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单元主题阅读理解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理解 试卷 15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理解 试卷 15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题阅读理解 试卷 18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理解 试卷 18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理解 试卷 17 次下载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理解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理解,共26页。
第 二 单 元 主
题 阅 读
知识梳理
知识点: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本单元以“古典名著之旅”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项教学内容。四篇课文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有根据《红楼梦》第七十回选编的《红楼春趣》。本单元的课文内容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如果掌握一些方法,阅读起来就能更加顺畅。
1.联系上下文猜测词句意思。
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
如《猴王出世》:“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联系上文的“仙石”,我大致猜到这句话在讲仙石很有灵性。
遇到一些较难理解的语句,不用反复琢磨,联系上下文,了解其大意即可。
如《红楼春趣》中“剪子股、籆子”等词语,只要知道是与放风筝有关的物品就行了。
2.借助资料了解人物。
借助资料,可以更快地走进文本,理解人物形象,激发自己对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
如读《景阳冈》的时候,我借助资料对武松有了更多的了解,激发了我阅读古典文学名著的兴趣。
3.结合看过的电影、电视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观看影视剧,会加深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丰富我们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如:读《石猴出世》时,我借助《西游记》,更好地了解了孙悟空机智勇敢的特点。
补充知识点——小说阅读
一、小说的含义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作者通过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的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现状,对其表达赞美、批判、呼吁人们关注等态度,从而表现小说主题。
二、相关知识
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小说的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也说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
3.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即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即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他大多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
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花鸟虫鱼等场景等。
4、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些小说还具有序幕、尾声两上部分。小说的故事情节大都是虚构的,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三、掌握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
(一)人物描写的作用
1.外貌描写:反映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反映人物的内心感情;对比、烘托人物性格。
2.神态描写:突出人物……心理,展现……性格特征。
3.语言描写:揭示人物思想、情感、性格等。
4.动作描写:突出人物……心理,……性格特征,或……心情。
5.心理描写:揭示人言行的原因,突出人物的思想变化,展现人的……精神世界。
(二)分析人物形象
1. 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
2. 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
3. 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4. 从分析人物间的关系入手。
5. 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入手。
(三)分析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以自然环境为主)
1.自然环境描写 本身 的作用: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渲染了......气氛
2.自然环境描写对人物的作用:烘托人物的心情、心理、情感等
衬托人物的精神、性格、品质等
3.自然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推动情节的发展
4.自然环境描写对主题的作用:揭示或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四)作品主题的挖掘
(1) 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2) 联系作品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中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3) 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五) 小说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等。
阅读训练
一、课外阅读。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的大业,可是都没有见到。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着:“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都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游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写亮完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祈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成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用“ ”画出描写隆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
2.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这句话中的“半里多路”表明刘备距诸葛亮住处还很远就开始步行,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刘备“轻轻敲门”,表达了他此刻的心情___________。
3.对下面句子的理解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A.这句话中把隆中的山冈比作一条卧龙。( )
B.句中“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暗指诸葛亮。( )
C.这句话是指刘备求贤士、待时机,暗示他即将像卧龙腾飞一样完成统一大业。 ( )
4.“三顾茅庐”中的“顾”是什么意思?
5.你认为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
1.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2.刘备想表明自己有诚意高兴、紧张 又怕打扰诸葛亮
3.√ √ ×
4.拜访。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可是都没有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
5.刘备是一个爱惜和尊重人才,做事执着且有始有终的人。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找出关键语句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可以快速浏览一遍文中,看是否能找到描写隆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如果找不到,再细读课文。文中描写隆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在第2段的开头。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需要结合上下文去分析理解。“半里多路”说明路途还远,步行代表刘备拜访诸葛亮的诚心。“轻轻敲门”则表达了刘备对贤能的渴求的欲望,生怕打扰诸葛亮。因为刘备在失去了徐庶这个谋士后,对智囊有着强烈的渴望,因此对徐庶推崇的诸葛亮寄予厚望。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解题时,先看清楚题干要求,再对ABC三个答案进行判断。
A答案,此句是一个比喻句,有本体(山冈),有喻词(好像),有喻体(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A正确。
B答案,结合上下文以及诸葛亮号卧龙可以得知。“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暗指诸葛亮。B正确。
