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分子和原子(含答案)——【中考二轮精细复习】2023年化学通用版全面复习训练学案
展开一. 选择题
1.某同学为验证“分子是运动的”,设计了甲、乙、丙、丁四个实验.其中,能达到目的是( )
A.甲、乙、丙 B.甲、乙、丁 C.甲、丙、丁 D.乙、丙、丁
2.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构成所有的物质 D.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3.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对学习化学十分重要。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发生改变
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D.10mL H2O与10mL 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分子间有间隔
4.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 )
A.A B.B C.C D.D
5.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B. 八月桂花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C. 1滴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 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6.对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 )
A. 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
B. 蜡炬成灰-分子质量发生改变
C. 热胀冷缩-分子间隔发生变化
D. 铁杵成针-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7. 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 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C. 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的 D.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8.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下列有关水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受热时水分子的体积逐渐变大
B. 降温时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C. 反应时构成水分子的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D.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是可分的
9.下列诗句能用分子运动观点解释的是( )
A. 清明时节雨纷纷 B. 踏花归去马蹄香
C. 平沙莽莽黄入天 D. 纷纷暮雪下辕门
10. 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 春暖花开,花香扑鼻 B. 沙尘暴起,飞沙满天
C. 微风拂过,青烟袅袅 D. 丰收季节,瓜果飘香
11.用微粒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変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
C.铝制品中的铝原子是静止不动的
D.将石块研磨成粉状,说明分子变小了
12.“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能够使人心情放松;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从微观角度分析,语句中隐含的分子性质有( )
①分子的质量很小;②分子之间有间隔;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④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 夏夜,我们在公园或在校园的小道上散步时,每走到茉莉花的附近就能闻到花香,说明( )
A.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B. 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C.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 分子可以再分
14.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
A.体积大小不同 B.能否直接构成物质
C.能否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D.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
15.下列关于干冰升华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变大 B. 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变小
C. 二氧化碳分子的种类改变 D. 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远处就能闻到花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时水银柱升高,说明分子间间隔增大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7.“○”和“●”表示不同原子,下图表示纯净物的是( )
18.学好化学,必须要熟悉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下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则下列各图示表示化合物的是( )
19.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该反应后所得物质属于混合物
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 3︰1
二、非选择题
20.解释下列事实或现象
(1)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其体积小于20mL的原因是 。
(2)水银温度计能指示出温度高低的原因是 。
(3)白酒瓶敞口放置,酒的香味变淡,原因是 。
(4)气体容易压缩,而液体和固体难以压缩,原因是 。
21.用微粒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__。
(2)水通电分解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_______。
(3)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_______。
(4)一定质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时,其体积变小的原因是_______。
22.下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①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②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③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
(1)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纯净物中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_____。
(2)由图③所表示物质可通过化学变化转化为图②所表示物质,该变化是本单元课本上介绍的一个变化,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4.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请回答:
1、变化Ⅰ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最小微粒是 (填微粒名称);
2、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写序号);
A.分子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B.分子变小了
C.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 D.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3、从变化Ⅱ的微观过程可分析出,该变化过程的一条宏观信息是 ;
25.如图是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
(1)甲、乙两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的特点是_____。
(2)甲、乙两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后物质的化学性质_____了(填“发生了”或“未发生”)改变,原因是分子的_____发生了变化。
26.如图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加入100 mL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冰糖。在容器外壁用铅笔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请回答以下问题:
(1)糖块放入水中后,会逐渐变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糖块完全溶解后,液面比所画的水平线_______ (填“高”或“低”),此现象说明了_____。
(3)糖水是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其中含有的分子有_____。
27.实验探究: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如下图所示,玻璃管左、右两端分别放有脱脂棉,注射器中分别装有浓盐酸和浓氨水。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NH3)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HCl)能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铵固体。两个注射器同时向脱脂棉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体积的液体,过一会,先在A处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试管。
根据现象回答问题:
(1)A处形成白烟是因为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先在A处产生白烟是因为氯化氢分子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__________,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说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其质量成__________比。(填正或反)
28.实验探究
(1)实验方法:如图所示:在A烧杯中盛有浓氨水,在盛有20mL水的B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从B烧杯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
(2)实验现象:①过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试管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B烧杯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讨论交流: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往装有酚酞溶液的试管中加浓氨水这样操作的目的___________。
29.(1)下图是教材实验,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据此现象可知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2)实验中同学们闻到了刺激性气味,于是大家对实验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所示。
①其中C试管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改进前对比,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述实验,实验室保存浓氨水等药品时,应该注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如下图所示,将滴有酚酞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酚酞遇氨水变红色
(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加在试管口的棉花上滴,A的名称是 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这说明 ______ .
