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短文两篇 爱莲说》课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8938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7课 《短文两篇 爱莲说》课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8938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7课 《短文两篇 爱莲说》课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8938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7课 《短文两篇 爱莲说》课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89382/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7课 《短文两篇 爱莲说》课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89382/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7课 《短文两篇 爱莲说》课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89382/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7课 《短文两篇 爱莲说》课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89382/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7课 《短文两篇 爱莲说》课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89382/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7课 《短文两篇 爱莲说》课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17课 《短文两篇 爱莲说》课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共51页。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 杨万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唐、王昌龄荷尽已无擎雨盖—苏轼学习目标:一、诵读课文,学习技巧二、译读课文,理解文意 三、品读课文,赏莲美德四、背读课文,把握情感 古代的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爱莲说》 ——谈谈爱莲花的道理,说说爱莲花的道理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谥号元公,著名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后世称他为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著《周元公集》。一、初读课文,学习技巧要求:1、读准字音2、准确停顿3、饱含情感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晋jìn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yú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rǎn ,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màn不枝,香远益清qīng ,亭tíng亭净jìng植zhí ,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予yú谓菊,花之隐逸yì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yī !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yí乎众矣!爱莲说周敦dūn颐yí注音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爱的很多。 翻译:的多 晋jìn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晋朝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都很喜爱牡丹。 翻译:只从很予yú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rǎn ,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我惟独喜爱莲,它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翻译:我只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连词,表转折沾染(污秽)洗水波过分艳丽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翻译: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香远益清qīng ,亭tíng亭净jìng植zhí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芬,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翻译:更加耸立的样子竖立连词,表转折亲近而不庄重语气词 予yú谓菊,花之隐逸yì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翻译:我认为,以为的隐居避世,这里指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品德高尚的人 噫 !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yí乎众矣!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翻译:少叹词,表示感慨 听说 应当1、重点段落的理解 作者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独独只喜爱莲花呢?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这段话中的七个短句分别描述了莲花的哪一方面的特点呢?1、“淤泥”和“清涟”写出了莲花的 生长环境;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莲花的 体态;3、“香远益清”写出了莲花的 香味;4、“亭亭净植”写出了莲花的 整个形体姿态;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出了莲花的 清高风度;根据提示理解:1、《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2、《爱莲说》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3、《爱莲说》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4、《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5、《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根据提示理解: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独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之君子者也。根据提示理解:7、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 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 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 本文主要是写作者爱莲,为什么要谈到菊花和牡丹呢?3、学习映衬的手法: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 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 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 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陶渊明世人“予”映衬手法一“叹”-- 爱菊者“鲜”二“叹”-- 爱莲者“少”三“叹”--爱牡丹者“众”4、分析结尾:中心--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贵品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虚词“之”的用法1、代词,代指“他(她、它)”“这(那) 例:渔人甚异之2、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例:水陆草木之花3、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将动词的对象提前,以示强调。 例:“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中的“之”,将爱的对象提前,强调突出爱的内容骈句字数相同,意思相对的句子。前文所学的对偶句也可称为骈句.(思考:《陋室铭》中骈句多,还是本文中骈句多?)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一扬 一抑 语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富有气势6、比较阅读:《陋室铭》与《爱莲说》1、主题:都表现了作者的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2、立意:都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3、表达方式:都大量运用描写。1、文体:一为“铭”,一为“说”;2、句式:《陋》以骈句为主,《爱》则以散句为主;3、线索:《陋》以“惟吾德馨”引领全文,《爱》以“爱”贯穿始终。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乐府民歌 荷花,又称莲花。 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李白 冷碧新秋水,残红半破莲。从来寥落意,不似此池边。——白居易 阶下莲 唐—白居易 叶展影翻当砌月,花开香散入簾风, 不如种在天池上,犹胜生於野水中。 採莲曲 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兩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來。莲 蓬 人鲁迅 芰裳荇带处仙乡,风定犹闻碧玉香。鹭影不来秋瑟瑟,苇花伴宿露氵襄氵襄。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 那一池清幽的水 掩饰不住 我满怀的心事 灼热的太阳烘烤着 烘烤着 我呼之欲出的热情 怒放,怒放,怒放 我要怒放 把这满腔的热情 怒放在烈日下,怒放在盛夏里 开到荼磨花事了淡淡的开放在 六月 不与百花争宠 莲池里 溢满了等待的心事 你 却从未 舍施一点目光 便匆匆而去 空余 荷的枯涩 洒在碧波中 课后练习:二、反复品味文章的寓意,研讨下列问题。1.《陋室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试联系全文内容作具体分析。全文分三层:开头运用类比立论,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概括全文主旨。类比即指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这是当时人们公认的道理。仙之于山、龙之于水既如此,则人之于室亦当如此,是以室虽陋而有德者居之,则不陋矣。如此立论,颇有一锤定音之势。其次说到“陋室”,先以“苔痕”二句写“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以“谈笑”四句写室内生活情趣之高雅;再由此反跌出“无丝竹”二句,使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更洞若观火。最后,奇峰突起,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是例证,联系上文还看见出作者有自况之意;再引孔子的话作结,更具有雄辩的力量。按: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省略了上句而只引下句,是因为上句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南阳”二句之中。这样来引述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又显得含蓄无穷,发人深思。课后练习:二、反复品味文章的寓意,研讨下列问题。2.《爱莲说》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试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自由发言课后练习:二、反复品味文章的寓意,研讨下列问题。3.下面几句话都有言外之意,试做分析。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②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①可以先问学生:作者是否不喜欢听音乐?(从“调素琴”可以得出否定的回答。)“调素琴”跟“丝竹之乱耳”有什么区别?由此逐步引导到作者对官僚们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态度上来。②作者这种写法颇似“一字褒贬”,文中只说牡丹是“花之富贵者”,此外别无贬辞,但从“宜乎”一语却可以看出他对世风的鄙视。为了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无妨先读读白居易的《买花》诗(见“有关资料”),此诗浅显易懂,费时不多。三、品读课文,赏莲美德文章通过对莲的描绘赋予莲哪些品质?莲出 淤 泥 而 不 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濯清涟而不妖莲君子莲高洁质朴豁达正直美名远扬自尊自爱1、背诵默写全文。 2、你喜欢什么花?谈谈你喜欢这种花的原因或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50字左右例如:兰花 兰花无论置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作业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