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理解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理解第1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理解第2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理解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理解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理解,共22页。
           知识点:抓住人物特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本单元围绕“难忘小学生活”这一主题,安排“回忆往事”“依依惜别”两大板块。“回忆往事”这一板块分为两个活动阶段,第一阶段:了解活动建议,通过协作的方式记录难忘的小学生活,制作成长纪念册。第二阶段:阅读《老师领进门》《作文上的双红圈》《如何制作成长纪念册》3篇材料,感受小学生活的美好,激发对老师的感恩之情。“依依惜别”板块的内容为:在毕业之前,通过举办毕业联欢会、写信、写毕业赠言等方式,为自己的小学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阅读方法1.指导选择活动主题;制订活动计划。2.了解几种文体的特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文体:成长手册、演讲稿、书信等。■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1)要素串联法(2)段意串联法(3)摘句法(4)标题扩充法3.体会情感:体会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和崇敬之情,以及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体会情感的方法:(1)从关键词语、句子中去体会;(2)从修辞手法、景物描写中去体会;(3)从标题中去体会等。4.利用学过的方法整理资料。 (1)借助时间轴回忆难忘的点点滴滴;(2)快速浏览收集的资料,筛选内容;(3)用“编年体”“栏目式”等方法给资料分类。   一、课外阅读。女教师阎连科村里新来了一名年轻的女教师,姓陈。陈老师来报到的那天,正逢着下雪天,白皑皑的雪花一朵一朵地从天空中飘下来,紧紧地把村子遮掩住了。陈老师是乘县教育局的小车子来的,车子驶到村口因为路滑就进不去了。陈老师想从车上下来走着进村,可去接陈老师的村里人不肯,硬是把她阻在了车里面。村长说:陈老师是从城里来的,城里人不能受冻。村里的人于是用肩膀把车子抬进了村里。陈老师去的是村小,其实村里压根儿就这一所学校,村长说,在大山里能有这样一所学校已经相当不错了。村小的校舍破破的,像城里废弃的仓库,校门口的操场也是坑坑洼洼,不过蛮大的,有城里一个足球场那么大。村长说,村里只能给娃儿们围大操场,盖校舍根本就不敢想。陈老师眼睛湿湿的,几天后她将寝室搬到操场边,陈老师对村长说:“我会看着新校舍建起来的。”“想不想走出大山去?”有一次在课堂上她问学生。“想!老师,你什么时候带我们去城里?”学生们睁着一双双大眼睛问。“那要看你们的本事,不读书是出不去的。”“那我们不出去了。”下面的学生争着说。“为啥?”陈老师惊问。“读书太累。”“你们全是混蛋!”她气得把教科书往墙上砸过去。看见老师生气,这些小学生全缩着小脑袋不做声了,教室内一下子变得静静的。窗外,雪花满天飞舞着,“啪啪”打在窗台上,在玻璃窗上绽开一朵朵好看的小花。“再问你们一遍,想读书吗?”陈老师坚持着最后的忍耐。学生们也许是受惊吓了,这时候谁也不敢吭声。“今天我在操场上爬给你们看,你们想读书了我再来上课。”陈老师一甩头,猛地打开教室的门出去了。“陈老师!”学生们呼啦一下惊叫着也跟着往门外跑。学生们齐齐地拥在矮矮的走廊下,寒风中狂飞的雪花呼呼地扑向他们的小脸。陈老师单薄的身子跪在雪地任凭冰冷的雪花无情地摧残她秀美的头发,她张开手臂用十根手指狠狠地抓着雪泥,像乞讨者似的一步一步往前爬“老师,我们错了。”学生们急得哭了起来。“老师,别这样,你的裤子磨破了。”学生们一个个跑过去想搀扶她。“滚开,让我爬下去。”她在雪地上尖声地叫着。“我们不滚开,我们要老师去课堂。”“想读书吗?”“想。”学生们哭着跪在雪地上。“黑板上写着什么字?”“走——出——大——山——去。”大家一个字一个字地背着陈老师刚教的话。“继续念。”“走出大山去!走出大山去!走出大山去……”震耳欲聋的声音在操场上响亮地响起。“都回教室去吧,老师想听你们的读书声。”陈老师满脸泪花地拥抱着孩子们。雪越下越大,这是大山里好多年以来下得最大的一场雪。陈老师终于从雪地上站了起来。 1.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句中用了“混蛋”“砸”等词语却不会影响陈老师的美好形象,为什么?   2.联系上下文,回答关于“走出大山去”的问题。(1)从“走出大山去!走出大山去!走出大山去……”这震耳欲聋的声音里,你听出了孩子们怎样的心声?   (2)“走出大山去”的含义是什么?   3.结合选文,分析陈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4.结尾对雪景的描写富含深意,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陈老师骂人、砸书的原因是她“恨铁不成钢”,这些行为恰恰体现了陈老师对学生深深的爱。    2.听出了孩子们不想辜负陈老师的期望,要好好学习走出大山的决心。     一是离开大山,到外面去。二是努力读书,走出贫穷和落后的境地。    3.陈老师来山区教书,并将寝室搬到操场边,用爬雪地来激励学生,可见她是个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善于教育学生的好老师。    4.暗示着孩子们努力读书,将会有美好的未来。【解析】1.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你们全是混蛋”运用了语言描写,“她气得把教科书往墙上砸过去”运用了动作描写。