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图形的相似5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教案及反思
展开【教学目标】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
【教学难点】判定定理的证明,如何添加辅助线。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复习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证明的方法,为后面的证明做好铺垫。
知识回顾
设计意图:
利用波利亚解题分析法分析问题。
体会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定理证明
设计意图:巩固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2的应用。
典例精析
设计意图:知识和方法的巩固应用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梳理知识框架形成体系,同时反思学习过程,沉淀思考经验,提升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课堂小测: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如图,BE与CD交于点A,∠C=∠E,AC=2,BC=4,AE=1.5,则DE=( )
A.2B.3C.3.5D.4
2.如图,在△ABC中,DE∥BC,且分别交AB,AC于点D,E,若=,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1小题)
3.如图,在△ABC中,∠ADE=∠ABC,AD=4,AE=5,BE=7,则AC的长为 .
三.解答题(共1小题)
4.如图,在△ABC中,BD⊥AC于点D,DE⊥AB于点E,BD•DE=BE•CD.
(1)求证:△BCD∽△BDE;
(2)若BC=10,AD=6,求AE的长.
教学
环节
教 学 内 容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一)
知识回顾
问题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哪些?
问题2:回忆如何证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
设计意图:复习证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的方法,为后面的证明做好铺垫。
教师递进提问,与学生对话,为后续证明提供储备。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二)
定理证明
定理证明
问题3:如何将△ABC和△A’B’C’两个三角形放在一起?
问题4:△A’DE与△ABC全等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利用波利亚解题分析法,找到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方法,体会转化思想,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把两个三角形放在一起,转化为已经解决的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的证明,使问题得解。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化解辅助下你构造全等三角形的难点
学生思考后递进回答,感悟转化的思想方法
(三)
典例精析
设计意图:利用两个例题巩固判定定理2的应用。
教师
通过例题,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说理分析的能力。
学生
通过独立完成
(四)
巩固训练
2.如图,在正三角形ABC中,点D、E分别在AC、AB上,且 ADAC=13,AE=BE,那么有( )
A.△AED∽△BEDB.△BAD∽△BCDC.△AED∽△ABDD.△AED∽△CBD
3.如图,在矩形ABCD中,AB=5,BC=3,将矩形ABCD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矩形GBEF,点A落在矩形ABCD的边CD上,连接CE,则CE的长是 .
设计意图:利用本题巩固判定定理2的应用、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教师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思考时间。
思考回答
(五)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知识点?
如何分析证明题找到思路?
在研究过程中还收获了什么数学思想方法?
设计意图:梳理知识,反思波利亚解题分析法,感悟数学转化思想方法。
引导归纳
数学八年级下册5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下册5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生知识状况分析,教学任务分析,教学过程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5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5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温故知新,能力提升,达标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6 黄金分割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6 黄金分割教案设计,共3页。