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1页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2页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教案,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新课讲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教 学 设 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全球贸易网络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证明了史料在历史叙述中的基础作用;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能够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2.了解商品的世界性流动(茶叶、服装、钟表等)的发展脉络,理解其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在独立探究问题时,能够在尽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尝试验证以往的说法或提出新的历史解释。
    3.了解文化交流国际化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在独立探究问题时,能够在尽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尝试验证以往的说法或提出新的历史解释。
    教学重难点
    重点: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难点: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课前准备
    查找本课相关史料,准备好本课相关知识链接。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她的嫁妆中包括中国茶具和茶叶。品茶从此成为英国宫廷时尚。英国诗人沃勒作诗赞美这位饮茶皇后:“花神宠秋色,嫦娥矜月桂。月桂与秋色,难与茶媳美。一为后中英,一为群芳最。物阜称东土,携来感勇士。助我清明思,湛然去烦累。欣逢后诞辰,祝寿介以此。” 大家都知道茶叶产自中国,那在那个交通闭塞,消息联络不便的年代,茶叶是如何传入欧洲,传入英国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今天这一课的学习。


    【新课讲授】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一)15世纪以前的贸易: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

    通过丝绸之路,欧洲人认识了瓷器、丝绸等中国商品,但是和中国的直接往来非常少。

    新航路开辟前,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发展状态,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有限,亚欧非大陆的人们还不知道地球上有美洲、大洋洲。即使当时有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亚欧非之间的贸易总量和文化交流频率也非常有限。
    (二)15世纪以后至工业革命前的贸易:
    1、形成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和扩张,各州之间的贸易随之扩展。

    2、表现:
    (1)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
    哥伦布探险船队1492年起航之前,不仅是美洲大陆不为外界所知,中国和欧洲相互之间也了解甚少。然而,一个世纪之后,整个世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西班牙的大型帆船航行到了中国的港口,带来了非洲人在南美采集的银矿;西班牙的商人们则从墨西哥的中间商那边买到了中国的丝绸;而寻找消遣方式的有钱人,纷纷开始点燃从美洲进口的烟叶。烟草、马铃薯、火鸡从美洲大陆传入欧洲,欧洲人则带着小麦、马匹和麻疹来到美洲。除了白银,欧洲人从美洲带来的农作物(土豆、番薯和玉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哥伦布大交换”如何改变地球》
    【师】:通过材料,思考哥伦布怎样改变了地球?
    【生】:15世纪末到16世纪,开辟了由欧洲前往亚洲、美洲等地的航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
    (2)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
    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
    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
    17世纪上半叶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18世纪下半叶英国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股票
    特点:①对外贸易和军事征服相结合,带有明显的掠夺性质
    ②对外贸易的主要目的是进行原始资本积累
    结果:洲际贸易随之扩展:商品种类、数量大增;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
    3、影响:西欧列强在美洲、非洲、亚洲等地的殖民扩张,客观上推动了洲与洲之间的贸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三)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贸易
    【师】:工业革命后,工业化的批量生产使欧美发达国家需要寻求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形成了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通过教材学习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形成原因、表现。
    1、形成原因: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使欧美国家需要寻求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2、表现:
    (1)类型丰富的工业产品,通过更快速的交通工具输送到世界各地。
    (2)187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世界贸易:世界贸易额增长了近2.6倍。
    19世纪末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3、20世纪上半期的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经济大危机打击下的世界经济

