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单元主题阅读理解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理解 试卷 14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题阅读理解 试卷 20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理解 试卷 17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理解 试卷 14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主题阅读理解 试卷 13 次下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理解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理解,共23页。
第 七 单 元 主
题 阅 读
知识梳理
知识点: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1. 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等描写,感受人物的品质。
❶人物的语言,往往是人物内心想法的直接流露。阅读时抓住对人物语言的描写,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感受人物的品质。
比如,从危急时刻,哈尔威船长下命令时所说的一番话中,可以感受到他临危不乱、沉着镇定的特点。
再如: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析句:动作、语言描写,面对敌人的哄骗,雨来“嘟嘟囔囔”佯装傻乎乎的样子敷衍敌人,表现了他的机智。
❷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
比如,黄继光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张开双臂”“猛扑上去”“堵住”,从中可以感受到他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品质。
再如,雨来一骨碌下了炕,把书塞在怀里就往外跑,刚要迈门槛,进来一个人,雨来正撞在这个人的怀里。
【析句:动作描写“一骨碌下了炕”“把书塞在怀里就往外跑”说明雨来反应很快,是个机灵的孩子。“撞”字说明雨来跑得很急。】
例如,青铜拿着一只大布口袋,钻进芦苇荡的深处,挑那毛茸茸的、蓬松松的、闪着银光的芦花,将它们从穗上捋来。
【析句:动作描写“拿”“钻”“挑”“捋”等动词表现了青铜为了采上等的芦花,非常认真、仔细。】
2. 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从言行中感受人物的特点。
借助注释,我们了解到《囊萤夜读》记叙了晋代人车胤在夏夜靠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装着萤火虫来照明读书的故事,从中我们感受到了他勤奋刻苦的精神。
《铁杵成针》记叙了唐代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从老妇人要将铁杵磨成针这件事得到启发后发奋读书的故事,表现了李白及时悔改而发奋用功的品质。
知识点补充:如何感受诗歌表现的精神品格
我国优秀古典诗歌作品中往往都表达了一些优秀的精神品格,我们在阅读和学习中常受到这些熏陶,因此,“感受诗歌表现的精神品格”也常被设为诗歌鉴赏题的考查方向。
那么,如何感受诗歌表现的精神品格呢?
1.理解诗句大意。诗歌表现的精神品格属于诗歌背后的东西,我们只有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才能感受诗歌表现的精神品格,比如学习《墨梅》,我们首先要了解墨梅本身的特点“朴素淡雅、不求夸赞”,在此基础上思考诗人为什么要肯定墨梅的这些特点,从而发现诗人是以墨梅自喻,表现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情操。
2.了解诗人的经历和写作背景。诗歌表现的精神品格,往往也反映了诗人的品格修养和思想追求。这些都和诗人的生活经历相关,比如《芙蓉楼送辛渐》,诗人为人正直,却屡遭小人诬陷,多次被贬官,但是诗人坚守理想,从未改变自己冰清玉洁的品质和报效国家的志向,于是就有了“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千古名句。
3.分析关键句。诗歌的关键句往往是用典句或最后一句。用典可以丰富诗歌的内容,增加诗的意蕴,含蓄表达诗人的思想。诗歌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明志,因此分析用典句或最后一句,就能理解诗歌表现的精神品格。如《出塞》,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高度赞扬了戍边将士英勇威武的英雄气概。
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心底盛开一朵花
①匆匆上了公交车,我才发现没带公交卡。
②我把身上里里外外翻了个遍,除了几张百元整钞,再也没有找到一个硬币。那种尴尬和狼狈是我从来没有过的。面对车厢里几十人诧异的目光,我恨不得马上掏张百元大钞扔进投币箱来证明自己的粗心大意和清白。慌乱时,一个粗哑的声音从背后传来:“我这里有一块钱,你拿去。”我回头一看,说话的是位七十岁左右的老太太,满脸黑色的皱纹,一套灰色的布衫,头上裹了条很旧的白毛巾,脚套一双褪了色的绣花鞋——一个典型的外地老太太。言语间,她已经替我把一块钱投了进去。我慌忙解释说:“那怎么可以,我怎么还您的钱呢?”
③老太太笑了:“一块钱还什么?”我不好意思地说:“大娘,要不这样吧,我和您一道下车,您等我几分钟,我去买包零食,换开零钱后给您。”老太太又笑了:“我下站就到了,下午回山东济宁老家。我儿子一家都在南京打工,我是专门来看孙子的。三年前,我第一次在南京坐车时,不知道要投币,身上也没有零钱,就像你现在的样子,是一位好心的姑娘帮我投了一块钱。今天我正好有机会还南京人一份情。下次,如果你在车上遇见像你一样的粗心人,替他投一块钱,就算还我了,我把这一块钱暂时保存在你那里。”
④听了老太太的话,满车厢的人都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自然。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尴尬:
(2)诧异:
(3)粗心大意:
2.画线的句子是对老太太_______(神态 外貌)的描写,这样的细节描写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是( )
A.写出了一个不修边幅的人物形象,和后文的行为发生了冲突、对比,加强读者的印象
B.写出了一个生活艰辛的人物,为后面替“我”投钱展开铺垫,突出人物善良、美好的品质
C.写出了一个苍老土气的人物,暗示了“我”心中鄙夷的态度
3.在公交车上,“我”的尴尬和狼狈是( )
A.“我”的钱太多了
B.车厢里的人太多了
C.“我”找不到能买车票的钱
4.“满车厢的人都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自然”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 )
A.老太太的话把车厢里的人逗乐了。
B.车厢的人听了“我”和老太太的对话觉得老太太很可爱。
C.这是发自内心的笑,饱含着车上的人对老太太的赞许。
5.本文实际写了三次投币,三年前____________________,今天__________________,将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的题目“心底盛开一朵花”的含义是
【答案】
1.处境困难,不好处理或(神色、态度)不自然。 觉得奇怪。 做事马虎,不细心。
2.外貌 B
3.C
4.C
5.好心的姑娘帮老太太投了一块钱 好心的老太太为“我”投了一块钱 “我”要为像自己一样粗心的人投币
6.每个人心中都如花般善良、美好
【分析】
1.本题考查词义的准确把握。可联系上下文揣摩词义。注意平时对词语含义的积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分析。写出词语的本义以及文中的含义即可。
尴尬:意思是指处境困难,窘迫,不知所措,不好处理。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尲尬、行不正也。”
诧异:觉得意外和奇怪。
粗心大意:意思是指做事马虎,不细心。出自《朱子语类·学四》。
2.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其作用。人物的细节描写方法有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
细节描写的作用:写人,刻画人物性格,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记事,烘托环境气氛,连接故事情节;说理,丰富作品内涵,揭示主题思想。
文中画线句子描写的老太太的外貌,“满脸黑色的皱纹,一套灰色的布衫,头上裹了条很旧的白毛巾,脚套一双褪了色的绣花鞋”表现了老太太生活的艰辛,为后面替“我”投钱展开铺垫,突出人物善良、美好的品质。故选B。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解答这类题,首先要注意认真阅读文章,然后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
通过阅读“我把身上里里外外翻了个遍,除了几张百元整钞,再也没有找到一个硬币。那种尴尬和狼狈是我从来没有过的”可以得出,“我”的尴尬和狼狈是因为“我”找不到能买车票的钱。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结合全文,“满车厢的人都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自然”这句话饱含着车上的人对老太太的赞许。故选C。
5.本题考查梳理并理解文章内容。
第一空结合“三年前,我(老太太)第一次到城里坐车……”可知;
第二空结合“先生,我(老太太)这里有一块钱,你先拿去”分析;
第三空结合“下次,如果你在车上遇见像你一样的粗心的人,替他投一块钱”分析。
6.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首先要理解标题的表层含义,也是说标题的字面含义和在文中的含义,第二是深层的含义,可以有引申义和比喻义,还有象征义。
标题的作用就是作为整篇文章的线索,也就是说文章的情节就是围绕这一线索展开的。
通过选文我们知道这是一个爱心传递的故事,“花”代表着美丽与芳香,体现在人的品质上是善良与美好。
二、阅读理解。
瞧,我班的张嘉仔
“叮……”上课铃响了,正在和同学打闹的张嘉仔急忙回到座位,眼巴巴地瞅着门口。
“怎么不是叶老师?”“叶老师呢?”教室里立刻炸了锅。
“叶老师刚接到电话,说家里出了事,要她尽快回去。”王主任扫视着一张张失望又困惑的脸,“她让我转告大家,很抱歉,她没有时间和大家告别……好,别难过了,请翻开语文课本第46页……”
“老师,仔仔跑了!”
