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课堂作业含答案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第一节植物细胞工程课堂作业含答案4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第一节植物细胞工程课堂作业含答案4,共14页。
【精编】第一节植物细胞工程-3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1.离心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不同的离心速度对细胞匀浆进行离心,可将大小不同的细胞器分开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可将DNA和蛋白质分开,以便分别研究各自的作用C.证明DNA分子半保留复制实验中,离心后两条链均被15N标记的DNA位于最下方D.在细胞工程的操作中,利用离心可以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2.培养胡萝卜根组织可获得试管苗,切取外植体时最好选择带有形成层的组织块,原因是( )A.只有形成层细胞才有全能性 B.形成层细胞体积较大,易操作C.形成层细胞分化程度低 D.形成层细胞中营养物质多3.白菜和甘蓝均为二倍体生物,科学家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方法获得了白菜——甘蓝。它具有生长周期短,耐热性强和易储存等优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体现了酶的专一性B.白菜-甘蓝的培育用到了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C.杂种细胞含有两个细胞的遗传物质,所以体细胞杂交属于有性生殖D.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白菜-甘蓝的过程中不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4.以二倍体兰花花药为外植体,经植物组织培养获得兰花植株的过程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③④过程均需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B.②③过程需可添加多种植物激素加以调控C.图示培育的原理主要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最终形成的植株可筛选获得纯合的二倍体5.为了探究6-BA和IAA对某菊花品种茎尖外植体再生丛芽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MS培养基中加入6-BA和IAA,配制成四种培养基(见下表),灭菌后分别接种数量相同.生长状态一致.消毒后的茎尖外植体,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m),以及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n),结果如下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培养基编号浓度/mg·L-1 m/%n/个6-BA IAA 1 0.5076.7 3.12 0.1 77.4 6.1 3 0.2 66.7 5.3 4 0.5 60.0 5.0 A.该实验证明了6-BA对菊花茎尖外植体再生丛芽没有影响B.1号培养基不利于试管苗生根,2号培养基利于形成丛生芽C.茎尖能形成丛生苗而不是单株苗的原因是离体和充足的营养条件D.实验的自变量是激素的种类和比例,因变量是丛芽的数量和生长状态6.下图表示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通过无菌操作接种到试管培养基上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试管苗的培育过程,据图说法正确的是( )A.此过程得到的试管苗和获得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原理完全一样B.如果将胡萝卜韧皮部细胞换成其他已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在适宜条件下,不能形成新的植株C.将动物的肠上皮细胞单独培养也能获得新的个体D.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在原胡萝卜植株中没有发育成个体,是由于在特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基因发生了选择性表达7.拟采用“取材→消毒→愈伤组织培养→出芽→生根→移栽”的方法繁殖一种名贵花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消毒的原则是既要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要减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B.对外植体进行消毒时要用到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和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汞溶液C.出芽是外植体经细胞脱分化后再分化的结果,受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调控D.诱导分化生长物生根时,培养基中通常含有NA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8.组织培养是指植物的任何器官.组织或细胞,在人工预知的控制条件下,于含有营养物质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等组成的培养基中,使其生长.分化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能发育成完整个体是因为具有分裂.分化能力B.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无性繁殖技术,因此花药离体培养后获得的植株与母体相同C.植物组织培养需要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植物细胞壁再培养D.植物组织培养是植物的无菌培养技术9.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指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形成完整植株的技术。下列关于菊花组织培养的操作,叙述错误的是( )A.组织培养选择植物幼嫩的部分作外植体,更易诱导脱分化B.接种时用镊子夹取菊花的外植体,全部插入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中C.将愈伤组织转接到诱导生芽的培养基上培养,长出芽后再诱导生根D.将幼苗先移植到消过毒的蛭石或者珍珠岩等环境中,待其长壮后再移栽入土10.紫花苜蓿是一种重要的牧草。某研究团队拟将耐盐基因HALI导入紫花苜蓿中培育耐盐牧草。具体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可选用氯化钙处理农杆菌,有利于重组Ti质粒导入农杆菌B.将农杆菌与苜蓿愈伤组织一起培养一段时间后,往往需要添加适量抗生素抑制农杆菌生长C.为确认转基因苜蓿是否培育成功,需对苜蓿植株进行耐盐检测D.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所以诱导形成苜蓿幼苗的成功率与苜蓿愈伤组织的基因型无关11.愈伤组织进行分化并产生出植物的各种组织和器官,进而发育成完整的植株,通常需要适合的( )①光照②温度③营养物质④激素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2.辣椒素作为一种生物碱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医药工业等领域。辣椒素的获得途径如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需要加入有机营养和植物激素B.用湿热灭菌法(用沸水等进行灭菌的方法)处理外植体和培养基C.①和②分别表示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D.