(3)如果在实验中发现试管里滤纸条没有变色,而试管口所塞的棉花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错误操作可能是 ______
31.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
(1)用仪器A吸取_____,滴在脱脂棉上(10~15滴)。A的名称是_____,其用途是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滤纸条上酚酞试液从右向左依次变红,这说明了_____。
(3)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酚酞和氨水的位置滴_____了,这一实验还说明_____。
32.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如图甲,甲是 .
(2)氢气、铁、硫酸铜三种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
(3)如图乙所示,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现象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4)如图丙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知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5)如图丁所示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填序号).
33.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说明:丙图中的花均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
(1)图甲实验中通常在烧瓶中加入沸石的目的是
(2)图乙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该实验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
(3)图丙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实验中(Ⅱ)实验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选择题
1.某同学为验证“分子是运动的”,设计了甲、乙、丙、丁四个实验.其中,能达到目的是( )
A.甲、乙、丙 B.甲、乙、丁 C.甲、丙、丁 D.乙、丙、丁
【答案】C
2.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构成所有的物质 D.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答案】C
3.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对学习化学十分重要。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发生改变
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D.10mL H2O与10mL 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分子间有间隔
【答案】B
4.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 )
A.A B.B C.C D.D
【答案】A
5.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B. 八月桂花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C. 1滴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 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答案】D
6.对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 )
A. 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
B. 蜡炬成灰-分子质量发生改变
C. 热胀冷缩-分子间隔发生变化
D. 铁杵成针-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答案】AC
7. 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 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C. 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的 D.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答案】A
8.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下列有关水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受热时水分子的体积逐渐变大
B. 降温时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C. 反应时构成水分子的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D.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是可分的
【答案】D
9.下列诗句能用分子运动观点解释的是( )
A. 清明时节雨纷纷 B. 踏花归去马蹄香
C. 平沙莽莽黄入天 D. 纷纷暮雪下辕门
【答案】B
10. 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 春暖花开,花香扑鼻 B. 沙尘暴起,飞沙满天
C. 微风拂过,青烟袅袅 D. 丰收季节,瓜果飘香
【答案】AD
11.用微粒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変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
C.铝制品中的铝原子是静止不动的
D.将石块研磨成粉状,说明分子变小了
【答案】A
12.“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能够使人心情放松;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从微观角度分析,语句中隐含的分子性质有( )
①分子的质量很小;②分子之间有间隔;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④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13. 夏夜,我们在公园或在校园的小道上散步时,每走到茉莉花的附近就能闻到花香,说明( )
A.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B. 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C.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 分子可以再分
【答案】C
14.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
A.体积大小不同 B.能否直接构成物质
C.能否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D.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
【答案】D
15.下列关于干冰升华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变大 B. 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变小
C. 二氧化碳分子的种类改变 D. 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答案】D
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远处就能闻到花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时水银柱升高,说明分子间间隔增大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答案】C
17.“○”和“●”表示不同原子,下图表示纯净物的是( )
【答案】B
18.学好化学,必须要熟悉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下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则下列各图示表示化合物的是( )
【答案】A
19.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该反应后所得物质属于混合物
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 3︰1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20.解释下列事实或现象
(1)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其体积小于20mL的原因是 。
(2)水银温度计能指示出温度高低的原因是 。
(3)白酒瓶敞口放置,酒的香味变淡,原因是 。
(4)气体容易压缩,而液体和固体难以压缩,原因是 。
【答案】(1)分子间有间隔;
(2)构成水银的粒子间有间隙,温度升高间隙变大,温度降低间隙变小;
(3)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4)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液体和固体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小;
21.用微粒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__。
(2)水通电分解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_______。
(3)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_______。
(4)一定质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时,其体积变小的原因是_______。
【答案】 (1). 水分子 (2). 氢原子、氧原子 (3). 水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 (4). 温度降低,水分子之间间隔变小
22.下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①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②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③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BC 分子种类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或其他合理答案)
23.下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
