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单元主题阅读理解
-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理解 试卷 15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题阅读理解 试卷 16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理解 试卷 15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理解 试卷 15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理解 试卷 16 次下载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主题阅读理解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主题阅读理解,共20页。
第 八 单 元 主
题 阅 读
知识梳理
知识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
“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有趣的故事,留下的不仅是开心的笑声,还有许多的思考。这个单元,让我们走进故事王国看一看吧,一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一边感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并学会复述故事。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通过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借助表格复述故事。《方帽子店》抓住描写孩子们和大人们言行的语句进行对比,感受孩子们善于打破老旧思想的美好品质;能复述故事的精彩部分。《漏》找出故事发展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体会故事的趣味性。《枣核》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
知识点补充:复述故事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复述故事。可是如何复述故事呢?
一、复述前,先回想本单元前几课所学的方法:
①《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借助表格梳理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复述故事;
②《漏》根据示意图和文字的提示,按照地点转换复述故事。然后选择一种方法复述本文。
如:①画图加文字,按照地点的转换(村子→县衙门→村子→大堂)复述;②填写表格,简单列出枣核、衙役们和县官的表现,根据列出的关键词复述;③熟记自己感兴趣的语段或句子,再复述故事;等等。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复述,关键是把故事内容说清楚、说连贯。
二、复述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把书面语转换为口头语;
②突出重点,准确地体现原文的中心;
③条理清楚,反映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④语言力求准确;
⑤必要时可以加人个人的想象。
试着用以上方法复述本单元的课文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问:请复述本篇文章。
一个冬天,一位顾客来到裁缝店里,他想要做一件棉袄。顾客说自己是个急性子的人,因为等不及,已经跑了三家裁缝店了。裁缝说自己是个慢性子的人,让顾客明年冬天来取棉袄。顾客听完正打算走,裁缝说:“您无论在秋天、夏天还是春天穿一件棉袄,人家都会笑话您的。”顾客觉得有道理,就说定了做棉袄的事情。第二天,顾客又来了,想要把棉袄改成夹袄,打算秋天穿,裁缝答应了。第三天,顾客又想把夹袄改成短袖衬衫,打算夏天穿,裁缝依然满口答应。又过了一天,顾客又来到裁缝店,想把短袖衬衫接上袖子,改成春装。这次,裁缝依然答应,并告诉顾客:“您的布在我的柜子里搁着,我还没开始裁料呢。”顾客听到后非常吃惊、恼怒。
《方帽子店》
问:故事中的哪一部分是你最意想不到的?请你试着复述这部分的内容。
示例:我最意想不到的是方帽子店的主人的儿子也戴了一顶圆帽子,结果方帽子店的主人非常生气。
复述:街上的人都戴着方帽子,忽然人群中出现了几顶圆帽子,方帽子店的主人非常吃惊。他定睛一看,儿子竟然也戴着圆帽子,他气得立刻抓起圆帽子丢在地上,儿子不满地嚷嚷着,方帽子店的主人对儿子说:“你真不懂事!好好的方帽子不戴,戴什么圆帽子!”儿子不理他,拾起圆帽子戴在头上,拔腿跑了。
《漏》
问:读读3-18段,你觉得哪些内容最有意思?复述一下相关情节,并说说你的理由。
示例:①我觉得描写老虎和贼逃跑的情节最有意思。老虎被“漏”吓得浑身发抖,贼也被“漏”吓得腿脚发软。于是贼跌到了老虎背上,拼命抱着虎脖子不敢松手,被老虎颠得骨头都快散架了。老虎以为“漏”掉到了自己背上,吓得拔腿就跑,累得筋都快断了。后来到一棵歪脖老树下,老虎想要甩掉贼,贼一下子蹿到了树上。
理由:这一情节中,老虎和贼互相把对方当成“漏”,老虎被吓得拔腿就跑,贼被吓得抱着虎脖子不敢松手,我觉得他们两个非常滑稽。
示例:②我觉得描写贼和老虎滚下山坡的情节最有意思。贼正从歪脖老树上下来,打算再回去偷驴,恰巧碰到同样打算回去吃驴的老虎,贼心想:“漏”又来了,这下我可活不成了。于是,他拼命往树梢上爬,却摔了下来,滚下了山坡。老虎看到天上掉下个黑乎乎的东西,心想:“漏”又来了,这下我可活不成了。他在逃跑时也滚下了山坡。结果他们撞在了一起,都被对
方吓昏了过去。
理由:这一情节中,老虎和贼一齐滚下了山坡,他们当时的样子肯定特别狼狈,所以我觉得这一情节很有意思。
《枣核》
问:学完本课,请你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枣核》的故事吧!
