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展开2022学年第一学期学业水平监测
九年级 语文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卡密封区内填写考生相关信息.
3.必须在答题卡的对应答题位置上答题,写在其他地方无效.
4.考试结束后,上交试题卷和答题卡。
试题卷
一、积累·梳理·探究(28分)
班级开展诗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确定研究对象】
意象是诗中寄寓了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飘yì( )的白云,摇曳(A.yè B.yì)的树影,对同一诗人而言,会因境遇不同而有不同感受;薄(A.báo B.bó)暮苍山,野渡舟jí( ),对不同诗人来说,更有不一样的意趣体悟。诗人以独特的意象塑造出丰富的意蕴空间。读懂诗歌的秘jué( )之一就是读懂意象。
1.根据拼音写汉字,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5分)
(1)飘yì( ) (2)摇曳(A.yè B.yì) (3)薄暮(A.báo B.bó)
(5)秘jué( ) (4)野渡舟jí( )
2.画线句搭配不当,请修改.(2分)
【搜集研究资源】
材料一
向太阳(节选) 安慰
艾青 顾城
初升的太阳 今天 青青的野葡萄
照在我们的头上 太阳的炫目的光芒 淡黄的小月亮
照在我们的久久地低垂着 把我们从绝望的睡眠里刺醒了 妈妈发愁了
不曾抬起过的头上 怎么做果酱
太阳照着我们的城市和村庄
照着我们的久久地住着 我说:
屈服在不正的权力下的城市和村庄 别加糖
太阳照着我们的田野,河流和山峦 在早晨的篱笆上
照着我们的从很久以来 有一枚甜甜的
到处都蠕动着痛苦的灵魂的 红太阳
田野,河流和山峦……
材料二
①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②千嶂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③料峭春风吹酒醒, ,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④溪云初起日沉阁, 。(许浑《咸阳城东楼》)
⑤ ,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⑥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⑦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
⑧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3.根据积累,补全材料二。(6分)
【选定研究方法】
方法一 分类梳理法
4.小语对材料二中的意象进行了分类梳理,请在横线处补全情感.(2分)
方法二 比较探究法
5.研读材料一,根据表格提示,完成探究单.(5分)
现代诗歌“太阳”意象探究单 | ||
诗歌 | 《向太阳》 | 《安慰》 |
“太阳”的特点 | ① (1分) | ② (1分) |
探究 | 现代诗歌中,“太阳”常用来象征③ (1分),表达④ (2分)。 |
方法三 改写创作法
6.请你参考示例,从材料二中任选一则,将其改写成一节现代诗.(5分)
要求:(1)保留原作主要意象,体现原作意境;(2)语言凝炼,可适当融入联想想象。
【撰写研究发现】
通过以上探究,我们发现:富有表现力的意象,是诗人传情达意的载体。 同是表现愁绪,“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写愁之绵长;“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则以舟载愁,写愁之深重,因而,我们在鉴赏诗歌时,既要了解诗歌意象确定的一面——继承性,又要了解诗歌意象变化的一面-创造性。
①夕阳之下,有游子的乡关之思,也有光阴易逝的无奈感怀。
②意象具有创造性还表现在相似的情思,可以用不同的意象来表现。
③意象又是有创造性的,同一个意象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
