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第1章发酵工程+第4章生物技术的安全与伦理问题作业含答案
高中北师大版 (2019)第一节 微生物纯培养物的获得复习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北师大版 (2019)第一节 微生物纯培养物的获得复习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面是利用微生物制作果酒,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果酒,家庭制作果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面是利用微生物制作果酒.果醋的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A→醋酸发酵→果醋
A.制作果酒时,先去除烂子粒和枝梗,再用清水冲洗掉污物
B.榨汁前,榨汁机和发酵瓶都需要用体积分数为70%的盐酸消毒
C.根据流程图可知导致发酵产物不同的重要因素是温度.时间.菌种等
D.A 过程是酒精发酵,A过程完成后,只需要适当改变温度就能产生果醋
2.下列有关果酒制作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汁装瓶前,发酵瓶要用70%的酒精进行灭菌
B.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C.果汁发酵后发酵液略显酸性不利于酵母菌的生长繁殖
D.应选择新鲜的葡萄,先除去葡萄的枝梗,再进行冲洗
3.下列关于利用苹果制作苹果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是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
B.发酵装置上的排气口是一个长而弯的胶管,可防止杂菌进入
C.糖源缺少时,醋酸菌能将苹果中的糖直接分解成醋酸
D.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
4.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果酒.果醋历史悠久。果酒进一步发酵可获得果醋,二者都具有一定的保健养生功效。下列有关果酒.果醋的制作叙述错误的是( )
A.制作果酒.果醋的菌种在结构上最大的差异是有无成形细胞核
B.醋酸菌在氧气充足与缺乏时都可生成醋酸,但利用的原料不同
C.用葡萄酒制作葡萄醋时,需将发酵的温度适当提高
D.果汁发酵后是否产生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来检验
5.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①有氧缺氧条件下都能发生 B.过程③发生在酵母细胞的线粒体中
C.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D.过程①一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
6.下列关于酵母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酵母菌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系统,其细胞壁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B.酵母菌细胞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酵母菌细胞发酵酿酒时,酒精在其细胞质基质中生成
D.酵母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7.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③④过程都需要O2参与,都消耗能量
B.④过程是在糖源不足时,醋酸菌将乙醇氧化成醋酸的过程
C.制作葡萄酒过程中需要排气,制作葡萄醋过程中需要通气
D.④过程所需温度比②过程所需温度要高
8.用酵母菌使葡萄汁产生葡萄酒,当酒精含量达到12%~16%时,发酵就停止了。有关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酒精对酵母菌有毒害作用B.营养物质因消耗而不足
C.产物积累使pH发生改变D.氧气过少导致其无法呼吸
9.家庭制作果酒.果醋两种传统发酵食品的共同点是( )
A.菌种均可来自于自然环境
B.均需在相同温度下进行发酵
C.保证在无氧环境下发酵
D.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群密度持续增加
10.下列关于实验原理或实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质壁分离是细胞质与细胞壁的分开
B.有丝分裂临时装片在显微镜视野中分裂中期的细胞数最多
C.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液的pH逐渐降低而果酒制作则相反
D.根据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可以分离色素
11.如图为苹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随着发酵时间延长,酒精积累量越来越多,由于过高浓度酒精对酵母菌发酵起抑制作用,发酵后期酒精产生速率越来越慢
B.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
C.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S”型增长
D.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
12.下列有关在家庭中用鲜葡萄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菌种细胞都有核糖体B.葡萄先除去枝梗再冲洗
C.发酵过程都有气泡产生D.产物都能用重铬酸钾溶液来检测
13.用酵母菌酿制葡萄酒时,一般酒中所含的酒精成分不超过16%,其原因是( )
A.是加水过多造成的
B.原料中用于发酵的糖太少
C.一定浓度的酒精影响酵母菌的存活
D.发酵过程产热多,高温使酵母菌死亡
14.图甲是果酒和果醋发酵的装置图,图乙是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生的物质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甲装置制作果酒时,加入适量的酵母菌后,一直关紧阀a,偶尔打开阀b几秒钟
B.用甲装置制作果醋时,发酵深期阀a要关闭
C.乙图中过程②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
D.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15.在生活中,人们经常利用酵母菌制作美味的食品,下列关于酵母菌的说法合理的是( )
A.酿造葡萄酒时一定要通入空气才能使葡萄汁变成葡萄酒
B.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可将酒精氧化成醋酸,利用酵母菌能把果酒加工成果醋
C.馒头中的孔泡是由酵母菌在面团中产生CO2,蒸馒头时CO2受热膨胀形成的
D.腐乳和泡菜的制作过程中都离不开酵母菌的发酵
16.在酿酒和酿醋的过程中都要涉及各种微生物的发酵,在上述两过程中所涉及的微生物在结构上有什么本质区别
A.前者有细胞结构,后者没有细胞结构
B.前者没有细胞结构,后者有细胞结构
C.前者有成形的细胞核,后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前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后者有成形的细胞核