古时候有一户人家,成天想着要个孩子,常常叹气道:“咱们哪怕有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也好哇。”不久,他们真的生了一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
一年又一年,别的小孩都长大了,可是枣核不见长,爹娘都为他发愁。但是,枣核很勤快,他会扶犁、赶驴、砍柴。邻居都夸枣核,枣核的爹娘也很高兴。
有一年大旱,庄稼没收成,县衙门还派衙役来收官粮,没官粮就把牛、驴牵走了。大伙儿愁得很,枣核说:“大家都不用愁,我有办法!”有的人不相信,就说:“我才不信咧,你别小人说大话啦!”
到了晚上,枣核来到县衙,找到拴牛、驴的地方。他解开缰绳,跳到驴耳朵里,大声吆喝,衙役们听见声音大喊:“有人进来牵驴啦!”衙役们拿着兵器搜人,没有搜到,于是都回去睡觉了。过了一会儿,枣核又吆喝,衙役们出来后又没看见人,这样几趟下来,衙役们就不再理会这声音了。于是枣核跳出来,赶着牲口回村里了。
阅读训练
天亮了,衙役们看见牲口没有了,就和县官一起来到村子里。枣核蹦出来说:“牲口是我牵的,与乡亲们无关,你们要怎么样?”县官生气地说:“把他给我绑起来。”但枣核太小,衙役们捉不住他。他们好不容易捉到了枣核,并把枣核带到了大堂上。县官让衙役们用棍子打枣核,枣核蹦来蹦去,衙役怎么也打不到他。后来枣核跳到县官的胡子上,抓着县官的胡子荡秋千,衙役一棍子打掉了县官的牙,而枣核却毫发无损,大摇大摆地走出了县衙。
一、认真阅读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一只可爱的小狮子来到了这个世界。金黄色的毛发,炯炯有神的眼睛,健全的四肢和讨人喜欢的尾巴。可是,它没有妈妈,从睁开眼睛起就没见过妈妈。
一群绵羊路过此地,发现了这只无助的小狮子,小狮子也看见了绵羊妈妈,还有一群小绵羊围绕在妈妈身边,一个紧挨着一个。
尽管所有的绵羊都反对,但绵羊妈妈还是收养了小狮子,把它带到了家里,从此它就与绵羊家庭生活在一起。
每当和绵羊姐妹在一起时,小狮子总要挤进去与它们一起玩耍,它总是学绵羊“咩咩”地叫,学绵羊轻轻地走来走去,学绵羊小心翼翼地梳理毛发…
小狮子渐渐长成一只(强大 强壮)的雄狮,可它胸脚得就像一只绵羊。
又是一个冬夜,狮子微微动了动耳朵,它似乎察觉到了什么,这也许是狮子的本能——(灵活 灵敏)的觉察力,它感到有危险正在逼近。它转过头,一只全身长着灰毛的狼正馋涎欲滴地盯着已酣睡入梦的羊群。狮子害怕极了,赶紧叫醒了它的绵羊妈妈和绵羊姐妹。
威胁正在一步步逼近羊群,绵羊妈妈(绝望 失望)地呼唤着狮子,而狮子正缩在大石头后面。当它看见那闪着凶恶目光的狼张着血盆大口扑向它的绵羊妈妈时,它不顾一切地大吼一声。吼声响彻了整个山谷,显示出了它狮子的本性,吓坏了羊群,更吓坏了那只恶狼。
1.给这篇短文取一个恰当的题目:
2.选择短文中括号里恰当的词语打“√”。
3.用“ ”在短文中画出写小狮子外貌的语句。
4.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打“√”,不相符的打“ × ”。
(1)小狮子出生在绵羊的家里。( )
(2)一个冬夜,狮子觉察到危险正在逼近。( )
(3)这只狮子后来把绵羊吃光了。( )
(4)所有的绵羊都同意收养这只小狮子。( )
5.细读短文,填一填。
它总是学绵羊“________”的叫,学绵羊_______,提来走去。
6.小朋友,你喜欢短文中的谁?为什么?