④意象具有继承性,有的意象表达的情思是比较固定的,如以柳表惜别。
A.①④③② B.④③①② C.④②①③ D.①②④③
二、阅读(52分)
(一)文学作品阅读(17分)
班 级将开展“读小说,讲故事”活动,以下是小尚选定的小说,请你帮他完成任务。
蝉鸣
莫小谈
①安化寺很小,在西山,一溜三间禅房,隐于郁郁葱葱的树木里。寺的正殿前栽有两排银杏,看上去有些年头了,生得枝繁叶茂。盛夏时节,这里蝉多。
②我与伙伴们常在山脚下马棚里拔一根马鬃做套子,来到寺庙前的树林中套蝉。其实蝉也没什么好玩儿的,不过半日就死掉了,偶尔有不死的,也被哪个顽童掐掉它的口器放飞,还说“去吧,判你饿死,再吸不了树汁儿”。
③这日,我守在银杏树下举着套蝉的杆儿,瞄准一只鸣蝉下套。马鬃是棕黄色的,映着枝叶间的阳光,混混绰绰。蝉不明纹理,好奇,用前爪试探着触碰马鬃套环,只在恰到好处的时机里,一顿,就得手了。但这次,在我将顿未顿时,无意间回头望见端坐在正殿当中的慧明和尚,他冲我招了招手。
④慧明和尚很和善,经常下西山,褊衫的外面斜挎着一个土灰色的布兜,里面装着一沓鏊饼,薄薄的,酥酥的,还带有一丝丝的甜。看到我们在山坡下玩耍,慧明和尚就招手说,过来,过来孩子们,发饼了,发饼了。一帮孩童围将过来,伸手讨要,一人一张,不偏不向。有不懂事的吵闹着让他再发,慧明和尚就俯下身子轻声说,不多了不多了,回家让奶奶烙给你吃。孩子仰着脸,口中说“奶奶不会呢”。慧明和尚倒认真起来,说,告诉奶奶,调些玉米糊糊,再支起一张鏊子升起火,将黄糊糊薄薄地摊在鏊子上,烙,四周翘起皮儿了,翻个面,再烙,两面焦黄就成了。孩子不听,还嚷嚷着要吃。怎奈,他又一人发了一张,还说:“幸亏今儿烙的多,才不至于辜负了后街的那些孩子。”
⑤我曾错过好几次慧明和尚发鏊饼的时机。前日在慧明和尚返寺时,我拦住他,说:“再不给饼吃,就不与奶奶到寺里捐香火了。”慧明和尚笑着唤我为“小施主”,还撑开褊衫上的布兜给我看,打一声佛号:“阿弥陀佛,没了,确实没了,哪天小施主上山来,我做给你吃。”
⑥今儿在套蝉的当儿,慧明和尚冲我招了招手,我想他定是施我鏊饼,就放下套杆走向大殿。我站在殿外,依在殿门旁的柱子上注视着他。慧明和尚双目微闭,端坐在蒲团上,手持念珠,口中念念有词,诵经。站了一会儿,慧明和尚依然在打坐,在诵经,不理我。我觉得奇怪,既然招手让我过来,这会儿却又偏不理我了。
⑦我不敢打扰,轻轻走进殿内,在他对面的蒲团上坐下,又故意弄出些许声响来,引他注意。慧明和尚还在打坐,还在诵经,还不理我。我等得无聊,无事可做,就四周打量殿内的陈设,殿内规规正正干干净净,到处一尘不染,那条他常斜挎在肩的土灰色布兜就陈在香案旁边,半敞着口,还依稀散发出丝丝香甜。布兜里面一定装有烙好的鏊饼。
⑧我想,既然慧明和尚说了“上山来,我做给你吃”,既然适才在套蝉的当儿还向我招手示意,此刻讨一张解馋,也算了了心愿。我不由站起身来,向布袋走去。刚伸出手触及布袋,却听见慧明和尚“嗯”了一声,还拖了一个长音的后音。这声音在大殿内荡了一下,异常庄重,不及他平时与我们玩耍时那样亲切,他彼时也会发出类似“嗯”的一声,但听起来无比的可亲可暖。我只好又返回蒲团上,坐下,等待着慧明和尚诵经完毕。
⑨时间慢慢划过,香案上始终青烟袅袅,布袋里始终散发着香甜,大殿外不时传来阵阵蝉鸣,慧明和尚依然双目微闭,手捻着念珠诵经,纹丝未动。久了,我便无聊得窘迫,于是便起身走出大殿。慧明和尚没有挽留,也没有说一句“小施主慢走”,好像我根本不曾来过。
⑩伴着一阵阵蝉鸣,我下了西山。
⑪此后,我时常回味那次与慧明和尚的相见。出家人不打诳语,既然答应了上山后给我鏊饼,还在大殿内向我招手,我进去了,不给,不理我,是何用意呢?多年以来,我好像落下了病根,每每听到蝉鸣,就会回想起那次捕蝉之景,就会冥想着那日慧明和尚的种种举止,却终探不出一个究竟。
(有删改)
任务一 情节梳理
8.请根据要求梳理小说情节,并完成问题探究。(7分)
梳理角度 | 情节 | |
原因 | (1) (2分) | “我”私自取饼被慧明阻止结果 |
结果 | “我”放弃捕蝉等待施饼 | (2) (2分) |
探究 | (3)小说插叙了④⑤段的内容,有何用意?请概括情节并谈谈你的看探究法.(3分)
|
任务二 配乐选择
9.讲述⑦⑧段内容时,你认为选配什么类型背景音乐更合适?请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种,并说明理由.提示:可从背景音乐与故事的环境气氛、人物情绪的契合度等方面进行分析。(4分)
A.柔和舒缓 B.俏皮急促 C.时而舒缓,时而急促 D.
