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重庆市巴蜀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重庆市巴蜀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含答案)01
    重庆市巴蜀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含答案)02
    重庆市巴蜀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含答案)03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重庆市巴蜀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巴蜀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先秦古诗蕴含着一定的时代面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学校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椽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 5分,共75分)
    1. 最新考古中,三星堆商代遗址祭祀区考古发掘出土的若干新器物,如:玉琮、丝织品、 金面具和象牙雕刻,兼有古蜀文明、中原文明和国内其他地区文化因素。由此说明( )
    A. 中华文明中心在长江流域B. 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
    C. 古蜀文明领先于中原地区D. 商朝内外服体制优越性
    2. 根据下面表格,关于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说法最不严谨的是( )
    A. 出现了磨制石器B. 产生了原始农业
    C. 出现了稳定村落D. 以进入到阶级社会
    3. 《山海经》中记载“有人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研究 发现,甲骨文中记录商代先王“王亥”的“亥”字经常写成上边有一只鸟的形状。据此, 下列关于《山海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充满现实主义风格B. 能够真实还原历史
    C. 可与出土文献互证D. 具有较高史学价值
    4. 《尚书・禹贡》记载了夏朝的五服制“以距离王畿中心的远近为次第。从畿服重地到藩属下国逐层管理,兼举文教武卫。”商朝的国家管理实行与之相似的内外服制度。这说明( )
    A. 华夏王朝治国思想一脉相承B. 夏与商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同
    C. 夏商时期国家管理水平一样D. 早期国家实行血缘贵族政治
    5. 周天子以宗法制为范式,在与诸侯会盟中,通过联姻、赐姓等方式将异姓贵族纳入新的 宗法秩序之内。这反映西周( )
    A. 打破了血缘贵族政治B. 旨在扩大王室家庭组织
    C.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混乱D. 重视分封等级秩序的稳定
    6. 西周时国人有参与议论国事的权利,甚至对国君废立、贵族争端仲裁等有相当的权利。 周厉王打破传统的听政程序,禁止国人议论、监督王政。最终,公元前841年发生了西周 首都镐京以平民为主体的暴动,厉王“流于彘”。西周“国人暴动”反映了( )
    A. 土地国有制逐步走向解体B. 周朝国人具有较高政治素养
    C. 王权强化受制于传统体制D. 周朝中央实行集体议政制度
    7. 先秦古诗蕴含着一定的时代面貌。例如《诗经》“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昊天有成命, 二后(文王、武王)受之“。据此可知当时( )
    A. 中国原始宗教已形成B. 统治者利用迷信思想愚弄民众
    C. 皇权神授的观念出现D. 统治者借助天命观彰显正统性
    8. 周公认为,“慎罚”作为“德”的前提内容,执政者实施刑罚手段统治国家必须相当慎 重,即“慎罚”。这样,西周创造了 “以德配天”的家国伦理思想,并把“德”这一抽象 的伦理道德范畴引入礼乐教化中。下列思想主张与材料反映的西周统治者的治国理念相似 的是( )
    A. 外儒内法B. “无为而治”C. “中庸”之道D. 德主刑辅
    9. 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等中原诸国。季札对各国视为“文明”象征的 乐舞与诗歌,都能一一点评。季札的到来,让原本视江南为“夷人”聚居之处的中原各国 大开眼界。这说明( )
    A. 中华民族正式形成B. 华夏认同意识增强
    C. 江南地区经济发达D. 宗法血缘观念瓦解
    10. 春秋时期郑国执政子产主张“禁暴止乱”,他通过“铸刑鼎”限制了贵族任意解释刑条特权,既强调治国要“齐之以礼”,又重视“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这反映了当时( )
    A. 儒法一体观念普及B. 社会矛盾得到缓和
    C. 法治思想有所发展D. 礼乐制度趋向崩溃
    11. 苏秦描绘了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的繁荣景象:“临淄其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 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家殷人足,志高气扬。”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
    A. 统治者更加重视商业B. 农业进步推动了社会分工
    C. 城市以经济功能为主D. 民众沉迷于追求金钱财富
    12. 战国时期某位思想家主张:“古之治道者,以恬……中纯实而反乎情,乐也;信行容体而顺乎文,礼也。礼乐遍行,则天下乱矣”“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该思想家所属流派是( )
    A. 儒家B. 道家C. 墨家D. 法家
    13. 有学者认为“……六国在军事上的抵抗随着秦统一天下而以失败告终,但东方六国与秦在文化上的这种冲突和对抗,并没有随着秦灭六国而消解。”该学者认为秦亡的原因是( )
    A. 吏治腐败B. 统治残虐C. 严刑崂法D. 地方离心
    14. 秦汉时期,人们流行用胶泥块封住简牍文书并在泥上按压官印,用于检查核验,防止私拆泄密,这就是“封泥”。下列“封泥”文物有助于研究秦汉时期( )
    A. 治国思想变化B. 民制陶工艺演变
    C. 书写载体变化D. 行政职官制度