C答案,此答案刚好与B答案相反,因此C错误。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字词的能力。
“三顾茅庐”的意思是三次去隆重拜访诸葛亮。“顾”即是拜访的意思。
5.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三顾茅庐”说明刘备求贤若渴,做事执着。拜访时有礼有节,说明刘备能谦恭待人。与诸葛亮同桌吃饭,同榻睡觉说明刘备爱惜和尊重人才。
二、课外阅读。
李逵杀虎(节选)
李逵背着母亲过沂岭,途中将母亲放于岩石上,自己去找水来给母亲喝。
到得松树里边,石头上不见了娘,只见朴刀插在那里。李逵叫娘吃水,杳无踪迹,叫了几声不应。李逵心慌,丢了香炉,定住眼四下里看时,并不见娘。走不到三十余步,只见草地上一团血迹。李逵见了,心里越疑惑,趁着那血迹寻将去。寻到一处大洞口,只见两个小虎儿在那里舐一条人腿。
李逵心里忖道:“我从梁山泊归来,千辛万苦,把老娘背到这里,却把来与你吃了。那鸟大虫拖着这条人腿,不是我娘的是谁的?”心头火起,赤黄须竖立起来,将手中朴刀挺起来,三两个小虎。这小大虫被搠得慌,也张牙舞爪钻向前来,被李逵手起,先搠死了一个。那一个里便钻了入去,李逵赶到洞里,也搠死了。李逵却钻入那大虫洞内,伏在里面张外面时,只见那母大虫张牙舞爪望窝里来。李逵道:“正是你这业畜吃了我娘。”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李逵在窝内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李逵使得力重,和那刀把,也直送入肚里去了。那母大虫吼了一声,就洞口带着刀,跳过涧边去了。李逵却拿了朴刀,就洞里赶将出来。那老虎负疼、直抢下山石岩下去了。李逵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那大虫望李逵势猛一扑,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颌下。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那大虫退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
那李逵一时间杀了子母四虎,还又到虎窝边,将着刀复看了一遍,只恐还有大虫,已无有踪迹。李逵也困乏了,走向泗州大圣庙里,睡到天明。
6.以上选文跟《武松打虎》一样,都出自我国古典名著_____,作者是施耐庵。
7.请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将下列故事情节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A.怒杀虎仔 B.不见老母 C.再除双虎
( )→( )→( )
8.参照例子,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两位梁山英雄打虎的不同之处。
武松打虎
李逵杀虎
在景阳冈打虎
在沂岭杀虎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9.武松和李逵同为小说中的打虎英雄,你更钦佩谁?请结合课文和所选片段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6.《水浒传》
7.B A C
8.杀一虎 杀子母四虎 赤手空拳打虎 用刀杀虎 保命杀虎 报仇杀虎
9.我更钦佩武松。因为李逵是凭着刀杀死了老虎。武松更为机智,面对气势汹汹的老虎,他没有靠蛮力去和老虎搏斗,而是先是机智地躲开老虎,消耗了老虎的体力,然后才开始打虎。
【分析】
6.本题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
《李逵杀虎》是选自施耐庵的《水浒传》,与《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一起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7.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选段内容讲述了李逵找水归来未看见母亲,却看见两只虎仔在舔人退,一怒之下杀了一只虎仔,随后跟随一只虎仔进入洞里发现母虎,引来公虎,李逵全部杀死,最后走向了泗州大圣庙。
8.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以及对课文知识的掌握情况。
解答时,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对课文和文章的理解,进行分析。通过阅读对比可知:武松打虎是赤手空拳打虎,且只打了一只虎,武松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性命打虎;而李逵是因为母亲被杀为之报仇而杀虎,且是用刀杀死了字母四只老虎。
9.本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能力。
通过武松打虎和李逵杀虎故事,根据对武松和李逵的理解,组织语言进行作答,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三、读《大圣乱蟠桃》节选,做题。
①原来大圣耍了一会,吃了几个桃子,变做二寸长的小人儿,在那大树梢头浓叶之下睡着了。七衣仙女道:“我等奉旨前来,寻不见大圣,怎敢空回?”旁友仙吏道:“仙娥既奉旨来,不必迟疑。我大圣闲游惯了,想是出园会友去了。汝等且去摘桃,我们替你回话便是。”那仙女依言,入树林之中摘桃。
先在前树摘了二篮,又在中林摘了三篮,到后树上摘取,只见那树上花果稀疏,止有几个毛蒂青皮的。原来熟的都是猴王吃了。七仙女张望东西,只见向南枝上止有一个半红半白的桃子,青衣女子用手扯下枝来,红衣女摘了,却将枝子往上一放,原来那大圣变化了,正睡在此枝,被他惊醒。大圣即现本相,耳朵里掣出金箍棒,幌一幌,碗来粗细,咄的一声道:“你是那方怪物,敢大胆偷摘我桃!”慌得那七仙女一齐跪下道:“大圣息怒。我等不是妖怪,乃王母娘娘差来的七衣仙女,摘取仙桃,大开宝阁,做蟠桃胜会。适至此间,先见了本园土地等神,寻大圣不见。我等恐迟了王母懿旨,是以等不得大圣,故先在此摘桃。万望恕罪。”
②大圣闻言,回嗔作喜道:“仙娥请起。王母开阁设宴,请的是谁?”仙女道:“上会自有旧规,请的是各路神仙、大小尊神,俱一齐赴蟠桃嘉会。”大圣笑道:“可请我么?”仙女道:“不曾听得说。”大圣道:“我乃齐天大圣,就请我老孙做个席尊,有何不可?”仙女道:“此是上会旧规,今会不知如何。”大圣道:“此言也是,难怪汝等。你且立下,待老孙先去打听个消息,看可请老孙不请。”
10.仿照语段中的标注示例,在框中写一写。
11.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我大致猜到这句话是在讲
12.短文第①自然段主要讲( )
A.仙女来蟠桃园摘蟠桃,一直找不到孙大圣。
B.仙女来蟠桃园摘蟠桃,惊醒了变成小人儿的孙大圣。
C.仙女来蟠桃园摘蟠桃,发现了正在偷吃蟠桃的孙大圣。
13.关注短文中描写孙大圣言行的句子,为他设计一张人物卡。
14.短文选自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请按照故事发生的先后排序。(填序号)
①取回真经 ②三借芭蕉扇 ③猴王出世 ④大圣乱蟠桃 ⑤被压在五行山下
( )→( )→( )→( )→( )
【答案】
10.联系上下文,我猜测“止有”的意思是:只有。
11.大圣变回原形,取出金箍棒呵斥对方。
12.B
13.大圣道:“我乃齐天大圣,就请我老孙做个席尊,有何不可?” 自尊自信
14. ③ ④ ⑤ ② ①
【解析】
10.本题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和写批注的能力。
课文中有些词语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可以仿照语段中的标注示例来写批注: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测词语的意思,“止有”是只有的意思。
11.本题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
理解画横线的句子“大圣即现本相,耳朵里掣出金箍棒,幌一幌,碗来粗细,咄的一声道:‘你是那方怪物,敢大胆偷摘我桃’这句话时,可以结合“大圣即现本相”“咄的一声道”,可理解为:大圣变回原形,取出金箍棒呵斥对方。
12.本题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结合“原来大圣耍了一会,吃了几个桃子,变做二寸长的小人儿”可知,第一自然段主要描写的是:仙女来蟠桃园摘桃,惊醒了变成小人儿的孙大圣。故答案为:B。
13.本题考查了对人物的理解。
人物形象主要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体现,任意选取文中任意一处,来赏析,言之有理即可。
如:孙大圣,文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对其语言的描写“你是那方怪物,敢大胆偷摘我桃!”,通过人物的语言表现了孙大圣的尽职、无畏。
14.本题考查了对经典名著的理解。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的经典名著,描写的是孙悟空、唐僧等到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根据故事发展顺序排列,先是“猴王出世”,接着是“大圣乱蟠桃”,紧接着是“被压五行山”,然后被唐僧救出,协助唐僧西天取经,路途中有“三调芭蕉扇”这个故事,最后是“取回真经”。
四、阅读。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备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②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军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
15.根据解释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注释序号,并写在括号里。
之:①助词,的;②代词,代替众或事物;③代词,这,那
丞相之机,神鬼莫测。( )
16.在下列符合孔明“神鬼莫测”的句子后面打“√”错误的打“×”
(1)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 )
(2)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
(3)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
(4)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 )
17.“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这句话的意思是( )
A.怎么能被司马懿擒住呢? B.怎能不被司马懿擒住呢?
C.怎样才能擒住司马懿呢? D.怎样才能不被司马懿擒住呢?
18.“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如此模样指的是什么?
