 1=0.3 ,B 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2=0. 1 ,设最大静摩擦力均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 g 取 10m/g2。
    (1) 求滑块 A 开始在木板 B 上滑动时,木板 B 的加速度大小;
    (2) 求木板 B 的长度 L;
    (3) 当滑块 A 刚好滑至木板 B 右端时,给木板 B 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 F=26N ,同时在木板 B 上轻 放一个和 A 完全一样的小滑块 C。若拉力 F 作用ls 后撤除,滑块 C 刚好不从木板 B 上滑下,求滑块 C 放
    上木板 B 时与木板 B 左端的距离 d。
    26.(14 分)二氧化钒(VO2)是一种新型热敏材料。实验室以 V2O5 为原料合成用于制备 VO2 的氧钒(IV) 碱式碳酸铵晶体,过程如下:
    V2O5 —6ml——l—— VOCl2 溶液NH4H————(NH4)5 [(VO)6(CO3)4(OH)9] ·10H2O
    回答下列问题:
    (1) 步骤 I 中生成 VOCl2 的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无污染的气体,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 步骤 II 可在如图装置(气密性良好)中进行。已知:VO2+ 能被 O2 氧化。
    装置 B 中盛装的试剂是_______ ;向 C 中通入是 CO2 的作用是_______。
    (3) 加完 VOCl2 溶液后继续搅拌数分钟,使反应完全,小心取下分液漏斗,停止通气,立即塞上橡胶塞, 将锥形瓶置于 CO2 保护下的干燥器中,静置过夜, 得到紫色晶体, 过滤。此时紫色晶体上残留的杂质离 子主要为_______。
    (4) 测定氧钒(IV)碱式碳酸铵晶体粗产品中钒的含量。称量 5. 1000g 样品于锥形瓶中, 用硫酸溶液溶解 后得到含 VO2+ 的溶液, 加稍过量的 0.0200 ml/L 的 KMnO4 溶液将 VO2+氧化为 VO ,充分反应后加入特 定的还原剂 X 除去过量的 KMnO4 ,最后用 0.0800 ml/L 的(NH4)2Fe(SO4)2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体 积为 30.00mL 。(滴定反应:VO+Fe2+ +2H+ =VO2+ +Fe3+ +H2 O )
    ①在该实验条件下, 还原剂 X 与 Mn2+ 、VO2+ 的还原性由大到小为_______。
    ②粗产品中钒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③若实验测得钒的质量分数偏大;则可能的原因 。
    A .(NH4)2Fe(SO4)2 标准溶液被氧化
    B.滴定终点时仰视读数
    C.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
    27 .(14 分) 硒(Se)和铜(Cu)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CuCl 难溶于醇和水,可溶于氯离子浓度较大的 体系,在潮湿空气中易水解氧化。以海绵铜(主要成分是 Cu 和少量 CuO)为原料, 采用硝酸铵氧化分解技
    术生产 CuCl 的工艺过程如下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若步骤①中得到的氧化产物只有一种,则它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 写出步骤③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步骤温度过高 CuCl 产率会降低, 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步骤⑤包括用pH=2 的溶液酸洗、水洗两步操作, 酸洗采用的酸是__________(写名称)。
    (4) 上述工艺中, 步骤⑥和⑦共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Se 为ⅥA 族元素,用硒代硫酸钠(Na2 SeSO3)溶液和 CuCl 可获得纳米硒化亚铜的光敏材料。硒代硫 酸钠还可用于 Se 的精制,写出硒代硫酸钠(Na2 SeSO3)与 H2 SO4 溶液反应得到精硒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 NaHS 溶液可以处理工业废水中的 Cu2+。已知: 25℃时, H2 S 的电离平衡常数 Ka1=1.0×10-7 , Ka2=7.0×10-15,CuS 的溶度积为 Ksp(CuS)=6.3×10-36。反应 Cu2+(aq)+HS-(aq) CuS(s)+H+(aq)的平 衡常数 K=__________(结果保留 1 位小数)。
    28.(15 分)以 CH3OH(g)和 CO2(g)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可制备 HCOOCH3(g),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
    I. CH3OH(g)+CO2(g) HCOOH(g)+HCHO(g) ΔH1=+700kJ ·ml- 1 Kp1
    II. HCOOH(g)+CH3OH(g) HCOOCH3(g)+H2O(g) ΔH2=+300kJ ·ml- 1 Kp2
    III.2HCHO(g) HCOOCH3(g) ΔH3= - 150kJ ·ml- 1 Kp3
    (1) 反应 4CH3OH(g)+2CO2(g) 3HCOOCH3(g)+2H2O(g)的 ΔH= ;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
    Kp= (用含 Kp1 、Kp2 、Kp3 的代数式表示)。