7.当你读完这篇短文后,请预测后面的内容,并把预测的内容写下来:
【答案】
1.《小狮子》
2.强壮 灵敏 绝望
3.金黄色的毛发,炯炯有神的眼睛,健全的四肢和讨人喜欢的尾巴。
4.× √ × ×
5.咩咩 轻轻地
6.我喜欢狮子,因为它懂得知恩图报。
7.那只恶狼听到吼声后,吓得连忙逃跑,羊群们得救了!从此以后,狮子和羊群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狼再也不敢来抓羊了。
【解析】
1.本题考查拟标题。
文章加标题可以用文章的主人公为题,也可以用点明中心的词语为题,还可以用发生的事件为题。文章主要围绕“小狮子”展开,因此题目可以拟为《小狮子》。
2.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题
强大:强盛壮大,力量坚强雄厚。强壮:指身体健壮。故此处选“强壮”。
灵活:敏捷不呆板。灵敏:能对极其微弱的刺激迅速反应。这里讲的是狮子的觉察力,故此处选“灵敏”。
绝望:毫无希望,完全丧失信心。失望:丧失信心。绝望的表示的程度更深,符合语境。故此处选“绝望”。
3.本题考查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包含了容貌、体型、体态等。本文的第一段第二句“金黄色的毛发,炯炯有神的眼睛,健全的四肢和讨人喜欢的尾巴。”描写了狮子的毛发、眼睛、四肢和尾巴。
4.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提取关键信息。
(1)错误,从文章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可以了解到小狮子出生就没有妈妈,是绵羊发现了它。
(2)正确,文章的第六段灰狼盯上了羊群,狮子察觉到了危险。
(3)错误,从文章的最后一段我们了解到狮子吓坏了恶狼,文中并未写狮子吃了羊。
(4)错误,文章第三段的第一句“尽管所有的绵羊都反对……”可看出绵羊是不同意收养小狮子的。
5.本题考查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
仔细阅读文章,文章第四段“每当和绵羊姐妹在一起时,小狮子总要挤进去与它们一起玩耍,它总是学绵羊‘咩咩’地叫,学绵羊轻轻地走来走去,学绵羊小心翼翼地梳理毛发…”可知主要写小狮子和绵羊们生活在一起的样子。
6.本题考查对人物的分析。
此处则是对短文中出现的小动物们形象品质的分析,先挑选出短文中你最喜欢的小动物,再写出所挑选的小动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即可,答案不唯一。
比如:我喜欢绵羊妈妈。因为它不顾所有的绵羊都反对,收养了小狮子,很善良。
7.本题考查学生们的逻辑思考能力。
预测的内容应当符合逻辑,短文最后一句“更吓坏了那只恶狼”,后文可能会写恶狼被吓跑了,从此狮子和羊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答案符合逻辑即可。
二、课外阅读轩。
从前有一个贫穷的樵夫,夫妻俩生下了一个小男孩。孩子生下后身体相当健康强壮,但个头却比大拇指大不了多少,所以他们叫他大拇指汤姆。汤姆做事总是有条不紊,令父母很满意。
有一天,樵夫准备到树林里去砍柴,他说:“我真希望有一个人能帮我把马车赶去,这样我就快多了。”
“嗨,爸爸!”汤姆叫道,“我来帮你我会按你的要求及时把车赶到树林里的。”
樵夫大笑起来,说道:“这怎么可能呢?你连马的缰绳都够不着呢。”汤姆说道:“只要妈妈把马套好,我就待在马的耳朵里,告诉它往哪条路走。”爸爸只得答应:“好吧!那就试一次看看。”说完,他自己一人先去了。
出发的时间到了,妈妈把马套在了车上将汤姆放进马的耳朵里。小人儿在里面坐后,便开始指挥马匹上路。当他要走时就喊“喔驾!”,要停时就叫“吁—”。所以马车有目的地向树林走去,就像樵夫自己在赶车一样。就这样,马车走进了树林,来到了樵夫所在的地方。大拇指汤姆马上喊道:“爸爸,来看呀!我把马车安安稳稳地赶来了。”他爸爸一手挽住马,一手将儿子从马耳朵里捧出来,把他放在麦秆上面,汤姆坐在上面高兴极了。