    15. “秦朝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公天下之端自秦始。”上述材料对秦朝的评价是( )
    A. 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B. 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C. 奠定中国封建王朝的制度基础D. 消除血缘贵族政治对政权的影响
    16. 考古工作者在里耶秦简、张家山汉简等秦汉简牍中发现了大量的券书,券书内容不仅 涉及买卖交易、借贷债务、抵押典当、罚款赔偿等经济活动,甚至出现了租税徭役券书, 这些券书签订流程都极为严格。据此可知秦汉时期( )
    A. 政府严格控制社会B. 商品经济十分繁荣
    C. 契约观念比较流行D. 经济立法详细完备
    17. 下图所示为山东嘉祥洪山村东汉画像石(局部),图中左侧男子跪地执斧砍制木料,面前有一辆即将制成的推车;其背后妇人,背负小儿,手拿一段辆(车轮外周);右侧一人呈操作状,另一人佩刀而立,呈监督状。该考古发现不能用来研究东汉时期( )
    A. 家庭手工业的进步B. 地主庄园的生产模式
    C. 手工业的技艺情况D. 女性在生产中的作用
    18. 汉武帝时,规定诸侯王死后必须让所有子弟都有一块封地,令王国的领土分裂。公元 前122年,汉武帝又借口诸侯王所献酎金的斤两、成色不合规定,废诸侯106人,此后, 还以种种罪名废去一些诸侯。全科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这表明汉武帝( )
    A. 继承了秦始皇的治国思想理念B. 激化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 旨在削弱地方的分裂割据势力D. 维持地方诸侯王分封体系
    19. 《后汉书》关于汉朝后期有如下记载:“州郡记,如霹雳;得诏书,但挂壁。”“当今之世,有三空之厄: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据此分析,两汉王朝走向衰亡的原因是( )
    A. 社会阶级矛盾尖锐B. 地方官僚腐败低效
    C.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D. 地方豪强势力庞大
    20. 某学者认为“北朝胜于南朝”:“(北朝)到底很快便建立起一个统一政府来。而且这一个政府,又不久便创设了许多极合传统理想的新制度……将来全都为隋唐政府所效 法与承袭”。据此判断北朝胜于南朝主要是在于( )
    A. 经济体制更为先进B. 自身体制的不断创新
    C. 民族成分更为单一D. 传统儒家文化的认同
    21.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遥领和虚封制度。遥领就是以不属于本国的州郡设置刺史、太守, 而虚封则是受封的诸侯王只有虚号,其封土则在他国境内。如蜀国马超领凉州牧,吴国孙 休为琅邪王,凉州与琅邪均位于曹魏境内,北魏将南朝的会稽、苍梧、建业、丹阳等郡封 其臣为公侯。材料反映了魏晋时期( )
    A. 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B. 南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趋同
    C. 统治者利用权术愚弄大臣D. 各政权实行相同的政治制度
    22. 北魏在实行均田制的基础上,变旧的以户计征的租调制为新的以丁计征的租调制,具体规定是一夫一妇每年缴纳帛一匹,粟二石。15岁以上未结婚的男子四人,奴婢八人,耕牛20头,也分别出一夫一妇的租调。实施该政策的作用不包括( )
    A. 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B. 增加了财政收入
    C. 打击了门阀士族地主D. 消除了社会矛盾
    23. 安史之乱北人南迁,迁移至吴地的人数,不逊于永嘉之乱时,但唐的北民南迁中却不见侨、吴文化对立。下列对此现象成因的解释最恰当的是( )
    A. 民族文化差异已经消失B.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完成
    C. 魏晋民族交融奠定基础D. 江东已成为全国文化重心
    24. 唐代洛阳城中的市多靠近漕渠,水路运输极其便利;南方的一些城市,扬州、杭州等地,也是商业繁荣的地区。荆南首府江陵,号称“全楚奥区,荆衡重地,凑舟车之都会, 控湖岭之要冲”。这说明了唐朝( )
    A. 水路运输能力超过陆路B. 南方经济水平超过北方
    C. 政府不再限制商业发展D. 水运具有重要经济地位
    25. 唐玄宗开元年间,曾颁布诏令:“货物兼通,将以利用。……自今已后,所有庄宅以 及马交易,并先用续罗丝绵等,其余市价一千以上,亦令钱物兼用。违者科罪”。由此可 知( )
    A. 土地兼并严重B. 商品交易受阻C. 政府收入减少D. 商品经济发展
    26. 唐后期,关中因为战乱米价上涨,长安经济困难.786年,京城禁军军粮无法保证,出 现兵变危险。浙江东西道节度使韩滉运米三万斛供给朝廷,解除了唐德宗的燃眉之急。这 体现出当时( )
    A. 中央加强了对地方控制B. 藩镇一定程度维系了朝廷统治
    C. 边疆紧张局势福到了缓解D. 江南的农业水平已经超过了北方
    27. 隋唐时期,文人士大夫一般都是随意出入于三教之间,或外修儒服而内通佛理,或一边求仕一边修仙,自己不以为怪,别人也司空见惯。该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隋唐时期已经形成“三教合一”B.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思想文化
    C. 思想活跃、开放包容的社会现实D. 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28. 陆贽评价唐朝两税法:“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陆贽认为唐朝两税法( )
    A. 简化税收名目B. 扩大税收对象C. 增加农民负担D. 增加国家收入
    29. 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序》说道:“舍本逐末,圣贤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 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北朝统治者严厉打击商人商业发展B. 《齐民要术》记载内容为手工技艺
    C 贾思旄深受“重农抑商思想”影响D. 《齐民要术》深受当时士大夫推崇
    30. 下表是先秦到隋唐的主要选官制度演变历程,据此判断,不属于先秦至隋唐时期选官制度演变趋势的是( )
    A. 选拔标准以血缘为主变为以才学为主B. 选拔制度着重维护平民利益
    C. 选拔方式由推荐到更公开公平的考试D. 选官权力从地方收归到中央