王主任的话被一个女生的尖叫打断,他回头一看,教室后门敞开,一个瘦小的身影一闪而过,他气得大吼,“张嘉仔!站住!回来!”
张嘉仔头也不回地朝前冲。
“叶老师要走了!”这几个字在张嘉仔的耳朵里轰鸣——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叶老师想要走了,又斯文又爱犯迷糊的叶老师要走了……所有来青湾小学支教的大学生老师,张嘉仔都喜欢,但他最喜欢的还是叶老师……
脸上湿漉漉的,不知是汗水还是泪水,张嘉仔飞快地抹了一把。来不及把新鲜的莲子送给老师当离别礼物了,那就送给她盛开的莲花吧。
张嘉仔直奔柳树下,解开系着小艇的绳索,向池心划去。
“仔仔,快回来!”岸边响起妈妈恼怒的声音。
“好小子,敢逃学!”刚靠岸,妈妈就揪着衣领把他从小艇里扯出来,大声呵斥,“还摘了这么多花!皮痒了是不是?”
“不是,不是!啊呦,你轻点!” 张嘉仔一边怪叫,一边机灵地喊一声“妈妈,快看,野鸭!”
“哪儿?”妈妈停下絮叨,向水面张望。
张嘉仔趁机将身一扭,从她手中挣脱,拔腿往山上跑,两只有力的小脚丫,咚咚地敲击着小山坡,风一样地划过草丛,飞奔远方。
娇嫩柔软的莲花花瓣贴在他脸颊上,沁人心脾的清香包围着他,应和着课间音乐的节奏,张嘉仔奔跑在山路上,“叶老师,你一定要等我!”
7.下列哪一项是文章的主人公?( )
A.王主任 B.叶老师 C.妈妈 D.张嘉仔
8.对文中画“ ”的“教室里立刻炸了锅”的理解,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A.同学们很害怕王主任 B.同学们接受不了叶老师的离开
C.同学们很喜欢王主任 D.同学们把锅一样的花瓶打碎了
9.文中加点的“皮痒了是不是?”的意思是:
10.张嘉仔喊一声“妈妈,看,野鸭!”是为了:
11.文中画“ ”的部分是心理描写,通过这段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张嘉仔的心情是:
文中画“﹏﹏﹏”部分是动作描写,通过这段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张嘉仔的心情是:
12.请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13.有人觉得张嘉仔调皮,你赞同吗?为什么?
我的意见:
我的理由:
14.请从文章中心的角度,提出自己的一个问题。(提示,不可以问: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答案】
7.D
8.B
9.是不是找打
10. 转移妈妈的注意力,好从她手中挣脱出来。
11.难过 着急
12.本文主要讲述了当得知“叶老师”因为家里出事没有来上课,张嘉崽想把莲花洞给老师从而被妈妈抓到又机智挣脱的一件事。
13.不赞同 张嘉仔虽然淘气,但是在这篇文章中他的“淘气”却包含真情的流露,“淘气”的举动表现出了对“叶老师”的不舍。
14.文章中的张嘉仔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分析】
7.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分析,分析出其中的主要内容。
从标题“瞧,我班的张嘉仔”可以看出有交代主要人物的作用,所以文章主人公就是“张嘉仔”。
8.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从“‘怎么不是叶老师?’‘叶老师呢?’”以及“‘她让我转告大家,很抱歉,她没有时间和大家告别……好,别难过了,请翻开语文课本第46页……’”来看“教室里立刻炸了锅”指同学们接受不了叶老师的离开。
9.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分析出本意后再推敲文中指什么。
皮痒了:指找打,文章中指“妈妈”发现“张嘉仔”逃学后生气的样子,并训斥“张嘉仔”是不是找打。
10.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从“张嘉仔趁机将身一扭,从她手中挣脱,拔腿往山上跑,两只有力的小脚丫,咚咚地敲击着小山坡,风一样地划过草丛,飞奔远方。”可以看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转移“妈妈”的注意力。
1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分析。
从“这几个字在张嘉仔的耳朵里轰鸣——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叶老师想要走了,又斯文又爱犯迷糊的叶老师要走了……所有来青湾小学支教的大学生老师,张嘉仔都喜欢,但他最喜欢的还是叶老师……”中可以看出“张嘉仔”的难过与伤心。
从“张嘉仔趁机将身一扭,从她手中挣脱,拔腿往山上跑,两只有力的小脚丫,咚咚地敲击着小山坡,风一样地划过草丛,飞奔远方。”可以看出“张嘉仔”想要见老师最后一面并送给她莲花时的着急的样子。
1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主要内容的概括,在这类题中可以结合摘句法、段意合并法进行概括。如:
本文主要讲述了当得知“叶老师”因为家里出事没有来上课,张嘉仔想把莲花送给老师从而被妈妈抓到又机智挣脱的一件事。
13.本题属于探究题,这部分内容学生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进行作答,首先答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补充原因即可,答案不唯一。
1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文章的主旨提出和文章内容有关的问题。如:
文章中的张嘉仔是否是一个重情义的孩子?
三、课外阅读。
金铃(节选)
黄蓓佳
金铃最大的特点是跟谁都能够“自来熟”,男女老幼尊卑贵贱,她一概都能搭得上话,聊得上共同的话题,时不时还把对方逗得哈哈大笑。从她的学校到家,一路上要经过四个小杂货店、三个小吃摊,一个美发厅、一个修自行车摊,还有一个新开张的礼品店。这些店里的老板和伙计,都是金铃的忘年交。
放了学,书包背在肩上,她晃晃悠悠地走过来,伸头向杂货店的柜台里仔细看,有没有新到什么好吃好玩的东西?无论店主多么漫不经心地把这些东西放在多么不起眼的角落里,金铃总能一眼将它们寻找出来,掏钱买上一个,或者仅仅让老板拿出来给她摸一摸再放回去。
然后她去小吃摊找她的老朋友——一只浑身脏分兮的虎皮花纹的小黄猫,她熟门熟路地穿堂入室,一直钻进店老板的卧室里,从人家的床上把小黄猫抱出来,搂在臂弯里亲热一阵子,拍拍它的脑袋放它走。不认识金铃的人,准会把她当这家小吃摊的孩子。
再然后,她径直走到修自行车摊前,蹲下来看修车的老爷爷如何操作,有一句没一句地说些闲话。这时候她忽然一抬头,妈妈已经在不远处的阳台上扬眉毛瞪眼睛地对她做威胁状了。她赶忙站起来,跟老爷爷说了再见,稍稍加快脚步上楼回家。
就这样,从学校到家不足200米的路程,她至少走半个钟头的时间。
有一次,她在路边碰到一对推车的青年男女,不知怎么就跟他们搭上了话。那两个人一高兴,居然请她坐到自行车的后座上,推着送到楼梯口。回家她跟妈妈说这事,妈妈吓得脸都白了,连声喊:“真是不得了!如果碰上两个人贩子怎么办?”金铃嘴一撇说:“我有那么幼稚吗?人家劫持我,我不会喊救命?”妈妈反驳她:“如果你是说着笑着不知不觉被他们拐走的呢?如果他们用麻醉剂迷惑了你呢?”金铃嘟囔说:“我这么胖,哪家会要我?不怕我吃穷了他?”