孩子们认为读书太累了,就不想走出大山,所以陈老师才骂人、砸书,因为她“恨铁不成钢”,这些行为恰恰体现了陈老师对学生深深的爱。2.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1)孩子们开始认为读书太累,所以不想走出大山,陈老师非常失望,用自己的行动感化孩子们,孩子们被陈老师的行为所感动,所以大喊着“走出大山去!走出大山去!走出大山去……”这震耳欲聋的声音里,听出了孩子们不想辜负陈老师的期望,要好好学习走出大山的决心。(2)由“车子驶到村口因为路滑就进不去了”“村小的校舍破破的,像城里废弃的仓库,校门口的操场也是坑坑洼洼”可以看出大山的生活非常贫苦,学习条件非常艰苦。陈老师希望孩子们“走出大山”希望孩子们离开大山,去到外面的城市,要想走出大山就得努力读书,才能走出贫穷和落后的境地。3.本题考查人物分析。由“陈老师眼睛湿湿的,几天后她将寝室搬到操场边”可以知道陈老师非常心疼孩子们的学习条件。后面通过老师与孩子们的对话,孩子们知道只有通过好好读书才能走出大山,但是那样太累了,所以他们都说不想出去了,陈老师伤心极了,她用爬雪地来激励学生。可以知道陈老师是个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善于教育学生的好老师。4.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雪越下越大,这是大山里好多年以来下得最大的一场雪。”描绘了这场雪是大山好多年里下得最大的一场,以此来寓意这些孩子们就如雪景一样,会是大山里这几年来最努力的孩子,会有美好的未来。 二、课外阅读。明天,我们毕业丁雪飞①一想到明天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心中就涌起了深深的眷恋之情。还清楚地记得,六年前,我们依偎着爸爸妈妈,怀着对学校的憧憬、对老师的敬仰走进校园。绿草如茵的操场,窗明几净的教室,天真烂漫的同学,和蔼可亲的老师,散发着油墨香气的课本,一切都是那样诱人。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A】每天清晨,我们迎着朝阳跨进学校的大门,沉寂了一夜的校园,顿时荡漾起我们的欢声笑语。早操开始了,我们排着队进入操场,那整齐的动作,矫健的身姿,还真有几分军人的气概!上课铃响了,我们飞快地跑进教室。在课堂上,我们听得专心,读得动情,议得热烈,就像棵棵幼苗尽情地吮吸着知识的甘泉。中午15分钟的写字,是我们每天的“必修课”。在优雅的乐曲声中,我们一笔一画地描红临帖,从那一个个方块字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每周两次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特别受到我们的欢迎。一到这个时候,我们便奔向各自喜爱的天地:有的学习电脑,有的排练合唱,有的外出写生,有的制作标本……③六年过去了,我们在这里茁壮成长。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技能,懂得了怎样做人,更感受到了童年的欢乐和幸福母校啊母校,这些都是您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怎么能忘记!【B】④敬爱的老师,回顾六年的历程,我们的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您的心血和汗水;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您的帮助和教诲。是您,引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是您,为了指导我们科技小组搞发明,利用星期天跑图书馆,查阅资料……【C】日夜操劳,您的额头上已爬满了皱纹;粉笔的灰尘,已把您的青丝染成了白发。然而,无论什么都改变不了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痴情;无论什么都改变不了您那颗永远年轻而富于创造的心。老师啊老师,您以自己的言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我们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在这离别的时刻,敬爱的老师,我们要送给您一支歌,让您休息的时候听听我们的心声;我们要把火一样的诗句塞在您的枕下,让您在睡梦中也能感受到我们炽热的心跳。七月的风儿把我们召唤,新的生活让我们向往。中学的大门向我们招手,新的集体把我们盼望。我们像小鸟张开翅膀,满怀美好的理想,向着蓝天自由地飞翔。漫步美丽的校园,当年我们亲手栽下的一株株树苗,如今已经长成一棵棵小树。⑤亲爱的同学们,在这离别的时刻,让我们再给小树施一次肥,浇一次水吧!等到这些小树长成参天大树,等到我们也成为祖国的栋梁,大家再来母校相聚,再来看望我们的老师,道一声:“老师,我们没有辜负您的希望!” 5.“老师啊老师,您以自己的言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我们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对这两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赞美、敬爱和深深眷恋。B.“天使”是说老师可爱可敬,有着美好的心灵;“大树”是说老师授予知识,给予庇荫,给学生以关怀呵护,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海洋”是说老师心胸宽广,有渊博的知识。C.这两句话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抒发了对老师的不舍之情。D.连续三个比喻以排比的句式升华了主题,突出了学生对老师火一样的热情。6.本文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方面表达了对母校的深深的眷恋之情。7.