    二、非选择题(25分)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 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司马光《资治通鉴》
    “呜呼!自隋以后,名称扬于时者,代北之子孙十居六七矣。氏族之辨,果何益哉!’
    ——胡三省(宋末元初)
    材料三 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
    (1)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材料一中的图示反映的历史现象。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有何意义。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个民族的文化.始终闪现着该民族灵魂的搏动,以巨大的向心力吸引着该民族的 各类成员,因而,文化认同构成民族文化的核心。这种体现出民族精神的文化又绝非凝固 高化石、僵破的模式、而是常与变、因与革、内与外相统一的有生命的机体。
    ——当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先秦至隋唐时期史实,评析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可以是整体或任意部分 观点。(要求:态度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
    高2025届高一(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学校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椽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 5分,共75分)
    1. 最新考古中,三星堆商代遗址祭祀区考古发掘出土的若干新器物,如:玉琮、丝织品、 金面具和象牙雕刻,兼有古蜀文明、中原文明和国内其他地区文化因素。由此说明( )
    A. 中华文明中心在长江流域B. 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
    C. 古蜀文明领先于中原地区D. 商朝内外服体制的优越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三星堆商代遗址具有古蜀文明、中原文明和国内其他地区的文化因素,反映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华文明的中心地区,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古蜀文明与其他文明的比较,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商朝内外服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2. 根据下面表格,关于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说法最不严谨的是( )
    A. 出现了磨制石器B. 产生了原始农业
    C 出现了稳定村落D. 以进入到阶级社会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石器时代是指使用磨制石器的时期,所以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了磨制石器;根据“水稻”可知当时产生了原始农业;根据“姜寨聚落”可知出现了稳定的村落。但根据材料信息无法说明进入到阶级社会,D项说法最严谨,D项符合题意;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
    3. 《山海经》中记载“有人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研究 发现,甲骨文中记录商代先王“王亥”的“亥”字经常写成上边有一只鸟的形状。据此, 下列关于《山海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充满现实主义风格B. 能够真实还原历史
    C. 可与出土文献互证D. 具有较高史学价值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甲骨文属于出土文献,其记载的王亥与《山海经》中的记载相对应,体现了《山海经》与出土文献的互证,C项正确;《山海经》中有许多神话传说,不是现实主义风格,排除A项;《山海经》的记载需要与其他文献相互证实,才可以还原历史,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山海经》与出土文献互证,才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排除D项。故选C项。全科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
    4. 《尚书・禹贡》记载了夏朝的五服制“以距离王畿中心的远近为次第。从畿服重地到藩属下国逐层管理,兼举文教武卫。”商朝的国家管理实行与之相似的内外服制度。这说明( )
    A. 华夏王朝治国思想一脉相承B. 夏与商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同
    C. 夏商时期国家管理水平一样D. 早期国家实行血缘贵族政治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夏朝实行五服制,以距离王畿的远近为次第。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也是如此。两者都带有血缘政治色彩,实行贵族政治,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早期王朝夏商时期,未涉及历代华夏王朝,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夏商经济发展水平,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地方管理制度,不能说明夏商国家管理一样,排除C项。故选D项。
    5. 周天子以宗法制为范式,在与诸侯会盟中,通过联姻、赐姓等方式将异姓贵族纳入新的 宗法秩序之内。这反映西周( )
    A. 打破了血缘贵族政治B. 旨在扩大王室家庭组织
    C.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混乱D. 重视分封等级秩序的稳定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西周实行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补充,维护西周的统治秩序。周天子通过联姻、赐姓等方式将异姓贵族纳入新的宗法秩序,拉拢异姓贵族,维护分封制下的贵族等级秩序。D项正确;西周的分封宗法制是血缘贵族政治,排除A项;扩大周王室家族是表面反映,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关系稳定,排除C项。故选D项。