果皮细胞的基因型与外植体基因型相同13.以下实验可以说明细胞具有全能性的是( )A.杂交瘤细胞产生单克隆抗体B.大豆种子播种后发育成新植株C.愈伤组织产生紫草素D.番茄与马铃薯体细胞杂交培育出新植株14.紫花苜蓿产量高,营养丰富,但耐酸性差,作为饲料易造成家畜膨胀病;百脉根耐酸性强,叶片因富含缩合单宁可防止反刍动物膨胀病的发生。研究人员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最终获得抗膨胀病的新型苜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新型苜蓿培育过程中需要使用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纤维素酶.胰蛋白酶等物质B.诱导紫花苜蓿.百脉根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离心.电激和生物诱导等C.抗膨胀病型苜蓿新品种与紫花苜蓿.百脉根仍存在着生殖隔离D.新型苜蓿培育.人鼠细胞融合过程均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细胞的全能性15.下列关于消毒和灭菌的理解正确的是( )A.无菌技术中,若处理对象为液体,则只能消毒,不能灭菌B.培养皿.MS培养基可用干热灭菌法灭菌C.高压蒸汽灭菌完成后,待压力表降至零时,再打开排气阀排气D.外植体消毒时常用硝酸银溶液处理1-2min16.“其芽葺葺,其叶青青,犹绿衣郎,挺节独立,可敬可慕。迨夫花开,凝睛瀼露,万态千 妍,薰风自来,四坐芬都,岂非入兰室乎!岂非有国香乎!”从古至今,我国人民都把兰花 看作高洁.典雅的象征。但是,兰花种子一般发育不全,在自然条件下具有萌发率极低.繁 殖率低等问题,通常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达到快速繁殖以降低成本的目的。下列有关说法 正确的是( )A.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如兰花种子的萌发B.在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所有的细胞都表现出全能性C.已分化的兰花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定形的薄壁组织团块称为愈伤组织D.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和比例会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
17.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皮革的酶法软化.酶法脱毛,用的是脂肪酶B.自然生长的菊花茎进行组培时,将茎段在超净台中用70%的乙醇清洗即可C.最好的葡萄酒要储存几年到几十年,这是因为在储存时间内,醇氧化成酸,醇和酸又生成酯D.泡菜在腌制过程中起作用的只有乳酸菌18.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愈伤组织是一团分化程度高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薄壁细胞B.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脱分化与再分化后发育成稳定遗传的植株C.控制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可以控制愈伤组织分化的方向D.在外植体培养基中加入PEG,更利于其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答案】B【解析】差速离心主要是采取逐渐提高离心机转速分离不同大小颗粒的方法。分离细胞器常用差速离心法。解答:A.用不同的离心机转速对细胞匀浆进行离心,即差速离心法,可将大小不同的细胞器分开,A正确;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侵染的大肠杆菌,B错误;C.证明DNA分子半保留复制实验中,根据含15N的DNA比含14N的DNA密度大,故离心后两条链均被15N标记的DNA位于最下方,C正确;D.在细胞工程的操作中,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其中物理法包括电融合法.离心法等,D正确。故选B。2.【答案】C【解析】3.【答案】C【解析】4.【答案】A【解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将二倍体兰花的花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形成植株的过程,其中①表示取出花药过程,②阶段表示脱分化,该阶段能形成愈伤组织,其细胞分化程度低,全能性高;③阶段表示再分化过程,该阶段能形成胚状体发育成幼苗,④表示移栽进一步发育形成植株。解答:A.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要求无菌无毒的环境,其中外植体要进行消毒处理,而培养基需灭菌处理,即①②③过程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④表示移栽进一步发育形成植株不需要严格灭菌,A错误;B.②③过程需在培养基中添加多种植物激素,不同时期添加激素的比例不同,以利于脱分化和再分化,B正确;C.高度分化的细胞首先经过脱分化后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形成植株,整个育种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C正确;D.④过程形成的植株中可筛选获得纯合的二倍体兰花植株,D正确。故选A。5.【答案】B【解析】据表分析可知,培养基中6-BA浓度一定,IAA浓度逐渐增加,在IAA浓度为0.1mg·L-1时,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和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均最高。解答:A.该实验没有进行有无6-BA的对照实验,不能证明6-BA对菊花茎尖外植体再生丛芽没有影响,A错误;B.1号培养基中没有生长素,不利于试管苗生根,2号培养基中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均最高,说明利于形成丛生芽,B正确;C.茎尖形成丛生苗而不是单株苗,是由培养基中激素种类及其比例调控的,C错误;D.实验的自变量是激素的种类和比例,因变量是丛芽的数量和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D错误。故选B。6.【答案】D【解析】高等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是指分离一个或数个体细胞或植物体的一部分进行培养的技术。通常我们所说的广义的组织培养,是指通过无菌操作分离植物体的一部分(即外植体),接种到培养基上,在人工控制的条件进行培养,使其生成完整的植株。解答:A.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克隆猴是通过核移植技术得到,此技术体现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A错误;B.由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套的遗传信息,具有发育的全能性,故在适宜条件下,能形成新植株,B错误;C.由于动物细胞全能性难以体现,动物的肠上皮细胞单独培养不能获得新个体,C错误;D.植株体内的细胞都具有该生物全套的遗传信息,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没有发育成个体,D正确。故选D。7.【答案】B【解析】8.【答案】D【解析】植物组织培养就是在无菌和人工控制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 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解答:A.植物细胞能发育成完整个体是因为细胞核中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全套遗传物质,A错误;B.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无性繁殖技术,花药离体培养后获得单倍体植株,与母体不相同,B错误;C.植物组织培养不需要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植物细胞壁再培养,C错误;D.