(选自《我要做一个好孩子》,有改动)
15.“自来熟”是什么意思?请用文中的原话来解释。
16.本文中金铃回家途中做了些什么?请你填一填。
杂货店闲逛——( )——( )——( )
17.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不足200米的路程,金铃至少走半个钟头,说明路程远,金铃走得慢。
B.金铃是个好奇心强、爱交朋友、风趣幽默的孩子。
C.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告诉大家不能像金铃这样没有安全意识,要按时回家。
D.联系上文,“就这样”指的是金铃看老爷爷修自行车,花了至少半个钟头。
18.读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并圈出描写金铃动作的词语,结合这些动词,写一写金铃此时的心情。
19.文中划“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描写,表现了妈妈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请你结合生活经历,用这种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的某种心情。
【答案】
15.男女老幼尊卑贵贱,她一概都能搭得上话,聊得上共同的话题,时不时还把对方逗得哈哈大笑。
16.小吃摊玩猫 修自行车摊闲聊 坐在自行车后座上
17.B
18.词语:穿 入 钻进 抱 搂 拍拍 这些动词是金玲去找小花猫时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金铃愉悦、满足、开心的心情。
19.神态 着急、担心 比赛开始了,马小跳紧紧地盯着赛场上的那颗滚动的足球。
【分析】
15.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答题思路是先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将解释代入句子中,最后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自来熟”的本义是即使是第一次见面,但是感觉起来像是老朋友一般。定位到第1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联系下文“男女老幼尊卑贵贱,她一概都能搭得上话,聊得上共同的话题,时不时还把对方逗得哈哈大笑”可知“自来熟”的具体含义。
16.本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短文的第2、3、4、6自然段具体写了金铃在放学回家途中所做的事情,分别是:杂货店闲逛、小吃摊玩猫、修自行车摊闲聊、坐在自行车后座上。
17.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A项中“说明路程远”说法有误,不足200米不算远。C项中“是为了告诉大家不能像金铃这样没有安全意识,要按时回家”不符合文意,作者想告诉大家金铃的幽默、爱交朋友等品质。D项中的“就这样”不单单指看老爷爷修自行车一件事。从金铃在回家途中所做的事情可以看出,她是个好奇心强、爱交朋友、风趣幽默的孩子,所以B项符合文意。
18.本题考查对动词的掌握与对短文的理解能力。动词是一类词性,一般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汇。仔细读画横线的句子,将动词用圈出来即可。从句中的“钻进”可以看出小黄猫对金铃有很大的吸引力,看出金铃的开心;从“亲热一阵子”“拍拍”可以看出金铃很愉悦、满足的心情。
19.本题考查对神态描写的掌握和语言表达能力。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从句中的“上扬眉毛瞪眼睛”可以看出是对妈妈的神态描写,这体现出妈妈对金铃回家迟的担心和内心的着急之情。写句子时,注意要通过神态描写体现出人物的心情,如紧张、着急、兴奋等。
四、阅读。
筑路人
巴拉村,位于巴拉格宗大峡谷内。那里的人们一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那里不通水电,不通公路,有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峡谷,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更没有人走进过巴拉村。斯那定珠就出生在这里。
10岁那年,斯那定珠的左眼被烧红的铁块灼伤。因走到县城需要5天的山路,耽误了救治眼睛的最佳时间。左眼失明是遗憾,但正是因为这次走出去,他被外面世界的精彩深深震撼了!他下定决心:长大以后修路,让汽车开到家乡来。
13岁那年,他不顾父母的劝阻与斥责,毅然离开生他养他的巴拉村。他打短工、摆地摊、贩山货、开餐馆,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积累了几千万资产,成为迪庆藏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35岁那年,他带着打拼赚来的数千万元回到家乡,开始了他的修路之旅。要在悬崖峭壁上硬生生修出一条公路,家人和村民齐齐摇头,都觉得简直是天方夜谭。一拨又一拨设计人员来了,勘测完地形,摇摇头走了;一批又一批施工队来了,叹口气也走了。①“设计、施工队干不了,我自己干!”他自己带人摸索着勘测地形,设计施工线路,摸索绝壁、90度急弯处的修路技巧……就这样,斯那定珠从一个工程的门外汉成为了设计、施工专家。在绝壁上修路耗资巨大,钱不够,斯那定珠一咬牙,卖了经营多年的餐饮企业,卖了五金机械门市部,找小额贷款公司……几年里,他迅速由千万富翁变成了“几亿负翁”。
路,修修停停,停停修修……
2008年初,这条天路终于完工,从巴拉村到县城由以前的4天缩短到一个半小时。
②通路的那一刻,斯那定珠默默地站着,注视着脚下的公路,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20.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毅然:
(2)天方夜谭:
21.长话短说: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说得简略一些,写在下面。
22.短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10岁那年,斯那定珠因眼伤走出大山,决心修路; 那年, ;
, ;2008年初,天路完工,改变了村里人的命运。
23.斯那定珠修路时遇到了 、 、 等困难,但他没有放弃,我感受到他是一个 的人。
24.文中画“ ”的句子,第①处是______描写,我能感受到斯那定珠此时的坚定决心;第②处是______描写,斯那定珠此时心里可能会想
25.故事中的哪个地方打动了你?请你用“ ”画出相关词句,并在旁边作批注,注意不要写在右侧的密封线外。
【答案】
20.坚决地,毫不犹豫地。 比喻虚妄荒诞的言论。
21.那里的人们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22.13岁 他毅然离开生他养他的巴拉村 35岁那年 斯那定珠开始了他的修路之旅
23.人们不信任 设计人员无能为力 资金短缺 坚定目标不放弃
24.语言 动作 自己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25.路,修修停停,停停修修…… 批注:说明修路的艰难以及斯那定珠坚定的修路决心和不屈的精神。
【分析】
20.本题考查词语理解,学生作答时要结合语境。
“毅然”的意思是坚决地、毫不犹豫地,文中指斯那定珠毫不犹豫地离开巴拉村,体现了他的坚决和果断;“天方夜谭”多用来比喻虚妄荒诞的言论,文中指大家认为在巴拉村修路是不可能的,是荒诞的。
21.本题考查长句变短句。学生作答时把修饰词全部去掉,还要保持句意不变。
所以可以这样写:那里的人们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22.本题考查提炼文本信息,注意结合题目已经给出的示例,再结合文章信息进行概括。
由“13岁那年,他不顾父母的劝阻与斥责,般然离开生他养他的巴拉村。他打短工、摆地摊、贩山货、开餐馆,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积累了几千万资产,成为迪庆藏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这句话可以得出斯那定珠13岁那年毅然离开生他养他的巴拉村,历经千辛万苦成为致富能手;由“35岁那年,他带着打拼赚来的数千万元回到家乡,开始了他的修路之旅”这句话可知斯那定珠35岁那年带着数千万元回家乡开始修路之旅。
23.本题考查提炼文本信息,注意结合前后文理解。
由文中“家人和村民齐齐摇头,都觉得简直是天方夜谭”“一拨又一拨设计人员来了,勘测完地形,摇摇头走了”“他自己带人摸索着勘测地形,设计施工线路,摸索绝壁、90度急弯处的修路技巧”和“在绝壁上修路耗资巨大,钱不够”这两句话可知斯那定珠在修路过程中遇到人们不信任、设计人员无能为力、地形严峻、资金短缺等困难,虽然面对很多困难,可是斯那定珠依然不放弃,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不惧困难、坚持不懈的人。
24.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和句意理解,注意不同描写方法的特点。
“设计、施工队干不了,我自己干”是对斯那定珠的语言描写,“通路的那一刻,斯那定珠默默地站着,注视着脚下的公路,流下了幸福的泪水”这句话中“站”“注视”“流”都是动词,是对斯那定珠的动作描写,一条公路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修成,斯那定珠内心一定是激动的,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所以他可能会想“村民终于可以看看外面的世界了”,还可能会想“我终于成功了”等等。本题答案不唯一,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25.本题考查句字批注,需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
学生从文中找让自己感触比较深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即可,以“他自己带人摸索着勘测地形,设计施工线路,摸索绝壁、90度急弯处的修路技巧……就这样,斯那定珠从一个工程的门外汉成为了专业的设计、施工专家”这句话为例,这句话写出了斯那定珠在修路过程中遇到很多苦难,这对一个工程的门外汉来说是个非常大的挑战,可是他没有放弃,迎难而上,不惧困难,最终成为施工专家,他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这种敢于追求、勇于挑战的品质深深打动了我。
五、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偷饼贼
①一天晚上,我在机场候机,离飞机起飞还有好几个小时。我在机场商店里找了一本书,买了一袋甜饼之后找个地方坐下,悠然地看起书来。
②我沉浸在书里,却无意中发现,坐在我旁边的男人,竟然如此无耻,从放在我们座位中间的袋子里抓起一块甜饼,随手塞进嘴里。
③我试着回避这件事,避免大发脾气。我读着书,使劲嚼着甜饼,可那个“偷饼贼”继续在减少我的甜饼。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越来越气愤,我想:“如果我不是这样宽容,我一定打得他鼻青脸肿!”
④我每拿出一块甜饼,他也跟着拿一块。当只剩一块时,我猜测他会怎么做。
⑤他的脸上浮现出笑意,并且略带拘谨。他抓起了最后那块甜饼,把它分成了两半,递给我半块,自己吃了另一半。
⑥我从他手中抢过半块饼,并且想道:“天哪,这个家伙还真有点意思,但却很无礼,他为什么连一句感谢的话都不说?”
⑦当我的航班通知登机时,我如释重负般松了口气,我收拾起自己的物品走向门口,拒绝回头再看一眼那个无礼的、忘恩负义的人。
⑧我登上飞机,坐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找寻我那本已经快看完了的书。当我把手伸进行李包,我因意外而惊讶得目瞪口呆。在我面前的是我那一袋甜饼!⑨“如果这是我的……”我喃喃自语,“那另一包就是他的,而他却尽力与我分享!”可是太迟了,已经无法道歉。我是那样难过,那个无礼的、忘恩负义的偷饼贼,恰恰是我自己!
