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综合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本册综合课后复习题,文件包含参考答案docx、期末综合测试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选择性必修二 期末综合测试一、单选题1.1910~1911年间,当鼠疫波及华北之时,颇有影响的《大公报》刊载了天津官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报刊宣传A.加速了清朝防疫体系的建立 B.开启了对疫情的专业研究C.推动了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 D.控制了疫情的暴发和扩散2.下面是1851年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的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中西方在城市化上的差异表明A.工业文明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远胜于农业文明B.中西方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道路明显不同C.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西方主动而中国被动D.中西方的农村人口对城市化的态度不同3.到2018年末,全国铁路拥有机车2.1万台,是1949年的5.3倍;民用汽车保有量2.3亿辆,是1949年的4564.1倍;民用飞机由1985年的404架增至2018年的6134架;水上运输船舶13.7万艘,是1950年的30.3倍。以上数据表明A.交通运输服务体系逐渐完善 B.交通运输量大幅增加C.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 D.交通运输网络化布局4.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为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是政治权利的获得。这里的“政治权利”是指( )A.土地所有权 B.投票选举权 C.城市自治权 D.自由贸易权5.在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与水利的工具发展密切相关,水利工具是农业进步的基础,与图一相比,图二工具的进步之处在于A.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B.既能灌溉又能排涝C.灌溉时节省了人力 D.能够利用水力鼓风冶铁6.《宋史·食货志》载当时的农民,“幸而收成,公私之债,交争互夺;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这说明当时A.钱庄盛行 B.借贷流行C.租佃关系发展 D.社会和谐稳定7.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工业化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A.形成了完整的工业化体系 B.阻止了外国工业品倾销C.形成了近代企业管理模式 D.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8.下图为西方发达国家蓬勃兴起的“精确农业系统示意图”。从中可以推知,“精确农业”A.将农业带入数字信息化时代 B.完全实现了无人智能化操作C.利于粮食作物种植的多元化 D.随国家干预加强而不断发展9.骆晓会教授在《陈独秀对苏俄革命和建设模式的反思与批判》中谈道:“陈独秀始终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他的目标或他主张的‘先发展资本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这是他吸收了列宁的……思想……”这一“思想”是指A.苏联模式 B.新经济政策C.国家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10.如图是1952年张文新创作的宣传画,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该作品A.促进了公共卫生观念的普及 B.开创了独特的群众动员方式C.体现了现代主义美术的风格 D.反映了美国孤立政策的破产11.北京周口店的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A.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 B.会种植庄稼C.已经饲养家畜 D.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12.新冠疫情爆发后,为解决学生不能到校上课的困难,贵州省利用网络技术开展“空中黔课”的教学工作,使学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做到了“停课不停学”。这种网络教学方式的成功运用反映了A.网络教学取代了传统的教学 B.传统的教学方式毫无优势可言C.互联网成为唯一的学习媒介 D.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13.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伦敦百货公司、连锁商店大量涌现,运动俱乐部、剧院、音乐厅也日益增多,各式各样的展览会目不暇接,这说明当时英国A.贫富差距缩小 B.城市化水平提高C.垄断组织快速发展 D.奢侈之风盛行14.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草、可可、马铃薯等作物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后来又传到其他地区;麦子、水稻、甘蔗、葡萄等则随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这段材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A.丰富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 B.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C.使世界完全连成了一个整体 D.使美洲遭到残酷掠夺15.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表述中属于明清商业革命的是A.海上丝绸之路开辟 B.城市盛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C.商帮兴盛 D.茶馆、酒楼常常营业到天亮16.顾名思义,传染病就是会传染的疫病。传染病与人类同时诞生和存在,在缺医少药的年代,人们无法知道疫病是怎么来的,又怎么治愈的,以为有一种称之为“厉鬼”的魑魅魍魉作恶多端,人类奈何不了。由材料可推知A.当时迷信思想盛行 B.传染病破坏性大,难以防治C.人类与传染病共存亡 D.疫病是靠人传播的17.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这场革命被称为“农业革命”或“新石器革命”。下列现象能够直接论证这一观点的是A.世界人口出现快速增长 B.原始宗教的产生与传播C.天文,历法的发展迅速 D.城市和国家的兴起发展18.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原产于美洲的马铃薯、甘薯、玉米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而其他地区的动植物如小麦、牛、羊等,也传入了美洲。材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A.促进了洲际间交通的发展 B.促进了美洲人口的增加C.加速了洲际间物种的交流 D.破坏了美洲的生态平衡19.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出现 B.