    6. 西周时国人有参与议论国事的权利,甚至对国君废立、贵族争端仲裁等有相当的权利。 周厉王打破传统的听政程序,禁止国人议论、监督王政。最终,公元前841年发生了西周 首都镐京以平民为主体的暴动,厉王“流于彘”。西周“国人暴动”反映了( )
    A. 土地国有制逐步走向解体B. 周朝国人具有较高政治素养
    C. 王权强化受制于传统体制D. 周朝中央实行集体议政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意可知,周厉王由于打破传统的听证程序,废除了国人参与议论国事的权利而导致国人暴动,说明王权的加强会受到传统体制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政治体制的变动,和土地制度无关,排除A项;国人暴动的出现并不足以说明周朝国人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排除B项;周朝没有建立中央的集体议政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7. 先秦古诗蕴含着一定的时代面貌。例如《诗经》“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昊天有成命, 二后(文王、武王)受之“。据此可知当时( )
    A. 中国原始宗教已形成B. 统治者利用迷信思想愚弄民众
    C. 皇权神授的观念出现D. 统治者借助天命观彰显正统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上天命令玄鸟降临人间,生契建商,体现了商朝是依天命而建立的。昭昭上天有指令,文王、武王接受天命,体现了西周统治是遵照天命。因此,材料反映了统治者借助天命观彰显正统性,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原始宗教,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民众,排除B项;先秦时期还未出现皇帝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8. 周公认为,“慎罚”作为“德”的前提内容,执政者实施刑罚手段统治国家必须相当慎 重,即“慎罚”。这样,西周创造了 “以德配天”的家国伦理思想,并把“德”这一抽象 的伦理道德范畴引入礼乐教化中。下列思想主张与材料反映的西周统治者的治国理念相似 的是( )
    A. 外儒内法B. “无为而治”C. “中庸”之道D. 德主刑辅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西周统治者主张刑罚与慎罚结合,重视德治。结合所学可知,汉代法治思想是德主刑辅,也重视德治,与西周治国思想相似,D项正确;外儒内法是强调表面上是儒家思想,实际上依赖法家思想,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无为而治是顺其自然,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中庸之道是强调实际生活中要不偏不倚、恰到好处,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9. 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等中原诸国。季札对各国视为“文明”象征的 乐舞与诗歌,都能一一点评。季札的到来,让原本视江南为“夷人”聚居之处的中原各国 大开眼界。这说明( )
    A. 中华民族正式形成B. 华夏认同意识增强
    C. 江南地区经济发达D. 宗法血缘观念瓦解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意可知,来自江南地区吴国的季札对中原各国的乐舞与诗歌都能一一点评,让中原各国大开眼界,说明吴国对于乐舞和诗歌理解深刻,这是对中原礼乐制度向往的表现,B项正确;仅根据季札的表现不能体现中华民族是否形成和江南地区经济发达,排除AC项;“瓦解”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D项。故选B项。
    10. 春秋时期郑国执政子产主张“禁暴止乱”,他通过“铸刑鼎”限制了贵族任意解释刑条的特权,既强调治国要“齐之以礼”,又重视“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这反映了当时( )
    A. 儒法一体观念普及B. 社会矛盾得到缓和
    C. 法治思想有所发展D. 礼乐制度趋向崩溃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得出,郑国子产铸刑书,强调法治,限制贵族的特权,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儒家,排除A项;当时社会矛盾尖锐,排除B项;材料与礼乐的崩溃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1. 苏秦描绘了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繁荣景象:“临淄其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 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家殷人足,志高气扬。”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
    A. 统治者更加重视商业B. 农业进步推动了社会分工
    C. 城市以经济功能为主D. 民众沉迷于追求金钱财富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的繁荣景象”可知,战国时期,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即是社会分工进一步深化的产物,因此说明农业进步推动了社会分工,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统治者的态度,排除A项;当时的城市以政治功能为主,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民众沉迷于追求金钱财富,排除D项。故选B项。
    12. 战国时期某位思想家主张:“古之治道者,以恬……中纯实而反乎情,乐也;信行容体而顺乎文,礼也。礼乐遍行,则天下乱矣”“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该思想家所属流派是( )