17.在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多次讲到了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来制作美味食品。蓝莓酒和蓝莓醋被称为“液体黄金”,下列是对以鲜蓝莓为原料天然发酵制作果酒和果醋的相关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榨出的果汁需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后才能装进发酵瓶密闭发酵
B.果酒发酵时,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率.抑制杂菌生长繁殖
C.果酒和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分别控制在20℃和30℃
D.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可利用乙醇产生醋酸
18.兴趣小组利用葡萄制作果酒和果醋。在该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至关重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汁要装满发酵瓶,造成无氧环境,有利于发酵
B.果酒发酵过程温度控制在30℃,果醋发酵过程温度控制在20℃
C.用带盖的瓶子进行发酵,每隔12h左右打开瓶盖一次,放出CO2
D.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持续通过充气口充气,有利于醋酸菌的代谢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分析题图可知:A过程表示酒精发酵。
解答:
A.为防止杂菌污染,应该在冲洗之前去除烂子粒,冲洗之后去除枝梗,A错误;
B.榨汁前,榨汁机需要洗净晾干,发酵瓶需要清洗干净并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B错误;
C.根据流程图可知导致发酵产物不同的重要因素是温度.时间.菌种等,C正确;
D.A过程是酒精发酵,A过程完后,需要打开充气口.提高温度,才能进行果醋发酵,D错误。
故选C。
2.【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3.【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苹果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解答:
A.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醋酸菌大量繁殖而形成的,A正确;
B.发酵装置上的排气口是一个长而弯的胶管,可防止杂菌进入,B正确;
C.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C错误;
D.醋酸菌属于好氧菌,将酒精变成醋酸时需要氧气的参与,D正确。
故选C。
4.醋酸菌好氧型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醋酸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30℃~35℃。
解答:
A.清洗山枣后进行蒸煮并捣碎,冷却后加入果胶酶,有利于分解细胞壁,释放有机酸和糖类,A 正确;
B.酿制山枣果酒阶段,接种活化的酵母后应在20℃左右的条件下密封发酵,B错误;
C.在山枣酒中按比例接种醋酸菌,放入30 ℃恒温振荡培养箱中发酵可制得果醋,C正确;
D.在山枣醋添加果汁.蔗糖糖浆等调配后,还需要进行杀菌处理后得到产品,D正确。
故选B。
5.【答案】D
【解析】过程①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有氧缺氧条件下都能发生,A正确;过程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在酵母菌的线粒体中,B正确;过程③是酵母菌的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过程④是醋酸菌的有氧呼吸,都需要氧气的参与,C正确;过程①②③是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18~25℃),过程④是醋酸菌的酿醋过程,所需的最适温度在30~35℃,D错误。
6.【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属于单细胞真菌,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酒精发酵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
解答:
A.酵母菌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系统,其细胞膜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A错误;
B.酵母菌细胞是真核生物,其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B正确;
C.酵母菌细胞发酵酿酒时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发生在其细胞质基质中,C正确;
D.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D正确。
故选A。
7.【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果酒和果醋制作分别利用的是酵母菌和醋酸菌,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真菌,醋酸菌为好氧细菌。分析图示可知,①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②为酒精发酵第二阶段,③为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④为醋酸菌利用乙醇转化为乙醛,再转变为醋酸的过程。
解答:
A.③中的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和④过程需要O2参与,都能产生能量,A错误;
B.④过程是在糖源不足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转变为醋酸的过程,B正确;
C.制作葡萄酒过程中由于酵母菌酒精发酵会产生CO2,需要排气,制作葡萄醋过程中由于醋酸菌为好氧菌,需要通气,C正确;
D.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酵母菌酒精发酵温度一般为18~25℃,D正确。
故选A。
8.【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酒精发酵的相关知识点。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解答:
A.酒精对酵母菌有毒害作用,A正确;
B.酵母菌无氧呼吸时需要消耗葡萄糖等营养物质,使营养物质减少,很难维持大量酵母菌的代谢需要,B正确;
C.酒精发酵过程中会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导致pH值发生改变,不适宜酵母菌生存,C正确;
D.酒精发酵时进行的是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D错误。
故选D。
9.【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解答:
A.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家庭制作果酒.果醋的菌种均可来自于自然环境,A正确;
B.果酒制作的适宜温度是18~25℃,果醋制作的适宜温度是30~35℃,腐乳制作的适宜温度是15~18℃,B错误;
C.参与果醋制作的醋酸菌是嗜氧菌,因此果醋发酵过程都是有氧发酵,C错误;
D.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群密度先增加,后保持相对稳定,最后减小,D错误。
故选A。