——选自《格林童话》,有删改
8.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成语。
(1)有条不紊:
(2)安安稳稳:
9.短文中,汤姆赶马车的办法是什么?请你用“ ”在短文中画出来。
10.从短文描写的事情中,你可以看出汤姆是个( )的孩子。
A.诚实 B.强壮 C.聪明 D.勇敢
11.短文描写了关于汤姆的一件什么事?(请你简要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答案】
8.形容做事、说话有条理,丝毫不乱。 形容十分安定稳当。
9.只要妈妈把马套好,我就待在马的耳朵里,告诉它往哪条路走。
10.C
11.汤姆独自帮爸爸把马车赶到树林里。
【解析】
8.本题主要考查解释词语。
(1)有条不紊:形容做事、说话有条理,丝毫不乱。
(2)安安稳稳:形容十分安定稳当。
9.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汤姆说道:”只要妈妈把马套好,我就待在马的耳朵里,告诉它往哪条路走。”可知,姆赶马车的办法是只要妈妈把马套好,我就待在马的耳朵里,告诉它往哪条路走。
10.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结合文中“我来帮你,我会按你的要求及时把车赶到树林里的”“只要妈妈把马套好,我就待在马的耳朵里,告诉它往哪条路走”“当他要走时就喊‘喔驾!’要停时就叫‘吁——'所以马车有目的地向树林走去,就像樵夫自己在赶车一样”等内容可知,汤姆是个聪明的孩子。
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这篇课文以大拇指汤姆的经历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以汤姆的神奇经历为描写的主要内容:汤姆的出世、汤姆神奇、惊险的经历和成为国王的玩偶。简要概括为:汤姆独自帮爸爸把马车赶到树林里。
三、认真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一片叶子落下来(节选)
弗雷迪真高兴他是一片叶子。他爱他这根树枝,爱他这些轻盈的树枝朋友,爱他这高高在空中的地方,爱轻轻吹动他的风,爱温暖他的阳光,爱在他身上投下洁白、柔和的影子的月亮。
夏天特别好。漫长的炎热白昼让人觉得舒服,暖和的夏夜是那么宁静、美妙。
那个夏天,公园里的人多极了。他们经常走过来,坐在弗雷迪这棵树底下。丹尼尔告诉弗雷迪,给他们遮阴是他的志愿之一。
“志愿是什么啊?”弗雷迪问过他。
“就是活着的目的。”丹尼尔回答说,“我们活着,就是要让别人过得快乐。我们活着,就要给因为家里太热,到这里来避暑的老人遮阴。我们活着,就要给孩子们一个阴凉地方,好让他们来玩。人们到树下来野餐,在格子台布上吃东西,我们活着,就要用叶片给他们扇(shān shàn)风。我们活着,就是为了做这些好事情。”
弗雷迪特别喜欢老人,他们安静地坐在凉爽的草地上,难得走动,悄悄地交谈他们过去的时光。
孩子们也好玩极了,尽(jìn jǐn)管说他们有时候会在树皮上挖窟窿,或者刻上他们的名字。看着孩子们跑得那么快,嘻嘻哈哈不断地笑,也是非常好玩的。
可是弗雷迪的夏天,很快就过去了。
十月的一个夜里,它一下子消失了。那天夜里,弗雷迪觉得从来没有这样冷过。所有的叶子都冷得索索发抖。他们给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白色东西,它很快就融化掉,留下的是露水,在早晨的阳光中闪烁。
于是丹尼尔又告诉他们,他们这是经历了第一场霜冻,这说明,秋天已经来到,冬天也不远了。
这时候,整棵树,其实应该说是整个公园,几乎一下子变得五彩缤纷。树上几乎再没有一片绿叶子。艾尔弗雷德变成了深黄,本变成了闪亮的橙色,克莱尔变成了火红色,丹尼尔变成了深紫色。而弗雷迪呢,红当中带金色又带蓝色。他们看上去都是多么漂亮啊!弗雷迪和他那些朋友让他们这棵树变成了一片虹彩。
“我们都在同一棵树上,”弗雷迪禁(jīn jìn)不住问道,“为什么我们会变成不同的颜色呢?”