    A. 儒家B. 道家C. 墨家D. 法家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礼乐遍行,则天下乱矣”可知,该思想家认为“古时候研究道术的人,总是以恬静来调养心智……礼乐偏执一方而又多方有失,那么天下定然大乱了”,结合“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可知,该思想家主张顺其自然、天人合一,属于道家,B项正确;综上所述可知该思想家属于道家,与儒家、墨家以及法家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13. 有学者认为“……六国在军事上的抵抗随着秦统一天下而以失败告终,但东方六国与秦在文化上的这种冲突和对抗,并没有随着秦灭六国而消解。”该学者认为秦亡的原因是( )
    A. 吏治腐败B. 统治残虐C. 严刑崂法D. 地方离心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但东方六国与秦在文化上的这种冲突和对抗,并没有随着秦灭六国而消解”可得出,秦朝虽然政治上统一了,但没有形成统一的文化,原来的地方各国在文化上并不认同秦朝,无法形成向心力,因此材料主旨强调的是地方离心造成秦朝的灭亡,D项正确;ABC项不是作者的主旨,排除ABC项。故选D项。
    14. 秦汉时期,人们流行用胶泥块封住简牍文书并在泥上按压官印,用于检查核验,防止私拆泄密,这就是“封泥”。下列“封泥”文物有助于研究秦汉时期( )
    A. 治国思想变化B. 民制陶工艺演变
    C. 书写载体变化D. 行政职官制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用胶泥块封住简牍文书并在泥上按压官印,用于检查核验”可知封泥上反映的是都是秦汉时期的官职名称,因此有助于研究当时的行政职官制度,D项正确;仅根据官职名称不足以说明治国思想的变化,排除A项;封泥不是制陶工艺,也不是书写载体,排除BC项。故选D项。
    15. “秦朝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公天下之端自秦始。”上述材料对秦朝的评价是( )
    A. 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B. 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C. 奠定中国封建王朝的制度基础D. 消除血缘贵族政治对政权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公天下之端自秦始”可知,材料对秦朝是肯定的评价。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废除了分封制,推广郡县制,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定了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制度基础。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各民族间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疆域版图,排除B项;“消除”说法绝对,如汉初的郡国并行制,仍实行分封制。贵族政治仍对历代王朝有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16. 考古工作者在里耶秦简、张家山汉简等秦汉简牍中发现了大量的券书,券书内容不仅 涉及买卖交易、借贷债务、抵押典当、罚款赔偿等经济活动,甚至出现了租税徭役券书, 这些券书签订流程都极为严格。据此可知秦汉时期( )
    A. 政府严格控制社会B. 商品经济十分繁荣
    C. 契约观念比较流行D. 经济立法详细完备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考古工作者在里耶秦简、张家山汉简等秦汉简牍中发现了大量的券书,券书内容不仅涉及买卖交易、借贷债务、抵押典当、罚款赔偿等经济活动,甚至出现了租税摇役券书这些券书签订流程都极为严格。”可得知券书是古代经济活动中的契约形式,秦汉时期经济活动中比较重视契约关系,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秦汉时期的政府对社会控制的情况,排除A项;商品经济异常繁荣不符合当时历史事实,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经济立法详细完备,排除D项。故选C项。
    17. 下图所示为山东嘉祥洪山村东汉画像石(局部),图中左侧男子跪地执斧砍制木料,面前有一辆即将制成的推车;其背后妇人,背负小儿,手拿一段辆(车轮外周);右侧一人呈操作状,另一人佩刀而立,呈监督状。该考古发现不能用来研究东汉时期( )
    A. 家庭手工业的进步B. 地主庄园的生产模式
    C. 手工业的技艺情况D. 女性在生产中的作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东汉时期,佩刀男子监督左侧男子的制作,带有强制性劳动,农民依附于地主就而进行劳作,符合东汉时期地主庄园的生产模式,不能反映家庭手工业的进步情况,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地主庄园生产,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男子制作推车的情况,可以用来研究手工业技艺,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女性参与推车制作,可以用来研究女性在生产中的作用,D项不符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8. 汉武帝时,规定诸侯王死后必须让所有子弟都有一块封地,令王国领土分裂。公元 前122年,汉武帝又借口诸侯王所献酎金的斤两、成色不合规定,废诸侯106人,此后, 还以种种罪名废去一些诸侯。这表明汉武帝( )
    A. 继承了秦始皇的治国思想理念B. 激化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 旨在削弱地方的分裂割据势力D. 维持地方诸侯王分封体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武帝的这些做法都是在削弱地方侯国的势力,说明他旨在削弱地方的分裂割据势力,C项正确;秦朝没有进行分封,所以削弱地方侯国势力的做法并不是继承自秦始皇,排除A项,汉武帝的做法是在削弱地方侯国势力,并不是计划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排除B项;汉武帝是在削弱地方诸侯王势力,而非维持地方诸侯王分封体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9. 《后汉书》关于汉朝后期有如下记载:“州郡记,如霹雳;得诏书,但挂壁。”“当今之世,有三空之厄: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据此分析,两汉王朝走向衰亡的原因是( )