任务三 问题探究
10.文中说:“既然答应了上山后给我鏊饼,还在大殿内向我招手,我进去了,不给,不理我,是何用意呢?”请你结合下面句子,帮“我”释疑。(6分)
(1)我拦住他,说:“再不给饼吃,就不与奶奶到寺里捐香火了。”
(2)今儿在套蝉的当儿,慧明和尚冲我招了招手,我想他定是施我鏊饼,就放下套杆走向大殿。
(3)刚伸出手触及布袋,却听见慧明和尚“嗯”了一声,还拖了一个长音的后音。
(二)非文学作品阅读(15分)
国潮崛起背后的青年力量
静子
①团花装点衣领,卷草布满衣袖,裙装、裤装采用藻井图的底色……近日,一款设计灵感源于莫高窟壁画的校服“火出圈”。据悉,把壁画“穿”在身上的学生们来自敦煌第四中学,这套满是文化印记,融合了国潮设计感的校服深受学生喜爱。青年人已成为国潮崛起的重要力量.
②传统的也是时尚的。举目四望,大街小巷不乏身着飘逸汉服的年轻人;侧耳倾听,流淌着传统文化韵味的国风音乐不时飘荡在校园里;细细品味,诸如文创雪糕等“舌尖上的风景”令“Z世代”称赞不已……国潮国风走红青年朋友圈已是不争的事实。传统和时代碰撞、交响,穿越历史的文化古树在年轻人身上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③传统的也能实现经济价值的转化。根据2022年新华网发布的《国潮品牌年轻消费洞察报告》,90后、00后在全行业国潮品牌消费中贡献了74%的份额。而在某头部电商平台,这一比例更是高达87%。亿量级的广阔市场中,不少年轻人借诸如文创等形式展现独特个性的同时,也助推国潮经济持续升温、强势增长。
④传统的背后是历经岁月沉淀的文化。深受年轻人热捧的国潮固然有好看的“面子”,但真正支撑其走远的则是宝贵的“里子”,即优秀传统文化。卖断货的文创玩偶“马踏飞燕”取材“镇馆之宝”东汉铜奔马,一票难求的舞剧《只此青绿》灵感源自宋代名迹《千里江山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同一座宝藏。探秘其中,我们收获别样的惊喜,也创作出更多契合国人审美情趣与品味的作品。
⑤文化的影响从来都是相互的。向传统文化寻求创作灵感是一方面,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其熏陶、引导又是另一个重要方面。须知,中华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已经渗透到骨髓里,这便是文化基因,身穿满是敦煌文化元素的校服,或可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无数精美壁画的深入了解,观看电影《雄狮少年》,同样可唤起年轻人对岭南醒狮文化的浓厚兴趣。凡此种种,均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有效路径,如此看,传统文化“潮”起来、“活”起来,于文化本身发展有益,于增进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文化认同同样意义重大。
⑥传统之道,学无止境,创新亦无止境。国潮要想一直“潮”下去,当注重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关追求结合起来,做到“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此,用“心”的国潮国风才能不断上“新”,才能奔赴年轻人的热爱,及至切实增强青少年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与底气。
(选自2022年《南方日报》)
11.请根据文章内容,仿照示例,编写“国潮”词条。(3分)
【示例】土味文化,是指一种充满乡土气息的文化现象,往往强调原生态,不注重深刻意义的表达,因满足了草根人群的心理需求及底层文化寻求社会认同而流行。例如节奏洗脑的土味歌曲和情节浮夸的视频等。
12.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括号内的问题.(4分)
(1)深受年轻人热捧的国潮固然有好看的“面子”,但真正支撑其走远的则是宝贵的“里子”,即优秀传统文化。(句中“面子”和“里子”有何表达效果?)