“我们每一片叶子都是不同的。我们的体验各不相同,我们面对太阳的方式各不相同,我们投下的影子各不相同,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有不同的颜色呢?”丹尼尔实事求是地说。丹尼尔告诉弗雷迪,这个了不起的季节就叫做秋天。
12.用“√”选出文中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1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出现——( ) 凝固——( ) 寒冷——( )
14.给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有不同的颜色呢?
15.弗雷迪和丹尼尔都是_____。他们很喜欢_____、_____在树下乘凉。
16.根据意思填写合适的词语。
(1)形容颜色很多,非常好看。( )
(2)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
17.丹尼尔认为他们活着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我们活着的目的是什么?
18.故事还没结束,请你结合题目和故事内容,猜猜故事的结局吧。
【答案】
12.shān√ jǐn√ jīn√
13.消失 融化 温暖
14.我们能有不同的颜色。
15.一片叶子 老人 孩子
16.五彩缤纷 实事求是
17.尼尔认为他们活着的目的是遮阴,要让别人过得快乐。我认为我们活着的目的是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多为社会做贡献。
18.过了不久,弗雷迪和丹尼尔离开了树枝,随风飞舞,慢慢地飘落下来了。
【解析】
12.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13.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14.本题考查的是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所以本句话可以改为我们能有不同的颜色。
15.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从“弗雷迪真高兴他是一片叶子。”“那个夏天,公园里的人多极了。他们经常走过来,坐在弗雷迪这棵树底下。丹尼尔告诉弗雷迪,给他们遮阴是他的志愿之一。”“弗雷迪特别喜欢老人,他们安静地坐在凉爽的草地上,难得走动,悄悄地交谈他们过去的时光。”可以得出弗雷迪和丹尼尔都是一片叶子。他们很喜欢老人、孩子在树下乘凉。
16.本题考查的是根据词语的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注意平时对词语的积累和识记。根据词语的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本题中,形容颜色很多,非常好看是指五彩缤纷。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是指实事求是。
17.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那个夏天,公园里的人多极了。他们经常走过来,坐在弗雷迪这棵树底下。丹尼尔告诉弗雷迪,给他们遮阴是他的志愿之一。”可以得出丹尼尔认为他们活着的目的是遮阴,要让别人过得快乐。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自己活着的目的是什么,注意要结合主旨结合自身的生活识记进行分析,描写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语言通顺流畅即可。
18.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根据题目和故事内容猜想故事的结局,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契合文章的主旨和主要内容即可。
四、阅读芳草地。
狼落狗舍