画横线的A句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将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学习生活的________________;画横线的B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C处省略号省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你也即将毕业,请你设计一张卡片,将你最想说的话写在卡片上。    【答案】5.C    6.美丽的校园     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     敬爱的老师    7.比喻     学习生活     五彩斑斓的画卷     丰富多彩     反问     对母校的热爱、赞美     老师为“我们”做的其他事情    8.聚也不是开始,散也不是结束,同窗数载凝的无数美好瞬间,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之中。【解析】5.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老师啊老师,您以自己的言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我们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天使”是说老师可爱可敬,有着美好的心灵;“大树”是说老师授予知识,给予庇荫,给学生以关怀呵护,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海洋”是说老师心胸宽广,有渊博的知识。连续三个比喻以排比的句式升华了主题,突出了学生对老师火一样的热情。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赞美、敬爱和深深眷恋。 “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是比喻句,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6.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概括能力。原文:第一自然段:绿草如茵的操场,窗明几净的教室,天真烂漫的同学,和蔼可亲的老师,散发着油墨香气的课本,一切都是那样诱人。校园的风景。第二自然段: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五彩斑斓的学习生活。第四自然段:敬爱的老师,回顾六年的历程,我们的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您的心血和汗水;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您的帮助和教诲。老师的教诲。7.本题考查修辞手法、标点符号的判断和理解能力。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A】把“学习生活”比作“五彩斑斓的画卷”,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学习生活的多姿多彩、丰富多彩。母校啊母校,这些都是您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怎么能忘记!【B】“我们怎么能忘记”答案就在句子中,反问。表达了作者对对母校的热爱、赞美之情。是您,引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是您,为了指导我们科技小组搞发明,利用星期天跑图书馆,查阅资料……【C】省略号之前是老师对我们的帮助和教诲,所以省略的是老师对我的其他帮助和教诲。8.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能力。示例:人生的过程,是一段记忆;漫长的记忆,是一组图画。亲爱的老师,愿您永远拥有其中最美好的记忆,最美丽的图画!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我记得她二十五年了。如同二十五年前,我叩响了她的房门,我是她的学生;而今我带着我的学生来到这所中学实习。我的学生肃立在我身后,我肃立在她门前。七十六岁的地,苍颜白发,味眼打量着来客。我含笑摘下呢帽;我的学生也满怀敬意:“靳老师!”她当然认不得我的学生——她的“徒孙”;却也似乎认不得我了。啊,老师,我要唤醒你的记忆。……“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己经到了深夜。……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如歌的行板,悦耳的清音,发自你的内心——那旋律,构成一个美好的梦。这梦,并未远逝,至今缭绕在我心潮的上空,现在我常给学生讲:优美的朗读,能拓展含羞不语的文学所蕴藏的意境。而当时的我,只有惊异:我怎么会听见童话中小天使那银铃般的歌声?“孩子们,想想,小朋友们看戏后划船回家,那船头的激水声为什么更其响亮了呢?”“因为夜深了……”“不,是因为他们肚子饿,想急着回家,就划得快些……”对同学们的回答,我不以为然,举起了小手。我是在家乡的小河中长大的。“那是因为逆……逆水行……行舟。”而课文中并没有写明顺水逆水的问题。也许没有必要写。也许静静的河汊,无所谓顺水逆水……总之,我的回答是她始料未及的。地笑了,一如当时的笑容。“有很多聪明的孩子……”她说,显然记不得我是其中的一个了。……那么,老师,你总记得国难时期吧?你带着我这个年纪最小的寄宿生到这里来,点燃小炉,一点盐,一点油,熬了一锅粥,叫我吃……滚烫的、醇香的粥,跟妈妈做的一样;你的叹息,也像妈妈爱怜的目光一样。“孩子,你太瘦了……”她再一次笑了,没有了叹息:“熬粥的日子,不少……”她依然记不得我。我和我的学生告别了她,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我的学生不无惆怅:“怎么会记不得你呢,老师?”“我记得她。”我说。 9.第2自然段画线的两个“肃立”,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_______和________的感情。10.第7自然段划线句与前文的叙述关系密切,说明了什么?   11.