19.你还知道《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哪些故事或计谋?至少写出两个。
【答案】
15.①
16. × √ √ √
17.B
18.指的是敌军城门四面打开,城墙上没有旗帜,诸葛亮披上鹤毛大氅,戴了丝织头巾,带领两个小童孙坐在城楼上焚香弹琴。
19.调虎离山 草船借箭 七擒孟获等
【分析】
15.本题考查多义字。
丞相之机,神鬼莫测的意思是:丞相的机智,就连神鬼都猜不出来。之:助词,的。
16.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神鬼莫测:神仙鬼怪都无法揣测。形容非常诡秘。
(1)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只是在说孔明登上城楼观察敌情,并未体现孔明“神鬼莫测”。
(2)“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意思就司马懿一定会带领军队朝山北小路上走去。体现了孔明“神鬼莫测”。
(3)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意思是:这个人知道我一生都十分谨慎,必然不会把自己陷入险地,现在看见我这个样子,害怕我还有伏兵,所以便退去了。体现了孔明“神鬼莫测”。
(4)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意思是:我只有两千五百士兵,如果放弃城池逃跑,必定不能逃远。体现了体现了孔明“神鬼莫测”。
17.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直译呢就是:可以不被司马懿擒获吗? 根据上下文,这里是一种肯定的意思:怎能不被司马懿所擒呢?可是结果却偏偏没有被擒,这就突出了孔明的智慧高深莫测了。
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一自然段内容“将旌旗尽皆隐匿”“开四门,每一门用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可知答案。
19.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瞒天过海:诸葛亮五出祁山时,因军中缺粮,只得以瞒天过海之计装神退敌,使魏兵误以为真有鬼神而不顾防守麦田,瞒天过海是兵法中以假示真策略,制造令人坚信不疑的假象隐瞒自己真正意图。
围魏救赵:诸葛亮叁出祁山,以王平、张翼引魏兵决战,当王、张两将危急并不救援反而另派姜维、廖化直接攻击司马懿大本营,如此不但解决危机还大获全胜。
抛砖引玉:蜀军六出祁山,蜀魏对垒司马懿固守不战,诸葛亮以流马骗的魏军粮万石,分散营寨让军队屯兵种田示弱,再虚搭窝棚诱敌,险烧死司马父子叁人於上方谷。
五、阅读。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①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②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敬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风挂珠钗;项下带着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③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风听了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20.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纳罕: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婆 :____________________
标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题目中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引用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特殊含义 D.表示讽刺和嘲笑
22.读划“ ”的句子,将正确的描写方法填写在下面的“ ”
A.正面描写 B.侧面描写
句①_____________句②________________句③____________
23.下列对第一自然段划“ ”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通过对王熙风服饰的描写,衬托其艳丽华贵的气质,表达作者喜爱之情。
B.极力表现王熙风集珍珠宝玉于一身的妆扮,表达出其对金钱的贪欲。
C.选取头饰、裙饰和服饰三个方面的描写,具体细腻地刻画了王熙凤的容貌。
D.通过描写含威不露的“粉面”,未启先笑的“丹唇”,反映了她善欺诈的本性。
24.对选文中“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竞是个嫡亲的孙女。”这句话的理解恰当的一项( )
A.夸贾母的外孙女的同时也夸孙女,意思是“称颂”老祖宗的福泽深厚。
B.王熙凤夸贾母的外孙女比孙女美,不过要说风度气派,还是贾母最美。
C.自己以前没见过真正标致的人儿,觉得黛玉管贾母叫“奶奶”,贾母更高兴。
D.王熙凤转弯抹角地对黛玉母亲表示不满,这样标致的人物今天才带出来相见。
25.第三自然段,作者主要通过王熙风_______(语言 动作 心理)描写,看似句句关心林黛玉,实际上句句不离_______;这从上一刻刚“用帕拭泪”,下一刻又忙“_________”便可看出。
26.读完,下列不符合”风辣子”这个人物形象给你留下的阅读体验的是( )
A.泼辣张狂 B.口齿伶俐 C.见风使舵 D.心如蛇蝎
【答案】
20.惊奇,纳闷 年老的妇女,仆人 长得好看,精致漂亮 全身
21.B
22.A B B
23.A 2
4.A
25.语言 贾母 转悲为喜
26.D
【解析】
20.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要学会掌握理解其中的重要的字,就容易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了,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纳罕:意思为诧异;惊奇。
老婆 :最初的含义是指老年妇人,这里指仆人。
标致:相貌、姿态美丽(多用于女性)。
通身:全身;浑身。 整个物体。 完全,全部。
21.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双引号的作用:(1)表示引语。例如:“怕什么!海的美就在这里!”我说。(2)表示特定称谓。例如: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3)表示特殊含义(也表示否定和讽刺)。例如:他们(指友邦人士)维持他们“秩序”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4)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例如: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5)用于话语之中。例如:皇帝说“哎呀,真是美极了”。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中双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22.本题考查赏析描写手法。
正面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侧面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①句“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是正面描写。
②句“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敬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是侧面描写。
③句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风辣子’就是了。”是侧面描写。
23.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风挂珠钗;项下带着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选取头饰、裙饰和服饰三个方面的描写,具体细腻地刻画了王熙凤的容貌。极力表现王熙风集珍珠宝玉于一身的妆扮,表达出其对金钱的贪欲,并没有表达作者对王熙凤的喜爱之情。
24.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竞是个嫡亲的孙女。体现了王熙凤的机变逢迎,既赞美了林黛玉的美貌,又讨好了贾母,且不得罪迎春等姐妹。
25.本题考查赏析描写手法和提取关键信息。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描写人物的语言,不但要求做到个性化,而且还要体现出人物说话的艺术性。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仔细阅读文章第三自然段,结合内容“因笑道”“这熙风听了转悲为喜道”可知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可知王熙凤句句不离贾母,从“说着,便用帕拭泪。”“这熙风听了转悲为喜道”便可看出。
26.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分析。
王熙凤人称“凤姐”、“凤辣子”,是一个典型的精干泼辣的封建贵族家庭少妇形象。幼小时被家中当作男孩子教养,养成了“杀伐决断”的性格。她姿容美丽,出场时总是满身锦绣,珠光宝气,“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作为荣国府的轴心人物,她秉性聪明,口齿伶俐,精明干练,是“脂粉队里的英雄”。但她又面艳心狠,好权贪财,狡诈多变,是个“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的人。
结合文章内容“在这里不要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可以看出她的泼辣张狂。
结合文章内容“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可以看出她的口齿伶俐。
结合文章内容“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风听了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可以看出她的见风使舵。
心如蛇蝎:心像蛇和蝎子一样狠毒得无与伦比。在文章中并未体现。
六、阅读。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听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禅杖、轮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林冲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智深听得,收住禅杖。两个公人呆了半晌,动掸不得。林冲道,“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候分付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不依他?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
鲁智深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优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听的你断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店里一位官人寻说话。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见这两个撮鸟带你入店里去,洒家也在那店里歇。夜间听得那厮两个做神做鬼,把滚汤赚了你脚,那时俺便要杀这两个摄鸟,却被客店里人多,恐防救了。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你五更里出门时,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他倒来这里害你,正好杀这厮两个。”林冲劝道:“既然师兄救了我,你休害他两个性命。”鲁智深喝道,“你这两个撮鸟,洒家不看兄弟面时,把你这两个都剁做肉酱!且看兄弟面皮,饶你两个性命。”就那里插了戎刀,喝道:“你这两个撮岛,快搀兄弟,都跟洒家来!”提了禅杖先走。两个公人那里敢回话,只叫:“林教头教俺两个!”依前背上包裹,提了水火棍,扶着林冲,又替他拕了包裹,一同跟出林子来。
27.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远得无影无踪。( )
(2)判决罪犯将其发配外地服役。( )
28.你知道文中两个主要人物的绰号吗?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鲁智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林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林冲为什么不让鲁智深杀两个公人?用“﹏﹏”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30.你觉得鲁智深有什么特点?
31.下列不能表现鲁智深性格粗中有细的一项是( )
A.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见这两个撮鸟带你入店里去,酒家也在那店里歇。
B.夜间听得那后两个做神做鬼。把滚汤赚了你脚,那时俺便要杀这两个操鸟,却被客店里人多,恐妨救了
C.你五更里出门时,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
D.只听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
32.短文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鲁智深这个人物形象?