天黑了,狼来打劫羊棚,却落入了狗舍,狗舍立刻像白天一样骚动起来。猎狗嗅到敌人老狼就在附近,涌到狗舍门口,逼上前去迎战。
“喂,伙计们,有贼!有贼!”管狗的人喊道。院子的门关上了,上了门闩,院子里顿时乱得像个地狱。这个拿着木棍儿来了,那个提着枪来了。“拿火来!”他们嚷道,“拿火来!”于是有人跑去拿了火把。
狼在角落里坐着,他那硬硬的灰色脊背躲在那儿正合适,他露出可怕的牙齿,竖起硬毛,瞪着眼睛,好像当场就能把大家吃掉似的。然而跟猎狗们打交道,可得放聪明点儿,可不能来这么一手。总而言之,这是十分清楚的,今儿夜里可没有不花钱的羊肉吃了。
狡猾的老狼觉得应该进行谈判,他油嘴滑舌地开口说道:“我的朋友们,何必这样吵吵闹闹呢?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你们的长久失掉联络的同胞兄弟!我是来签订和约的,你们何必这样气势汹汹呢?让我们大家把往事一笔勾销吧,我们来订立合约,我再也不来惊动你们的羊群,我还情愿替羊群打抱不平,我们狼可是最讲信用的,我发誓……”
“对不起,可没有那样便宜的事儿。”管理猎狗的头儿打断他的话,说道,“如果你是灰色的,我可是白发苍苍了。我老早就看透了狼的本性,我对付狼的办法已经屡试不爽,绝对不跟狼讲和,除非把他的皮撕掉!”
19.这个故事从多方面对狼进行了刻画,请用“ ”画出关于狼的外貌描写,用“﹏﹏”画出关于狼的动作描写。(各一处即可)
20.这个故事中,狼的主要特征是( )
A.愚蠢无知、贪婪狡诈 B.贪婪阴险、凶恶残忍 C.凶恶歹毒、油腔滑调
21.“如果你是灰色的,我可是白发苍苍了。”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是( )
A.你的毛色是灰色的,我的头发是白色的
B.你永远是灰色的狼,我却已是白发老翁
C.我知道你的本性是不变的,因为我已很有经验
22.下列对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猎狗一起对付狼,毫不畏惧,团结力量大
B.对付像狼一样的敌人,不能心存幻想,妥协退让,要坚决斗争,将其消灭
C.狼和猎狗是长久失掉联络的同胞兄弟,要给犯错的人改正的机会
23.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复述方法,给你的父母讲一讲这个故事吧。
【答案】
19.硬硬的灰色脊背 露出可怕的牙齿,竖起硬毛
20.C
21.C
22.B
23. 天黑了,狼来打劫羊棚,却落入了狗舍。猎狗嗅到敌人老狼就在附近,涌到狗舍门口,逼上前去迎战。院子的门关上了,上了门闩,院子里顿时乱得像个地狱。这个拿着木棍儿来了,那个提着枪来了。他们嚷道,“拿火来!”于是有人跑去拿了火把。狼在角落里坐着,他那硬硬的灰色脊背躲在那儿正合适,露出可怕的牙齿,竖起硬毛,瞪着眼睛,好像当场就能把大家吃掉似的。然而跟猎狗们打交道,可得放聪明点儿,可不能来这么一手。总而言之,这是十分清楚的,今儿夜里可没有不花钱的羊肉吃了。狡猾的老狼觉得应该进行谈判,他油嘴滑舌地开口说道:“我的朋友们,何必这样吵吵闹闹呢?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你们的长久失掉联络的同胞兄弟!我是来签订和约的,你们何必这样气势汹汹呢?让我们大家把往事一笔勾销吧,我们来订立合约,我再也不来惊动你们的羊群,我还情愿替羊群打抱不平,我们狼可是最讲信用的,我发誓……”可是管理猎狗的头儿早已经看透了狼的本性,再也不相信狼了。
【分析】
19.考查寻找关键句子的能力。“狼在角落里坐着,他那硬硬的灰色脊背躲在那儿正合适,他露出可怕的牙齿,竖起硬毛,瞪着眼睛,好像当场就能把大家吃掉似的。”这是对狼的动作和外貌的描写。
20. 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我们要根据短文内容进行概括。短文中的狼是为了吃羊而来,突出了他的“凶恶歹毒”;“老狼觉得应该进行谈判,他油嘴滑舌地开口说道”突出了他的“油腔滑调”。
21.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从下文“我老早就看透了狼的本性,我对付狼的办法已经屡试不爽,绝对不跟狼讲和,除非把他的皮撕掉”可以知道,这里指的就是狼的本性不会改变,“我”已经很有对付狼的经验了。