第15自然段中“显然记不得”与前文和后文的内容相呼应,请用波浪线把相关语句画出来。12.第19自然段中写到“我”又说了这个铭刻心肺的故事,靳老师却“依然记不得我”,这说明了什么?至少写出两点。   13.本文答非所问的结尾寄寓了哪些含义?”   【答案】9.崇敬、(词语不分前后,意思对即可)     爱戴    10.说明了这“梦”的美好,也说明了靳老师讲课优美自然,是我记忆犹新的原因。    11.①“似乎认不得我了”;②“你总记得……”;③“她依然记不得我”。    12.①说明靳老师的学生太多,桃李满天下;②说明靳老师对很多学生都非常关怀,而且不如报恩;③说明了靳老师曾经对我的关怀确实对我影响很深。    13.结尾是点睛之笔,深化了文章主题。虽然老师已经记不得我,但我永远记得老师,不忘师恩。【分析】9.考查对文章的理解。结合“我叩响了她的房门,我是她的学生;而今我带着我的学生来到这所中学实习。”来看体现了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10.考查对文章的理解。结合“二十五年了。”和“啊,老师,我要唤醒你的记忆。”来看体现了当时对“我”的记忆之深,也表现了靳老师讲课优美自然。11.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呼应:就是后面的句子与前面的句子相互关联,互相照应的意思;常见的照应方法有三种: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呼应句能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在一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叫做“照应”。所以相呼应的句子是:①“却也似乎认不得我了。”;②“那么,老师,你总记得国难时期吧?”;③“她依然记不得我”。12.考查对文章的理解。结合“七十六岁的地,苍颜白发,味眼打量着来客。我含笑摘下呢帽;我的学生也满怀敬意:‘靳老师!’”来看老师七十六岁依然活跃在讲台上,可以体现她桃李满天下。结合“‘孩子,你太瘦了……’”来看体现了对学生的关心。13.考查对文章的理解。结合“‘我记得她。’我说。”来看属于自然结尾,表现了老师不记得“我”但“我”却记得老师,表现了不忘师恩,也深化了主题照应主旨。 四、课外阅读我和老师有个秘密①10岁的时候,我才开始读小学一年级。②母亲为我那15块钱的学杂费和书本费整整准备了三年,此时,我的一个哥哥和两个姐姐都已经在念中学了,其实他们学杂费的零头都要比我一年的学费还要高,但母亲为了不让我的哥哥姐姐们耽误学业,她只好一年又一年地将我的入学时间往后推。好不容易攒够了15块钱,不料,三年后,也就是在我10岁那年,小学一年级的学杂费和书本费已经比三年前翻了一番,涨到了30块钱。得到这个消息后,母亲哭了整整一夜。③就在母亲打算让我彻底放弃上学的时候,村里唯一的一位公办教师江老师找到了正在地里干活的我的母亲……也就是在那一天,我被江老师领到了学校,开始了我的读书生涯。事后我才知道江老师告诉母亲他愿意为我交那多出来的15块钱学费。④上学后,母亲仅仅给我买了一个练习本,然而对于一个初学写字的小学生来说,这一个本子怎么够用呢?仅仅两天的时间,我的练习本就再也写不下一个字了。之后,我就再也没办法交作业了。⑤两天后,我被江老师叫到了他的办公室。他看起来很生气。可是当他得知我不交作业的原因后,江老师沉默了,半晌,他抬起头来,对我说道:“孩子,我这里还有一个备课本,你先拿去用,以后你的作业我就用铅笔改,你用完之后,就可以拿橡皮擦掉,这样不就可以再用了吗?对了,还有,假如每次你的作业能全部做对,我就不在上面写字,那就表示你的作业得的是优。你看这样行吗?”此时的我除了感动还能说什么呢?我在心中暗暗发誓:我一定要把作业全部做对,一定要得优,不让老师写字。临走时,江老师又把我拉住了:“这是我们俩的秘密,你一定要保密呀!”⑥许多年后的今天,已经快大学毕业的我还保持着用铅笔写字的习惯,总有人问我为什么?我不为别的,只为了心中的那份纪念。 14.文章通过写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件事,刻画了一位____的老师形象,表达了“我”对江老师的____之情。15.第⑤段中“他看起来很生气”原因是______。但后来又“沉默”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16.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1)“我”和江老师之间的秘密是什么?  (2)为什么江老师要求“我”一定要保密?  17.文章最后一句“我不为别的,只为了心中的那份纪念”,作者心中的“纪念”是指(  )A.曾经的苦难生活,这是作者人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B.用铅笔写字的习惯,时刻提醒自己不忘本。C.母亲曾经为这个家庭所付出的一切艰辛。D.用铅笔写字是为了永远铭记江老师的恩情。【答案】14.江老师给“我”垫付15块钱学费     江老师让“我”用铅笔写作业     关爱学生     感激、怀念    15.以为“我”故意不交作业     他知道了“我”没钱买作业本    16.“我”用铅笔写作业,老师用铅笔改,如果作业全部正确,老师就不用在上面写字。     老师这样做,是为了维护一个穷学生的自尊。    17.D【分析】1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根据原文内容“就在母亲打算让我彻底放弃上学的时候,村里唯一的一位公办教师江老师找到了正在地里干活的我的母亲……也就是在那一天,我被江老师领到了学校,开始了我的读书生涯。事后我才知道江老师告诉母亲他愿意为我交那多出来的15块钱学费。”可以得出第一句事是江老师给“我”垫付15块钱学费。根据原文内容“孩子,我这里还有一个备课本,你先拿去用,以后你的作业我就用铅笔改,你用完之后,就可以拿橡皮擦掉,这样不就可以再用了吗?对了,还有,假如每次你的作业能全部做对,我就不在上面写字,那就表示你的作业得的是优。你看这样行吗?”可以得出第二件事是江老师让“我”用铅笔写作业。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江老师是一个关爱学生的老师,同时表达了“我”对江老师的感激、怀念之情。