植物组织培养需要在富含各种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完成,这些培养基也是各种细菌和真菌繁殖的基质,所以必须进行无菌培养,D正确。故选D。9.【答案】B【解析】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为植物体细胞的全能性,即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培养过程的顺序是离体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根.芽等器官进而形成新的植物体。解答:A.植物幼嫩部分全能性高,细胞分裂能力强,更容易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A正确;B.接种时用镊子夹取菊花的外植体,将其部分插入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中,而不是全部插入,B错误;C.植株组织培养时,将愈伤组织转接到诱导生芽的培养基上培养,长出芽后再转移至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C正确;D.移栽的过程:将幼苗先移植到消过毒的蛭石或者珍珠岩等环境中,待其长壮后再移栽入土,D正确。故选B。10.【答案】D【解析】分析图示可知:①为从酵母菌细胞中提取目的基因,②为HALI基因与农杆菌Ti质粒结合,③为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苜蓿愈伤组织细胞中,④为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解答:A.用氯化钙处理农杆菌可使其处于易于吸收周围环境中DNA的感受态,这样有利于重组Ti质粒导入,A正确;B.将农杆菌与苜蓿愈伤组织一起培养一段时间后,需要用抑菌类抗生素抑制农杆菌的生长,以防止农杆菌过度生长对转化组织产生毒害作用,B正确;C.要判断耐盐性的紫花首蓿是否培育成功,还需进行个体水平的鉴定,即让转基因紫花首蓿进行耐盐性试验,C正确;D.愈伤组织中导入目的基因改变了其遗传物质,所以诱导形成苜蓿幼苗的成功率与苜蓿愈伤组织的基因型有关,D错误。故选D。11.【答案】D【解析】植株组织培养的条件:①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和无菌环境等),②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解答:①再分化形成植株的过程中给予适宜的光照,原因是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另外试管苗需要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提供营养物质,①正确;②温度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植物组织培养过程,②正确;③愈伤组织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需要提供营养物质,③正确;④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协同作用在组织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被称为“激素杠杆”,在再分化过程中,生长素高,促进根的分化,细胞分裂素比例高,促进芽的分化,④正确。故选D。12.【答案】B【解析】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叫MS培养基,需要加入有机营养和植物激素。分析题图:图示为植物组织培养流程,其中①表示脱分化过程,②表示再分化过程。解答:A.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需要加入有机营养(蔗糖)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A正确;B.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处理培养基,但对外植体不能灭菌,只能是消毒,B错误;C.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①表示脱分化,愈伤组织形成试管苗的过程②表示再分化,C正确;D.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不会改变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因此果实细胞的基因型与外植体基因型相同,D正确。故选B。13.【答案】D【解析】细胞的全能性指已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解答:A.杂交瘤细胞能够分泌单克隆抗体,未发育成完整的个体,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B.大豆种子长成植株属于正常的个体发育,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C.愈伤组织能产生紫草素,未发育成完整的个体,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D.番茄与马铃薯体细胞杂交,杂种细胞可以发育出完整的植株,体现了细胞具有全能性,D正确。故选D。14.【答案】C【解析】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具体过程:解答:A.新型苜蓿培育过程中不需要使用胰蛋白酶,需要使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需要纤维素酶除去细胞壁,A错误;B.诱导植物细胞原生质融合的方法有物理诱导和化学诱导两种,没有生物诱导,B错误;C.抗膨胀病型苜蓿新品种是紫花苜蓿和百脉根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获得新物种,其与紫花苜蓿.百脉根均不属于同一物种,存在生殖隔离,C正确;D.人鼠细胞融合过程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故选C。15.【答案】C【解析】消毒和灭菌的比较:解答:A.无菌技术中,若处理对象为液体,可以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A错误;B.培养皿可用干热灭菌法灭菌,培养基一般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B错误;C.高压蒸汽灭菌时间达到后待压力降至零时,再打开排气阀排气,C正确;D.外植体消毒一般采用70%的酒精和0.1%的氯化汞溶液处理,D错误。故选C。16.【答案】D【解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7.【答案】C【解析】18.【答案】C【解析】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利用特定的培养将离体的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培养成完整植株的过程。愈伤组织是一团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脱分化与再分化处理后会得到单倍体植株,然后再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能稳定遗传的二倍体植株。胚状体外包上人工薄膜,可制成人工种子。解答:A.愈伤组织是一团排列疏松而无规则.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具有分生能力的薄壁细胞,不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A错误;B.二倍体植株的花粉中只含一个染色体组,培养得到的个体为单倍体,高度不育,只有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植株才能稳定遗传,B错误;C.生长素用量比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C正确;D.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使其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继而再分化,并生长发育成完整植株,D错误。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