22.本题考查文章的中心。本文通过讲述猎狗对狼的态度,告诉我们:对付像狼一样的敌人,不能心存幻想,妥协退让,要坚决斗争,将其消灭。
23.本题考查复述故事的能力。在复述故事时,可以借助一定的方法,这有助于我们完整、有序地复述篇幅较长、内容比较丰富的故事。我们可以选择借助表格、示意图或文字提示等方法详细复述故事,也可以采取抓关键词句等方法复述故事。
五、类文阅读
大象想做一条裤子,用长鼻子卷着一块布走来走去,急得直出汗。他走着走着,遇到了狗熊。狗熊问:“什么事情把你急成这样?”大象说:“我想做条裤子,可是自己不会做。”狗熊得意地说:“这很简单,我给您做吧!”
狗熊接过布,很快就裁完了。他拎起裤子看,越看越肥,便用剪刀把裤脚剪瘦了点儿。做成以后,他把裤子穿在自己的身上,看了看,还是肥。他自言自语地说:“这裤子肥得像水桶,还得往下剪。”狗熊脱下裤子剪了又剪,把裤子缝好了又试了试,这回不肥也不瘦。他高兴地说:“大象穿上一定合身。”狗熊捧着做好的裤子,得意扬扬地向大象家走去。
狗熊到了大象家,把做好的裤子拿给大象,大象高兴地接过裤子去试穿。过了一会儿,大象愁眉苦脸地走出来,说道:“这裤子太小了。”狗熊不解地问:“怎么会这样呢?我在家试穿的时候,尺寸明明正好的呀!”大象这下明白了,忍不住笑了起来,他说:“我的腿比你的粗多了,裤子的尺寸肯定不一样啦!”狗熊恍然大悟,红着脸问大象要来尺子,量了大象的腰围和腿长,不好意思地说:“我明早再送新的裤子来。”
第二天一大早,狗熊便把裤子送来了,大象十分感动,赶紧接过裤子去试穿。“这次不大不小刚刚好,谢谢你!”大象穿着新裤子高兴地说道。
24.了解人物:根据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请选择合适的答案。
与狗熊的性格不符的是( ) A.热心助人 B.技术精湛 C.得意忘形
与大象的性格不符的是( ) A.善良友爱 B.蛮不讲理 C.宽容大度
25.故事脉络: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怎样的?
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它帮助大象________,第一次它是根据____________做的裤子,第二次它是根据____________做的裤子。最后,它做的裤子尺寸________。
26.品读句子: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故事写得生动有趣的,并填空。
狗熊恍然大悟,红着脸问大象要来尺子,量了大象的腰围和腿长,不好意思地说:“我明早再送新的裤子来。”
“恍然大悟”中“悟”的意思是:_____。此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细致地刻画了狗熊的形象。
27.领悟道理:这篇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
A.要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伸出援手。
B.凡事要三思而行,对于无能为力的事情,不要轻易答应。
C.适合自己的不一定适合别人,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28.故事续写:根据故事内容,合理想象,续写此故事。
【答案】
24.C B
25.狗熊 做裤子 自己的尺寸 大象的尺寸 刚刚好
26.明白或觉悟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27.C
28.看着大象高兴的样子,狗熊心里也很开心。狗熊回到家后,觉得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于是,写了一条标语“量体裁衣”。从此以后,狗熊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了,朋友们都觉得他的缝纫技术很厉害,都找他给自己做衣服。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翠鸟搬家
翠鸟妈妈把家筑在高高的树梢上,把卵生在家中的小巢里。
小翠鸟孵化出来了,它把头探出小巢,惊慌地喊:“妈妈,树枝晃动,我害怕!”