    (2) 已知压强平衡常数(Kp)与温度(T)之间存在定量关系,且符合 van’tHff 方程 lgKp=- ×+C(其中 R 、C 为常数, ΔH 为反应热)。反应 I 、II、 III 的 lgKp 与 之间均为线性关系, 如右图所示。其中反应 I 对应的曲线为 (填―a‖ 、―b‖或―c‖)。
    (3)260℃时,向体积为V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2mlCH3OH(g)和 1mlCO2(g) 发生反应 I、II、III,达到平衡时测得容器中 n(HCHO) 、n(HCOOH)和 n(HCOOCH3)分别为 0. 1ml 、0.2ml 和 0.95ml。
    ①CH3OH(g)的平衡转化率为 。
    ②260℃时,反应 II 的平衡常数 K= 。
    ③当温度高于 260℃时, CH3OH(g)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HCOOCH3(g)的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的原因为 。
    29 .(8 分)如图表示蛋白质合成分泌的基本途径与类型,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①和⑦都表示蛋白质合成过程, 合成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若图中分泌蛋白为人胰岛 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则其可随血液运输到达全身各处, 与靶细胞膜表面 的受体结合,进而影响细胞的功能和代谢,这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功能;在一个身体健康的 人体内,胰岛 B 细胞能合成胰岛素, 而肝细胞不能,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 结合图示分析,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合成和运输过程涉及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9 分)农作物生长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很大, 在长期进化过程中, 农作物对各种胁迫具有了一定的 应激反应。科研工作者以干旱、冷害等胁迫对玉米幼苗代谢活动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实验过程为:在最 适条件下培养 15 天后, 胁迫处理 7 天,恢复期为 3 天, 并对胁迫期和恢复期进行了相关指标的测量, 结 果如图 1 所示, 图 2 为光反应示意图。
    (1) 据图 1 分析, 该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中, “15 天最适条件‖培养的目的是 __________ ;由图可知恢复期在_________胁迫条件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有较为明显的恢复。
    (2) 在干旱胁迫下,玉米的生命活动可能会发生的变化有 。
    A.氧气的释放量减少 B.无机盐的运输效率降低 C.部分细胞出现质壁分离 D.细胞无法调节代谢活动
    (3) 据图 2 分析, 在光系统Ⅱ的作用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程) 为 ATP 的合成提供能量。 (4) 研究表明, 玉米幼苗对低温较敏感, 单一冷害会对类囊体膜造成极大程度的损伤, 结合图 2 分析玉 米在单一冷害(C) 胁迫下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单一冷害能够影响光能的吸收、转换与电子的 传递, 进而影响____________ 的生成,从而影响了暗反应。
    31.(10 分) 植物体内的转录因子 0rERF 是一类蛋白质, 在植物抵抗逆境, 如干旱、低温和高盐时发挥重 要作用。科研人员对水稻 0rERF 基因进行系列研究。科研人员对水稻 0rERF 基因转录中的非模板链上游 部分进行测序, 结果如图一所示;植物感受外界干旱、高盐、低温等信号, 通过一系列信息传递合成转 录因子,转录因子 0rERF 对下游基因调节过程如图二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已知启动子是基因控制转录的起始序列, RNA 聚合酶能与之结合启动转录, 构成启动子的基本单位 是_____ ,结合图一信息 0rERF 基因转录出的 mRNA 的起始密码子是______。在基因表达过程中, 编码 序列在基因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超过全部碱基对数量的 10%,若该基因片段中有磷酸二酯键 2098 个, 则该 基因表达时需要的氨基酸数不超过____个(不考虑终止密码)。
    (2) 各个元件分别在高盐、干旱、低温不同信号的诱导下,导致此基因表达出不同的 0rERF 蛋白, 以适 应高盐、干旱、低温环境,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答两点)。
    (3) 若该基因所在的 DNA 共有 a 个碱基, 其中腺嘌呤有 b 个,则该 DNA 分子复制 5 次,需要游离的胞 嘧啶脱氧核苷酸为_______个。
    (4) 结合图二信息可知转录因子 0rERF 发挥作用的场所是______ ,它通过_______________ ,从而激活 RNA 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 ,启动转录的过程。