(1)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纯净物中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_____。
(2)由图③所表示物质可通过化学变化转化为图②所表示物质,该变化是本单元课本上介绍的一个变化,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 (1) ③⑥ (2) ①②④⑤ (3) ⑤ (4) H2+Cl22HCl
24.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请回答:
1、变化Ⅰ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最小微粒是 (填微粒名称);
2、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写序号);
A.分子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B.分子变小了
C.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 D.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3、从变化Ⅱ的微观过程可分析出,该变化过程的一条宏观信息是 ;
【答案】1、氢原子和氧原子;2、AC;3、物理变化。
25.如图是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
(1)甲、乙两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的特点是_____。
(2)甲、乙两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后物质的化学性质_____了(填“发生了”或“未发生”)改变,原因是分子的_____发生了变化。
【答案】 (1) 乙 (2) 分子没有变化,分子间隔变大 (3) 甲 (4) 发生了 (5) 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26.如图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加入100 mL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冰糖。在容器外壁用铅笔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请回答以下问题:
(1)糖块放入水中后,会逐渐变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糖块完全溶解后,液面比所画的水平线_______ (填“高”或“低”),此现象说明了_____。
(3)糖水是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其中含有的分子有_____。
【答案】(1) 冰糖(蔗糖)分子不断运动进入水分子间的空隙中 (2) 低 (3) 分子之间有间隔 (4) 混合物 (5) 水分子和蔗糖分子
27.实验探究: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如下图所示,玻璃管左、右两端分别放有脱脂棉,注射器中分别装有浓盐酸和浓氨水。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NH3)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HCl)能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铵固体。两个注射器同时向脱脂棉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体积的液体,过一会,先在A处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试管。
根据现象回答问题:
(1)A处形成白烟是因为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先在A处产生白烟是因为氯化氢分子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__________,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说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其质量成__________比。(填正或反)
【答案】(1)不停地运动(2)慢 反
28.实验探究
(1)实验方法:如图所示:在A烧杯中盛有浓氨水,在盛有20mL水的B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从B烧杯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
(2)实验现象:①过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试管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B烧杯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讨论交流: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往装有酚酞溶液的试管中加浓氨水这样操作的目的___________。
【答案】(2)①液体变为红色 ;②A无明显变化,B烧杯中酚酞变红;
(3)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4)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29.(1)下图是教材实验,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据此现象可知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2)实验中同学们闻到了刺激性气味,于是大家对实验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所示。
①其中C试管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改进前对比,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述实验,实验室保存浓氨水等药品时,应该注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甲烧杯中溶液由无色逐渐变红,乙烧杯内无明显变化 (2). 分子在不断运动 (3). 与B试管对比或对照 (4). 可减小污染 (5). 密封保存在阴凉处
30.如下图所示,将滴有酚酞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酚酞遇氨水变红色
(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加在试管口的棉花上滴,A的名称是 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这说明 ______ .
(3)如果在实验中发现试管里滤纸条没有变色,而试管口所塞的棉花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错误操作可能是 ______
【答案】胶头滴管;滤纸片上酚酞试液从右向左依次变红;分子是不停运动的;酚酞与氨水的位置滴反了
31.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
(1)用仪器A吸取_____,滴在脱脂棉上(10~15滴)。A的名称是_____,其用途是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滤纸条上酚酞试液从右向左依次变红,这说明了_____。
(3)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酚酞和氨水的位置滴_____了,这一实验还说明_____。
【答案】 (1) 浓氨水 (2) 胶头滴管 (3)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 (4) 浓氨水易挥发,氨分子不停地运动,氨水使酚酞变红 (5) 反 (6) 两种试剂中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32.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如图甲,甲是 .
(2)氢气、铁、硫酸铜三种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
(3)如图乙所示,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现象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4)如图丙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知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5)如图丁所示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填序号).
【答案】(1)原子.(2)铁(3)右边溶液变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4)2H2+Cl2==2HCl;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5)A
33.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说明:丙图中的花均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
(1)图甲实验中通常在烧瓶中加入沸石的目的是
(2)图乙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该实验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
(3)图丙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实验中(Ⅱ)实验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防止暴沸(2)烧杯B 中的酚酞溶液变红,烧杯A无明显变化;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CO2+H2O==H2CO3; 探究水是否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9 水的组成(含答案)——【中考二轮精细复习】2023年化学通用版全面复习训练学案: 这是一份9 水的组成(含答案)——【中考二轮精细复习】2023年化学通用版全面复习训练学案,共1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5 氧气(含答案)——【中考二轮精细复习】2023年化学通用版全面复习训练学案: 这是一份5 氧气(含答案)——【中考二轮精细复习】2023年化学通用版全面复习训练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33 化学肥料(含答案)——【中考二轮精细复习】2023年化学通用版全面复习训练学案: 这是一份33 化学肥料(含答案)——【中考二轮精细复习】2023年化学通用版全面复习训练学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