26.通读短文填空。
“偷饼贼”本意是指 。作者开始认为“偷饼贼”是______(谁),最后发现真正的“偷饼贼”是______(谁)。
27.品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第⑤自然段作者描写“我”旁边的男乘客主要采用了( )
A.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B.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
C.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 D.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
28.第⑦自然段“我如释重负般松了口气……”的原因是( )
A.我的航班通知登机了。
B.在机场商店买的那本书我看完了。
C.我终于可以离开那个让我讨厌的男乘客了。
29.第⑧自然段“我因意外而惊讶得目瞪口呆……”这“意外”是( )
A.我乘错了飞机。 B.我的甜饼还在。
C.我邻座是熟人。 D.我拿错了行李。
30.结合上下文,回答问题。
(1)男乘客脸上为什么浮现出笑意?又为什么略带拘谨?
(2)结合全文及本段描写,你感受到男乘客哪些优秀品质?
31.读这篇文章,你最想提出什么问题?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最想提出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
【答案】
26.窃取、偷吃别人饼子的人 坐在作者旁边的男人 作者自己
27.C
28.C
29.B
30.他的笑意在于与人分享了自己的甜饼,内心觉得高兴;他的拘谨是觉得不好意思,甜饼不够一人一块了。
感受到这个男乘客具有乐于分享、宽容、尊重他人等的优秀品质。
31.那个男人为什么不把甜饼拿走? 可通过阅读短文,结合这个男人的举动得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解析】
26.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通读短文“我沉浸在书里,却无意中发现,坐在我旁边的男人,竟然如此无耻,从放在我们座位中间的袋子里抓起一块甜饼,随手塞进嘴里”、“我试着回避这件事,避免大发脾气。我读着书,使劲嚼着甜饼,可那个‘偷饼贼’继续在减少我的甜饼”“我是那样难过,那个无礼的、忘恩负义的偷饼贼,恰恰是我自己”可知,作者开始认为“偷饼贼”是那个与她分享饼干的男人,最后发现真正的“偷饼贼”是自己。
偷饼贼,本意是指窃取、偷吃别人饼子的人。
27.本题考查描写方法。
结合“他的脸上浮现出笑意,并且略带拘谨”可知是神态描写,结合“他抓起了最后那块甜饼,把它分成了两半,递给我半块,自己吃了另一半”可知是动作描写。
故选C。
28.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通读短文,结合“我收拾起自己的物品走向门口,拒绝回头再看一眼那个无礼的、忘恩负义的人”可知是因为我终于可以离开那个让我讨厌的男乘客了。
故选C。
29.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当我把手伸进行李包,我因意外而惊讶得目瞪口呆。在我面前的是我那一袋甜饼”可知这“意外”是我的甜饼还在。
故选B。
30.(1)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我每拿出一块甜饼,他也跟着拿一块。当只剩一块时,我猜测他会怎么做”、“他的脸上浮现出笑意,并且略带拘谨。他抓起了最后那块甜饼,把它分成了两半,递给我半块,自己吃了另一半”可知“浮现出笑意”是因为与人分享了自己的甜饼觉得高兴,“拘谨”是因为觉得不好意思,甜饼不够一人一块了。
(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本篇短文主要写了一位妇女在等飞机时遇到了一个宽容的“偷饼贼“,她十分生气,等她上了飞机后才知道那个偷饼贼竟是自己。文章赞美了那个男人宽容、大度的素质。
结合文中对男人的描绘,妇女无意中吃了他的甜饼,他并没有生气或者提醒,而是笑着面对可知,他是一个宽容、绅士的人。
31.本题考查开放性题目。
学生根据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并提出一个问题和说出解决的方法。
本篇短文主要写了一位妇女在等飞机时遇到了一个宽容的“偷饼贼“,她十分生气,等她上了飞机后才知道那个偷饼贼竟是自己。文章赞美了那个男人宽容、大度的素质。学生针对文章内容提出问题即可,答案不唯一。
六、必读书目
课堂插曲
四年级的教室里,同学们正在紧张地进行期中考试,监考老师也静静地守在这里。教室最后一排,一个小男孩的脸一阵红一阵白,这并不是因为试题太难,而是他太想上厕所。但是,腼腆的他想等考试结束后再冲向洗手间。可是漫长的考试一直没有结束,小男孩憋得满头大汗。
忽然,最尴尬的事发生了,他尿裤子了。小男孩羞愧得不知所措,他想:这下可完了,同学会笑死我的,再没人会和我一起玩了。怎么办呢?小男孩的眼中盈满了泪水。幸好同学们都在埋头做卷,没有人发现小男孩的异常。
细心的老师发现了小男孩的焦躁不安。他轻轻地走到小男孩身边,立刻就明白了一切。随后,老师不动声色地来到窗边,端起窗台上的金鱼缸走过来,经过小男孩身边时,他“一不小心”打翻了鱼缸,小男孩身上溅满了水。这突如其来的事故惊扰了其他同学,大家都回过头来看着老师和小男孩。老师连忙向男孩道歉,并示意其他同学继续考试。接着,他领着小男孩,来到自己的办公室,擦干男孩身上的水,并给他一条千净的裤子让男孩换上。
小男孩回到教室的时候,穿着一条极不合身的裤子,皮带都系在了胸口上,看上去滑稽极了,但是没有一个同学嘲笑他,而是对他报以友善和同情的眼神。男孩心里充满了对老师的感激。
考试结束了,同学们陆续离开了教室。小男孩最后走到老师身边,怯生生地对老师说道:“谢谢您,老师。”
“不要紧,我小时候也弄湿过裤子。”老师拍拍男孩的头,微笑着说。
32.这篇短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所写,请分别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
经过:
结果:
33.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再填空。
(1)可是漫长的考试一直没有结束,小男孩憋得满头大汗。
从“漫长”“一直”可以看出小男孩心里特别希望
从这句话可以体会到他此时此刻的心情是
(2)经过小男孩身边时,他“一不小心”打翻了鱼缸,小男孩身上溅满了水。
向子中的“一不小心”加了双引号表示
老师这么做是为了
34.读第2段,做一处批注。
忽然,最尴尬的事发生了,他尿裤子了。小男孩羞愧得不知所措,他想:这下可完了,同学会笑死我的,再没人会和我一起玩了。怎么办呢?小男孩的眼中盈满了泪水。幸好同学们都在埋头做卷,没有人发
现小男孩的异常。
35.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老师?请结合文章谈谈理由。
【答案】
32.一个四年级的小男孩在期中考试时尿裤子了; 监考老师故意在他面前打翻鱼缸,将水溅满他的全身,并带小男孩换上衣服; 考试结束后小男孩感谢老师。
33.考试赶紧结束 非常焦急 老师是故意打翻鱼缸 不让同学们发现小男孩尿裤子的事实
34.在众人面前尿裤子是多么丢脸的一件事,这一段把小男孩的羞愧写得非常好。
35.这是个非常有爱心、有教育机智的老师,他发现小男孩尿裤子后,采用巧妙的办法帮助小男孩掩饰,而且让小男孩换上了自己的衣服,还告诉小男孩自己小时候也弄湿过裤子,不让小男孩因尿裤子的事情感到羞愧。
【解析】
3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本文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进行描写的,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的进行描写的。本文起因是期中考试时小男孩尿了裤子;经过是监考老师发现后,先端起窗台上的金鱼缸,然后打翻鱼缸,溅到男孩身上,结果是小男孩换上干净的裤子,试结束后小男孩感谢老师。
3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1)阅读句子“可是漫长的考试一直没有结束,小男孩憋得满头大汗”可知,从“漫长”“一直”可以体会到小男孩焦急万分的心情。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小男孩心里特别希望考试赶快结束,他好尽快去洗手间。
(2)阅读句子“经过小男孩身边时,他‘一不小心’打翻了鱼缸”可知,句中的“一不小心”加上了双引号表示并不是真的不小心,而是故意的。他这么做是为了给小男孩解围。
34.本题考查作批注。
句中“羞愧得不知所措”是对小男孩的神态描写,“他想”是对小男孩的心理描写,本段用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写出了小男孩害怕被人发现尿裤子的无措和羞愧。
35.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阅读文章可知,他是一位细心体贴、有爱心的老师,他及时发现小男孩尿湿了裤子,为了保护小男孩的自尊心,他故意打翻鱼缸,让小男孩换裤子,为小男孩解围。
第 七 单 元 主
题 阅 读
知识梳理
知识点: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1. 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等描写,感受人物的品质。
❶人物的语言,往往是人物内心想法的直接流露。阅读时抓住对人物语言的描写,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感受人物的品质。
比如,从危急时刻,哈尔威船长下命令时所说的一番话中,可以感受到他临危不乱、沉着镇定的特点。
再如: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析句:动作、语言描写,面对敌人的哄骗,雨来“嘟嘟囔囔”佯装傻乎乎的样子敷衍敌人,表现了他的机智。
❷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
比如,黄继光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张开双臂”“猛扑上去”“堵住”,从中可以感受到他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品质。
再如,雨来一骨碌下了炕,把书塞在怀里就往外跑,刚要迈门槛,进来一个人,雨来正撞在这个人的怀里。
【析句:动作描写“一骨碌下了炕”“把书塞在怀里就往外跑”说明雨来反应很快,是个机灵的孩子。“撞”字说明雨来跑得很急。】
例如,青铜拿着一只大布口袋,钻进芦苇荡的深处,挑那毛茸茸的、蓬松松的、闪着银光的芦花,将它们从穗上捋来。
【析句:动作描写“拿”“钻”“挑”“捋”等动词表现了青铜为了采上等的芦花,非常认真、仔细。】
2. 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从言行中感受人物的特点。
借助注释,我们了解到《囊萤夜读》记叙了晋代人车胤在夏夜靠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装着萤火虫来照明读书的故事,从中我们感受到了他勤奋刻苦的精神。
《铁杵成针》记叙了唐代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从老妇人要将铁杵磨成针这件事得到启发后发奋读书的故事,表现了李白及时悔改而发奋用功的品质。
知识点补充:如何感受诗歌表现的精神品格
我国优秀古典诗歌作品中往往都表达了一些优秀的精神品格,我们在阅读和学习中常受到这些熏陶,因此,“感受诗歌表现的精神品格”也常被设为诗歌鉴赏题的考查方向。
那么,如何感受诗歌表现的精神品格呢?