    32 .(12 分) 番茄是雌雄同花植物,可自花授粉也可异花授粉。大花可育与小花雄性不育、红果与黄果是 两对相对性状, 分别受两对等位基因 M、m 和 R、r 控制。现将基因型为 MmRr 的大花红果植株甲与小花 雄性不育黄果植株乙杂交,其后代有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 1 :1 :1 :1。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 回 答下列问题:
    (1) 据上述信息可以推测 M 、m 和 R 、r 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从孟德尔遗传定律实质的角 度分析,作出该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2) 人工杂交实验通常选择植株乙作________ (填“父本‖或“母本‖),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若将植 株甲与植株乙杂交,获得的 F1 雄性可育植株中大花可育红果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F1 随机授粉获得 F2 , 则 F2 中小花雄性不育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
    (3) 若已知 Mm 和 Rr 两对基因分别位于 2 号和 5 号染色体上,将另一种生物的 H 基因导入植株甲的细 胞获得了转基因植株丙(假定有 2 个 H 基因插入到了染色体上且不影响其它基因),若在产生配子时喷施 萘乙酰胺(NAM),含 H 基因的雄配子将失活。欲判断 H 基因插入的位置,对植株丙喷施 NAM 后, 与
    植株乙杂交,观察杂交结果,得出结论。
    结果和结论:
    ①若___________ ,则 2 个 H 基因插入的位置是 1 对同源染色体的 2 条染色体上。
    ②若 F1 只有一种表现型,则 2 个 H 基因插入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
    ③若 F1 有两种表现型, 则 2 个 H 基因插入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
    33.【物理一选修 3-3】(略)
    34.【物理—选修 3-4】(15 分)
    (1) 如图所示为一列沿 x 轴传播的简谐横波, 实线为 t=0 时刻的波形图,经过 t1=6s,波形图如图中虚 线所示。已知波的周期 T>4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
    确答案标号,选对 1 个给 2 分, 选对 2 个得 4 分, 选对 3 个得 5 分,每
    选错 1 个扣 3 分,最低得分 0 分)
    A.该波的周期可能为 8s
    B.该波的周期可能为 12s
    C.在 t=9s 时, B 质点一定沿y 轴正方向运动
    D .B 、C 两质点的振动情况总是相反的
    E.该列波的波速可能为 0.5m/s
    (2)(10 分) 内径为 r,外径为 2r的透明介质半球壳折射率 n =2,如图为
    其截面示意图。
    (i)将点光源放在球心 O 处,求光射出球壳的最短时间;
    (ii)将光源移至 O 点正上方内壳上的 P 点,使其发出的光射向球壳外,求透
    明球壳外表面发光区域在截面上形成的弧长。
    35.【化学——选修 3 :物质结构与性质】(15 分)
    钠离子电池是被认为在基于电网的储能系统中最具发展前景, 双金属硫化物 Sb2 S3@FeS2 空心纳米棒将有 助于提高钠离子电池性能。回答下列问题:
    (1) Sb 位于第五周期,与 N 同主族,基态 Sb 的价电子排布图(轨道表达式)为___________,基态 S 原子 核外电子空间运动状态有 种。[H2 F]+ [ SbF6]- (氟酸锑)是一种超强酸,[H2 F]+ 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
    (2) Si 、P 与 S 是同周期中相邻的元素, 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
    (3)O、Se、Te 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大小为 ,其原因是_________ __。
    (4) 已知:r(Fe2+ ) 为61pm ,r(C2+ ) 为65pm 。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分别加热 和 ,实验测得 的分解温度低于 ,原因是_________ __。
    (5) 某离子型铁的氧化物晶胞如图 1 所示,它由 X 、Y 组成,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已 知该晶体的密度为dg . cm-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NA,则该晶体的晶胞参数 a=___________pm (用含 d 和 NA 的代数式表示)。
    图 1
    36 .【化学——选修 5:有机化学基础】(15 分)
    3,4—二羟基肉桂酸乙酯( )具有抗炎作用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潜力。由气体
    A 制备该物质的合成路线如图:
    OH一 '
    2 ' 2 O
    已知: R 一 CH 一 C H + H 一 C一 CHO R 一 CH 一 CH一 CH一 CHO
    回答下列问题:
    (1) 已知:气体 A 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 14 ,A 的化学名称是 。
    (2) B 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为 。
    (3) D 的结构简式为 。
    (4) H→I 的反应类型是 。
    (5) 反应 E→F 的化学方程式为 ;