【答案】
27.九霄云外 断配
28.花和尚 豹子头
29.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候分付他……也是冤屈。
30.见义勇为、粗中有细。
31.D
32.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
【分析】
27.本题考查根据意思寻找词语。
“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九霄云外,意思是在九重天的外面。比喻非常遥远的地方或远得无影无踪。
“打听的你断配沧州”中断配:判决罪犯将其发配外地服役。
28.考查文学常识积累。
鲁智深的绰号——花和尚。绰号的由来:鲁智深在五台山出家为僧,并被师傅赐名为“智深”,开始了隐姓埋名的生活。偏偏他在当提辖时自在惯了,和尚是要遵守僧规戒律的,当然不能吃酒吃肉了。鲁智深无法忍受斋饭,最终因为定力不够而被寺里的其他弟子引诱而破了戒律,大闹了五台山。之后去了东京相国寺,因为身上有纹身而被人们叫做“花和尚”了。
林冲绰号为“豹子头林冲”,名称由来有两种说法:1、取自其长相特征,据记载:林冲“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后面的水浒传更是写道:“满山都唤小张飞,豹子头林冲便是”;2、这个绰号与林冲的职业有关,他是禁军教头,统领一批虎豹般的勇猛之士,所以称他为“豹子头”,也就是豹子中的首领。
29.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联系上下文。
根据原文林冲道,“非干他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候分付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不依他?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可知林冲不让鲁智深杀两个公人是因为他们也是奉命行事。
30.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要从具体事件以及人物描写入手。
鲁智深侠肝义胆、粗中有细。细读文本,“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听得你发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店里一位官寻说话’,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鲁智深一路追踪、护送林冲;“你五更里出门时,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他倒来这里害你,正好杀这厮两个。”这些都表现了鲁达粗中有细的特点。
31.考查细节描写。
“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见这两个撮鸟带你入店里去,酒家也在那店里歇。”鲁智深怕林冲遇害,特地跟来。表现了鲁达粗中有细。
夜间听得那后两个做神做鬼。把滚汤赚了你脚,那时俺便要杀这两个操鸟,却被客店里人多,恐妨救了。害怕人多,闹出动静救人不成,表现了鲁达粗中有细。
你五更里出门时,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也表现鲁达粗中有细。
只听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这个是鲁智深救林冲时的描写。不符合题意。
32.考查写法判断。
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深化人物性格;鲁智深知道林冲被陷害,便想方设法进行营救,得知林冲流放沧州,更是一路相随,在危急关头救了林冲,这一义举充分显示了他的侠肝义胆。他一路上细心观察,耐心等候时机,不是在客店中鲁莽行事,而是选择在僻静的野猪林果断出手,这又充分显示了他粗中有细的一面。“那时俺便要杀这两个撮鸟,却被客店里人多,恐妨救了。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语言描写,表现鲁智深细致、谨慎的特点。
作者在塑造人物时,亦多用对比手法。如林冲、鲁达都是武艺高强的军官,通过对比展现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一个息事宁人,一个嫉恶如仇。
七、阅读益智园。
火烧乌巢
曹操和袁绍在官渡相持了一个多月。日子一久,曹军粮食越来越少,兵士疲劳不堪。曹操也有点支持不住准备退兵。
袁绍的谋士许攸探听到曹操缺粮的情报,向袁绍献计,劝袁绍派出一小支兵马,绕过官渡,偷袭许都。袁招冷地说;“不行,我要先打败曹操。”
许攸还想劝他,正好有人送给袁绍一封信,说许攸家里的人犯了法,已经被当地官员抓了起来。袁绍看了信,把许攸很狠地责骂了一通。
许攸又气又恨,想起曹操是他的老朋友,就连夜逃出袁营,投奔曹操。
曹操在大营里刚脱下靴子想睡觉,听说许攸来投奔他,高兴得光着脚板跑出来。他拍手欢迎许攸,说:“哎呀,您肯来,我的大事就有希望了。”
许攸坐下来说:“袁绍来势很猛,您打算怎么对付他?现在您的粮食还有多少?”曹操说:“还可以支持一年。”许攸冷冷一笑,说:“没有那么多吧!”
曹操只好实说:“军营里的粮食,只能维持一个月,您看怎么办?”
许攸说:“我知道您的情况很危险,特地来给您报个信。现在袁绍有一万多车粮草、军械,全都放在乌巢。淳于琼防备松懈,您只要带一支轻骑兵去袭击,把他的粮草全部烧光,不出三天,他就不战自败了。”
曹操得到了这个重要情报,立刻把曹洪等人找来,吩咐他们守好官渡大营,自己带领五千骑兵,连夜向乌巢进发。他们打着袁军的旗号,沿路遇到袁军的岗哨查问,就说是袁绍派去增援乌巢的。袁军的岗哨没有怀疑,就放他们过去了。曹军到了乌巢,就围住乌巢粮屯,放起大火,把一万车粮草,烧得一干二净。乌巢的守将淳于琼匆匆应战,也被曹军杀了。
正在官渡的袁军将士听说乌巢起火,都惊慌失措。袁绍手下的大将张郃、高览带兵投降。曹军乘势猛攻,袁军丢盔弃甲,大败而逃。
3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惊慌失措:
(2)丢盔弃甲:
34.“许攸探听到曹操缺粮的情报,向袁绍献计。”许攸献的计是( )
A.劝曹操派出小队兵马,绕过官渡,偷袭乌巢
B.劝袁绍派出小队兵马,绕过官渡,偷袭乌巢。
C.劝袁绍派出小队兵马,绕过官渡,偷袭许都。
35.“我知道您的情况很危险,特地来给您报个信。“报个信”指的是( )
A.曹操有一千多车粮草、军械,放在许都。
B.袁绍有一万多车粮草、军械,放在乌巢。
C.许攸有一万多车粮草、军械,放在乌巢。
36.许攸为什么要投奔曹操?他为什么劝曹操烧乌巢呢?
37.当袁绍听到火烧乌巢的消息后,他可能会说什么?
38.如果你是袁绍,应从失败中吸取怎样的教训?
