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第1章发酵工程+第4章生物技术的安全与伦理问题作业含答案
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第1章 发酵工程第一节 微生物纯培养物的获得课后作业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第1章 发酵工程第一节 微生物纯培养物的获得课后作业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是果酒和果醋发酵的装置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判断果酒及果醋制作是否成功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
A.通过观察相关微生物的存在或数量变化进行鉴定
B.通过向果酒发酵液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试剂进行鉴定
C.通过检测果醋发前后发酵液的pH变化进行崟定
D.通过检测果酒发酵前后发酵液的温度变化进行鉴定
2.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二者的发酵菌种不同,但消耗葡萄糖的部位相同
B.二者都应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
C.在变酸的果酒表面所观察到的菌膜可能是乳酸菌的菌落
D.二者可用同一装置,但需控制不同的发酵条件
3.如图为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
B.发酵过程中酒精的产生速率越来越快
C.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种群呈“J”型增长
D.若发酵液表面酵母菌大量繁殖,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
4.用橡胶塞密封发酵瓶口,在橡胶塞上插入一弯曲的玻璃管,并在玻璃管中装人适量水,如图所示。某同学利用该装置进行果酒.果醋的制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装置可防止外界氧气的进入并能排出发酵产生的CO2
B.在果酒发酵过程中,果汁中酵母菌的数量呈现“J”型增长
C.在缺氧条件下,葡萄糖在酵母菌细胞质基质中转化为酒精
D.与果酒发酵相比较,果醋发酵需要氧气和较高的温度条件
5.图是果酒和果醋发酵的装置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制作果醋时,发酵后期阀a要关闭
B.充气口与排气口可以交换使用
C.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高于果醋发酵
D.当氧气.糖原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中的糖分分解为醋酸
6.下列是有关葡萄酒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葡萄汁装入量大约是发酵瓶空间的2/3
B.应先除去葡萄枝梗,然后反复冲洗葡萄
C.酵母菌可以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生长繁殖
D.葡萄酒呈现红色的原因是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进入发酵液
7.葡萄酒是葡萄果汁经酵母菌发酵而成的,图甲为家庭酿制葡萄高的设备,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测得一段时间内装置中相关物质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采摘的新鲜葡萄榨汁前需要反复多次冲洗
B.图乙中曲线①可表示装置甲中O2浓度的变化
C.图乙中曲线②可表示装置甲中酒精浓度的变化
D.用装置甲发酵时,需定时打开阀b释放气体
8.某同学在酿制果醋时,先进行酒精发酵,然后转入醋酸发酵,结果发现果醋产量较低,其原因不可能是( )
A.由酒精发酵转入醋酸发酵时调低了温度
B.在发酵过程中混入了其他微生物,造成了污染
C.酒精发酵后通入氧气,导致醋酸发酵受到抑制
D.酒精发酵产生的酒精浓度过高,抑制了醋酸发酵
9.苹果汁发酵产生的酒精遇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后的溶液颜色是( )
A.橙色B.灰绿色C.无色D.紫色
10.果醋饮料被誉为“第六代黄金饮品”,是集营养.保健.食疗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饮料。下列有关果醋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从变酸的葡萄酒表面获得菌膜,可以分离得到醋酸菌
B.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先将酒精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C.在果醋制作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发酵温度在30~35℃
D.在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液表面应添加一层液体石蜡,以利于发酵
11.桑椹果富含各种营养物质和药用活性物质。以桑椹为原料酿酒缓解了桑葚易腐烂.不耐贮存的问题。酿酒酵母不能以赖氨酸作为氮源,据此,科研人员从桑椹生存环境中分离得到一株发酵性能优良的桑椹酒专用酵母菌E44,对其性能进行相关测定,并和常用的葡萄酒酵母菌进行了对比,结果如下图所示(CK为对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配置的培养基灭菌前需要调节pH
B.可以从以赖氨酸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分离出酿酒酵母
C.第1天酒精度增长慢的原因可能是酵母正处于增殖阶段,以有氧呼吸为主
D.第2天开始糖度迅速下降,酒精度较快增长,此时酵母菌主要进行无氧呼吸
12.下列关于利用苹果汁制作果酒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苹果汁装满发酵瓶以保证无氧的发酵环境
B.果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浓度保持稳定不变
C.要给发酵瓶适时排气,后期可延长排气间隔时间
D.受技术条件限制,发酵过程通常不进行无菌操作
13.下图是以新鲜蓝莓为原料发酵制作蓝莓酒和蓝莓醋的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①中,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去除枝梗
B.过程⑤中,需控制通气.温度等发酵条件
C.过程④中,需将蓝莓汁灭菌后再进行发酵
D.过程⑤中,醋酸菌可将酒精变为乙醛再变为醋酸
14.酸度较高的果醋可用于烹调,酸度较低的果醋是一种新兴的饮料。下列有关果醋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醋酸菌能在氧气和糖源都充足时将葡萄糖转变成醋酸
B.醋酸菌能在缺乏氧气时将酒精转变成醋酸
C.果酒发酵后若继续进行果醋发酵,需适当降温
D.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醋酸产生,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
15.某位同学在制作果酒,如果改成制作果醋,不需要改变的是( )
A.发酵过程的环境温度
B.发酵液中的氧气含量
C.培养液中的营养成分
D.检测发酵产物的试剂
16.红酸汤是苗族人民的传统食品,它颜色鲜红.气味清香.味道酸爽。以番茄和辣椒为原料的红酸汤制作流程如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红酸汤制作过程中用到的微生物主要是醋酸菌
B.装坛时加入成品红酸汤是为了增加发酵菌种的数量