1.理解诗句大意。诗歌表现的精神品格属于诗歌背后的东西,我们只有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才能感受诗歌表现的精神品格,比如学习《墨梅》,我们首先要了解墨梅本身的特点“朴素淡雅、不求夸赞”,在此基础上思考诗人为什么要肯定墨梅的这些特点,从而发现诗人是以墨梅自喻,表现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情操。
2.了解诗人的经历和写作背景。诗歌表现的精神品格,往往也反映了诗人的品格修养和思想追求。这些都和诗人的生活经历相关,比如《芙蓉楼送辛渐》,诗人为人正直,却屡遭小人诬陷,多次被贬官,但是诗人坚守理想,从未改变自己冰清玉洁的品质和报效国家的志向,于是就有了“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千古名句。
3.分析关键句。诗歌的关键句往往是用典句或最后一句。用典可以丰富诗歌的内容,增加诗的意蕴,含蓄表达诗人的思想。诗歌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明志,因此分析用典句或最后一句,就能理解诗歌表现的精神品格。如《出塞》,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高度赞扬了戍边将士英勇威武的英雄气概。
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心底盛开一朵花
①匆匆上了公交车,我才发现没带公交卡。
②我把身上里里外外翻了个遍,除了几张百元整钞,再也没有找到一个硬币。那种尴尬和狼狈是我从来没有过的。面对车厢里几十人诧异的目光,我恨不得马上掏张百元大钞扔进投币箱来证明自己的粗心大意和清白。慌乱时,一个粗哑的声音从背后传来:“我这里有一块钱,你拿去。”我回头一看,说话的是位七十岁左右的老太太,满脸黑色的皱纹,一套灰色的布衫,头上裹了条很旧的白毛巾,脚套一双褪了色的绣花鞋——一个典型的外地老太太。言语间,她已经替我把一块钱投了进去。我慌忙解释说:“那怎么可以,我怎么还您的钱呢?”
③老太太笑了:“一块钱还什么?”我不好意思地说:“大娘,要不这样吧,我和您一道下车,您等我几分钟,我去买包零食,换开零钱后给您。”老太太又笑了:“我下站就到了,下午回山东济宁老家。我儿子一家都在南京打工,我是专门来看孙子的。三年前,我第一次在南京坐车时,不知道要投币,身上也没有零钱,就像你现在的样子,是一位好心的姑娘帮我投了一块钱。今天我正好有机会还南京人一份情。下次,如果你在车上遇见像你一样的粗心人,替他投一块钱,就算还我了,我把这一块钱暂时保存在你那里。”
④听了老太太的话,满车厢的人都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自然。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尴尬:
(2)诧异:
(3)粗心大意:
2.画线的句子是对老太太_______(神态 外貌)的描写,这样的细节描写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是( )
A.写出了一个不修边幅的人物形象,和后文的行为发生了冲突、对比,加强读者的印象
B.写出了一个生活艰辛的人物,为后面替“我”投钱展开铺垫,突出人物善良、美好的品质
C.写出了一个苍老土气的人物,暗示了“我”心中鄙夷的态度
3.在公交车上,“我”的尴尬和狼狈是( )
A.“我”的钱太多了
B.车厢里的人太多了
C.“我”找不到能买车票的钱
4.“满车厢的人都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自然”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 )
A.老太太的话把车厢里的人逗乐了。
B.车厢的人听了“我”和老太太的对话觉得老太太很可爱。
C.这是发自内心的笑,饱含着车上的人对老太太的赞许。
5.本文实际写了三次投币,三年前____________________,今天__________________,将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的题目“心底盛开一朵花”的含义是
【答案】
1.处境困难,不好处理或(神色、态度)不自然。 觉得奇怪。 做事马虎,不细心。
2.外貌 B
3.C
4.C
5.好心的姑娘帮老太太投了一块钱 好心的老太太为“我”投了一块钱 “我”要为像自己一样粗心的人投币
6.每个人心中都如花般善良、美好
【分析】
1.本题考查词义的准确把握。可联系上下文揣摩词义。注意平时对词语含义的积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分析。写出词语的本义以及文中的含义即可。
尴尬:意思是指处境困难,窘迫,不知所措,不好处理。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尲尬、行不正也。”
诧异:觉得意外和奇怪。
粗心大意:意思是指做事马虎,不细心。出自《朱子语类·学四》。
2.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其作用。人物的细节描写方法有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
细节描写的作用:写人,刻画人物性格,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记事,烘托环境气氛,连接故事情节;说理,丰富作品内涵,揭示主题思想。
文中画线句子描写的老太太的外貌,“满脸黑色的皱纹,一套灰色的布衫,头上裹了条很旧的白毛巾,脚套一双褪了色的绣花鞋”表现了老太太生活的艰辛,为后面替“我”投钱展开铺垫,突出人物善良、美好的品质。故选B。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解答这类题,首先要注意认真阅读文章,然后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
通过阅读“我把身上里里外外翻了个遍,除了几张百元整钞,再也没有找到一个硬币。那种尴尬和狼狈是我从来没有过的”可以得出,“我”的尴尬和狼狈是因为“我”找不到能买车票的钱。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结合全文,“满车厢的人都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自然”这句话饱含着车上的人对老太太的赞许。故选C。
5.本题考查梳理并理解文章内容。
第一空结合“三年前,我(老太太)第一次到城里坐车……”可知;
第二空结合“先生,我(老太太)这里有一块钱,你先拿去”分析;
第三空结合“下次,如果你在车上遇见像你一样的粗心的人,替他投一块钱”分析。
6.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首先要理解标题的表层含义,也是说标题的字面含义和在文中的含义,第二是深层的含义,可以有引申义和比喻义,还有象征义。
标题的作用就是作为整篇文章的线索,也就是说文章的情节就是围绕这一线索展开的。
通过选文我们知道这是一个爱心传递的故事,“花”代表着美丽与芳香,体现在人的品质上是善良与美好。
二、阅读理解。
瞧,我班的张嘉仔
“叮……”上课铃响了,正在和同学打闹的张嘉仔急忙回到座位,眼巴巴地瞅着门口。
“怎么不是叶老师?”“叶老师呢?”教室里立刻炸了锅。
“叶老师刚接到电话,说家里出了事,要她尽快回去。”王主任扫视着一张张失望又困惑的脸,“她让我转告大家,很抱歉,她没有时间和大家告别……好,别难过了,请翻开语文课本第46页……”
“老师,仔仔跑了!”