【答案】
33.文中指乌巢起火,袁军的粮草被烧,袁军将士吓得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 形容袁军打败仗后逃跑的狼狈相。
34.C 35.B
36.袁绍不停许攸的劝告,而且有人说许攸家里的人犯了法,袁绍便把他狠狠的责骂了一通。
袁绍有一万多车粮草、军械,全都放在乌巢,那里防备松懈,如果袁军将士听到粮草被烧后,内心惊慌,就会不战自败。
37.当初真应该听许攸的计策,那样战败的就是曹操了。
38.(1)应学会因时乘势 ,抓住时机。(2)不应刚愎自用,应听取好的意见。
【解析】
33.该题考查的是对词语含义的正确理解,要学会掌握理解其中的重要的字,就容易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了,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惊慌失措:指吓得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文中指乌巢起火,袁军的粮草被烧,袁军将士吓得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
丢盔弃甲:盔,作战用的金属帽;甲,作战用的金属防护衣。形容袁军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情形。
34.本题考查对短文的理解。由文中“袁绍的谋士许攸探听到曹操缺粮的情报,向袁绍献计,劝袁绍派出一小支兵马,绕过官渡,偷袭许都。”可知答案。
35.题考查对短文的理解和信息筛选的能力。由文中“我知道您的情况很危险,特地来给您报个信。现在袁绍有一万多车粮草、军械,全都放在乌巢。淳于琼防备松懈,您只要带一支轻骑兵去袭击,把他的粮草全部烧光,不出三天,他就不战自败了。”可知答案。
36.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在解答题干提出的问题时,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
阅读文章可知,许攸投奔曹操是因为袁绍不停许攸的劝告,而且有人说许攸家里的人犯了法,袁绍便把他狠狠的责骂了一通;因为许攸知道袁绍有一万多车粮草、军械,全都放在乌巢,那里防备松懈,如果袁军将士听到粮草被烧后,内心惊慌,就会不战自败。所以劝曹操烧乌巢。
37.本题是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回答此题的时候,可结合本题的中心思想来回答。
从袁绍后悔不听许攸的话导致失败的后果这方面来作答即可。
38.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由文中袁绍失败的原因中总结经验:要学会因时乘势 ,抓住时机;不应刚愎自用,应听取好的意见。
第 二 单 元 主
题 阅 读
知识梳理
知识点: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本单元以“古典名著之旅”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项教学内容。四篇课文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有根据《红楼梦》第七十回选编的《红楼春趣》。本单元的课文内容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如果掌握一些方法,阅读起来就能更加顺畅。
1.联系上下文猜测词句意思。
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
如《猴王出世》:“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联系上文的“仙石”,我大致猜到这句话在讲仙石很有灵性。
遇到一些较难理解的语句,不用反复琢磨,联系上下文,了解其大意即可。
如《红楼春趣》中“剪子股、籆子”等词语,只要知道是与放风筝有关的物品就行了。
2.借助资料了解人物。
借助资料,可以更快地走进文本,理解人物形象,激发自己对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
如读《景阳冈》的时候,我借助资料对武松有了更多的了解,激发了我阅读古典文学名著的兴趣。
3.结合看过的电影、电视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观看影视剧,会加深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丰富我们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如:读《石猴出世》时,我借助《西游记》,更好地了解了孙悟空机智勇敢的特点。
补充知识点——小说阅读
一、小说的含义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作者通过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的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现状,对其表达赞美、批判、呼吁人们关注等态度,从而表现小说主题。
二、相关知识
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小说的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也说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
3.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即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即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他大多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
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花鸟虫鱼等场景等。
4、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些小说还具有序幕、尾声两上部分。小说的故事情节大都是虚构的,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三、掌握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
(一)人物描写的作用
1.外貌描写:反映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反映人物的内心感情;对比、烘托人物性格。
2.神态描写:突出人物……心理,展现……性格特征。
3.语言描写:揭示人物思想、情感、性格等。
4.动作描写:突出人物……心理,……性格特征,或……心情。
5.心理描写:揭示人言行的原因,突出人物的思想变化,展现人的……精神世界。
(二)分析人物形象
1. 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
2. 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
3. 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4. 从分析人物间的关系入手。
5. 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入手。
(三)分析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以自然环境为主)
1.自然环境描写 本身 的作用: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渲染了......气氛
2.自然环境描写对人物的作用:烘托人物的心情、心理、情感等
衬托人物的精神、性格、品质等
3.自然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推动情节的发展
4.自然环境描写对主题的作用:揭示或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四)作品主题的挖掘
(1) 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2) 联系作品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中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3) 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五) 小说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等。
阅读训练
一、课外阅读。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的大业,可是都没有见到。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着:“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都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游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写亮完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祈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成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用“ ”画出描写隆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
2.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这句话中的“半里多路”表明刘备距诸葛亮住处还很远就开始步行,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刘备“轻轻敲门”,表达了他此刻的心情___________。
3.对下面句子的理解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A.这句话中把隆中的山冈比作一条卧龙。( )
B.句中“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暗指诸葛亮。( )
C.这句话是指刘备求贤士、待时机,暗示他即将像卧龙腾飞一样完成统一大业。 ( )
4.“三顾茅庐”中的“顾”是什么意思?
5.你认为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
1.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2.刘备想表明自己有诚意高兴、紧张 又怕打扰诸葛亮
3.√ √ ×
4.拜访。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可是都没有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
5.刘备是一个爱惜和尊重人才,做事执着且有始有终的人。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找出关键语句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可以快速浏览一遍文中,看是否能找到描写隆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如果找不到,再细读课文。文中描写隆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在第2段的开头。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需要结合上下文去分析理解。“半里多路”说明路途还远,步行代表刘备拜访诸葛亮的诚心。“轻轻敲门”则表达了刘备对贤能的渴求的欲望,生怕打扰诸葛亮。因为刘备在失去了徐庶这个谋士后,对智囊有着强烈的渴望,因此对徐庶推崇的诸葛亮寄予厚望。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解题时,先看清楚题干要求,再对ABC三个答案进行判断。