C.装坛时不装满的原因是为了促进微生物繁殖
D.红酸汤的制作中发酵时间越长,口味越纯正
17.下列关于葡萄酒和葡萄醋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汁装瓶时留有1/2空间有利于提高果酒产量
B.将温度控制在35℃左右可显著缩短果酒制作时间
C.由酒制醋时接种优质的醋酸菌种可提高果醋品质
D.只需改变菌种就可以将制作果酒转变成制作果醋
18.下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和③④都只能发生在有氧条件下
B.过程①和③都发生在酵母细胞的线粒体中
C.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D.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果酒和果醋制作成功,溶液中会存在酵母菌和醋酸菌,且数量会增加;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可以用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醋酸发酵过程醋酸菌产生醋酸,PH会下降。
解答:
A.果醋是醋酸菌发酵产生的,醋酸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果酒是酵母菌发酵产生的,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有细胞核,因此可以通过显微镜下观察相关微生物的存在或数量变化进行鉴定果酒和果醋制作是否成功,A正确;
B.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因此可以通过向果酒发酵液中加入重铬酸钾试剂鉴定果酒制作是否成功,B正确;
C.醋酸发酵过程醋酸菌产生醋酸,PH肯定会下降,因此可以通过检测果醋发酵前后发酵液的pH变化鉴定果醋制作是否成功,C正确;
D.温度变化不是果酒制作是否成功的特有标志,D错误。
故选D。
2.【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3.【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4.【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5.【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题图分析,图示为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图,其中充气口的作用是在果醋制作时通入氧气的;排气孔的作用是排气。
解答:
A.果醋菌是好氧型细菌,所以在果醋发酵时,需持续通过氧气,即阀a一直要打开并通入空气,促进醋酸生成,A错误;
B.充气口的管口要浸入发酵液中,而排气口的管口要在发酵液的上方,因此充气口与排气口不可以交换使用,B错误;
C.果酒和果醋发酵时所需的最适温度分别是18℃~25℃和30℃~35℃,可见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低于果醋发酵,C错误;
D.当氧气.糖原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中的糖分分解为醋酸,D正确;
故选D。
6.【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因此变酸的葡萄酒表面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形成的。
解答:
A.葡萄汁装入量大约是发酵瓶空间的2/3,可以防止发酵产生的液体将瓶塞冲开,A正确;
B.为防止杂菌污染,应先冲洗,再去处枝梗,B错误;
C.酵母菌可以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生长繁殖,C正确;
D.葡萄酒呈现红色的原因是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进入发酵液,D正确。
故选B。
7.【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据图分析,葡萄酒是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的,因此产酒过程中图甲中阀a应该关闭,阀b需要定时打开以排出产生的CO2;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再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因此图乙中①可以表示O2,②可以表示酒精。
解答:
A.采摘的新鲜葡萄榨汁前用清水冲洗,除去污物,但不能反复冲洗,防止菌种流失,A错误;
B.酵母菌开始进行有氧呼吸,不断消耗O2,因此曲线①表示装置甲中O2浓度的变化,B正确;
C.酵母菌发酵过程中不断产生酒精,因此曲线②表示装置甲中酒精浓度的变化,C正确;
D.用装置甲发酵时,需定时打开阀b释放CO2,D正确。
故选A。
8.【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9.【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该题主要考察了酒精的检测原理,酒精发酵以后会产生酒精这种产物,识记酒精的鉴定原理和实验现象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解答:
酒精可以和酸性的重铬酸钾进行反应,整个实验的现象为由橙色变为灰绿色,所以反应后的溶液颜色为灰绿色;
故选B。
10.【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果醋的制作需用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在制作过程中需通入氧气;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解答:
A.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A正确;
B.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B正确;
C.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C正确;
D.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发酵液表面添加一层液体石蜡,不利于发酵,D错误。
故选D。
11.【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据图可知,酿酒酵母与常用的葡萄酒酵母菌发酵过程中,糖度和酒精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解答:
A.配置的培养基需要先调pH再灭菌,A正确;
B.酿酒酵母不能以赖氨酸作为氮源,故不可以从以赖氨酸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分离出酿酒酵母,B错误;
C.第1天酒精度增长慢的原因可能是酵母正处于增殖阶段,以有氧呼吸为主,C正确;
D.第2天开始糖度迅速下降,酒精度较快增长,此时酵母菌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消耗较多葡萄糖产生酒精,D正确。
故选B。
12.【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相关实验操作:
(1)材料的选择与处理:选择新鲜的苹果,榨汁前先将苹果进行冲洗,除去枝梗。
(2)灭菌:①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②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用70%的酒精消毒。
(3)榨汁:将冲洗除枝梗的苹果放入榨汁机榨取苹果汁。