    A. 社会阶级矛盾尖锐B. 地方官僚腐败低效
    C.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D. 地方豪强势力庞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东汉后期地方州郡长官的命令得到迅速执行,而朝廷的诏书却放置一边。结合所学可知,东汉后期地方豪强地主势力膨胀,朝廷内部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造成中央权威衰败。D项正确;ABC项只是东汉衰败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材料所反映的地方豪强势力膨胀,排除ABC项。故选D项。
    20. 某学者认为“北朝胜于南朝”:“(北朝)到底很快便建立起一个统一政府来。而且这一个政府,又不久便创设了许多极合传统理想的新制度……将来全都为隋唐政府所效 法与承袭”。据此判断北朝胜于南朝主要是在于( )
    A. 经济体制更为先进B. 自身体制的不断创新
    C. 民族成分更为单一D. 传统儒家文化的认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而且这一个政府,又不久便创设了许多极合传统理想的新制度……将来全都为隋唐政府所效 法与承袭”可知,北朝胜于南朝主要是制度的创新为隋唐政府所承袭。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北朝与南朝经济体制的比较,排除A项;北朝是各民族交融,成分复杂,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儒家文化,排除D项。故选B项。
    21.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遥领和虚封制度。遥领就是以不属于本国的州郡设置刺史、太守, 而虚封则是受封的诸侯王只有虚号,其封土则在他国境内。如蜀国马超领凉州牧,吴国孙 休为琅邪王,凉州与琅邪均位于曹魏境内,北魏将南朝的会稽、苍梧、建业、丹阳等郡封 其臣为公侯。材料反映了魏晋时期( )
    A. 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B. 南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趋同
    C. 统治者利用权术愚弄大臣D. 各政权实行相同的政治制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意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遥领和虚封制度,这说明是将本不属于自己的国土当做了自己的国土,意图能够实现统一,真正的占领这些国土,由此可说明当时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A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领先于南方,南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趋同,排除B项;统治者并不是在愚弄大臣,排除C项;仅根据一个遥领和虚封并不足以说明各政权实行相同的政治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22. 北魏在实行均田制的基础上,变旧的以户计征的租调制为新的以丁计征的租调制,具体规定是一夫一妇每年缴纳帛一匹,粟二石。15岁以上未结婚的男子四人,奴婢八人,耕牛20头,也分别出一夫一妇的租调。实施该政策的作用不包括( )
    A. 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B. 增加了财政收入
    C. 打击了门阀士族地主D. 消除了社会矛盾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北魏实行租调制,一定程度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不能消除矛盾,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北魏实行的租调制,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削弱了地方豪强地主,吸引增加了财政收入,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23. 安史之乱北人南迁,迁移至吴地的人数,不逊于永嘉之乱时,但唐的北民南迁中却不见侨、吴文化对立。下列对此现象成因的解释最恰当的是( )
    A. 民族文化差异已经消失B.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完成
    C. 魏晋民族交融奠定基础D. 江东已成为全国文化重心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唐的北民南迁中却不见侨、吴文化对立”可知,材料反映出宋代江南地区文化发展已经看不出南迁北人与当地人之间的文化对立,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历史是哪个长期的民族交融,C项正确;我国古代民族交融过程中民族文化差异会减少,但不会消失,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而不是完成,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唐朝时期北民南迁中却不见侨、吴文化对立,这主要是因为历史上长期民族交融,不代表江东已经成为全国文化重心,并且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24. 唐代洛阳城中的市多靠近漕渠,水路运输极其便利;南方的一些城市,扬州、杭州等地,也是商业繁荣的地区。荆南首府江陵,号称“全楚奥区,荆衡重地,凑舟车之都会, 控湖岭之要冲”。这说明了唐朝( )
    A. 水路运输能力超过陆路B. 南方经济水平超过北方
    C. 政府不再限制商业发展D. 水运具有重要经济地位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市多靠近漕渠,水路运输极其便利;南方的一些城市,扬州、杭州等地,也是商业繁荣的地区”“全楚奥区,荆衡重地,凑舟车之都会, 控湖岭之要冲”等信息可知,材料中提及的洛阳、扬州、杭州、江陵等城市因水路运输便利而商品经济发达,说明水运对城市商品经济有重要作用,即水运具有重要经济地位,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唐朝时期水运的重要经济地位,不代表水路运输能力超过陆路,排除A项;唐代时期,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但尚未南移完成,不能表述南方经济水平超过北方,排除B项;中国历朝历代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因此“政府不再限制商业发展”的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25. 唐玄宗开元年间,曾颁布诏令:“货物兼通,将以利用。……自今已后,所有庄宅以 及马交易,并先用续罗丝绵等,其余市价一千以上,亦令钱物兼用。违者科罪”。由此可 知( )