(2)身穿满是敦煌文化元素的校服,或可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无数精美壁画的深入了解;观看电影《雄狮少年》,同样可唤起年轻人对岭南醒狮文化的浓厚兴趣。(此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3.杭州自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以来,大批国潮产品面世,“德寿重华”是其中之一,它是一款优秀的国潮产品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评价。(4分)
「德寿重华」该系列口罩以德寿宫的建筑特征、馆藏文物为设计元素,款式多样,有宋式建筑款、渐变青绿款、Q萌垂兽款、莲花瓦当款等,彰显宋式韵味。 |
14.同学们准备将名著人物设计成国潮产品,你会选择以下哪个人物?请结合本文及名著具体内容说明理由.(4分)
A.鲁智深(《水浒传》) B.聂小倩(《聊斋志异》) C.嵇康(《世说新语》)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甲】送李愿归盘古序①
【唐】韩愈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②。”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③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载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大丈夫不谓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节选自《昌黎先生集》,有删减)
【乙】游太平公主“山庄 【丙】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唐】韩愈
公主当年欲占春,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故将台榭压城闉⑤。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裹朽惜残年!
欲知前面花多少,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直到南山⑥不属人⑦。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注】①此文是韩愈33岁求官未成,借送李愿归盘古之机表达自己心境的文章。②盘旋:留连、逗留。③用力于当世者:指掌握很大权力的人.④太平公主:武则天之女.⑤闉(yīn):城防工事的门.⑥南山:指终南山,在万年县南五十里.⑦不属人:指不属于其他人.
【文字·推知】
1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释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居民鲜少 无鲜肥滋味之享 B.或曰:“是谷也·……” 或异二者之为
C.吾非恶此而逃之 死亦我所恶 D.穷居而野处 穷冬烈风
【文章·联结】
16.结合诗、文内容填空.(7分)
(1)盘古之“盘”因① 而得名;“谷”因② 的特点而被隐士喜欢。(请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2)甲文写了两种人:第一种是“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第二种是“
”者,乙诗中的太平公主应属第 种人。(2分)
(3)《游太平公主山庄》中的“ ”和“压”既写了公主的庄园之大,也暗含了公主的野心勃勃。(1分)
17.甲文中所写的两种人属于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写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古仁人吗?请结合画线句简述理由.(5分)
【文人·推测】
18.韩愈一生屡遭贬谪,不被赏识.你认为他是否会随李愿一同隐居?请结合三则材料说明理由.(5分)
三、写作(40分)
19.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40分)
宋濂“家贫,无从致书以观”,便“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他以书本为师;鲁迅在仙台学医,传承了藤野先生严谨踏实、诲人不倦的治学作风,他以贤者为师;周敦颐独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苏东坡慨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常理,他们以自然为师;曹文轩笔下的杜小康在孤独和暴风雨中,锤炼身心,他以生活为师……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可讲述经历或见闻,也可发表见解.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自定(诗歌除外).(2)字数600-800.(3)不得抄袭、套作.(4)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13,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13,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共6页。
13,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1): 这是一份13,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1),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整个,从头至尾,示例,《儒林外史》中王德、王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梳理·探究,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