王主任的话被一个女生的尖叫打断,他回头一看,教室后门敞开,一个瘦小的身影一闪而过,他气得大吼,“张嘉仔!站住!回来!”
张嘉仔头也不回地朝前冲。
“叶老师要走了!”这几个字在张嘉仔的耳朵里轰鸣——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叶老师想要走了,又斯文又爱犯迷糊的叶老师要走了……所有来青湾小学支教的大学生老师,张嘉仔都喜欢,但他最喜欢的还是叶老师……
脸上湿漉漉的,不知是汗水还是泪水,张嘉仔飞快地抹了一把。来不及把新鲜的莲子送给老师当离别礼物了,那就送给她盛开的莲花吧。
张嘉仔直奔柳树下,解开系着小艇的绳索,向池心划去。
“仔仔,快回来!”岸边响起妈妈恼怒的声音。
“好小子,敢逃学!”刚靠岸,妈妈就揪着衣领把他从小艇里扯出来,大声呵斥,“还摘了这么多花!皮痒了是不是?”
“不是,不是!啊呦,你轻点!” 张嘉仔一边怪叫,一边机灵地喊一声“妈妈,快看,野鸭!”
“哪儿?”妈妈停下絮叨,向水面张望。
张嘉仔趁机将身一扭,从她手中挣脱,拔腿往山上跑,两只有力的小脚丫,咚咚地敲击着小山坡,风一样地划过草丛,飞奔远方。
娇嫩柔软的莲花花瓣贴在他脸颊上,沁人心脾的清香包围着他,应和着课间音乐的节奏,张嘉仔奔跑在山路上,“叶老师,你一定要等我!”
7.下列哪一项是文章的主人公?( )
A.王主任 B.叶老师 C.妈妈 D.张嘉仔
8.对文中画“ ”的“教室里立刻炸了锅”的理解,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A.同学们很害怕王主任 B.同学们接受不了叶老师的离开
C.同学们很喜欢王主任 D.同学们把锅一样的花瓶打碎了
9.文中加点的“皮痒了是不是?”的意思是:
10.张嘉仔喊一声“妈妈,看,野鸭!”是为了:
11.文中画“ ”的部分是心理描写,通过这段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张嘉仔的心情是:
文中画“﹏﹏﹏”部分是动作描写,通过这段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张嘉仔的心情是:
12.请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13.有人觉得张嘉仔调皮,你赞同吗?为什么?
我的意见:
我的理由:
14.请从文章中心的角度,提出自己的一个问题。(提示,不可以问: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答案】
7.D
8.B
9.是不是找打
10. 转移妈妈的注意力,好从她手中挣脱出来。
11.难过 着急
12.本文主要讲述了当得知“叶老师”因为家里出事没有来上课,张嘉崽想把莲花洞给老师从而被妈妈抓到又机智挣脱的一件事。
13.不赞同 张嘉仔虽然淘气,但是在这篇文章中他的“淘气”却包含真情的流露,“淘气”的举动表现出了对“叶老师”的不舍。
14.文章中的张嘉仔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分析】
7.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分析,分析出其中的主要内容。
从标题“瞧,我班的张嘉仔”可以看出有交代主要人物的作用,所以文章主人公就是“张嘉仔”。
8.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从“‘怎么不是叶老师?’‘叶老师呢?’”以及“‘她让我转告大家,很抱歉,她没有时间和大家告别……好,别难过了,请翻开语文课本第46页……’”来看“教室里立刻炸了锅”指同学们接受不了叶老师的离开。
9.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分析出本意后再推敲文中指什么。
皮痒了:指找打,文章中指“妈妈”发现“张嘉仔”逃学后生气的样子,并训斥“张嘉仔”是不是找打。
10.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从“张嘉仔趁机将身一扭,从她手中挣脱,拔腿往山上跑,两只有力的小脚丫,咚咚地敲击着小山坡,风一样地划过草丛,飞奔远方。”可以看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转移“妈妈”的注意力。
1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分析。
从“这几个字在张嘉仔的耳朵里轰鸣——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叶老师想要走了,又斯文又爱犯迷糊的叶老师要走了……所有来青湾小学支教的大学生老师,张嘉仔都喜欢,但他最喜欢的还是叶老师……”中可以看出“张嘉仔”的难过与伤心。
从“张嘉仔趁机将身一扭,从她手中挣脱,拔腿往山上跑,两只有力的小脚丫,咚咚地敲击着小山坡,风一样地划过草丛,飞奔远方。”可以看出“张嘉仔”想要见老师最后一面并送给她莲花时的着急的样子。
1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主要内容的概括,在这类题中可以结合摘句法、段意合并法进行概括。如:
本文主要讲述了当得知“叶老师”因为家里出事没有来上课,张嘉仔想把莲花送给老师从而被妈妈抓到又机智挣脱的一件事。
13.本题属于探究题,这部分内容学生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进行作答,首先答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补充原因即可,答案不唯一。
1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文章的主旨提出和文章内容有关的问题。如:
文章中的张嘉仔是否是一个重情义的孩子?
三、课外阅读。
金铃(节选)
黄蓓佳
金铃最大的特点是跟谁都能够“自来熟”,男女老幼尊卑贵贱,她一概都能搭得上话,聊得上共同的话题,时不时还把对方逗得哈哈大笑。从她的学校到家,一路上要经过四个小杂货店、三个小吃摊,一个美发厅、一个修自行车摊,还有一个新开张的礼品店。这些店里的老板和伙计,都是金铃的忘年交。
放了学,书包背在肩上,她晃晃悠悠地走过来,伸头向杂货店的柜台里仔细看,有没有新到什么好吃好玩的东西?无论店主多么漫不经心地把这些东西放在多么不起眼的角落里,金铃总能一眼将它们寻找出来,掏钱买上一个,或者仅仅让老板拿出来给她摸一摸再放回去。
然后她去小吃摊找她的老朋友——一只浑身脏分兮的虎皮花纹的小黄猫,她熟门熟路地穿堂入室,一直钻进店老板的卧室里,从人家的床上把小黄猫抱出来,搂在臂弯里亲热一阵子,拍拍它的脑袋放它走。不认识金铃的人,准会把她当这家小吃摊的孩子。
再然后,她径直走到修自行车摊前,蹲下来看修车的老爷爷如何操作,有一句没一句地说些闲话。这时候她忽然一抬头,妈妈已经在不远处的阳台上扬眉毛瞪眼睛地对她做威胁状了。她赶忙站起来,跟老爷爷说了再见,稍稍加快脚步上楼回家。
就这样,从学校到家不足200米的路程,她至少走半个钟头的时间。
有一次,她在路边碰到一对推车的青年男女,不知怎么就跟他们搭上了话。那两个人一高兴,居然请她坐到自行车的后座上,推着送到楼梯口。回家她跟妈妈说这事,妈妈吓得脸都白了,连声喊:“真是不得了!如果碰上两个人贩子怎么办?”金铃嘴一撇说:“我有那么幼稚吗?人家劫持我,我不会喊救命?”妈妈反驳她:“如果你是说着笑着不知不觉被他们拐走的呢?如果他们用麻醉剂迷惑了你呢?”金铃嘟囔说:“我这么胖,哪家会要我?不怕我吃穷了他?”