    “二战”中遭受轰炸的城市
    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世界贸易: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受到极大影响,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及各国围绕贸易、关税的谈判,仍推动着世界贸易的发展。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冷战的结束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世界贸易突飞猛进。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师】:各国文化同其商品一起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各国文化在不断借鉴中向前发展。通过教材学习国际贸易的特点。
    (一)国际贸易的特点:国际贸易的过程伴随着文化的传播。
    【师】:国际贸易的过程伴随着文化的流动。买卖双方的接触、洽谈、协商、协议,以贸易为平台输送的各种商品,把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迥异的生产者、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也以直接和间接的渠道呈现各自的知识、信念、道德、艺术和习俗。
    (二)茶
    【师】:茶是中国先民的伟大发现,饮茶风俗在中国有几千年历史。中国茶蕴含了含蓄内敛的东方哲学和娴静淡雅的东方美学,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
    17世纪30年代,中国的茶叶被荷兰商人带到英国。在很长时间里,查对于英国而言是一种极其罕见的陌生饮品。163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首次到中国广州运茶。1652年到1667年,英国取代荷兰垄断了中国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658年,伦敦《政治快报》上刊登了一则茶叶广告:极佳的中国饮品,有治疗头痛、增进食欲、补充营养等功效…18世纪初,茶叶取代丝绸成为中国出口商品的第一大宗,欧亚贸易进入“茶叶世纪”。1795年,戴维斯在《英国农工状况考察》中提到:麦芽酒太贵,牛奶也喝不起,在恶劣的天气与艰苦的条件下,唯有茶能让他们咽下干面包,茶是他们不可或缺的饮料。1799年,英国茶叶消费量达2300万磅,需求势头迅猛。
    ——郭孟良《中国茶史》等
    【师】:茶是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的饮品,通过材料并结合教材思考,茶是如何传播到世界的?对世界各国有什么影响?
    1、传播:最初,中国茶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16世纪以后,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
    2、表现:(1)俄国上流社会把中国的茶具作为最珍贵的室内摆设,中俄之间形成了著名的“万里茶道”。

    (2)英国茶会上用中国茶和茶具来招待客人成为主人炫耀的方式。
    (3)荷兰很多富裕家庭都设有专门的“茶室”。
    3、影响:各国在接受中国茶文化的同时,也根据自身的风俗习惯创造出新的茶文化,如在日本形成了“日本茶道”,在英国形成了“下午茶”。


    《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油画)
    法国画家雷诺阿的油画《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展现了民众饮茶的场面。
    【师】:除了饮茶方面,各国服饰的变化也体现了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三)服装:
    1、法国
    (1)将中国服饰柔软的面料、富有东方韵味的款式、线条流畅的龙凤花草纹样等,融入法国18世纪的服装设计之中。
    (2)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大胆采用东方女装宽松的样式,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

    法国服装设计大师保罗·波烈

    波烈设计的“孔子”的服装
    2、中山装:民国早期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穿着方便,同时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

    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
    其二,门襟五粒纽扣代表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
    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统一大义
    其五,口袋为倒笔架形,寓意是以文治国
    其六,衣领为翻领封闭式,寓意是“三省吾身”,严谨治国
    传统文化: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国家统一大业;以文治国;“三省吾身”,严谨治国
    西方文化: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四)钟表
    1、钟表诞生和传入中国:钟表诞生于欧洲,大约在16世纪中期经由澳门传入中国内地。到18世纪,中国进口钟表数量已经很多。

    铜镀金骑士牵马钟
    2、钟表在中国传播概况
    (1)一些清朝高官将进口的钟表作为珍稀物品收藏。
    (2)在社会中下层中逐渐流行。
    (3)一些公共场所也安装有钟表。
    (4)中国人制作的钟表,其外观多体现了中国自身的文化特色。
    (五)文化交流
    1、原因: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2、表现: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各国文化产品,也广销世界各地。

    课后总结
    近代以来,随着世界各洲之间贸易的扩大,全球贸易网逐步形成、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促进了各国的文化交流。各国文化随同其商品一道,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文化在不断交流、借鉴中向前发展。
    板书设计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一、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一)15世纪以前的贸易
    (二)15世纪以后至工业革命前的贸易
    (三)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贸易
    二、商品交流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一)国际贸易的特点
    (二)茶
    (三)服装
    (四)钟表



    相关教案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教案设计,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解题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优秀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优秀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人教统编版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历史人教统编版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科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