A答案,此句是一个比喻句,有本体(山冈),有喻词(好像),有喻体(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A正确。
B答案,结合上下文以及诸葛亮号卧龙可以得知。“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暗指诸葛亮。B正确。
C答案,此答案刚好与B答案相反,因此C错误。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字词的能力。
“三顾茅庐”的意思是三次去隆重拜访诸葛亮。“顾”即是拜访的意思。
5.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三顾茅庐”说明刘备求贤若渴,做事执着。拜访时有礼有节,说明刘备能谦恭待人。与诸葛亮同桌吃饭,同榻睡觉说明刘备爱惜和尊重人才。
二、课外阅读。
李逵杀虎(节选)
李逵背着母亲过沂岭,途中将母亲放于岩石上,自己去找水来给母亲喝。
到得松树里边,石头上不见了娘,只见朴刀插在那里。李逵叫娘吃水,杳无踪迹,叫了几声不应。李逵心慌,丢了香炉,定住眼四下里看时,并不见娘。走不到三十余步,只见草地上一团血迹。李逵见了,心里越疑惑,趁着那血迹寻将去。寻到一处大洞口,只见两个小虎儿在那里舐一条人腿。
李逵心里忖道:“我从梁山泊归来,千辛万苦,把老娘背到这里,却把来与你吃了。那鸟大虫拖着这条人腿,不是我娘的是谁的?”心头火起,赤黄须竖立起来,将手中朴刀挺起来,三两个小虎。这小大虫被搠得慌,也张牙舞爪钻向前来,被李逵手起,先搠死了一个。那一个里便钻了入去,李逵赶到洞里,也搠死了。李逵却钻入那大虫洞内,伏在里面张外面时,只见那母大虫张牙舞爪望窝里来。李逵道:“正是你这业畜吃了我娘。”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李逵在窝内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李逵使得力重,和那刀把,也直送入肚里去了。那母大虫吼了一声,就洞口带着刀,跳过涧边去了。李逵却拿了朴刀,就洞里赶将出来。那老虎负疼、直抢下山石岩下去了。李逵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那大虫望李逵势猛一扑,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颌下。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那大虫退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
那李逵一时间杀了子母四虎,还又到虎窝边,将着刀复看了一遍,只恐还有大虫,已无有踪迹。李逵也困乏了,走向泗州大圣庙里,睡到天明。
6.以上选文跟《武松打虎》一样,都出自我国古典名著_____,作者是施耐庵。
7.请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将下列故事情节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A.怒杀虎仔 B.不见老母 C.再除双虎
( )→( )→( )
8.参照例子,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两位梁山英雄打虎的不同之处。
武松打虎
李逵杀虎
在景阳冈打虎
在沂岭杀虎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9.武松和李逵同为小说中的打虎英雄,你更钦佩谁?请结合课文和所选片段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6.《水浒传》
7.B A C
8.杀一虎 杀子母四虎 赤手空拳打虎 用刀杀虎 保命杀虎 报仇杀虎
9.我更钦佩武松。因为李逵是凭着刀杀死了老虎。武松更为机智,面对气势汹汹的老虎,他没有靠蛮力去和老虎搏斗,而是先是机智地躲开老虎,消耗了老虎的体力,然后才开始打虎。
【分析】
6.本题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
《李逵杀虎》是选自施耐庵的《水浒传》,与《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一起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7.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选段内容讲述了李逵找水归来未看见母亲,却看见两只虎仔在舔人退,一怒之下杀了一只虎仔,随后跟随一只虎仔进入洞里发现母虎,引来公虎,李逵全部杀死,最后走向了泗州大圣庙。
8.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以及对课文知识的掌握情况。
解答时,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对课文和文章的理解,进行分析。通过阅读对比可知:武松打虎是赤手空拳打虎,且只打了一只虎,武松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性命打虎;而李逵是因为母亲被杀为之报仇而杀虎,且是用刀杀死了字母四只老虎。
9.本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能力。
通过武松打虎和李逵杀虎故事,根据对武松和李逵的理解,组织语言进行作答,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三、读《大圣乱蟠桃》节选,做题。
①原来大圣耍了一会,吃了几个桃子,变做二寸长的小人儿,在那大树梢头浓叶之下睡着了。七衣仙女道:“我等奉旨前来,寻不见大圣,怎敢空回?”旁友仙吏道:“仙娥既奉旨来,不必迟疑。我大圣闲游惯了,想是出园会友去了。汝等且去摘桃,我们替你回话便是。”那仙女依言,入树林之中摘桃。
先在前树摘了二篮,又在中林摘了三篮,到后树上摘取,只见那树上花果稀疏,止有几个毛蒂青皮的。原来熟的都是猴王吃了。七仙女张望东西,只见向南枝上止有一个半红半白的桃子,青衣女子用手扯下枝来,红衣女摘了,却将枝子往上一放,原来那大圣变化了,正睡在此枝,被他惊醒。大圣即现本相,耳朵里掣出金箍棒,幌一幌,碗来粗细,咄的一声道:“你是那方怪物,敢大胆偷摘我桃!”慌得那七仙女一齐跪下道:“大圣息怒。我等不是妖怪,乃王母娘娘差来的七衣仙女,摘取仙桃,大开宝阁,做蟠桃胜会。适至此间,先见了本园土地等神,寻大圣不见。我等恐迟了王母懿旨,是以等不得大圣,故先在此摘桃。万望恕罪。”
②大圣闻言,回嗔作喜道:“仙娥请起。王母开阁设宴,请的是谁?”仙女道:“上会自有旧规,请的是各路神仙、大小尊神,俱一齐赴蟠桃嘉会。”大圣笑道:“可请我么?”仙女道:“不曾听得说。”大圣道:“我乃齐天大圣,就请我老孙做个席尊,有何不可?”仙女道:“此是上会旧规,今会不知如何。”大圣道:“此言也是,难怪汝等。你且立下,待老孙先去打听个消息,看可请老孙不请。”
10.仿照语段中的标注示例,在框中写一写。
11.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我大致猜到这句话是在讲
12.短文第①自然段主要讲( )
A.仙女来蟠桃园摘蟠桃,一直找不到孙大圣。
B.仙女来蟠桃园摘蟠桃,惊醒了变成小人儿的孙大圣。
C.仙女来蟠桃园摘蟠桃,发现了正在偷吃蟠桃的孙大圣。
13.关注短文中描写孙大圣言行的句子,为他设计一张人物卡。
14.短文选自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请按照故事发生的先后排序。(填序号)
①取回真经 ②三借芭蕉扇 ③猴王出世 ④大圣乱蟠桃 ⑤被压在五行山下
( )→( )→( )→( )→( )
【答案】
10.联系上下文,我猜测“止有”的意思是:只有。
11.大圣变回原形,取出金箍棒呵斥对方。
12.B
13.大圣道:“我乃齐天大圣,就请我老孙做个席尊,有何不可?” 自尊自信
14. ③ ④ ⑤ ② ①
【解析】
10.本题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和写批注的能力。
课文中有些词语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可以仿照语段中的标注示例来写批注: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测词语的意思,“止有”是只有的意思。
11.本题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
理解画横线的句子“大圣即现本相,耳朵里掣出金箍棒,幌一幌,碗来粗细,咄的一声道:‘你是那方怪物,敢大胆偷摘我桃’这句话时,可以结合“大圣即现本相”“咄的一声道”,可理解为:大圣变回原形,取出金箍棒呵斥对方。
12.本题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结合“原来大圣耍了一会,吃了几个桃子,变做二寸长的小人儿”可知,第一自然段主要描写的是:仙女来蟠桃园摘桃,惊醒了变成小人儿的孙大圣。故答案为:B。
13.本题考查了对人物的理解。
人物形象主要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体现,任意选取文中任意一处,来赏析,言之有理即可。
如:孙大圣,文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对其语言的描写“你是那方怪物,敢大胆偷摘我桃!”,通过人物的语言表现了孙大圣的尽职、无畏。
14.本题考查了对经典名著的理解。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的经典名著,描写的是孙悟空、唐僧等到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根据故事发展顺序排列,先是“猴王出世”,接着是“大圣乱蟠桃”,紧接着是“被压五行山”,然后被唐僧救出,协助唐僧西天取经,路途中有“三调芭蕉扇”这个故事,最后是“取回真经”。
四、阅读。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备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②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军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
15.根据解释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注释序号,并写在括号里。
之:①助词,的;②代词,代替众或事物;③代词,这,那
丞相之机,神鬼莫测。( )
16.在下列符合孔明“神鬼莫测”的句子后面打“√”错误的打“×”
(1)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 )
(2)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
(3)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
(4)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 )
17.“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这句话的意思是( )
A.怎么能被司马懿擒住呢? B.怎能不被司马懿擒住呢?
C.怎样才能擒住司马懿呢? D.怎样才能不被司马懿擒住呢?
18.“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如此模样指的是什么?