(选自《我要做一个好孩子》,有改动)
15.“自来熟”是什么意思?请用文中的原话来解释。
16.本文中金铃回家途中做了些什么?请你填一填。
杂货店闲逛——( )——( )——( )
17.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不足200米的路程,金铃至少走半个钟头,说明路程远,金铃走得慢。
B.金铃是个好奇心强、爱交朋友、风趣幽默的孩子。
C.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告诉大家不能像金铃这样没有安全意识,要按时回家。
D.联系上文,“就这样”指的是金铃看老爷爷修自行车,花了至少半个钟头。
18.读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并圈出描写金铃动作的词语,结合这些动词,写一写金铃此时的心情。
19.文中划“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描写,表现了妈妈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请你结合生活经历,用这种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的某种心情。
【答案】
15.男女老幼尊卑贵贱,她一概都能搭得上话,聊得上共同的话题,时不时还把对方逗得哈哈大笑。
16.小吃摊玩猫 修自行车摊闲聊 坐在自行车后座上
17.B
18.词语:穿 入 钻进 抱 搂 拍拍 这些动词是金玲去找小花猫时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金铃愉悦、满足、开心的心情。
19.神态 着急、担心 比赛开始了,马小跳紧紧地盯着赛场上的那颗滚动的足球。
【分析】
15.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答题思路是先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将解释代入句子中,最后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自来熟”的本义是即使是第一次见面,但是感觉起来像是老朋友一般。定位到第1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联系下文“男女老幼尊卑贵贱,她一概都能搭得上话,聊得上共同的话题,时不时还把对方逗得哈哈大笑”可知“自来熟”的具体含义。
16.本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短文的第2、3、4、6自然段具体写了金铃在放学回家途中所做的事情,分别是:杂货店闲逛、小吃摊玩猫、修自行车摊闲聊、坐在自行车后座上。
17.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A项中“说明路程远”说法有误,不足200米不算远。C项中“是为了告诉大家不能像金铃这样没有安全意识,要按时回家”不符合文意,作者想告诉大家金铃的幽默、爱交朋友等品质。D项中的“就这样”不单单指看老爷爷修自行车一件事。从金铃在回家途中所做的事情可以看出,她是个好奇心强、爱交朋友、风趣幽默的孩子,所以B项符合文意。
18.本题考查对动词的掌握与对短文的理解能力。动词是一类词性,一般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汇。仔细读画横线的句子,将动词用圈出来即可。从句中的“钻进”可以看出小黄猫对金铃有很大的吸引力,看出金铃的开心;从“亲热一阵子”“拍拍”可以看出金铃很愉悦、满足的心情。
19.本题考查对神态描写的掌握和语言表达能力。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从句中的“上扬眉毛瞪眼睛”可以看出是对妈妈的神态描写,这体现出妈妈对金铃回家迟的担心和内心的着急之情。写句子时,注意要通过神态描写体现出人物的心情,如紧张、着急、兴奋等。
四、阅读。
筑路人
巴拉村,位于巴拉格宗大峡谷内。那里的人们一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那里不通水电,不通公路,有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峡谷,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更没有人走进过巴拉村。斯那定珠就出生在这里。
10岁那年,斯那定珠的左眼被烧红的铁块灼伤。因走到县城需要5天的山路,耽误了救治眼睛的最佳时间。左眼失明是遗憾,但正是因为这次走出去,他被外面世界的精彩深深震撼了!他下定决心:长大以后修路,让汽车开到家乡来。
13岁那年,他不顾父母的劝阻与斥责,毅然离开生他养他的巴拉村。他打短工、摆地摊、贩山货、开餐馆,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积累了几千万资产,成为迪庆藏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35岁那年,他带着打拼赚来的数千万元回到家乡,开始了他的修路之旅。要在悬崖峭壁上硬生生修出一条公路,家人和村民齐齐摇头,都觉得简直是天方夜谭。一拨又一拨设计人员来了,勘测完地形,摇摇头走了;一批又一批施工队来了,叹口气也走了。①“设计、施工队干不了,我自己干!”他自己带人摸索着勘测地形,设计施工线路,摸索绝壁、90度急弯处的修路技巧……就这样,斯那定珠从一个工程的门外汉成为了设计、施工专家。在绝壁上修路耗资巨大,钱不够,斯那定珠一咬牙,卖了经营多年的餐饮企业,卖了五金机械门市部,找小额贷款公司……几年里,他迅速由千万富翁变成了“几亿负翁”。
路,修修停停,停停修修……
2008年初,这条天路终于完工,从巴拉村到县城由以前的4天缩短到一个半小时。
②通路的那一刻,斯那定珠默默地站着,注视着脚下的公路,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20.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毅然:
(2)天方夜谭:
21.长话短说: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说得简略一些,写在下面。
22.短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10岁那年,斯那定珠因眼伤走出大山,决心修路; 那年, ;
, ;2008年初,天路完工,改变了村里人的命运。
23.斯那定珠修路时遇到了 、 、 等困难,但他没有放弃,我感受到他是一个 的人。
24.文中画“ ”的句子,第①处是______描写,我能感受到斯那定珠此时的坚定决心;第②处是______描写,斯那定珠此时心里可能会想
25.故事中的哪个地方打动了你?请你用“ ”画出相关词句,并在旁边作批注,注意不要写在右侧的密封线外。
【答案】
20.坚决地,毫不犹豫地。 比喻虚妄荒诞的言论。
21.那里的人们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22.13岁 他毅然离开生他养他的巴拉村 35岁那年 斯那定珠开始了他的修路之旅
23.人们不信任 设计人员无能为力 资金短缺 坚定目标不放弃
24.语言 动作 自己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25.路,修修停停,停停修修…… 批注:说明修路的艰难以及斯那定珠坚定的修路决心和不屈的精神。
【分析】
20.本题考查词语理解,学生作答时要结合语境。
“毅然”的意思是坚决地、毫不犹豫地,文中指斯那定珠毫不犹豫地离开巴拉村,体现了他的坚决和果断;“天方夜谭”多用来比喻虚妄荒诞的言论,文中指大家认为在巴拉村修路是不可能的,是荒诞的。
21.本题考查长句变短句。学生作答时把修饰词全部去掉,还要保持句意不变。
所以可以这样写:那里的人们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22.本题考查提炼文本信息,注意结合题目已经给出的示例,再结合文章信息进行概括。
由“13岁那年,他不顾父母的劝阻与斥责,般然离开生他养他的巴拉村。他打短工、摆地摊、贩山货、开餐馆,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积累了几千万资产,成为迪庆藏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这句话可以得出斯那定珠13岁那年毅然离开生他养他的巴拉村,历经千辛万苦成为致富能手;由“35岁那年,他带着打拼赚来的数千万元回到家乡,开始了他的修路之旅”这句话可知斯那定珠35岁那年带着数千万元回家乡开始修路之旅。
23.本题考查提炼文本信息,注意结合前后文理解。
由文中“家人和村民齐齐摇头,都觉得简直是天方夜谭”“一拨又一拨设计人员来了,勘测完地形,摇摇头走了”“他自己带人摸索着勘测地形,设计施工线路,摸索绝壁、90度急弯处的修路技巧”和“在绝壁上修路耗资巨大,钱不够”这两句话可知斯那定珠在修路过程中遇到人们不信任、设计人员无能为力、地形严峻、资金短缺等困难,虽然面对很多困难,可是斯那定珠依然不放弃,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不惧困难、坚持不懈的人。
24.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和句意理解,注意不同描写方法的特点。
“设计、施工队干不了,我自己干”是对斯那定珠的语言描写,“通路的那一刻,斯那定珠默默地站着,注视着脚下的公路,流下了幸福的泪水”这句话中“站”“注视”“流”都是动词,是对斯那定珠的动作描写,一条公路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修成,斯那定珠内心一定是激动的,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所以他可能会想“村民终于可以看看外面的世界了”,还可能会想“我终于成功了”等等。本题答案不唯一,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25.本题考查句字批注,需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
学生从文中找让自己感触比较深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即可,以“他自己带人摸索着勘测地形,设计施工线路,摸索绝壁、90度急弯处的修路技巧……就这样,斯那定珠从一个工程的门外汉成为了专业的设计、施工专家”这句话为例,这句话写出了斯那定珠在修路过程中遇到很多苦难,这对一个工程的门外汉来说是个非常大的挑战,可是他没有放弃,迎难而上,不惧困难,最终成为施工专家,他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这种敢于追求、勇于挑战的品质深深打动了我。
五、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偷饼贼
①一天晚上,我在机场候机,离飞机起飞还有好几个小时。我在机场商店里找了一本书,买了一袋甜饼之后找个地方坐下,悠然地看起书来。
②我沉浸在书里,却无意中发现,坐在我旁边的男人,竟然如此无耻,从放在我们座位中间的袋子里抓起一块甜饼,随手塞进嘴里。
③我试着回避这件事,避免大发脾气。我读着书,使劲嚼着甜饼,可那个“偷饼贼”继续在减少我的甜饼。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越来越气愤,我想:“如果我不是这样宽容,我一定打得他鼻青脸肿!”
④我每拿出一块甜饼,他也跟着拿一块。当只剩一块时,我猜测他会怎么做。
⑤他的脸上浮现出笑意,并且略带拘谨。他抓起了最后那块甜饼,把它分成了两半,递给我半块,自己吃了另一半。
⑥我从他手中抢过半块饼,并且想道:“天哪,这个家伙还真有点意思,但却很无礼,他为什么连一句感谢的话都不说?”
⑦当我的航班通知登机时,我如释重负般松了口气,我收拾起自己的物品走向门口,拒绝回头再看一眼那个无礼的、忘恩负义的人。
⑧我登上飞机,坐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找寻我那本已经快看完了的书。当我把手伸进行李包,我因意外而惊讶得目瞪口呆。在我面前的是我那一袋甜饼!⑨“如果这是我的……”我喃喃自语,“那另一包就是他的,而他却尽力与我分享!”可是太迟了,已经无法道歉。我是那样难过,那个无礼的、忘恩负义的偷饼贼,恰恰是我自己!