    A. 土地兼并严重B. 商品交易受阻C. 政府收入减少D. 商品经济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题意可知,唐玄宗时期规定,市价一千以上的商业贸易可以使用货币和丝织品同时使用,这是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而不是商品交易受阻,D项正确,排除B项;材料与商品经济有关,不能体现土地兼并和政府收入减少,排除AC项。故选D项。
    26. 唐后期,关中因为战乱米价上涨,长安经济困难.786年,京城禁军军粮无法保证,出 现兵变危险。浙江东西道节度使韩滉运米三万斛供给朝廷,解除了唐德宗的燃眉之急。这 体现出当时( )
    A. 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B. 藩镇一定程度维系了朝廷统治
    C. 边疆紧张局势福到了缓解D. 江南的农业水平已经超过了北方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意可知,在长安因为经济困难而导致出现兵变危险的时候,浙江东西道节度使韩滉提供粮食解决了唐德宗的燃眉之急,说明藩镇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维系朝廷统治的,B项正确;唐朝后期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减弱,排除A项;地方节度使解决了首都的燃眉之急,和边疆局势是否得到缓解无关,排除C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说明江南农业水平超过了北方,排除D项。故选B项。
    27. 隋唐时期,文人士大夫一般都是随意出入于三教之间,或外修儒服而内通佛理,或一边求仕一边修仙,自己不以为怪,别人也司空见惯。该历史现象出现主要原因是( )
    A. 隋唐时期已经形成“三教合一”B.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思想文化
    C. 思想活跃、开放包容的社会现实D. 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隋唐统治者实行三教并行的开放政策,促成了思想活跃和包容开放的氛围,促使文人士大夫的思想也融合了儒释道的思想。C项正确;魏晋南北朝以来儒释道互相吸收融合,形成了三教合一,A项是材料的原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B项是理学出现的原因之一,不是三教合一出现的原因,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排除D项。故选C项。
    28. 陆贽评价唐朝两税法:“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陆贽认为唐朝两税法( )
    A. 简化税收名目B. 扩大税收对象C. 增加农民负担D. 增加国家收入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陆贽评价唐朝两税法,两税法的征税标准是取历年中收入最多,粮食产量最高的那年作为标准,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但无视农业收货的丰收与歉收,增加了农民的负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简化税收名目,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税收对象的扩大,排除B项;两税法可以增加国家收入,但不是陆贽的观点,排除D项。故选C项。
    29. 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序》说道:“舍本逐末,圣贤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 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北朝统治者严厉打击商人商业发展B. 《齐民要术》记载内容为手工技艺
    C. 贾思旄深受“重农抑商思想”影响D. 《齐民要术》深受当时士大夫推崇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意可知,贾思勰认为不能舍本逐末,所以对于商业的事宜不予收录,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思想,C项正确;材料仅反映了贾思勰的个人主张,不能说明北朝统治者严厉打击商人商业发展,排除A项;《齐民要术》记载的主要是农业生产,排除B项;材料内容不能体现《齐民要术》受到士大夫的推崇,排除D项。故选C项。
    30. 下表是先秦到隋唐的主要选官制度演变历程,据此判断,不属于先秦至隋唐时期选官制度演变趋势的是( )
    A. 选拔标准以血缘为主变为以才学为主B. 选拔制度着重维护平民利益
    C. 选拔方式由推荐到更公开公平的考试D. 选官权力从地方收归到中央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主要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不是维护平民阶层的利益,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从世官制到科举制的选拔标准是以血缘为主变为以才学为主,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从世官制到科举制的选拔方式由推荐到更公开公平的考试,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从世官制到科举制的选官权力从地方收归到中央,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25分)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 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司马光《资治通鉴》
    “呜呼!自隋以后,名称扬于时者,代北之子孙十居六七矣。氏族之辨,果何益哉!’