(4)发酵:①将苹果汁装入发酵瓶,要留要大约1/3的空间,并封闭充气口。②制苹果酒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时间控制在10~12d左右,可通过出料口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③制苹果醋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30℃~35℃,时间控制在前7~8d左右,并注意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解答:
A.将苹果汁装入发酵瓶,要留要大约1/3的空间,A错误;
B.果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生理活动使发酵液中的营养物质不断被消耗,加之细胞呼吸产物的生成,均可导致发酵液浓度发生改变,B错误;
C.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时还会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要给发酵瓶适时排气,后期可延长排气间隔时间,C正确;
D.发酵过程需要进行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D错误。
故选C。
13.【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14.【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
(1)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
(2)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解答:
A.在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酒精转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乙酸;当氧气.糖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A正确;
B.醋酸菌属于好氧菌,将酒精变成醋酸时需要氧气的参与, B错误;
C.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在30~35℃,高于酵母菌的生长温度20℃~30℃,故继续进行果醋发酵需要适当升温,C错误;
D.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可以用于检测酒精,不能检测醋酸,D错误。
故选A。
15.【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解答:
A.果酒制作的适宜温度一般控制在18--25℃度,果醋制作的适宜温度为30--35℃,A正确;
B.果酒制作后期需要无氧环境,果醋制作需要有氧环境,B正确;
C.果酒改制果醋时无需更换培养液中的营养成分,C错误;
D.检测产生果酒(酒精)的简单方法是用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检测;检测产生果醋(醋酸)的简单方法是 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再检测和比较发酵前后的pH变化进一步确认,D正确。
故选C。
16.【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红酸汤制作需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品有一股特别的风味提升菜品的口感。
解答:
A.红酸汤制作过程中用到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A错误;
B.装坛时加入成品红酸汤是为了增加发酵菌种的数量,B正确;
C.装坛时坛口留有一点空间而不装满的目的是防止番茄发酵后液体膨胀外溢,C错误;
D.如果发酵时间过长,会影响口感,D错误。
故选B。
17.【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果酒制作的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酵母菌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适宜酵母菌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8~25℃;果醋制作的原理是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醋酸菌将葡萄糖或者乙醇转化成醋酸,醋酸菌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是原核生物,属于好氧菌,醋酸菌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是30-35℃。
解答:
A.葡萄汁装瓶时留有1/3空间有利于提高果酒产量,A错误;
B.果酒制作的最适温度在18-25℃,此温度下有利于缩短发酵的时间,B错误;
C.由酒制醋时接种优质的醋酸菌种可提高果醋品质,C正确;
D.果酒转变成制作果醋需要改变菌种,升高温度和通入氧气,D错误。
故选C。
18.【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果酒发酵的微生物是酵母菌,条件是18-25℃,初期通入无菌空气,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并大量繁殖;后期密封,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醋发酵的微生物是醋酸菌,条件是30-35℃,需持续通入无菌空气,醋酸菌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过程①是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过程②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过程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过程④是果醋制作。
解答:
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过程①可以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可以发生,A错误;
B.过程①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过程③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B错误;
C.过程③是酵母菌的有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过程④是醋酸菌的有氧呼吸,两个过程都需要氧气的参与,C正确;
D.过程①③表示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最适宜温度为20℃左右;①②表示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所需的最适温度在18-25℃;过程④表示醋酸菌的酿醋过程,所需的最适温度在30~35℃,D错误。
故选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第一节 微生物纯培养物的获得课后测评,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果酒,下列有关果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第一节 微生物纯培养物的获得课时训练,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酿酒和酿醋过程的主要区别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第一节 微生物纯培养物的获得课后测评,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果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