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经形成C.汉代精耕细作农业的成熟 D.男耕女织生产形式开始确立20.新科技革命引起了劳作方式的革命性变化。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欧美国家的就业结构发生的变化有A.第一、第二产业从业人数有所增加B.第二、第三产业从业者所占比率最大C.第三产业的从业者大量增加D.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信息产业达到50%以上 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西方国家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起源于近代的工业革命。城市化作为一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态,和工业化似乎是一对“孪生子”,它们就像两个车轮,承载着人类社会滚滚向前发展。在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推动下,1851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就超过了50%,率先进入成熟的城市化阶段。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相继启动了城市化进程。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产业革命在美、德、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使得重化工业取代纺织等轻工业而成为主导产业,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摘编自周跃辉《西方城市化的三个阶段》材料二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有着一系列的局限。一方面,由于城市变革更多的属于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动荡的社会环境,因而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另一方面,近代因素在中国社会的渗透和扩散,在地域空间上很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内陆地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口岸地区与非口岸地区,在近代化形式和发展水平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更进一步讲,中国近代的城市化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外力强制的移植,必然与中国社会产生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从而走上一条扭曲的道路。——摘编自陈国灿《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历史透视和现实思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城市化的原因和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存在的明显不足及其原因。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二战后,法国的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资料显示,法国的城市化率由1946年的53.2%迅速增长到1975年的72.9%。同时,该时期也是法国乡村建设与发展的黄金时期:农业现代化得以实现,乡村设施大为改善,城乡差距显著缩小,乡村多元化功能更加显现。乡村的发展对推动法国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和乡村功能拓展均起到了积极作用。——节选自《法国快速城市化时期的乡村政策演变与乡村功能拓展》材料二 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57年,为中国人口城市化的正常发展时期。1953年,随着国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工业化的启动带动了人口城市化的发展。1957年底,中国非农业人口达9949万人,其中,农村迁入城市的人口达1500万人,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15.4%。——《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城市化进程分析》1957年,中国农民入城风气达到高潮。当时正值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关键时期,阻止农民流入城市成为全国上下非常重要的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制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严厉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农村人口迁往城市。——摘编自《现代中国户口迁移制度变迁的经济因素》(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法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年代中国城市化与二战后法国城市化的不同,并说明原因。 三、论述题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古代近现代先秦:传说伏羲制九针,神农尝百草;扁鹊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病。秦汉:《黄帝内经》是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魏晋南北朝:葛洪记载了青蒿治疗疟疾的功用。隋唐:日本多次派药师来中国学习医学;鉴真赴日本传授医学;唐代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政府颁布的药典;孙思邈的《千金方》集唐以前医方学之大成。宋元:政府派医官到高丽教授医学;王唯一撰《铜人俞穴针灸图经》。明清: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后由朝廷颁行;传教士卜弥格翻译《中国医药概说》、《中国诊脉秘法》等书。1914年,各省中医组织请愿团向政府请求保存中医,政府申明“非有废弃中医之意”。1950年,新中国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确定“团结中西医”的方针。1955年,中医研究院成立。1956年,苏联派专家来华学习针灸。1986年,国家中医管理局成立,后更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0年,针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屠呦呦凭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颁布。——摘编自陈邦贤《中国医学史》等表为中医药学发展史大事简表。请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主题,从表中提取相关的信息,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课后作业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后作业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本册综合课后复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