    ——胡三省(宋末元初)
    材料三 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
    (1)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材料一中的图示反映的历史现象。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有何意义。
    【答案】(1)现象:西晋末年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2)意义: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有利于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进步;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流交往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隋唐统一王朝的繁盛奠定了基础。
    【解析】
    【小问1详解】
    现象:根据材料一地图“鲜卑、匈奴、羌族、氐族人口内迁到西晋疆域”可知,西晋末年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小问2详解】
    意义:根据材料二“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 氏”可知,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有利于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进步;根据材料“呜呼!自所以后,名称扬于时者,代北之子孙十居六七矣。氏族之也果何益哉”可知,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根据材料三“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可知,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流交往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隋唐统一王朝的繁盛奠定了基础。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个民族的文化.始终闪现着该民族灵魂的搏动,以巨大的向心力吸引着该民族的 各类成员,因而,文化认同构成民族文化的核心。这种体现出民族精神的文化又绝非凝固 高化石、僵破的模式、而是常与变、因与革、内与外相统一的有生命的机体。
    ——当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先秦至隋唐时期史实,评析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可以是整体或任意部分 观点。(要求:态度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
    【答案】示例:中华文明是不断发展、兼收并蓄的。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民族大融合,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容;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隋唐时期对外交流频繁,中华文明不断吸收外来文明的因素,推动中华文明的不断发展。所以说,中华文明是不断发展,兼收并蓄的。
    【解析】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文化认同构成民族文化的核心。这种体现出民族精神的文化又绝非凝固的化石、僵破的模式、而是常与变、因与革、内与外相统一的有生命的机体”可知,中华文明是不断发展、兼收并蓄的。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巩固、隋唐时期的对外交流等内容进行阐述。从其他角度总结论点进行阐述,言之有理亦可。
    新石器时代
    主要
    遗址
    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彩绘陶龄;粟——姜寨聚落
    水稻:养蚕繅丝技术
    黑陶;玉器; 祭坛神庙; 万邦时代
    玉器;祭坛神庙
    玉器;祭坛神庙
    分布地域
    黄河
    长江
    黄河
    辽河
    长江
    时代
    制度名称
    主要内容
    西周
    世官制
    依据血缘关系授予并传承官职与爵位
    战国
    军功爵制
    按照军功大小授予相应官职
    汉朝
    察举制
    先考察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的舆论
    评价和为官能力
    魏晋
    九品中正制
    各州郡中正官品评人才并推荐给中央
    隋唐
    科举制
    以明经、进士等分科考试办法取士
    新石器时代
    主要
    遗址
    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彩绘陶龄;粟——姜寨聚落
    水稻:养蚕繅丝技术
    黑陶;玉器; 祭坛神庙; 万邦时代
    玉器;祭坛神庙
    玉器;祭坛神庙
    分布地域
    黄河
    长江
    黄河
    辽河
    长江
    时代
    制度名称
    主要内容
    西周
    世官制
    依据血缘关系授予并传承官职与爵位
    战国
    军功爵制
    按照军功大小授予相应官职
    汉朝
    察举制
    先考察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的舆论
    评价和为官能力
    魏晋
    九品中正制
    各州郡中正官品评人才并推荐给中央
    隋唐
    科举制
    以明经、进士等分科考试的办法取士
    相关试卷

    重庆市巴蜀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一)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重庆市巴蜀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一)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文件包含重庆市巴蜀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一历史试题docx、参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巴蜀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重庆市巴蜀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题,论述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唐朝建立之后,重视儒学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