19.你还知道《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哪些故事或计谋?至少写出两个。
【答案】
15.①
16. × √ √ √
17.B
18.指的是敌军城门四面打开,城墙上没有旗帜,诸葛亮披上鹤毛大氅,戴了丝织头巾,带领两个小童孙坐在城楼上焚香弹琴。
19.调虎离山 草船借箭 七擒孟获等
【分析】
15.本题考查多义字。
丞相之机,神鬼莫测的意思是:丞相的机智,就连神鬼都猜不出来。之:助词,的。
16.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神鬼莫测:神仙鬼怪都无法揣测。形容非常诡秘。
(1)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只是在说孔明登上城楼观察敌情,并未体现孔明“神鬼莫测”。
(2)“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意思就司马懿一定会带领军队朝山北小路上走去。体现了孔明“神鬼莫测”。
(3)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意思是:这个人知道我一生都十分谨慎,必然不会把自己陷入险地,现在看见我这个样子,害怕我还有伏兵,所以便退去了。体现了孔明“神鬼莫测”。
(4)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意思是:我只有两千五百士兵,如果放弃城池逃跑,必定不能逃远。体现了体现了孔明“神鬼莫测”。
17.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直译呢就是:可以不被司马懿擒获吗? 根据上下文,这里是一种肯定的意思:怎能不被司马懿所擒呢?可是结果却偏偏没有被擒,这就突出了孔明的智慧高深莫测了。
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一自然段内容“将旌旗尽皆隐匿”“开四门,每一门用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可知答案。
19.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瞒天过海:诸葛亮五出祁山时,因军中缺粮,只得以瞒天过海之计装神退敌,使魏兵误以为真有鬼神而不顾防守麦田,瞒天过海是兵法中以假示真策略,制造令人坚信不疑的假象隐瞒自己真正意图。
围魏救赵:诸葛亮叁出祁山,以王平、张翼引魏兵决战,当王、张两将危急并不救援反而另派姜维、廖化直接攻击司马懿大本营,如此不但解决危机还大获全胜。
抛砖引玉:蜀军六出祁山,蜀魏对垒司马懿固守不战,诸葛亮以流马骗的魏军粮万石,分散营寨让军队屯兵种田示弱,再虚搭窝棚诱敌,险烧死司马父子叁人於上方谷。
五、阅读。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①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②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敬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风挂珠钗;项下带着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③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风听了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20.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纳罕: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婆 :____________________
标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题目中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引用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特殊含义 D.表示讽刺和嘲笑
22.读划“ ”的句子,将正确的描写方法填写在下面的“ ”
A.正面描写 B.侧面描写
句①_____________句②________________句③____________
23.下列对第一自然段划“ ”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通过对王熙风服饰的描写,衬托其艳丽华贵的气质,表达作者喜爱之情。
B.极力表现王熙风集珍珠宝玉于一身的妆扮,表达出其对金钱的贪欲。
C.选取头饰、裙饰和服饰三个方面的描写,具体细腻地刻画了王熙凤的容貌。
D.通过描写含威不露的“粉面”,未启先笑的“丹唇”,反映了她善欺诈的本性。
24.对选文中“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竞是个嫡亲的孙女。”这句话的理解恰当的一项( )
A.夸贾母的外孙女的同时也夸孙女,意思是“称颂”老祖宗的福泽深厚。
B.王熙凤夸贾母的外孙女比孙女美,不过要说风度气派,还是贾母最美。
C.自己以前没见过真正标致的人儿,觉得黛玉管贾母叫“奶奶”,贾母更高兴。
D.王熙凤转弯抹角地对黛玉母亲表示不满,这样标致的人物今天才带出来相见。
25.第三自然段,作者主要通过王熙风_______(语言 动作 心理)描写,看似句句关心林黛玉,实际上句句不离_______;这从上一刻刚“用帕拭泪”,下一刻又忙“_________”便可看出。
26.读完,下列不符合”风辣子”这个人物形象给你留下的阅读体验的是( )
A.泼辣张狂 B.口齿伶俐 C.见风使舵 D.心如蛇蝎
【答案】
20.惊奇,纳闷 年老的妇女,仆人 长得好看,精致漂亮 全身
21.B
22.A B B
23.A 2
4.A
25.语言 贾母 转悲为喜
26.D
【解析】
20.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要学会掌握理解其中的重要的字,就容易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了,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纳罕:意思为诧异;惊奇。
老婆 :最初的含义是指老年妇人,这里指仆人。
标致:相貌、姿态美丽(多用于女性)。
通身:全身;浑身。 整个物体。 完全,全部。
21.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双引号的作用:(1)表示引语。例如:“怕什么!海的美就在这里!”我说。(2)表示特定称谓。例如: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3)表示特殊含义(也表示否定和讽刺)。例如:他们(指友邦人士)维持他们“秩序”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4)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例如: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5)用于话语之中。例如:皇帝说“哎呀,真是美极了”。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中双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22.本题考查赏析描写手法。
正面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侧面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①句“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是正面描写。
②句“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敬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是侧面描写。
③句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风辣子’就是了。”是侧面描写。
23.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风挂珠钗;项下带着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选取头饰、裙饰和服饰三个方面的描写,具体细腻地刻画了王熙凤的容貌。极力表现王熙风集珍珠宝玉于一身的妆扮,表达出其对金钱的贪欲,并没有表达作者对王熙凤的喜爱之情。
24.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竞是个嫡亲的孙女。体现了王熙凤的机变逢迎,既赞美了林黛玉的美貌,又讨好了贾母,且不得罪迎春等姐妹。
25.本题考查赏析描写手法和提取关键信息。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描写人物的语言,不但要求做到个性化,而且还要体现出人物说话的艺术性。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仔细阅读文章第三自然段,结合内容“因笑道”“这熙风听了转悲为喜道”可知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可知王熙凤句句不离贾母,从“说着,便用帕拭泪。”“这熙风听了转悲为喜道”便可看出。
26.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分析。
王熙凤人称“凤姐”、“凤辣子”,是一个典型的精干泼辣的封建贵族家庭少妇形象。幼小时被家中当作男孩子教养,养成了“杀伐决断”的性格。她姿容美丽,出场时总是满身锦绣,珠光宝气,“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作为荣国府的轴心人物,她秉性聪明,口齿伶俐,精明干练,是“脂粉队里的英雄”。但她又面艳心狠,好权贪财,狡诈多变,是个“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的人。
结合文章内容“在这里不要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可以看出她的泼辣张狂。
结合文章内容“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可以看出她的口齿伶俐。
结合文章内容“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风听了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可以看出她的见风使舵。
心如蛇蝎:心像蛇和蝎子一样狠毒得无与伦比。在文章中并未体现。
六、阅读。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听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禅杖、轮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林冲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智深听得,收住禅杖。两个公人呆了半晌,动掸不得。林冲道,“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候分付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不依他?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
鲁智深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优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听的你断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店里一位官人寻说话。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见这两个撮鸟带你入店里去,洒家也在那店里歇。夜间听得那厮两个做神做鬼,把滚汤赚了你脚,那时俺便要杀这两个摄鸟,却被客店里人多,恐防救了。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你五更里出门时,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他倒来这里害你,正好杀这厮两个。”林冲劝道:“既然师兄救了我,你休害他两个性命。”鲁智深喝道,“你这两个撮鸟,洒家不看兄弟面时,把你这两个都剁做肉酱!且看兄弟面皮,饶你两个性命。”就那里插了戎刀,喝道:“你这两个撮岛,快搀兄弟,都跟洒家来!”提了禅杖先走。两个公人那里敢回话,只叫:“林教头教俺两个!”依前背上包裹,提了水火棍,扶着林冲,又替他拕了包裹,一同跟出林子来。
27.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远得无影无踪。( )
(2)判决罪犯将其发配外地服役。( )
28.你知道文中两个主要人物的绰号吗?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鲁智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林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林冲为什么不让鲁智深杀两个公人?用“﹏﹏”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30.你觉得鲁智深有什么特点?
31.下列不能表现鲁智深性格粗中有细的一项是( )
A.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见这两个撮鸟带你入店里去,酒家也在那店里歇。
B.夜间听得那后两个做神做鬼。把滚汤赚了你脚,那时俺便要杀这两个操鸟,却被客店里人多,恐妨救了
C.你五更里出门时,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
D.只听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
32.短文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鲁智深这个人物形象?