1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上文的内容进行分析。从“上学后,母亲仅仅给我买了一个练习本,然而对于一个初学写字的小学生来说,这一个本子怎么够用呢?仅仅两天的时间,我的练习本就再也写不下一个字了。之后,我就再也没办法交作业了。”可以得出“他看起来很生气”原因是以为“我”故意不交作业。从原文内容可以得出后来又“沉默”了是因为他知道了“我”没钱买作业本。16.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根据原文“子,我这里还有一个备课本,你先拿去用,以后你的作业我就用铅笔改,你用完之后,就可以拿橡皮擦掉,这样不就可以再用了吗?对了,还有,假如每次你的作业能全部做对,我就不在上面写字,那就表示你的作业得的是优。你看这样行吗?”可以得出“我”和江老师之间的秘密是“我”用铅笔写作业,老师用铅笔改,如果作业全部正确,老师就不用在上面写字。根据原文内容“此时的我除了感动还能说什么呢?我在心中暗暗发誓:我一定要把作业全部做对,一定要得优,不让老师写字。”可以得出江老师要求“我”一定要保密是因为老师这样做,是为了维护一个穷学生的自尊。17.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许多年后的今天,已经快大学毕业的我还保持着用铅笔写字的习惯,总有人问我为什么?我不为别的,只为了心中的那份纪念。”可以得出作者心中的“纪念”是指用铅笔写字是为了永远铭记江老师的恩情。 五、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读书交流会活动方案活动主题: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活动内容:1.与同学分享自己近期读的书籍。2.交流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活动目的:学会交流,学会分享,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活动时间:10月9日下午2:00-5:00活动过程:一、读书名言引入。二、交流近期读的书籍。1.向同学推荐自己喜欢读的一本书。要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书名、作者、主要内容。(2)从书中得到的收获。2.分小组交流推荐自己喜欢读的书。3.小组推荐1名读书推荐员,班级内交流。三、交流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1.小组交流,写出交流提纲。(1)如何提高阅读速度。(2)如何做到既要读得快,还要想得快。(3)交流书中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2.班级交流,各组派代表在班级内交流。交流时注意倾听和思考。四、总结。 18.本次读书交流会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本次读书交流会的目的是什么?请用“____”画出来。20.本次读书交流会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活动内容有_____项。21.关于本次读书交流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A.喜欢读书的同学很多,肯定有愿意在班级内交流的,我只在小组里交流就可以了。B.推荐一本好书时,我觉得只要把书名和主要内容说清楚就行了。C.无论是小组交流,还是班级交流,别人讲时,我们一定要认真倾听。D.别人讲的时候,我们要一边听一边想,学习他们的读书方法。22.活动前要用有关读书的名言引入,你认为选择哪则名言合适?   23.请你替老师对这次活动做个总结吧!    【答案】18.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19.学会交流,学会分享,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20.10月9日下午2:00—5:00     两#2    21.CD    2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3.希望你们通过今天的活动掌握一些读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解析】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从“活动主题: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可知答案。1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从“学会交流,学会分享,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可知答案。2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从“学活动内容:①与同学分享自己近期读的书籍。②交流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和“活动时间:10月9日下午2:00-5:00”可知答案。2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A选项叙述错误。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本题活动的目的就是学会交流,学会分享。B选项叙述错误。推荐一本好书时,不仅要把书名和主要内容说清楚就,还要分享从书中得到的收获。22.本题考查写关于读书的名言,写一句读书的名言即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顾炎武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朱熹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鲁迅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煮23.