    (6) 芳香族化合物 X 是 H 的同分异构体。 1mlX 与足量 NaHCO3 溶液反应可生成 2mlCO2 ,符合条件 的 X 有____种, 其中核磁共振氢谱的峰面积比为 3 :2 :2 :1 的结构简式为____(写出一种)。
    (7) 根据上述路线中的相关知识,设计以乙醇为主要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 。
    37.【生物——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15 分)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废纸,废纸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 根据现代生物技术相关知识, 可 利用纤维素分解菌的分解作用将废纸中的纤维素转化成葡萄糖,进而通过有关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来制酒, 从而“变废为宝”。回答下列问题:
    (1) 要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纤维素分解菌, 常常需要进行____________ ,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然 后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 (指示剂),接种并培养后, 通过培养基上菌落周围是否产生透 明圈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筛选。
    (2) 为了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要进行________________实验。纤维素酶活性的测定方法一般是 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_____测定, 从而反映出纤维素酶的活性。
    (3) 若要对筛选得到的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菌种进行长期保存, 应采用___________法。
    (4) 为了能在分解废纸的过程中使纤维素分解菌反复使用,可利用__________技术。如果要将纤维素分 解菌中的纤维素酶提取和分离, 一般要经历四个步骤, 即_______________、纯化和纯度鉴定。用凝胶色 谱法分离纤维素酶时,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 (填“较小”或“较大”) 的物质会较快从层析柱中洗脱出来。
    38.【生物一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 分)(略)
    温度过高,铵盐(氯化铵,亚硫酸铵)易受热分解
    (6) 1. 1×1021
    高 2020 级高三上学期 10 月阶段性测试理科综合试题参考答案
    生物部分:
    1~6 :ABDCBC
    29. (8 分, 每空 2 分)
    (1)游离的核糖体、附着于内质网的核糖体
    (2)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30. (9 分, 除标明外每空 2 分)
    (1)胁迫类型(1分) 保证各组玉米在胁迫干预前长势一致(生理状态基本相同),排除玉米本身的生理 状态对实验结果的影响(1 分) 干旱、干旱+冷害胁迫(或 D 、D&C)
    (2) ABC
    (3) H+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的转运(1分)
    (4) NADPH 与 ATP
    31. (10 分除表明外每空 2 分)
    (1) 脱氧核苷酸 (1 分) AUG (1 分) 35
    (2)一个基因可控制多个性状,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生物的性状
    (3) 31(a/2-b) (4) 细胞核(1 分) 与 RNA 聚合酶结合(1 分)
    32. (12 分, 除表明外每空 2 分)
    (1) 植株甲的基因型是 MmRr ,能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2) 母本 (1 分) 不用人工去雄(1 分) 1/2 (1 分) 3/8
    (3) 无 F1 代(1 分) 分别插入 2 号和 5 号染色体 同一条染色体 (同一条 2 号或 5 号染色体) 37. (15 分,除标明外每空 2 分)
    (1) 选择培养 刚果红 (2) 发酵产纤维素酶 定量
    (3) 甘油管藏 (4) 固定化细胞 样品处理、粗分离 较大( 1 分)
    化学部分:
    7- 13 :CDCBCDB
    26. (14 分)【答案】(每空 2 分)
    (1) 2V2O5+N2H4 •2HCl+6HCl=4VOCl2+N2 ↑+6H2O
    (2) 饱和 NaHCO3 溶液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防止 VO2+被氧化
    (3) Cl- (4) VO2+>X> Mn2+ 2.400% AB
    27. (14 分,每空 2 分)
    (1) CuSO4
    (2) 2Cu2+ +SO32- +2Cl- + H2O=2CuCl↓+SO42- +2H+
    (3) 硫酸 (4)使 CuCl 干燥,防止其水解氧化
    (5) Na2 SeSO3+H2 SO4=Na2 SO4+Se↓+SO2 ↑+H2O 28. (15 分,除标注外, 每空 2 分)
    (1) +1850kJ/ml K1 K2 Kp3 (2) a
    (3) ①70% ②4.75 ③增大 升高温度, 反应 III 逆向移动的程度大于反应 II 正向移动的程度 (3 分)
    35. (15 分,除标注外, 其余每空 2 分)
    (1) (1 分) 9 (1 分) V 形 (1 分) (2) P>S>Si