【答案】
27.九霄云外 断配
28.花和尚 豹子头
29.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候分付他……也是冤屈。
30.见义勇为、粗中有细。
31.D
32.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
【分析】
27.本题考查根据意思寻找词语。
“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九霄云外,意思是在九重天的外面。比喻非常遥远的地方或远得无影无踪。
“打听的你断配沧州”中断配:判决罪犯将其发配外地服役。
28.考查文学常识积累。
鲁智深的绰号——花和尚。绰号的由来:鲁智深在五台山出家为僧,并被师傅赐名为“智深”,开始了隐姓埋名的生活。偏偏他在当提辖时自在惯了,和尚是要遵守僧规戒律的,当然不能吃酒吃肉了。鲁智深无法忍受斋饭,最终因为定力不够而被寺里的其他弟子引诱而破了戒律,大闹了五台山。之后去了东京相国寺,因为身上有纹身而被人们叫做“花和尚”了。
林冲绰号为“豹子头林冲”,名称由来有两种说法:1、取自其长相特征,据记载:林冲“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后面的水浒传更是写道:“满山都唤小张飞,豹子头林冲便是”;2、这个绰号与林冲的职业有关,他是禁军教头,统领一批虎豹般的勇猛之士,所以称他为“豹子头”,也就是豹子中的首领。
29.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联系上下文。
根据原文林冲道,“非干他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候分付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不依他?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可知林冲不让鲁智深杀两个公人是因为他们也是奉命行事。
30.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要从具体事件以及人物描写入手。
鲁智深侠肝义胆、粗中有细。细读文本,“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听得你发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店里一位官寻说话’,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鲁智深一路追踪、护送林冲;“你五更里出门时,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他倒来这里害你,正好杀这厮两个。”这些都表现了鲁达粗中有细的特点。
31.考查细节描写。
“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见这两个撮鸟带你入店里去,酒家也在那店里歇。”鲁智深怕林冲遇害,特地跟来。表现了鲁达粗中有细。
夜间听得那后两个做神做鬼。把滚汤赚了你脚,那时俺便要杀这两个操鸟,却被客店里人多,恐妨救了。害怕人多,闹出动静救人不成,表现了鲁达粗中有细。
你五更里出门时,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也表现鲁达粗中有细。
只听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这个是鲁智深救林冲时的描写。不符合题意。
32.考查写法判断。
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深化人物性格;鲁智深知道林冲被陷害,便想方设法进行营救,得知林冲流放沧州,更是一路相随,在危急关头救了林冲,这一义举充分显示了他的侠肝义胆。他一路上细心观察,耐心等候时机,不是在客店中鲁莽行事,而是选择在僻静的野猪林果断出手,这又充分显示了他粗中有细的一面。“那时俺便要杀这两个撮鸟,却被客店里人多,恐妨救了。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语言描写,表现鲁智深细致、谨慎的特点。
作者在塑造人物时,亦多用对比手法。如林冲、鲁达都是武艺高强的军官,通过对比展现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一个息事宁人,一个嫉恶如仇。
七、阅读益智园。
火烧乌巢
曹操和袁绍在官渡相持了一个多月。日子一久,曹军粮食越来越少,兵士疲劳不堪。曹操也有点支持不住准备退兵。
袁绍的谋士许攸探听到曹操缺粮的情报,向袁绍献计,劝袁绍派出一小支兵马,绕过官渡,偷袭许都。袁招冷地说;“不行,我要先打败曹操。”
许攸还想劝他,正好有人送给袁绍一封信,说许攸家里的人犯了法,已经被当地官员抓了起来。袁绍看了信,把许攸很狠地责骂了一通。
许攸又气又恨,想起曹操是他的老朋友,就连夜逃出袁营,投奔曹操。
曹操在大营里刚脱下靴子想睡觉,听说许攸来投奔他,高兴得光着脚板跑出来。他拍手欢迎许攸,说:“哎呀,您肯来,我的大事就有希望了。”
许攸坐下来说:“袁绍来势很猛,您打算怎么对付他?现在您的粮食还有多少?”曹操说:“还可以支持一年。”许攸冷冷一笑,说:“没有那么多吧!”
曹操只好实说:“军营里的粮食,只能维持一个月,您看怎么办?”
许攸说:“我知道您的情况很危险,特地来给您报个信。现在袁绍有一万多车粮草、军械,全都放在乌巢。淳于琼防备松懈,您只要带一支轻骑兵去袭击,把他的粮草全部烧光,不出三天,他就不战自败了。”
曹操得到了这个重要情报,立刻把曹洪等人找来,吩咐他们守好官渡大营,自己带领五千骑兵,连夜向乌巢进发。他们打着袁军的旗号,沿路遇到袁军的岗哨查问,就说是袁绍派去增援乌巢的。袁军的岗哨没有怀疑,就放他们过去了。曹军到了乌巢,就围住乌巢粮屯,放起大火,把一万车粮草,烧得一干二净。乌巢的守将淳于琼匆匆应战,也被曹军杀了。
正在官渡的袁军将士听说乌巢起火,都惊慌失措。袁绍手下的大将张郃、高览带兵投降。曹军乘势猛攻,袁军丢盔弃甲,大败而逃。
3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惊慌失措:
(2)丢盔弃甲:
34.“许攸探听到曹操缺粮的情报,向袁绍献计。”许攸献的计是( )
A.劝曹操派出小队兵马,绕过官渡,偷袭乌巢
B.劝袁绍派出小队兵马,绕过官渡,偷袭乌巢。
C.劝袁绍派出小队兵马,绕过官渡,偷袭许都。
35.“我知道您的情况很危险,特地来给您报个信。“报个信”指的是( )
A.曹操有一千多车粮草、军械,放在许都。
B.袁绍有一万多车粮草、军械,放在乌巢。
C.许攸有一万多车粮草、军械,放在乌巢。
36.许攸为什么要投奔曹操?他为什么劝曹操烧乌巢呢?
37.当袁绍听到火烧乌巢的消息后,他可能会说什么?
38.如果你是袁绍,应从失败中吸取怎样的教训?
【答案】
33.文中指乌巢起火,袁军的粮草被烧,袁军将士吓得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 形容袁军打败仗后逃跑的狼狈相。
34.C 35.B
36.袁绍不停许攸的劝告,而且有人说许攸家里的人犯了法,袁绍便把他狠狠的责骂了一通。
袁绍有一万多车粮草、军械,全都放在乌巢,那里防备松懈,如果袁军将士听到粮草被烧后,内心惊慌,就会不战自败。
37.当初真应该听许攸的计策,那样战败的就是曹操了。
38.(1)应学会因时乘势 ,抓住时机。(2)不应刚愎自用,应听取好的意见。
【解析】
33.该题考查的是对词语含义的正确理解,要学会掌握理解其中的重要的字,就容易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了,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惊慌失措:指吓得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文中指乌巢起火,袁军的粮草被烧,袁军将士吓得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
丢盔弃甲:盔,作战用的金属帽;甲,作战用的金属防护衣。形容袁军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情形。
34.本题考查对短文的理解。由文中“袁绍的谋士许攸探听到曹操缺粮的情报,向袁绍献计,劝袁绍派出一小支兵马,绕过官渡,偷袭许都。”可知答案。
35.题考查对短文的理解和信息筛选的能力。由文中“我知道您的情况很危险,特地来给您报个信。现在袁绍有一万多车粮草、军械,全都放在乌巢。淳于琼防备松懈,您只要带一支轻骑兵去袭击,把他的粮草全部烧光,不出三天,他就不战自败了。”可知答案。
36.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在解答题干提出的问题时,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
阅读文章可知,许攸投奔曹操是因为袁绍不停许攸的劝告,而且有人说许攸家里的人犯了法,袁绍便把他狠狠的责骂了一通;因为许攸知道袁绍有一万多车粮草、军械,全都放在乌巢,那里防备松懈,如果袁军将士听到粮草被烧后,内心惊慌,就会不战自败。所以劝曹操烧乌巢。
37.本题是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回答此题的时候,可结合本题的中心思想来回答。
从袁绍后悔不听许攸的话导致失败的后果这方面来作答即可。
38.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由文中袁绍失败的原因中总结经验:要学会因时乘势 ,抓住时机;不应刚愎自用,应听取好的意见。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