翠鸟妈妈非常爱小翠鸟,看到它害怕,十分心疼,急忙把巢移到树杈上。
过了几天,小翠鸟又喊:“妈妈,把家挪得再低一点吧,我怕高!”
翠鸟妈妈爱怜地说:“小宝贝,妈妈怕把家放低了会有危险。”
“唔,不嘛,我要住得再低一点!”小翠鸟哭喊着。
翠鸟妈妈急忙安慰它:“小宝贝,别哭,妈妈这就搬家。”
翠鸟妈妈把巢移到树干上。邻居啄木鸟看见了,着急地对她说:“你为什么把巢移到那么低的地方?多危险啊!”翠鸟妈妈说:“小翠鸟怕高,我这个做妈妈的,决不能让孩子受到一点惊吓和委屈。”
可是,没过几天,小翠鸟又在巢里面哭闹起来:“妈妈,我还要你把家移得低一点,要不,我就不学习飞翔了!”
翠鸟妈妈为难地说:“宝贝,咱的家要是再低,就真的会有危险了!”
“啊……啊……我不,我就是要你搬家。你把家安得这么高,是想要我受伤啊!”小翠鸟在巢里撒泼打滚。
翠鸟妈妈妥协了,赶紧安慰小翠鸟:“宝贝,我怎么舍得让你受伤?好了,我马上搬家!”翠鸟妈妈这回把巢移到草丛中。
啄木鸟目睹了这一切,叹息道:“任性的孩子,糊涂的妈妈!”它担忧又无奈地飞走了。
……
29.用你学过的方法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妥协:
撒泼打滚:
30.小翠鸟撒泼的原因是( )
A.妈妈凶它了。 B.小翠鸟不想学飞翔。
C.小翠鸟想让妈妈搬家。 D.妈妈同意搬家。
31.你从“会有危险”“多危险啊”“真的会有危险了"可以读出( )
A.一直在强调危险,但危险并没有出现。
B.强调邻居的关心是很重要的。
C.突出翠鸟妈妈不听别人的劝告。
D.翠鸟妈妈已经意识到危险,但它一直纵容着小翠鸟。
32.你觉得翠鸟妈妈对小翠鸟的爱是( )
A.溺爱 B.关爱 C.疼爱 D.喜爱
33.这篇童话主要采用( )塑造小翠鸟和妈妈的形象。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D.环境描写
34.短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一个省略号,你觉得小翠鸟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样的?说说你预测的理由。
续写结尾:
预测理由:
【答案】
29.让步 躺在地上打滚,嘴里骂着脏话。
30.C
31.D
32.A
33.A
34.小翠鸟遇到了危险。 因为文中翠鸟妈妈说把家放低了会有危险,要是再低就真的会有危险。
【解析】
29.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妥协”:意思是为了避免冲突或争执而让步。近义词:让步、 退让、 放弃。“撒泼打滚”: 嘴里骂着泼辣的话,躺倒在地上打滚。同“打滚撒泼”。近义词:胡搅蛮缠、 放刁撒泼。
30.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把握,从每一次小翠鸟撒泼的相关内容中就可以得出答案,具体可以定位到文章中的倒数第四自然段,原句“‘我就是要你搬家。你把家安得这么高,是想要我受伤啊!’小翠鸟在巢里撒泼打滚”。
3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抓住翠鸟妈妈的语言描写即可得出答案。可以定位到文章中的第五、第八、第十自然段。
3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翠鸟妈妈的一次次妥协,为小翠鸟一次次搬家,最终小翠鸟连最基本的生存本领都不愿意学习了,这就是一种溺爱。
33.本篇童话主要是从翠鸟妈妈和小翠鸟的对话来展开的,可以定位到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就是因为小翠鸟的一次次害怕,所以才造成了翠鸟妈妈的一次次妥协。
3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要求学生在理解童话故事情节,以及童话故事教给我们的道理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并说明为什么这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