    (3) H2 O>H2 Te>H2 Se H2Te、H2 Se 均是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减小,范德华力减小,所以沸点 逐渐降低, 而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沸点最高
    (4) Fe2+ 的半径小于C2+ ,FeO 的晶格能大于CO ,FeCO3 比CCO3 易分解
    (5) Fe3O4 1010
    36. (15 分,除标注外, 其余每空 2 分)
    (1)乙烯 (1 分) (2)羟基(1 分) (3) (4)取代反应(酯化反应) (1 分)
    (5) Δ——+H2O (6) 10 (或)
    (7)CH3CH2OH —O2/Ag,——Δ— CH3CHO — CH3CH=CHCHO ——①银—— CH3CH=CHCOOH
    一定———条件下——— (4 分)
    物理部分:
    14 .D 15 .C 16 .D 17 .C 18 .B 19 .BD 20 .BC 21 .AC
    22.(1) AC (2) 1:2 1:2 (每空 2 分,共 6 分)
    23 .答案 (1)方案二 方案一 (2)1.49 3.9(3)7.6 方案二
    解析 (1)在方案二中将 R0 等效为电源的内阻,由此该方案所测得的电源内阻将变大,所以图中图线甲是 由方案二实验数据得到的,图线乙是由方案一实验数据得到的。
    (2)对于方案一,可将 R0 看成是滑动变阻器的一部分。由图象求得电源的电动势为 E=1.49 V。
    ΔU 1.49-0.80
    由图象乙可求得电源的内阻为 r = ΔI = 0.176 Ω=3.9 Ω。
    (3)对于方案二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得 E=U+I(r+R0),R0 可等效为电源的内阻, 可见在 U-I 图象中图 象在纵坐标上的截距表示电源的电动势, 图象的斜率表示是―电源内阻与 R0 之和‖。由图象甲可得 r+R0
    ΔU 1.49-0.8
    ΔI 0.06
    = = Ω=11.5 Ω,解得 R0 =7.6 Ω。
    24 (12 分)解: (1)设小球受 AC 、BC 的拉力分别为 F1 、F2
    F1sin53°=F2cs53° F+mg=F1cs53°+ F2sin53°且 F1=Mg
    解得F = Mg mg 分
    (2) 小球沿 BC 方向的向心加速度为 an=v2/r=0 设小球沿 AC 方向的切线
    加速度为 aτ,
    则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mgcs530= (M+m) aτ
    aτ=(Mg-mgcs530)/ (M+m) =(5Mg-3mg)/5 (M+m)
    故小球的瞬时加速度为 a=aτ=(5Mg-3mg)/5 (M+m) 方向沿 CA 方向4 分
    (3) 小球圆弧向下运动到最低点时, 两细绳 AC 、BC 的拉力分别为 F3 、F4
    由牛顿运动定律: Mg–F3=Maτ F3–mgcs53°=maτ F3 解得
    由牛顿运动定律:F4-mgsin53°=mv2/r=0 解得 F4=mgsin53°=4mg/5 4 分
    高三理综 2022- 10 阶考 第 7 页共 6 页
    25.(20 分)
    34 .[物理一选修 3–4)(15 分)
    (1) 【答案】 ADE
    ( 1 )
    【解析】ABE.分析波形图,可知波长 λ=4m,设波沿 x 轴正方向传播,则t1 = |\n + 4 )| T ,n=0、1、2…, 其中 T>4s,则 n=0 时, T=24s,波速v = = m/s ;n=1 时, T= s,波速 v = m/s;
    ( 3 )
    设波沿 x 轴负方向传播,则t1 = |\n + 4 )| T ,n=0、1、2…,其中 T>4s,则 n=0 时,T=8s,波速 v=0.5m/s,
    故 AE 正确;B 错误;C.当波沿 x 轴负方向传播时,T=8s,在 t=9s 时, B 质点在平衡位置下方,沿y 轴负方向运动, 故 C 错误; D .B 、C 两质点平衡位置相隔半个波长,振动情况完全相反,故 D 正确;
    故选 ADE.
    (2) 【答案】 (1) + (2)
    r
    【详解】(1)光线从 O 点沿直线传播出来,时间为t1 =
    c
    在介质中传播时间为:t2 = 介质中传播速度满足n =
    所以: t = r + ( 2 - 1)nr
    c c
    (2) 光由介质射向空气,临界角为sinC = ,得到: C = 30。
    OP AO
    如图, 由正弦定理得到: = 得到: 三APO = 135。, 议 = 15。
    sinC sin三APO
    介质球壳外表面发光区域在界面上形成的弧长为s = 2议. r =

    相关试卷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测试理综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测试理综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 理综 PDF版:

    这是一份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 理综 PDF版,文件包含KS5U发布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理综PDF版无答案pdf、理综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 理综 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 理综 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理综PDF版无答案pdf、理综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