本题考查写总结。结合本次活动的主题、活动内容及本次活动的收获来写总结即可。 六、阅读芳草地。毕业赠言诸位毕业同学:①你们现在就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这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②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减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也决不会辜负人的。只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③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    )没有图书馆,(    )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图书馆才能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节衣缩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配置仪器。④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30年可读11万页书。⑤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 24.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25.这篇毕业赠言的中心话题是:                                                                                                               26.选文思路清晰,行文流畅,层次分明,请根据提示梳理全文思路。27.第②段中画“______”的句子中的“少年”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可以用与其意思相同的诗句或格言替代,如:                                                                                                               28.判断下面对文中画“﹏﹏”的句子的理解是否正确,正确的打“√”。(1)只要愿意读书,没有图书馆创造条件也可以读书。(    (2)是否可以读书,取决于是否有图书馆。(    29.即将毕业的你是否有很多话想对学弟学妹们说?请写下你对他们的寄语。   【答案】24.既……又……    25.不要抛弃学问    26.说明做学问的必要性   指出如何做学问   表达规劝和希冀    27.少年时代     示例: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28.(1)√    29.示例:岁月匆匆,六年时间转瞬即逝,小学六年是回忆里最甜的那滴水,那么珍贵,那么美好。希望学弟学妹们好好珍惜,勤学好问,别等到虚度以后追悔莫及。【分析】24.这道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解答这道题,要知道常用的关联词有哪些,然后分析句子之间的关联关系,最后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分析句子“(    )没有图书馆,(    )没有实验室”前后分句属于并列关系,因此可以填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既……又……”。25.这道题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选文,然后思考主要内容,最后在选文中找能够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从选文中可知,作者一直在告诉毕业的学生不要抛弃学问,因此可以用“不要抛弃学问”来概括选文的主要观点。26.这道题考查整体感知的能力。作答时,要仔细读选文,明白选文主要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思维导图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提示,我们只需要根据划分好的层次进行总结即可。短文可以分为四层,第一层为①自然段,主要讲了对即将毕业的同学提出赠言;第二层为②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在年轻时做学问是十分必要的;第三层为③④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如何做学问,主要是用心去做学问;第四层为⑤自然段,借助名人名言抒发感情,劝诫要做学问并提出希望。27.这道题考查创意运用的能力。第一空,从“一去不复返”可知,这里的“少年”指的是少年时代。第二空,首先认真读句子,明白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接着思考表达这种意思的诗句或格言有哪些;最后选择一两句填写即可。28.这道题考查句子的理解能力。首先认真读句子,然后联系下文分析句子的含义,最后准确判断。“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自然会……”的意思是只要你愿意做,就会克服一切困难去做。由此可知画“﹏﹏”的句子的意思是只要愿意读书,就会克服所有困难去读书。与这句话意思一致的是(1)。29.这道题考查创意运用的能力。首先读要求,明确是写给学弟学妹的寄语;接着思考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如珍惜时光、好好学习、感恩母校、感谢恩师等;最后围绕这些方面写寄语。作答时,要做到语言通畅,感情真挚。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