26.通读短文填空。
“偷饼贼”本意是指 。作者开始认为“偷饼贼”是______(谁),最后发现真正的“偷饼贼”是______(谁)。
27.品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第⑤自然段作者描写“我”旁边的男乘客主要采用了( )
A.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B.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
C.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 D.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
28.第⑦自然段“我如释重负般松了口气……”的原因是( )
A.我的航班通知登机了。
B.在机场商店买的那本书我看完了。
C.我终于可以离开那个让我讨厌的男乘客了。
29.第⑧自然段“我因意外而惊讶得目瞪口呆……”这“意外”是( )
A.我乘错了飞机。 B.我的甜饼还在。
C.我邻座是熟人。 D.我拿错了行李。
30.结合上下文,回答问题。
(1)男乘客脸上为什么浮现出笑意?又为什么略带拘谨?
(2)结合全文及本段描写,你感受到男乘客哪些优秀品质?
31.读这篇文章,你最想提出什么问题?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最想提出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
【答案】
26.窃取、偷吃别人饼子的人 坐在作者旁边的男人 作者自己
27.C
28.C
29.B
30.他的笑意在于与人分享了自己的甜饼,内心觉得高兴;他的拘谨是觉得不好意思,甜饼不够一人一块了。
感受到这个男乘客具有乐于分享、宽容、尊重他人等的优秀品质。
31.那个男人为什么不把甜饼拿走? 可通过阅读短文,结合这个男人的举动得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解析】
26.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通读短文“我沉浸在书里,却无意中发现,坐在我旁边的男人,竟然如此无耻,从放在我们座位中间的袋子里抓起一块甜饼,随手塞进嘴里”、“我试着回避这件事,避免大发脾气。我读着书,使劲嚼着甜饼,可那个‘偷饼贼’继续在减少我的甜饼”“我是那样难过,那个无礼的、忘恩负义的偷饼贼,恰恰是我自己”可知,作者开始认为“偷饼贼”是那个与她分享饼干的男人,最后发现真正的“偷饼贼”是自己。
偷饼贼,本意是指窃取、偷吃别人饼子的人。
27.本题考查描写方法。
结合“他的脸上浮现出笑意,并且略带拘谨”可知是神态描写,结合“他抓起了最后那块甜饼,把它分成了两半,递给我半块,自己吃了另一半”可知是动作描写。
故选C。
28.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通读短文,结合“我收拾起自己的物品走向门口,拒绝回头再看一眼那个无礼的、忘恩负义的人”可知是因为我终于可以离开那个让我讨厌的男乘客了。
故选C。
29.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当我把手伸进行李包,我因意外而惊讶得目瞪口呆。在我面前的是我那一袋甜饼”可知这“意外”是我的甜饼还在。
故选B。
30.(1)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我每拿出一块甜饼,他也跟着拿一块。当只剩一块时,我猜测他会怎么做”、“他的脸上浮现出笑意,并且略带拘谨。他抓起了最后那块甜饼,把它分成了两半,递给我半块,自己吃了另一半”可知“浮现出笑意”是因为与人分享了自己的甜饼觉得高兴,“拘谨”是因为觉得不好意思,甜饼不够一人一块了。
(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本篇短文主要写了一位妇女在等飞机时遇到了一个宽容的“偷饼贼“,她十分生气,等她上了飞机后才知道那个偷饼贼竟是自己。文章赞美了那个男人宽容、大度的素质。
结合文中对男人的描绘,妇女无意中吃了他的甜饼,他并没有生气或者提醒,而是笑着面对可知,他是一个宽容、绅士的人。
31.本题考查开放性题目。
学生根据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并提出一个问题和说出解决的方法。
本篇短文主要写了一位妇女在等飞机时遇到了一个宽容的“偷饼贼“,她十分生气,等她上了飞机后才知道那个偷饼贼竟是自己。文章赞美了那个男人宽容、大度的素质。学生针对文章内容提出问题即可,答案不唯一。
六、必读书目
课堂插曲
四年级的教室里,同学们正在紧张地进行期中考试,监考老师也静静地守在这里。教室最后一排,一个小男孩的脸一阵红一阵白,这并不是因为试题太难,而是他太想上厕所。但是,腼腆的他想等考试结束后再冲向洗手间。可是漫长的考试一直没有结束,小男孩憋得满头大汗。
忽然,最尴尬的事发生了,他尿裤子了。小男孩羞愧得不知所措,他想:这下可完了,同学会笑死我的,再没人会和我一起玩了。怎么办呢?小男孩的眼中盈满了泪水。幸好同学们都在埋头做卷,没有人发现小男孩的异常。
细心的老师发现了小男孩的焦躁不安。他轻轻地走到小男孩身边,立刻就明白了一切。随后,老师不动声色地来到窗边,端起窗台上的金鱼缸走过来,经过小男孩身边时,他“一不小心”打翻了鱼缸,小男孩身上溅满了水。这突如其来的事故惊扰了其他同学,大家都回过头来看着老师和小男孩。老师连忙向男孩道歉,并示意其他同学继续考试。接着,他领着小男孩,来到自己的办公室,擦干男孩身上的水,并给他一条千净的裤子让男孩换上。
小男孩回到教室的时候,穿着一条极不合身的裤子,皮带都系在了胸口上,看上去滑稽极了,但是没有一个同学嘲笑他,而是对他报以友善和同情的眼神。男孩心里充满了对老师的感激。
考试结束了,同学们陆续离开了教室。小男孩最后走到老师身边,怯生生地对老师说道:“谢谢您,老师。”
“不要紧,我小时候也弄湿过裤子。”老师拍拍男孩的头,微笑着说。
32.这篇短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所写,请分别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
经过:
结果:
33.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再填空。
(1)可是漫长的考试一直没有结束,小男孩憋得满头大汗。
从“漫长”“一直”可以看出小男孩心里特别希望
从这句话可以体会到他此时此刻的心情是
(2)经过小男孩身边时,他“一不小心”打翻了鱼缸,小男孩身上溅满了水。
向子中的“一不小心”加了双引号表示
老师这么做是为了
34.读第2段,做一处批注。
忽然,最尴尬的事发生了,他尿裤子了。小男孩羞愧得不知所措,他想:这下可完了,同学会笑死我的,再没人会和我一起玩了。怎么办呢?小男孩的眼中盈满了泪水。幸好同学们都在埋头做卷,没有人发
现小男孩的异常。
35.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老师?请结合文章谈谈理由。
【答案】
32.一个四年级的小男孩在期中考试时尿裤子了; 监考老师故意在他面前打翻鱼缸,将水溅满他的全身,并带小男孩换上衣服; 考试结束后小男孩感谢老师。
33.考试赶紧结束 非常焦急 老师是故意打翻鱼缸 不让同学们发现小男孩尿裤子的事实
34.在众人面前尿裤子是多么丢脸的一件事,这一段把小男孩的羞愧写得非常好。
35.这是个非常有爱心、有教育机智的老师,他发现小男孩尿裤子后,采用巧妙的办法帮助小男孩掩饰,而且让小男孩换上了自己的衣服,还告诉小男孩自己小时候也弄湿过裤子,不让小男孩因尿裤子的事情感到羞愧。
【解析】
3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本文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进行描写的,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的进行描写的。本文起因是期中考试时小男孩尿了裤子;经过是监考老师发现后,先端起窗台上的金鱼缸,然后打翻鱼缸,溅到男孩身上,结果是小男孩换上干净的裤子,试结束后小男孩感谢老师。
3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1)阅读句子“可是漫长的考试一直没有结束,小男孩憋得满头大汗”可知,从“漫长”“一直”可以体会到小男孩焦急万分的心情。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小男孩心里特别希望考试赶快结束,他好尽快去洗手间。
(2)阅读句子“经过小男孩身边时,他‘一不小心’打翻了鱼缸”可知,句中的“一不小心”加上了双引号表示并不是真的不小心,而是故意的。他这么做是为了给小男孩解围。
34.本题考查作批注。
句中“羞愧得不知所措”是对小男孩的神态描写,“他想”是对小男孩的心理描写,本段用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写出了小男孩害怕被人发现尿裤子的无措和羞愧。
35.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阅读文章可知,他是一位细心体贴、有爱心的老师,他及时发现小男孩尿湿了裤子,为了保护小男孩的自尊心,他故意打翻鱼缸,让小男孩换裤子,为小男孩解围。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