10.【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质壁分离是指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分离;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越大,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越快,反之则越慢;制作果酒的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制作酸奶的乳酸菌属于厌氧菌,只能在无氧条件下繁殖,制作果醋的醋酸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养型。
解答:
A.质壁分离是指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分离,A错误;
B.有丝分裂临时装片在显微镜视野中分裂间期的细胞数最多,B错误;
C.果醋制作过程中,醋酸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溶液的pH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与酒精,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溶液的pH逐渐降低,因此果酒.果醋制作过程中溶液的pH都是逐渐降低,C错误;
D.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越大,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越快,反之则越慢,D正确。
故选D。
11.【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12.【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果酒制作的菌种是酵母菌,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型真菌,属于真核细胞,条件是18~25℃.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果醋制作的菌种是醋酸菌,代谢类型是需氧型细菌,属于原核细胞,条件是30~35℃.一直需氧。
解答:
A.果酒制作的菌种为酵母菌,为真核生物,果醋制作的菌种为醋酸菌,为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内均有核糖体,A正确;
B.葡萄应先冲洗后除去枝梗,以防杂菌污染,B错误;
C.果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无氧呼吸会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果醋发酵过程中,产物是醋酸,不产生二氧化碳,所以果醋发酵不会产生气泡,C错误;
D.果醋发酵产生的醋酸不能用重铬酸钾溶液来检测,D错误。
故选A。
13.【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酵母菌酿制葡萄酒的原理是葡萄糖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解答:
A.加水过多会对酒精浓度有一定影响,但都不会超过16%,说明不是因为水过多造成的,A错误;
B.原料中发酵的糖太少但只会是个别的酒精浓度低,B错误;
C.酒精浓度不会太高是因为高浓度的酒精会使酵母菌失活,C正确;
D.发酵过程会产热,但一般会散出去,D错误。
故选C。
14.【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解答:
A.由图示可知,发酵装置中的发酵液约占装置总体积的2/3,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防止发酵液溢出,二是保留适量空气,供早期酵母菌快速繁殖,所以酵母菌快速繁殖需要的氧气来自装置中发酵液以上的空气,阀a无需打开,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C02,所以要偶尔打开阀b,以排出装置中的CO2,A项正确;
B.由于制作果醋所需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是好氧菌,所以阀a要始终打开,B项错误;
D.乙图中过程②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需要在缺氧条件下进行,C项正确;
D.③为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需要氧气参与,醋酸发酵(④)也需要氧气参与,D项正确。
故选B
15.【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生物,属于真菌,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型。在氧气充足时,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终产物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解答:
A.酿造葡萄酒时只需将发酵瓶留有1/3的空间即可,不需要通入空气,A错误;
B.在有氧的条件下可将乙醇氧化成醋酸的是醋酸菌,B错误;
C.馒头中的孔泡是由于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CO2,加热时CO2膨胀形成的,C正确;
D.泡菜的制作过程中进行发酵的是乳酸菌,腐乳的制作主要是毛霉发酵,D错误。
故选C。
16.【答案】C
【解析】
酿酒涉及的微生物是酵母菌,酵母菌是真核生物;酿醋涉及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而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17.【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18.【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酿酒所用的原料是葡萄或其它果汁,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糖进行酒精发酵,当培养液中乙醇的浓度超过16%时,酵母菌就会死亡。果醋的制作是以果酒为原料,利用醋化醋杆菌,将酒精氧化成醋酸的过程。
解答:
A.葡萄汁是用来做果酒,不能装满发酵瓶,防止发酵液溢出,可以用加水的弯曲玻璃管营造无氧环境,有利于发酵,A错误;
B.果酒发酵过程温度控制在25-30℃,果醋发酵过程温度控制在30-35℃,B错误;
C.用带盖的瓶子进行发酵,每隔12h左右拧松瓶盖一次,放出CO2,打开瓶盖易染菌,导致发酵失败,C错误;
D.醋酸菌是好氧菌,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持续通过充气口充气,有利于醋酸菌的代谢,D正确。
故选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第1章 发酵工程第一节 微生物纯培养物的获得同步测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下列关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原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第一节 微生物纯培养物的获得课时训练,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酿酒和酿醋过程的主要区别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第一节 微生物纯培养物的获得课后测评,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果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